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诗人孟郊(一)
《苦寒吟》古诗_作者孟郊_古诗苦寒吟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苦寒吟》关于“郊寒岛瘦”“寒”,当然也可作穷窘解,但显然苏轼指的是整个的风貌的清冷的“寒”。
“寒”是一种诉诸视觉的形状。
有谁感到过寒的和看见过瘦的诗呢?没有。
以此索解,了无蹊径。
但是它确实又是可感的、具体的,它触发我们的想像,引起我们的美感联想。
在我们想像的天地里,就会呈现孟郊和贾岛的诗的某些画面、某种境界的美,然后会惊异地感到,用“寒”“瘦”来描述这种画面和境界所体现的美,实在是再恰当也不过了。
这到底要作何解释呢?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可能会涉及许多问题,诸如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民族的审美习惯,中国传统诗论的特点等问题。
这些问题很难一下说清楚。
如果再把范围缩小一点,从一个小的角度来窥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譬如说,诗论家在运用诸如雄浑、寒、瘦等概念评论诗的风格时,他们的思维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形式?有什么样的特点?或者有助于对这些现象的认识。
本文试图涉及的,就是这样一个小问题,并且仅仅把它限制在这个小小的范围之内。
我们先来解剖一个有代表性的实例。
就从“郊寒岛瘦”开始。
“寒”,显然不仅仅指诗的内容多写穷苦生涯,“瘦”,也不只是指缺乏辞采,而是指诗的整个风貌,指表现诗的风貌的一种意境的美的类型。
苏轼没有对“郊寒岛瘦”作明确的说明,但从他的两首《读孟郊诗》中,可以看到他对“郊寒”的或一所指。
诗是“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如煮彭觊,竟日嚼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烧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 在这诗里他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孟郊的诗:有如清水浅流,明沏而湍急;又如小鱼、彭觊,虽有滋味而乏丰腴膏肉;复如寒虫鸣号,给人以萧索之感。
这三个比喻,都没有明确的界说。
小鱼、彭觊之比,似指诗的内容不够丰满;清水激湍之喻,似指境界之清冷急促;而寒虫悲鸣之形容,则似指郊诗感情基调之悲苦凄凉。
孟郊的痛苦内容与解脱方式

第27卷第4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7,No .4 2012年4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Apr .2012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12.04.018孟郊的痛苦内容与解脱方式聂广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文化教研室,河南漯河,462002摘要:孟郊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苦吟诗人。
政治动乱、仕途失意、生活窘迫让他的一生抑郁痛苦。
他痛苦内容包括国家动乱、民不聊生之痛,壮志难酬、知音难觅之伤,生活困顿、居无定所之愁,亲人离去、朋友凋零之悲,生命渐老、功业无成之哀。
为了寻求精神的满足和痛苦的解脱,他以诗泄愤、遁迹山林、归依释道。
孟郊通过形式上的解脱找到了痛苦精神的寄托,也在痛苦和解脱的过程中创造出一大批经典的“苦吟”诗歌。
关键词:孟郊;痛苦;解脱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2)04-0060-03收稿日期:2012-03-10作者简介:聂广桥(1980-),河南许昌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孟郊亲历了当时政治的腐败、经济的凋敝、社会的动荡及社会思潮的流变与分裂。
漂泊的人生道路、穷困的困顿境地和狷介的性格让他身心极度痛苦。
在承受着各种痛苦的同时,孟郊创作出了大量的“苦吟”诗歌,不断地寻求解脱痛苦的方法和途径。
1 痛苦内容1.1 国家动乱、民不聊生之痛中晚唐时期经济急剧衰败,藩镇割据猖獗,朋党之争愈演愈烈,社会陷入政治动乱、民生凋敝之中。
作为儒生的孟郊对此表达了一种极度忧虑和愤慨的感情。
如:“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忽然两鬓雪,固是一日愁。
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
”(《杀气不在边》)通过个人的亲身感受,表达了对不义战争的憎恶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关切。
“洛民萧条久,威恩悯抚难”(《严河南》),描写了战乱之后的洛阳萧条景象。
“两河春草海水青,十年征战城郭腥。
唐朝诗人孟郊生平简介

唐朝诗人孟郊生平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
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后隐居嵩山。
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人孟郊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孟郊生平简介早年生活唐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
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
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及第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年),下第。
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
《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
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
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
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
贞元十八年赴任,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
”去做县尉是与他的愿望很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
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lài),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yì),下有积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
孟郊写的诗10首

孟郊写的诗10首孟郊写的诗10首(精选篇1)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掌运职既大,摧邪名更雄。
鹏飞簸曲云,鹗怒生直风。
投彼霜雪令,翦除荆棘丛。
楚仓倾向西,吴米发自东。
帆影咽河口,车声聋关中。
尧知才策高,人喜道路通。
皆经内史力,继得酂侯功。
莱子真为少,相如未免穷。
衣花野菡萏,书叶山梧桐。
不是宗匠心,谁怜久栖蓬。
孟郊写的诗10首(精选篇2)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
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
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
饱泉亦恐醉,惕宦肃如斋。
上客处华池,下寮宅枯崖。
叩高占生物,龃龉回难谐。
孟郊写的诗10首(精选篇3)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
试为连州吟,泪下不可禁。
连山何连连,连天碧岑岑。
哀猿哭花死,子规裂客心。
兰芷结新佩,潇湘遗旧音。
怨声能翦弦,坐抚零落琴。
羽翼不自有,相追力难任。
唯凭方寸灵,独夜万里寻。
方寻魂飘飖,南梦山岖嶔。
仿佛惊魍魉,悉窣闻枫林。
正直被放者,鬼魅无所侵。
贤人多安排,俗士多虚钦。
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
愿君保玄曜,壮志无自沉。
朝亦连州吟,暮亦连州吟。
连州果有信,一纸万里心。
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南风嘶舜琯,苦竹动猿音。
万里愁一色,潇湘雨淫淫。
两剑忽相触,双蛟恣浮沉。
斗水正回斡,倒流安可禁。
空愁江海信,惊浪隔相寻。
孟郊写的诗10首(精选篇4)朝代:唐朝|作者:孟郊天下昔崩乱,大君识贤臣。
众木尽摇落,始见竹色真。
兵势走山岳,阳光潜埃尘。
心开玄女符,面缚清波人。
异俗既从化,浇风亦归淳。
自公理斯郡,寒谷皆变春。
旗影卷赤电,剑锋匣青鳞。
如何嵩高气,作镇楚水滨。
云镜忽开霁,孤光射无垠。
乃知寻常鉴,照影不照神。
孟郊写的诗10首(精选篇5)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
分明贤达交,岂顾豪华儿。
海有不足流,豪有不足资。
枯鳞易为水,贫士易为施。
幸睹君子席,会将幽贱期。
侧闻清风议,饫如黄金卮。
此道与日月,同光无尽时。
孟郊写的诗10首(精选篇6)朝代:唐朝|作者:孟郊高意合天制,自然状无穷。
中华文化长廊:三位“苦吟诗人”(上):孟郊和贾岛

中华⽂化长廊:三位“苦吟诗⼈”(上):孟郊和贾岛三位“苦吟诗⼈”(上):孟郊和贾岛黄绍坚唐代中期以后,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有⼀个全新的、值得注意的现象:历史上第⼀批“苦吟诗⼈”⾛上了诗坛。
他们中,有“夜学哓不休,苦吟⿁神愁”(《夜感⾃遣》)的孟郊,有“⼆句三年得,⼀吟双泪流”(《送⽆可上⼈》⾃注)的贾岛,有“吟成五字句,⽤破⼀⽣⼼”(《贻钱塘县路明府》)的⽅⼲,有“苦吟⾝得雪,⽢意鬓成霜”(《及第后归》)的李频,还有被母亲⼼疼地“指责”为“是⼉要当呕出⼼乃已尔”(李商隐《李长吉⼩传》)的李贺……——记得清⼈赵翼在分析韩愈为何会形成“狠重奇险”的诗风时指出:“⾄(韩)昌黎时,李(⽩)、杜(甫)已在前,纵极⼒变化,终不能再辟⼀径。
惟(杜)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眼觑定,欲从此辟⼭开道,⾃成⼀家”(《瓯北诗话》卷3)。
说穿了,当时出现“苦吟诗⼈”的原因也如出⼀辙,只不过这批“苦吟诗⼈”才⼒更不及韩愈,于是只有⾛上惨淡经营、精雕细凿、出奇制胜的“苦吟”之路了。
这⼀时期,最著名的三位“苦吟诗⼈”是:孟郊、贾岛和李贺。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他年轻时,⾏踪飘忽不定,曾在河南嵩⼭隐居,⼜四处游荡。
他先后参加过三次进⼠考试,但直到796年才考中。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游⼦吟》:“慈母⼿中线,游⼦⾝上⾐。
临⾏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草⼼,报得三春晖?”吴庚舜等编《唐代⽂学史》第⼗四章评价说:“可以说写母爱再也没有⽐这更为真切、更为感⼈的了。
”孟郊的其它⼀些诗作也蛮有名,如《登科后》:“昔⽇龌龊不⾜夸,今朝放荡思⽆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看尽长安花。
”如《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明直见嵩⼭雪。
”还有⼀⾸《结爱》,⼗句中⽤了九个“结”字,却绝⽆呆滞重复之感,读来颇有趣:“⼼⼼复⼼⼼,结爱务在深。
⼀度欲离别,千回结⾐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如知结⾐裳,不如结⼼肠。
孟郊的诗代表作10篇

孟郊的诗代表作10篇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诗人,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孟郊的诗代表作,来欣赏一下吧。
游子吟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登科后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列女操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征妇怨朝代:唐朝|作者:孟郊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
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
路尘如得风,得上君车轮。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游终南山朝代:唐朝|作者: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苦寒吟朝代:唐朝|作者:孟郊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春雨后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折杨柳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
赠远屡攀折,柔条安得垂。
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
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
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
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
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
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
花惊燕地云,叶映楚池波。
谁堪别离此,征戍在交河。
羽林行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
胡中射雕者,此日犹不能。
翩翩羽林儿,锦臂飞苍鹰。
挥鞭快白马,走出黄河凌。
求友朝代:唐朝|作者:孟郊北风临大海,坚冰临河面。
下有大波澜,对之无由见。
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
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
诗词赏析——孟郊《苦寒吟》《游子吟》

诗词赏析——孟郊《苦寒吟》《游子吟》【作者简介】孟郊,字东野。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
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辞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
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
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
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其二人为“郊寒岛瘦”。
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
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苦寒吟【唐】孟郊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资料1】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论“苦吟”诗人孟郊诗风的多样性

论“苦吟”诗人孟郊诗风的多样性孟郊是以“苦吟”著称的中唐诗人,其诗以风格俏硬、幽僻而备受争议。
孟郊也是封建专制体制下中国文人心理整体灰暗的一个缩影。
撩开他怪诞的面纱,可以窥见其复杂多变的心路历程。
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苦吟诗人,是在中唐时期与韩愈一道组成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
个人诗风偏重于尚奇怪、重主观的基本倾向,由于喜好在诗中表现内心非世俗常有的甚至是怪诞的、变异的心理境界,在当时及后世成为颇受争议的人物。
孟郊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成为进士,一生坎坷忧郁,以自己的血泪之笔写下了众多的悲情之文。
透过荒诞的诗文表象,我们能体味到他内心的挣扎和苦痛,触摸到一个封建文人内心复杂难表的精神世界。
一、勇于直面并揭露社会矛盾孟郊的许多作品直刺社会现实矛盾,他对大历以来的那些留恋光景、娱乐统治阶级的平庸浮艳诗风深表不满,标榜诗歌的风骨和政治作用,对“恶诗皆得官,好诗空抱山”的流俗深感激愤。
如他的《寒地百姓吟》:“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谁子,君子为郁陶。
”诗中把劳动人民寒夜的痛苦呼号和富贵人家终宵宴饮的生活作了鲜明对比,并且以飞蛾扑火象征人民悲惨绝望的命运,处处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沉痛。
他在《长安行》中说的“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则激起了他对豪门朱贵的愤恨。
二、人生失意后的痛苦展示1、孟郊的一生,拙于人事,独立特行,一贫彻骨。
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以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的诗风表达了这一群体的共同感受,成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这种复杂的心理和矛盾深重的社会现实使孟郊作为寒士写下了大量言贫诉愁的诗,好像处处在为他个人的不得意和穷愁悲苦。
如《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残花不待风,春尽各飞扬。
欢去收不得,悲来难自防。
孤门清馆夜,独卧明月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吟诗人孟郊(一)
论文关键词:苦吟诗人孟郊以丑为美不平则鸣奇的艺术特色
论文摘要:中唐历经安史之乱,中唐诗人孟郊遭遇其中,他虽然恨、怨,不满心绪总挂于心。
但他却“以丑为美”,用自己的智慧编写了他的美丽世界,留给了后人对“不平则鸣”的深思,以及追求“奇”的不一样、有特色的写作方法。
歌德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
”这种“内心生活”,是客体与主体的结合。
中唐苦吟诗人生活的时代,在他们眼中已是一个非理想的、被颠倒的时代:“名利时转甚,是非宵亦喧。
浮情少定主,百虑随世翻”,“正直神反欺”“用礼如用刀”(孟郊)。
世上的好坏、善恶、美丑都被逆转了。
苦吟诗人孟郊的诗“往往以丑为美”。
丑,时社会生活、精神意识、自然物态中与美相对的想象的总和。
现实中的贪婪、残忍、凶狠,生活中的贫穷、饥寒、病态,精神上的绝望、孤寂、创痛,感受上的恶心、恐惧、厌嫌,形体上的丑陋、怪异、畸变等,都是丑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苦吟诗人孟郊敢于正视现实和人生,把自己对丑的认识和体验,凝聚为形象而精炼的语言再现出来。
昭示着他的内心世界。
孟郊不仅不回避丑,而且大胆地、大量地展示丑。
他“感觉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的旁边……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因而能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和挖掘现实中的丑恶现象,并以犀利的笔锋披露和剖视它们。
不过,孟郊更多的是描写自我的“丑”——主要是他生活中的不幸于灾难:贫穷、饥寒、病态。
写贫穷-——“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饮食迷精粗,衣裳失宽窄。
回风卷闲簟,新月生空壁”。
写饥寒——“腹饥心将崩”,冷魂坐自凝“。
写病态——《路病》、《卧病》、《病客吟》、《秋怀》(十五首),从人物的精神、肉体、心理等反面刻画了个人的深切感受,如“飞光赤道路,内心焦肺肝“,”春色烧肌肤,时多苦咽喉。
卷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席上印病文”。
这类诗在其作品中屡见不鲜。
他把丑展示给人们,在心理感受上造成深至的压迫感、沉重感和痛苦感,正如李斯托威尔所言:“在艺术和自然中感知到丑所引起的是一种不安甚至痛苦的感情。
”诗人心灵上的战栗、苦楚、创痛,在“丑”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述。
苦吟诗人孟郊特别擅长发觉和摹写一般人认为丑的,能诱发厌恶恐惧心理的事物。
他甚至用欣赏的目光搜寻它,用平静的笔调描画它,倒置大自然中的丑与美,表现了他的艺术法则——“以丑为美”。
谈完孟郊这位中唐时期的苦吟诗人写诗的艺术法则,我们来品味他诗里蕴含的思想内容。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创作主张,并称赞:“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千古,其他侵淫乎汉氏矣。
”这是对孟郊诗歌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的总概括,也是孟郊诗歌创作的突出特色。
所谓“不平”,是孟郊生活时代的鲜明特征,所谓“鸣”,是孟郊运用诗歌反映这个时代的现状,表达自己对它的认识、感受和态度。
孟郊生活在李唐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六代帝王的统治,目睹了中唐社会的各种疮痍的产生和溃烂,感受到国家和人民遭到的灾难与痛苦。
“安史之乱”后的社会是动荡不安的。
陆贽在建中四年给德宗的上疏中云:“陛下志臣区宇,四征不庭,凶渠稽诛,逆将继乱,兵连祸结,行及三年。
征师日滋,赋敛日重,内自京邑,外泊边陲,行者有锋刃之忧,居者有诛灭之困。
是以叛乱继起,怨读并兴,非常之虞,亿兆同虑。
”这正是当时社会的正式面貌。
主张诗歌“补风教”“征兴亡”“多讽刺”的诗人孟郊,在诗歌中真实地、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现象。
“何言天道正,独使地形斜”(《招文士饮》)。
这是孟郊对当时整个社会状况的深刻认识和形象描绘也是诗人呼喊出的愤愤不平之声。
经历藩镇发动的战争的孟郊,还通过描写战争给社
会留下的无穷祸害,进一步揭露战争的罪恶,如《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