关于初二上物理课本小实验人教版
初二简单物理电磁学小实验及原理

初二简单物理电磁学小实验及原理
工作原理: 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目的和要求
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简易制作和应用范围。
仪器和器材
漆包线,螺丝杆,继电器。
实验方法
1.电磁继电器的简易制作
电磁铁可用直径约为0.38毫米的漆包线绕250匝作为线圈,铁心可用直径6-8毫米的螺丝杆代替。
其他零件的规格可自己设计。
如果没有0.38毫米的漆包线,也可用其他规格的漆包线代替,匝数的多少可通过实验来决定。
2.继电器的应用
继电器广泛用于自动装置、遥控、遥测、通讯设备以及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线路中,是自动控制系统中最基本元件之一。
任何继电器都包括有感测机构和执行机构两大部分,例如,在磁铁式继电器中电磁系统就是感测机构,而触点就是执行机构。
若按照作用原理分,则可将继电器分为:
(1)机电式继电器,其中包括电磁式继电器、磁电式继电器、热继电器、电动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舌簧式继电器、压电式继电器、极化式继电器、磁保持式继电器等;
(2)整流式继电器;
(3)半导体继电器。
本小实验可辅以“电磁学”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工作原理: 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1(上)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使用停表可以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记录数据:测量对象:长度宽度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课本25.8825.9025.9225.9018.2018.2218.2418.22作业本25.6325.6425.6525.6418.1818.1918.2018.192.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单位:秒):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成员xxxxxxxx3.39.29.49.69.4成员xxxxxxxx99.69.49.89.6回答问题:为什么长度测量要估读?答:为了减小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3.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求平均值时,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无实验报告2(上)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利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这个实验主要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包括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使用到的器材包括白色纸板、平面镜、实验用光屏、激光笔等。
实验过程中,要用激光笔射入光线,观察并记录光的传播路径,以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主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和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
使用到的器材包括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
实验过程中,要调节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观察并记录成像的情况,以及物距、像距和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
测量空气中的声速:这个实验主要是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使用到的器材包括计时器、声音发生器、测量尺等。
实验过程中,要在不同的距离下测量声音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探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主要是探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是否有关。
使用到的器材包括计时器、不同质量的小球、斜面等。
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小球下落的高度,用计时器测量小球下落的时间,并观察不同质量
的小球下落的时间是否相同。
以上只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的一部分,具体的实验内容和器材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和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报告

Vv2"
实验数据: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
体积Vt/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
积V2/cm3
石块的体枳
V/cm3
石块的密度
p/(gcnr3)
实验感悟: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一一是-种间接测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p = ^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存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m】:
、测固体的体积为V =V2-%O
密度测呈的特殊方法:
'器材:量筒、烧杯2个、天平、细线、石块、水。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上。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入水,并用滴管 细致的增减水的质最.直到天平横梁重新平衡,则左盘中石块
七〒〒the的质量和右盘中水的质量相等,即= m石。
一、角大十尢砥码s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测得这些水的体积为V水,则水的
质量为m水=P爪V笊,所以石块的质量为m石=m攵=p津水°
4. 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轻轻放入屋筒中,并全部浸没在水面以卜
p/(gcnr3)
实验感悟:
规则固体体枳的测量:叮以通过刻度尺测量其边长、直径等物理量
,再通过体枳公式计算
整形法〈把它整形成长方体、正方 体等,然后用刻度尺测得
、冇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
注意事项:
(1、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清水,读出其体积%:
排水法(体积小的)把固体浸没在最筒里的水中,读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耳;(3、计算出固体的体枳V= V2-V]。
]计,所以固体的体^V = Vz%。
I注:这种方法和测量密度人于水的物体体枳情况基本相同。
物理小实验初二

物理小实验初二
在初二的物理课堂上,小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实验,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二物理课堂上常见的小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有趣的现象吧!
实验一:简易电路
实验材料
•1个电池
•1个LED灯
•2根导线
实验步骤
1.将电池的正极和LED灯的一端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
2.将LED灯的另一端和电池的负极用另一根导线连接起来。
实验现象
当电路连接好并且电池正负极正确连接时,LED灯会亮起来。
实验原理
在电路中,电流自正极流到负极,LED灯辐射出光线。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LED
灯使其发光。
实验二:光的直线传播
实验材料
•一张白纸
•一个光源
•一个小孔
实验步骤
1.在白纸上打一个小孔。
2.将光源放在孔的一侧,光线射向孔。
实验现象
光线会通过小孔传播,当光源与小孔之间没有阻挡时,光线呈直线传播的状态。
实验原理
光是一种直线传播的电磁波,所以遮挡光线源到小孔的路径不会使光线在孔处弯曲,而是沿着一条直线传播。
以上是初二物理课堂上的两个简单小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理世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
希望同学们在实验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实践,享受科学的乐趣!。
初二物理生活实验

初二物理生活实验有:
1.吞鸡蛋的瓶子:点燃酒精棉球后放入瓶中,迅速将鸡蛋放到瓶
口,鸡蛋会被吸入玻璃瓶中。
2.扎不破的塑料袋:用橡皮筋将塑料袋口扎紧,然后向袋内吹气,
塑料袋会鼓起来,但用牙签从塑料袋外面扎时,塑料袋却不会破。
3.变颜色的鲜花:将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后放入白色鲜花,
过段时间观察鲜花颜色。
4.静电现象:将气球与衣服等物体摩擦,使其产生静电,然后把
小纸片靠近气球,就会看见气球把小纸片吸起来。
5.上运动的实验:由于磁铁的作用,塑料管内外的两个小球吸引
在一起,管内小球在管底部时,受到水的浮力而向上浮,同时带动管外部的小球向上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一、实验课程的目标和重点本实验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准备在进行物理实验前,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如实验室常用工具、测量仪表、实验装置等。
在选择器材时,应注意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实验前对器材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探究性实验案例介绍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物体质量、形状、液体密度等因素来探究其对浮力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四、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准确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实验技巧,如如何减小误差、如何读数等。
这些技巧对于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平均值法、图表法等。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和物理现象的本质。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器材故障、数据异常等。
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实验结果讨论和评价标准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评价标准,如数据准确性、实验操作规范性等。
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来评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表现。
初二上物理课本小实验(人教 版)

1. 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能把被子吸住,为什么?【答案】杯子被烫热后杯中的空气也热了,扣在气球上后杯中空气逐渐冷却,体积减小,于是杯中空气压强减小,而外界空气压强不变,所以产生了压强差,气球收到了外界空气的压力,所以被“吸”在了杯子上2. 秒表的读数【答案】3. 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答案】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1mm,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是人等于人的身高.4. 一条长绳一端系了一个小铁块,做成了一个单摆。
要测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的更准确?【答案】多次的平均值,比如测它摆动100个来回的时间,则一个来回就是这个时间的1/1005. 早期的机械唱片为什么能够发声?【答案】早期的机械唱片表面有一圈圈不规则的凹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凹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6. 验证固体传声?【答案】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敲击声,证明固体能够传声。
7. 梳头、刷牙、吃饼干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进大脑,产生听觉的?【答案】通过骨传导原理所听到的声音. 据说,生活在海洋里的鲸鱼是通过下颚骨获取在水中声音的振动然后传到耳朵;有听力障碍的贝多芬用牙齿咬住指挥棒,另一头放在钢琴上,通过指挥棒把钢琴所发出的声音转入听觉器官,这些都是骨传导原理.8. 乐器分为三类: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打击乐器:鼓、锣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
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等。
长而粗的弦音调低,短而细的弦音调高。
绷紧的弦音调高,不紧的弦音调低。
管乐器:长笛、箫等,空气柱振动发声。
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
长空气柱音调低,短空气柱音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能把被子吸住,为什么?
【答案】杯子被烫热后杯中的空气也热了,扣在气球上后杯中空气逐渐冷却,体积减小,于是杯中空气压强减小,而外界空气压强不变,所以产生了压强差,气球收到了外界空气的压力,所以被“吸”在了杯子上2.秒表的读数
【答案】
3.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答案】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1mm,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是人等于人的身高.
4.一条长绳一端系了一个小铁块,做成了一个单摆。
要测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
测的更准确?
【答案】多次的平均值,比如测它摆动100个来回的时间,则一个来回就是这个时间的1/100
5.早期的机械唱片为什么能够发声?
【答案】早期的机械唱片表面有一圈圈不规则的凹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凹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6.验证固体传声?
【答案】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敲击声,证明固体能够传声。
7.梳头、刷牙、吃饼干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进大脑,产生听觉的?
【答案】通过骨传导原理所听到的声音. 据说,生活在海洋里的鲸鱼是通过下颚骨获取在水中声音的振动然后传到耳朵;有听力障碍的贝多芬用牙齿咬住指挥棒,另一头放在钢琴上,通过指挥棒把钢琴所发出的声音转入听觉器官,这些都是骨传导原理.
8.乐器分为三类: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打击乐器:鼓、锣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
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等。
长而粗的弦音调低,短而细的弦音调高。
绷紧的弦音调高,不紧的弦音调低。
管乐器:长笛、箫等,空气柱振动发声。
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
长空气柱音调低,短空气柱音调高。
9.水瓶琴吹与敲音调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振动物体越长,音调越低。
吹水瓶琴,空气振动发声,水越多,音调越高。
敲水瓶琴,水和瓶子振动发声,水越多,音调越低。
10.声波的应用?
【答案】超声波:蝙蝠、倒车雷达、B超、声呐、超声波清洗机、粉碎体内结石;
次声波:大象交流、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
11.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会看到烛焰在摆动,该实验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2.热电偶的原理?
【答案】两根不同的金属线组成的闭合环路中,如果只有一个接头被加热,环路里就会产生电流;两个接头的温度差越大,电流越强。
13.纸锅烧水原理?
︒,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一会看到水沸腾,纸锅不会燃烧,热【答案】纸的着火点约是183C
量都被水吸收了。
14.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
15.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
估测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答案】111.4410m ⨯
16. 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原因是什么?
【答案】光的镜面反射
17. 迎着月亮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发暗的是水。
原理是什么?
【答案】光的反射
18. 一束激光发出射向地球,大约经过2.53s 返回来,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答案】53.810km ⨯
19. 平面镜的应用?
【答案】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把许多平面镜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后汇聚到同一位置,从而利用太阳能来发电)。
20. 非三棱镜色散实验方法?
【答案】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入水中。
使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
观察白纸上的光是七种颜色的色光。
21. 测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把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个光斑的位置就是焦点的位置,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这个光斑处的温度很高,如果长时间照射,纸会被烤焦。
22.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这个现象启发我
们,阴天怎样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为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在墙上可以看到窗户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凸透镜看书上放大的字,凸透镜慢慢远离书,恰恰看不到字像,估计这时书到凸透镜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