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专题9
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1.名词作状语训练1.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翻译句子。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雾、星译文:地大物博的洪州城中英俊的人才像浓雾密布一样到处都是,像流星飞奔一样(为国家的政事而奔波)。
(2)函封之。
(《荆轲刺秦王》)函译文:用匣子装好封上。
(3)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译文: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
(4)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译文: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5)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上译文: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日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
[规律总结]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如1句的“雾、星”),译时加“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法(如2句的“函”),译时加“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如3句的“廷”),译时加“在”或“从”;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如4句的“兄”),译时加“像对待……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如5句的“上”),译时加“向”或“对”“到”;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如6句的“日”),译时加“每”或“一……比……”。
2.名词作动词训练2.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词。
(1)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王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第二个“师”③君子不齿(《师说》)齿[规律总结] 名词前有副词(“不”“已”“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②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刃③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雨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京口北固亭怀古》)饭[规律总结] 能愿动词(指“能”“可”“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3章 微专题9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微专题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一、读一读1.归纳内容要点一般是针对一个或几个段落而言,常用的方法是:(1)摘句法。
文章段落的主题句(首领句、总结句)和中心句就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可以直接摘取。
(2)联词法。
在段落中摘出能表达本段内容的中心词语、句子,将其联结在一起,但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3)分层归纳抽象法。
即先弄清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再将这些句子切分成合理的层次,确定层次的逻辑关系及作者的表达意图,然后舍次取主,以此为点,再找出各层的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具有涵盖性的简洁的语句。
(4)归纳内容要点也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对题干中命题者的提示语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要从以下途径入手:(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这样的句子一般在全文的开头、结尾,或在段落的开头、结尾。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价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价入手,提出精要,做出概括。
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名单学何满子①古今中外都讲究名单学,要排出个尊卑等次来,古代叫做礼法名分,现在叫做摆平关系。
排得不妥当,就要出麻烦,甚至闹乱子。
所以,各种国际性的集会,以国名的首字母,ABCD来定先后,这样才能不偏不倚,大家没话说。
中国则将三山五岳的英雄一律以姓氏笔画为序,免得有人叽里咕噜,彼此不开心。
其奥妙都基于名单学的原理。
②不少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却常以作者的社会地位、知名度安排其先后,放在显著位置或塞进边边角角,令人感到官场的名单学也侵入了文场。
论资排辈的风习有时诚不可免,似乎也只宜偶尔为之,可权而不可经。
倘一味遵循官场式的名单学,放弃编者的鉴别主张,虽然省心得多,但也不免和势利眼同调了。
③社会地位从来不应作为衡文的标准,可以置之不论。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第2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9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八上11课)

(3)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只__是__。___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 (1)水中藻、荇Fra bibliotek横,盖竹柏影也。
▪ 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其中,大概是竹子和 柏树的影子吧。
▪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 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 C.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 水,又将水中藻、荇比喻成松柏的影子。
▪ D.“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 奋、喜悦之情。
▪ 【解析】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是:院子里的月 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其 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 树?
▪ 3.下列说法不正A 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其主要表达的 情感是压抑的。
▪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等句都与 “闲”字相关。
▪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 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 4.苏轼曾作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 竹。”竹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起到了重要作 用,比较本文和链接材料中提到的“竹子”, 分析作者借“竹”所表达的主题情感。(4分)
▪ 【链接材料】
▪ 岭南①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 瓦,载者竹筏,爨②者竹薪,衣者竹皮,书 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 ③也耶!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八上11课)
1
中考真题展示
2
中考模拟训练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专题9课案3 文言断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 A.“善属文”中的“属”是“连缀”的意思,“文” 即“文字”,“属文”即“撰写文章”。正确。B.“践祚”也 写作“践阼”,即“帝王即位”。正确。C.“励精”中“励” 同“厉”,为“振奋”之义,“励精”为“振奋精神”之义。 解释为“专心致志”错误。D.“荡覆”,结合原文提供的背 景,意为“动荡倾覆”。正确。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参考译文: 于休烈是河南人。于休烈性情坚贞忠厚,机敏聪明。 自 幼好学,善于撰写文章。考中进士,被授予秘书省正字。调 动官职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 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外调任中部郡太守。正值安禄山叛乱, 肃宗登上皇位,于休烈升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 撰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振奋精神听从善言,曾经对 于休烈说:“君主的任何举动一定要记录下来,这才是好的 史官。我有过失,您写了吗?”于休烈回答说:“大禹、商 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 . 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 不.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3 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 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 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 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 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 嫉之/ 奏为 国子祭酒/ 权留史馆/ 修撰以下之/ 休烈恬然自持/ 殊不介意 /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 嫉之/ 奏为 国子祭酒/ 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 休烈恬然自持/ 殊不介意/
专题9修改病句 第9讲方法归纳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专题九 辨析并修改病句 ——好好说话,力求规范
第6讲 运用“两步骤”速解语病题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变化后了的考查题型(给出病句,选择修改正确的一项),虽然难度比以前有所 降低(以前是判断是否有语病),但解题程序却有增无减。现在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 解题时先要分析语病出在哪里,然后再针对语病对应选项做出判断。如果说原来的 题型是辨析,那么现在的题型则是辨析加修改,只不过修改的方式为选择形式。做 语病题实际上有两个过程,一是通读句子初判断(初步判断病在哪里,怎么修改); 二是细审选项找对应(看哪个选项与自己在脑海中初判断的修改方式对应)。
否恰当。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第一步:分析句子成分,提炼主干:
如果通过找主
3.唐县检察院积极 探索深化检务工作
“检察院 探索深化 涵”“展示了 形象”
途 径 ”“ 丰 富 了
内
干 没 有 发 现 病 的新途径,通过推 发现主干搭配没有问题。
因,我们不妨理 行案件公开听证、 第二步:再分析次要成分:
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 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 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 费。
答案 C
第1轮 语文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第一步 运用“三查”初判断
1.查“主干”
解法释意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专题9金属与人类文明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总结

专题9金属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金属的冶炼方法.................................................................................................. - 1 - 第二单元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 4 - 第三单元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 8 -第一单元金属的冶炼方法基础知识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金属材料的优异性能有良好的可塑性,坚固耐用,具有导电、导热性能。
2.金属的存在形式(1)在自然界中,只有少量的金属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如自然金和自然银。
通过熔铸的方法即可对金属进行加工和锻造。
(2)地壳中的大部分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
例如铁元素存在于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中,铝元素存在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
微点拨:金属的存在形式与其活动性有关。
一般而言,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在自然界以各种各样的化合态存在;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可能以游离态存在。
有的金属元素还能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二、金属的冶炼1.金属冶炼利用化学反应使金属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的过程称为金属冶炼。
工业上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有热分解法、高温还原法和电解法等。
2.常用金属冶炼方法(1)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冶炼方法的关系(2)冶炼方法的应用实例(3)铝热反应实验 实验原理 Al 作还原剂,金属氧化物作氧化剂,用铝将氧化物中的金属置换出来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镁条剧烈燃烧 (2)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发生剧烈的反应 (3)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 (4)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实验结论 在高温下,铝粉与Fe 2O 3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为: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微点拨:(1)铝热反应的引燃剂为镁带,助燃剂为氯酸钾。
全国卷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含解析):第2部分专题9课案4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分值:59分;时间:45分钟)[对点突破练]1.译准关键实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常平:常平仓。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译文:(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译文:[导学号29530218]答案:(1)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关键实词:“科”“榜”“俾”“赋”)(2)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关键实词:“常平”“发”“缓急”)参考译文:叶衡字梦锡,是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
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
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
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
广东省中考历史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三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突破三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单项选择题1. 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副郭沫若题词的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斩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
”楹联歌颂的是()A.关天培激战虎门 B.林则徐虎门销烟C.左宗棠收复新疆 D.邓世昌猛撞吉野2.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3.《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
”“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它是我见到的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
”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中“最要命的外交文件”表述不正确的是()5.法国大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道:“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
”这是下列哪次战争中的真实写照()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所谓预言,即预先说出将要发生的事。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7.“清军没有守住一座该守住的城池,没有攻下一个该攻下的阵地。
丰岛海战、平壤之战,乃至大东沟海战,日军无一战有十足胜算,但清军却总是无一战不一触即溃。
”这些言论议论的是()8.2014年3月11日,一部名叫《钓鱼岛真相》的美国纪录片在洛杉矶上映。
该片由蒙纳瑞克斯好莱坞制作,制片人称:“钓鱼岛是中国的,几个世纪前就是。
”那么近代以来日本通过哪一条约侵占了钓鱼岛()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大清朝败给了‘蕞尔小国’日本,在中国及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动……大清国却陷入了世纪末的恐慌,而且背上了2亿两白银的沉重包袱;列强则更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趁火打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材料主要论述了()10.以下是八年级同学就近代史上的某次战争展开的讨论,你知道他们在说哪一次战争吗?()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19世纪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怀特:1839年我的鸦片被中国人搜缴,我被迫承诺永不带鸦片来中国詹姆斯:1845年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工厂约翰: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我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奥托:1900年8月我们进入清国皇帝的宫殿,还到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12.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013·陕西卷) I think ________ it's our duty to help parents do some housework.
15.(2013·北京卷) I took pride in ________ I had done in the absence of my father.
and my credit card had already been charged(for) the reservation. 2.(2012·广东卷)The new boy looked at the teacher for a few
seconds and all the other students wondered ________ the boy would do... 3 .(2014· 北 京 卷)The best moment for the football star was ________ he scored the winning goal. 4.(2014·北京卷)Some people believe ________ has happened before or is happening now will repeat itself in the future.
Everybody likes to work with whoever is reliable and easy to get on with. 每个人都喜欢和值得信任并且容易相处的人一起工作。 Whatever/No matter what you say,I will not believe you. 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相信。
考点❺ “疑问词+ever”引导的名词性从句 “疑问词+evatter+疑问词”虽然都有“无 论……”的意思,但是用法有区别:“疑问词+ever”既可 以引导名词性从句也可引导状语从句,而“no matter+疑问 词”只能用来引导状语从句。 There are various things on sale , so you can choose whatever_interests_you. 有各种各样的物品在出售,所以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任何 东西。
考点❹ 表语从句 引 导 表 语 从 句 的 词 有 that , whether , who , what , which , whoever,whatever,whichever,when,where,why,how, because等。 As is known to us,China is no longer what she used to be.众所 周知,中国再也不是从前的中国了。
1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I am wondering ________ you can pick him up at the airport.
17.(2013·北京卷) This is ________ I am thinking about the picture.
18.(2013·四川卷) I know ________ it is because I don't spend much time memorizing them after class.
专题九 名词性从句
专题透析 名词性从句是近几年广东高考语法填空的必考点,也是写 作中必用的表达手法。 解题方法主要是根据一个句子在整个句子中所作句子成分 确定从句类型后,再根据该从句的关联词的使用特点确定具体 的关联词。
用适当的连接词填空 1.(2014·广东卷)I didn't understand ________ this would happen
—That she failed in her midterm examination.(主语从句,that不 充当成分) ——她期中考试失败(使她那么伤心)。 考点❷ 宾语从句 1 . 由 who , whom , which , whose , what , when , where , why,how,whoever,whichever等关联词引导的宾语从句, 应注意句子语序要用陈述语序。
One reason for her preference for city life is that she can have easy access to places like shops and restaurants.(表语从句) 她偏爱城市生活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可以很容易地进出像商场 和饭店这样的地方。
5.(2014·大纲卷)Exactly ________ the potato was introduced into Europe is uncertain,but it was probably around 1565.
6 . (2014· 福 建 卷 )Pick yourself up.Courage is doing__________you're afraid to do.
12.what 13.why 14.that 15.what 16.whether 17.how 18.that 19.whether 20.what
考点❶ 主语从句 主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主句的主语,常用it作形式主语。引 导 主 语 从 句 的 词 有 : that , whether , who , what , which , whoever , whatever , whichever , when , where , why , how 等。 It suddenly occurred to him that he had left his keys in the office. 他突然想起他把钥匙落在办公室里了。 —What made her so upset? ——什么使她那么伤心?
3 .有些 动 词或动词 短语 ,如 like , hate ,appreciate, hide , depend on,see to等, 一般不直接跟宾语从句,需要在从句 前加上it。 He took it that we were to stay here for the night. 他以为我们要在这里过夜。
7.(2014·湖南卷)As John Lennon once said,life is________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 a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
8.(2014·江苏卷)—What a mess! You are always so lazy! —I'm not to blame,mum.I am________you have made me.
19.(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I am wondering ________ you can help me sell some.
20 . (2013· 新 课 标 全 国 卷 Ⅱ) By the way , do you know ________ they stand for?
答 案 1.why 2.what 3.when 4.whatever 5.when 6.what 7.what 8.what 9.what 10.where 11.what
I have no idea who_will_be_in_charge_of the company when the manager is away. 我不知道经理不在时,谁会负责公司的业务。
2.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 同位语从句用于解释前面名词的内容,从句本身是一个非常 完整的句子,引导词that只起引导作用,不在句中作任何成 分,一般不可省略。定语从句对其前的名词即先行词加以限 制和修饰,从句本身不够完整,因此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通 常作主语、宾语或表语等成分。 When the news came that_the_war_broke_out,he decided to serve in the army.(that引导的是同位语从句,that不可省略) 当战争的消息传来时,他决定参军。
I don't like it when_you_look_at me like that! 我不喜欢你那样看我。
考点❸ 同位语从句 1.同位语从句常放在fact,news,doubt,problem,promise,
idea 等 名 词 后 面 , 常 用 的 引 导 词 有 that , who , whether , why,where,when等。 I made a promise to myself that this year,my first year in high school,would be different. 我向自己保证:今年——我高中的第一年——将会是不同寻常 的一年。
I want to know what_he_has_told_you. 我想知道他告诉了你什么。
She always thinks of how she can work well. 她总是在想怎样把工作做好。
2.在宾语从句中,引导词whether和if基本一样,但介词后的宾 语从句多用whether。 In recent years ,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argument about whether_it_is_necessary for children to learn English from an early age. 近几年来,关于儿童是否应该从早年学英语有激烈的争论。
11 . (2014· 天 津 卷 )I think ________ impresses me about his painting is the colours he 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