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诗人贾岛

合集下载

语文文学常识之苦吟诗人贾岛的故事

语文文学常识之苦吟诗人贾岛的故事

语文文学常识之苦吟诗人贾岛的故事贾岛,对就是那个写“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贾岛。

以下是带来的语文文学常识之苦吟诗人贾岛的故事,欢送阅读。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制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

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

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

唐文宗时任长江(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

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

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做名人真好。

就是死了,也会被人或慕名或借名而名传千古的。

即如唐朝苦吟诗人贾岛,虽说生前官场失意,穷困潦倒,死后却备受敬仰,仅其墓地见之于各地地方志记载的,就有四川安岳、北京房山、河南洛阳、安徽当涂、四川大英以及陕西富平六处之多!如撰于明万历年间的《富平县志》,就把贾岛列入“乡彦”,视为当地名流,并说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时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的贾岛,改任司户,“未受命卒,年六十五。

归葬于(富平县)贾村,琢碑今在村右之南”云云。

这部《富平县志》作者孙丕阳并非无名之辈,曾两度出任明王朝中央政府吏部尚书,以敢于惩治贪官,“发奸如神”名垂青史。

据作者回忆,他小时还看到过葬于大贾村的贾岛墓前由唐着名书法家柳公权手书的石碑,“今那么人土没之矣。

”与大贾村相接的还有个小贾村,唐代时这里有一普照寺,贾岛未第前曾栖身于此,据说大、小贾村的得名,也是因此而来。

苦吟诗人指的是谁

苦吟诗人指的是谁

苦吟诗人指的是谁
原指中唐和晚唐诗坛中以徘徊吟哦的心境和殚精竭虑的态度进行创作,对每个字词进行仔细推敲锤炼的诗人。

现在,人们也经常把勤于创作潜心创作的诗人称为苦吟诗人。

代表人物是以“苦吟”著名的孟郊、贾岛和姚合。

贾岛介绍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先(亦作阆先),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的主要原因是推敲的故事。

相传贾岛曾作诗:“僧推月下门”,后觉不妥,想改为“敲”。

但发现两个词各有千秋,在马上捉摸不定,不慎撞入了做大官同时也是诗人的韩愈的车队里,大失礼节。

最后在韩愈的点拨下,确定改为“僧敲月下门”。

他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典故,指的是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的经历。

他较为擅长五言律诗,意境多孤苦荒凉,司空图说贾岛:“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

”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提到:“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评价他和同时代的诗人孟郊,遂成千古定评。

贾岛《三月晦日送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贾岛《三月晦日送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贾岛《三月晦日送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三月晦日送春(1)贾岛 (2)三月正当三十日 (3) ,风光别我苦吟身 (4) 。

共君今夜不须睡 (5) ,未到晓钟犹是春 (6) 。

【注释】(1)诗题一作《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诗用拟人的手法写春的告别和诗人的守夜相送,突出了春光的宝贵,表现了眷恋春光、珍惜韶华的情怀。

构思新颖,格调明快。

三月晦日:就是农历三月三十日。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2)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文宗时,贬长江(今属四川)主簿。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在韩门,常从张籍、孟郊游。

又与马戴、姚合为诗友,往来酬唱甚密。

他擅长五律,苦吟成癖,自谓“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载贾岛:“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

’”其诗造语奇特,常写荒寒冷落之景,表现愁苦幽独之情。

有《长江集》十卷。

(3)正当:正值。

(4)风光:春光。

别:远离。

苦吟:作诗竭尽全力,贾岛为苦吟的诗人,有诗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证。

唐代苦吟的诗人很多,据说王维苦吟到走入醋瓮中,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诗句。

(5)共君:同您,与春天一起,拟人的手法。

(6)晓钟:报晓的钟声,古代以敲钟报时。

【译文】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春天美丽的风光就有离开我这位苦吟人了。

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觉了,在晨钟响动之前,总算还是春天吧。

【赏析】“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表达春天即将逝去。

三月本是春天的最后一个月,三十日又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人此刻把春天的离去精确到了最后一天,让人感到新奇而又自然。

“与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前句写了诗人与友人愿一夜不眠不寐,后句则写了这样做的目的,仅仅只是守住最后的一线春光。

贾岛的诗歌10篇贾岛的古诗

贾岛的诗歌10篇贾岛的古诗

贾岛的诗歌10篇贾岛的古诗贾岛30岁前累举不中第,后为生计所迫出家为僧。

他著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多首。

其以五言律诗见长,诗精于雕琢,曾因诗句“僧敲(推)月下门”中推敲二字受教于韩愈。

因僧侣经历,造成他喜写荒凉、枯寂之境的特点,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843年他卒于普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贾岛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送沈鹤朝代:唐朝|作者:贾岛家楚婿于秦,携妻云养亲。

陆行千里外,风卷一帆新。

夜泊疏山雨,秋吟捣药轮。

芜城登眺作,才动广陵人。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朝代:唐朝|作者:贾岛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渐通青冢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

调角寒城边色动,下霜秋碛雁行疏。

旌旗来往几多日,应向途中见岁除。

送路朝代:唐朝|作者:贾岛别我就蓬蒿,日斜飞伯劳。

龙门流水急,嵩岳片云高。

叹命无知己,梳头落白毛。

从军当此去,风起广陵涛。

欲游嵩岳留别李少尹益朝代:唐朝|作者:贾岛孤策迟回洛水湄,孤禽嘹唳幸人知。

嵩岳望中常待我,河梁欲上未题诗。

新秋爱月愁多雨,古观逢仙看尽棋。

微眇此来将敢问,凤凰何日定归池。

夜集田卿宅朝代:唐朝|作者:贾岛朗咏高斋下,如将古调弹。

翻鸿向桂水,来雪渡桑干。

滴滴玉漏曙,翛翛竹籁残。

曩年曾宿此,亦值五陵寒。

哭孟东野朝代:唐朝|作者:贾岛兰无香气鹤无声,哭尽秋天月不明。

自从东野先生死,侧近云山得散行。

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朝代:唐朝|作者:贾岛月色四时好,秋光君子知。

南山昨夜雨,为我写清规。

独鹤耸寒骨,高杉韵细飔.仙家缥缈弄,仿佛此中期。

赠李金州朝代:唐朝|作者:贾岛绮里祠前后,山程践白云。

溯流随大旆,登岸见全军。

晓角吹人梦,秋风卷雁群。

雾开方露日,汉水底沙分。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朝代:唐朝|作者:贾岛又忆西岩寺,秦原草白时。

山寻樵径上,人到雪房迟。

暮磬潭泉冻,荒林野烧移。

闻师新译偈,说拟对旌麾。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朝代:唐朝|作者:贾岛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苦吟诗人贾岛的经典古诗词

苦吟诗人贾岛的经典古诗词

苦吟诗人贾岛的经典古诗词【导语】贾岛是唐代的苦吟诗人,长于五言律诗,集中五言律诗也最多。

他的律诗,字斟句酌、排比工整,常有佳句,耐人寻味。

苦吟诗人贾岛的经典古诗词篇一《三月晦日送春》作者:贾岛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赏析:如“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或气象雄浑,或情景幽独,颇为人们所称诵。

这是他在诗歌上的成就。

不过除了一些佳句以外,他写得好的律诗并不多,这是由于他过于醉心词句的琢磨,往往忽视了全诗的整体的艺术境界的创造。

因而他的五言律诗,虽然对仗工整,却有雕琢的痕迹,不够自然,缺乏动人的情怀,使人读后,留不下完整的印象。

倒是他的一些绝句,无意求工,写得自然、朴素,别有情致。

这里所选的《三月晦日送春》便是其中一首较优秀的作品。

这是一首抒写送春的七言绝句。

首句“三月正当三十日”,点明三月晦日,说明春日已尽。

次句“风光别我苦吟身”,意思是说:春光虽然别我而逝,但我这个苦吟诗的人,怎忍别春。

“风光”,即春光。

不说送春,而说“风光别我”,是虚写“送”字。

这句用的是拟人手法,显得很自然而有情味。

末二句一转,说虽然已到春尽之期,无计可以留春,但只要晨钟未动,明朝之夏未来,仍然还是春天。

因此,当这最后一夜之时,愿与友人不睡,共同苦吟饮酒,以表送别之情,这样也还是能够很好地享受这最后一夜的春光。

“犹是春”三字,可如宋苏轼所说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了。

看来这首诗颇有古诗的“何不秉烛游”的意思。

但细加体味,二者旨趣并不相同。

古诗的作者秉烛夜游,是由于感叹人生短暂,韶华易逝,应及时行乐,这首诗的作者良夜不眠,则是为了流连春光,爱惜韶华,并无伤感之情,作者只意在珍惜时光,刻苦吟诗。

这就从惜别春光中,引出了“锲而不舍”的精神。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时抒怀,高昂乐观。

苦吟诗人贾岛的经典古诗词篇二《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贾岛最经典的十首诗

贾岛最经典的十首诗

贾岛最经典的十首诗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重词句锤炼。

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之风格。

1、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2、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

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3、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首《剑客》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

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4、题诗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心。

这首诗就是他视艺术为生命,全身心投入,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5、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未中进士前在京城长安时结识了一个隐居不仕的朋友吴处士,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到福建一带,贾岛很思念他,便写了这首诗。

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

6、宿山寺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一云,一松,一鹤,一僧,来此一宿,不禁烦襟涤尽,皈依之念顿生。

诗人的笔意,地僻境清,远离俗世,胸襟高洁,超群之致,随手拈来,流露于字里行间,实在令人叹而观止。

贾岛简介资料30个字

 贾岛简介资料30个字

贾岛简介资料30个字[贾岛简介资料]贾岛简介资料30个字贾岛(~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续娶贾岛庵。

19岁云游,辨孟郊等,因和斟酌韩愈。

出家后屡举进士不第。

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作“贾长江”。

其诗善于打磨,喜写荒芜、枯寂之境,多凄惨情味,诸家“两句三年得,一诗云双泪流”。

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

存有《长江集》10卷,录诗余首。

Seiches大集3卷、《诗格》1卷传世。

他的诗讨厌描绘荒芜枯寂之境,颇多石厂之言。

以五言律诗著称。

著重词句磨练,刻意求工。

“斟酌”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打(发推)月clades”而来的。

著存有《长江集》。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元和五年(年)冬,至长安,见到张籍。

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甚得器重。

后出家,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毁谤,被贬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

曾并作《病蝉》诗“以刺及公卿”(《唐诗纪事》)。

宣和五年(年)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诗人贾岛简介唐代诗人贾岛简介贾岛的诗有哪些

诗人贾岛简介唐代诗人贾岛简介贾岛的诗有哪些

诗人贾岛简介-唐代诗人贾岛简介贾岛的诗有哪些贾岛生活于唐朝时期,是著名的诗人,素有诗奴之称,与孟郊齐名。

诗人贾岛简介贾岛的诗深得韩愈的赞赏,早年出家为僧的贾岛也因为韩愈的关系还俗,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贾岛的仕途很是坎坷,这种坎坷的生活经历也决定了贾岛的诗风格走向。

唐代诗人贾岛简介贾岛生活于唐朝时期,是著名的诗人,素有诗奴之称,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贾岛画像贾岛是范阳人氏,779年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家境贫寒,有才华但是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科举不中生活还得过,迫于生计,贾岛梯度为僧,成为了一名佛家子弟,号无本。

贾岛是一个生性怪癖之人,性格内向孤僻,为人冷漠,不喜与常人往来,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贾岛生活在一个贫困家庭,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每每不中举,后来遁入空门,常与青灯古佛相伴,禅房生活如此枯寂,这种生活让贾岛成为一个孤僻内向之人。

贾岛与韩愈孟郊等人相识相知相交,贾岛是一名苦吟诗人,贾岛的诗以荒凉枯寂为主调,寒苦之辞随处可见,所以被称为苦吟诗人。

诗人贾岛简介贾岛有才华,但是他在政治上却没有得到施展,出家之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都没有中榜,出家后遇见了韩愈,韩愈对贾岛很欣赏,在韩愈的影响下,贾岛还俗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还是屡试不第,好不容易考上其仕途也是很坎坷的,为官期间不受重用,唐文宗时期处处受排挤,被贬为长江主簿,后来再贬值成为了司户,还没来的及上任就生病去世了,享年64岁。

贾岛的诗有哪些贾岛生性孤僻,淡于荣利,这种性格让他在仕途上走的很坎坷,所以其一生在政治上的功绩作为很少,多次科举考试均不中,好不容易中了没有机会施展抱负,但是贾岛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贾岛图片贾岛的诗对整个晚唐的影响巨大,可谓是自成一派,贾岛擅长写五言律诗,创作时期对语句经过精心斟酌,刻意求工,一字一句都是深思熟虑的。

贾岛的诗清淡朴素,但是他的诗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题材窄狭,有写景诗,有送别诗,有怀旧诗,而且这三个题材的诗均是荒凉凄苦的情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吟诗人贾岛
在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贾岛(779~843)和姚合(775?~855?)。

贾、姚二人诗名起于元和后期,但贾卒于会昌,姚卒于大中年间,已入晚唐。

其诗代表晚唐一种最普遍的创作风尚,追随者很多,所以将两家归入晚唐诗人中较为合理。

贾岛、姚合及其追随者,诗歌内容都比较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

贾岛所写,有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愤,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有对于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僧人、隐士的交往,大多不出个人生活范围。

姚合诗的题材与贾岛接近,而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在风格上,贾岛因有过禅房生活体验,又曾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诗中冷僻的成分多一些,而姚合仕途较为顺利,诗风相对显得清稳闲适。

同是写小县府署的庭院,贾岛诗:“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

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题长江厅》)姚合诗:“鼓绝门方掩,萧条作吏心。

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

”(《县中秋宿》)贾诗以空庭落晖的无我之境显得超妙,姚诗境界幽静。

相比之下,可见贾诗比姚诗幽冷奇峭。

贾岛、姚合等人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

传说贾岛在长安街上酝酿吟诵“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时,唐突了京兆尹刘栖楚;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时,冲犯了京兆尹韩愈。

具体情节虽不一定可靠,但贾岛等人确实苦吟成癖。

晚唐时期,有大批长期困于考场的士子,也有许多人虽然入仕,却处于低下闲冷的地位。

他们有点像大历时代的文人,需要通过作诗获取精神上的补偿。

求科名者,则更需要把五律当日常功课训练。

这样,这些在社会上被冷落的文人,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作诗上。

对自己的贫穷、窘困和闲散,多方面地加以审视、发掘、体验,“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胡仔《苕溪渔隐全话》前集),抒写他们的无奈。

于是,通过对情与景深刻的挖掘与琢磨,做到工整中见清新奇僻,就成了一种新的风尚,有别于韩、孟的奇险和元、白的流易。

晚唐苦吟诗人对社会生活关心不够,阅历范围狭窄,入诗的事料相对贫乏。

他们的诗思往往不是自然涌现,而是一开始就着意为之。

“莫笑老人多独出,晴山荒景觅诗题”(姚合《寄周十七起居》),“物外搜罗归大雅,毫端剪削有馀功”
(方干《赠李郢端公》),表现出为作诗而刻意搜寻。

他们撇开以情感充沛、气势贯注为特点的歌行之类体裁,把力量倾注在近体(尤其是五律)上。

近体可以在音律、对偶、字句上见功夫,可以澄心静气地推敲锤炼。

由于苦吟,晚唐人确实创造了不少佳句。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通过动静相衬,使境界更见幽迥。

《送无可上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一联,上句写人在潭边散步,与水底的身影相映衬;下句写走走停停,一再憩息于树边。

境界之清幽寂寞,人之孤独,身体之疲倦衰弱,以及对景物环境之欣赏流连,等等,均可想见。

虽是“两句三年得”,尚不负苦吟之功。

姚合的诗,比贾岛稍嫌贫弱,但亦能于朴中见巧。

如“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一),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写出山县荒凉之景。

在生活素材的提炼和景物组合上,既巧为用心,又能出之以平淡自然。

除贾、姚外,其它苦吟诗人也有一些佳句。

如:“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刘得仁《秋夜宿僧院》)、“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贾岛》)、“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周贺《长安送人》)、“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李洞《送云卿上人游安南》)。

这些诗句,虽然着意写成,却颇为工整、精警。

不用典故,不镶嵌奇字,以看似平常的语言,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贾、姚一派的缺点是诗境狭窄,有句无篇。

生活阅历有限,诗料不离琴、棋、僧、鹤、茶、酒、竹、石等物。

内容不足而一叶苦吟,不免琢伤元气,减损诗美,露出小家习气。

“姚、贾缚律,俱窘篇幅”(刘克庄《程垣诗序》),之所以受缚于格律,局促不伸,关键还是由于缺乏博大深广的情怀。

晚唐诗人常常刻苦造就一些工整的句子,但由于才力不足,通篇看去,仍显馁弱。

方回云:“晚唐诗多先锻炼颈联、颔联,乃成首尾以足以。

”(《瀛奎律髓》卷十三)先有句,后有篇,难免前后不够匀称,缺少完整的意境。

贾、姚一派诗人的心态,与封建王朝末世一些政治上无出足的士人比较吻合。

这些士人将生活情趣转移到吟咏日常感受以及与亲友唱和上,因而贾岛、姚合等人便很容易成为追摹的对象。

不仅五代时仍有不少诗人效法贾、姚,南宋的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亦以宗法晚唐成为一时风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