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病人的评估
昏迷病人的护理评估

昏迷病人的护理评估昏迷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丧失,导致意识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的状态。
对于昏迷病人的护理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及时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确定病人的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昏迷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
1. 意识状态评估: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是昏迷病人护理评估的首要任务。
可以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GCS)来评估,包括眼开放性、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三个评分项,总分为15分。
评估结果可以反映病人的意识水平和神经功能状态。
2.生命体征评估:包括血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等指标的监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程度和是否出现异常。
3.病史询问: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这有助于确定病因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4.头部神经系统评估:包括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眼球运动和面部肌肉的活动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和是否有脑干功能障碍。
5.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估:评估病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包括四肢的活动度、肌力、感觉异常等。
这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
6.呼吸系统评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这可以帮助判断病人是否有呼吸功能障碍或低氧血症。
7.心血管系统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心律等指标的监测。
这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有心律失常、循环衰竭等病变。
8.消化系统评估:包括口腔黏膜的湿润程度、吞咽功能、腹部触诊等。
这有助于判断病人的水电解负平衡、饮食摄入问题等。
9.尿液和排便评估:观察病人的尿液情况和排便情况,可以帮助判断病人的肾功能和肠道功能是否正常。
10.皮肤评估: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有无损伤等。
这可以帮助判断病人的皮肤完整性和是否有压疮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昏迷病人的护理评估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记录相关指标,以便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和及时调整措施。
只有进行充分的护理评估,医护人员才能根据病人的状况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眩晕病情评估方法

眩晕病情评估方法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适用于眩晕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眩晕病情,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方法步骤1. 病史录入: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信息。
特别关注与眩晕相关的病史,如头部外伤、内耳感染等。
2. 症状评估:根据患者的主观描述和观察到的症状进行评估。
常见的眩晕症状包括旋转感、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
3. 体格检查: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畸形、耳聋、平衡功能异常等。
还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查,如神经系统检查和耳鼻喉科检查。
4. 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病因和评估内耳结构异常。
5. 辅助检查: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平衡功能测试、听力检查、眼震图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准确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和眼球运动功能。
6. 评估分级: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将患者的眩晕病情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Vestibular Disorder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VADL)和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等。
7.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具体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8. 随访和复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 在评估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和患者沟通,仔细听取患者的症状描述,准确记录相关信息。
- 对于无法确定病因的眩晕患者,应及时进行转诊,寻求专科医生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 眩晕病情评估方法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医护人员应遵循相关临床指南和专业建议。
以上是一种适用于眩晕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的完整版介绍。
希望能对医护人员在评估和治疗眩晕病情时提供帮助和参考,并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2021晕厥的评估和管理(全文)

2021晕厥的评估和管理(全文)1、晕厥定义:2017 ACC/AHA/HRS与2018 ESC共识为突发、持续时间1-2分钟、自行终止、快速回复的短暂性意识障碍。
2、晕厥的流行病学:人群调查研究报道,约有40%人有晕厥发作的经历,老年患者晕厥的发生率6%。
晕厥占急诊科就诊人数的1.5%,晕厥患者约有30%-50%的人需要住院评估。
晕厥患者两年内再次发晕厥率为25%,晕厥死亡率为8.4%。
晕厥因评估和住院治疗,消耗巨额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
晕厥病人常常会不安或焦虑、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晕厥也严重影响到特殊行业如驾驶和飞行等的就业。
3、晕厥的分类和原因3.1 神经介导反射晕厥:约占晕厥患者的60%。
多见由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综合症晕厥、情景性晕厥(咳嗽、排便、中暑、排尿、疼痛、延长站立,喷嚏,吞咽,静脉穿刺),以及在演奏乐器、举重、餐后、舌咽和三叉神经痛等原因诱发的晕厥等原因所致。
3.2 直立位不耐受晕厥:约占晕厥患者的15%。
多由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糖尿病和淀粉样神经病变,吸毒和饮酒)、容量不足(出血、腹泻、阿狄森氏病)、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多系统硬化、帕金森病)、体位性心动过速(POTS)和扩血管用药等原因所致。
3.3 心源性晕厥:约占晕厥患者的10%。
常由窦房结功能障碍(心动过缓或过速)、AVB、PSVT、PVT、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短Q-T综合征、ARVD、起搏器和ICD故障以及药物等所致的心律失常和结构性心脏或心肺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心脏瓣膜病、阻塞性心肌病、急性主动脉夹层、心房粘液瘤和心包疾病/填塞等所致。
3.4 、脑血管病和肺栓塞性晕厥:约占晕厥患者的15%。
常见的原因有偏头痛、血管盗血综合症、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
4、直立位神经反射介导性晕厥机制(1)理性神经反射机制:直立位3分钟内,约有300-800ml及30%的胸腔血液,在10秒钟内发生重力性转移到腹腔和末端肢体,从而导致回心血量和心搏出量降低。
晕厥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晕厥的诊断及危险分层(一)初步评估初步评估的目的是:(1)明确是否是晕厥?(2)是否能确定晕厥的病因?(3)是否是高危患者?内容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不同体位血压)、心电图和酌情选择如下检查:(1)颈动脉窦按摩(CSM);(2)超声心动检查;(3)24h动态心电图或实时心电监测;(4)卧立位试验和/或直立倾斜试验;(5)神经科检查或血液检查。
短暂意识丧失包括了各种机制导致的、以自限性意识丧失为特征的所有临床病症,而晕厥是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形式,需要与其他意识改变鉴别(图1)。
(二)诊断1.反射性晕厥:(1)血管迷走性晕厥:晕厥由情绪紧张和长时间站立诱发,并有典型表现如伴有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及呕吐等。
一般无心脏病史。
(2)情境性晕厥:晕厥发生于特定触发因素之后。
(3)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晕厥伴随转头动作、颈动脉窦受压(如局部肿瘤、剃须、衣领过紧)。
2.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1)发生在起立动作后;(2)晕厥时记录到血压降低;(3)发生在开始应用或调整引起血压降低的药物剂量之后;(4)存在自主神经疾病或帕金森病;(5)出血(肠道出血、宫外孕)。
3.心源性晕厥:(1)心律失常性晕厥:心电图有如下表现之一:①清醒状态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40次/min,或反复性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3s;②莫氏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③交替性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④室性心动过速或快速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⑤非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长QT或短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2)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晕厥发生在伴有心房黏液瘤、重度主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栓塞或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时。
(三)危险分层当初步评估后尚无法明确晕厥原因时,应立即对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分层的流程见图2。
近期(7~30d)有危及生命风险者应住院诊治或观察。
最新 晕厥诊疗指南

晕厥诊疗指南建议的级别I级证据和/或一致同意给予的诊断操作/处理有益,有用和有效II级抵触的证据和/或关于处理的有用/有效存在分歧的观点IIa级证据/观点偏重于有用/有效IIb级证据/观点偏重于无用/无效III级证据或一致同意处理无用/无效,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害证据水平A类证据数据来自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或变换分析B类证据数据来自单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或大的非随机研究C类证据专家的一致观点和/或小的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中心资料第一部分初始评估基于初始评估的策略晕厥病人的最初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包括直立位血压的体格检查和标准心电图。
把真正的晕厥和与真实的或表面上的短暂意识丧失相联系的非晕厥状态区别开来通常是诊断的第一步,它影响随后的诊断策略。
(图1)表1提供了主要的已知的短暂意识丧失(TLOC)原因的临床分类,根据病理生理学晕厥又可细分为以下方面:●神经调节性(神经反射性)晕厥是指一个反射反应当它触发时,产生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然而,这两个因素对系统低血压和大脑低灌流的贡献可有相当大地差异,这个触发事件在任何一个病人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相当大地变化。
典型的血管神经性晕厥被情绪或直立位应激介导,并且它能够通过病史获取而得到诊断。
颈动脉窦晕厥是通过病史,看起来它的发生是与意外的颈动脉窦机械刺激紧密相关而得到确定的,并且它也能够通过颈动脉窦按摩再现。
情境性晕厥是指那些与某些特殊情形相关联的神经调节性晕厥形式,例如,排尿,咳嗽,排便,等等。
然而,经常的是,神经调节性晕厥以一个非典型形式发生,这些形式通过次要临床标准,排除晕厥的其它原因(无器质性心脏病)和倾斜试验或颈动脉窦按摩阳性而诊断。
非典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例子包括没有明确触发事件或先兆症状的情形。
●直立位低血压是指站立位导致动脉低血压的晕厥,这种体位变化最常见的是从坐位或卧位变为站立位。
当自主神经系统不能胜任和未能对变化到站立位发生反应时,这种情形就会发生,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容量的丧失,这种情况下自主神经系统本身并没有损害,但是由于循环血量的减少它不能维持血压。
晕厥病人的评估PPT课件

• 除晕厥外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晕厥(syncope)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 识丧失和身体失控,既而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 典型的晕厥发作时间短暂,意识丧失时间很少超过 20-30秒。部分晕厥发作之前出现头晕、耳鸣、出汗、 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此期称 为前驱期。发作之后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嗜 睡、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称之为恢复期。因此, 晕厥的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晕厥通常不 会产生逆行性遗忘,且定向力和正确行为常迅速恢复。 晕厥应与癫痫发作、睡眠障碍、意外事故、精神病等 真正的引起意识丧失的疾病相鉴别。
• 一年內心律失常或死亡的几率 -无任何危险因素: 4-7% ->或=3个危险因素: 58-80%
• 确认心源性晕厥的重要性在目前多数的心律失 常及心脏病皆可有效救治治療
晕厥分类 - 2008
神经介导的 体位性低血压 心律失常
心肺结构性 疾病
类似晕厥 的疾病
1 •血管迷走性 •颈动脉窦高敏 •环境相关的
死亡率 18-33% 0-12%
6%
报告
猝死率 24%
3-4% -立姿性低压:死亡率与引起
的原因有密切关系 (低血容,
•器质性心脏病是猝死及所有 死亡率的最主要原因
药物,自主神经病变) -不明原因的晕厥
危险性因素
• 危险性有四項決定因素: -年龄>=45 -心力衰竭病史 -室性心律失常病史 -心电图异常
6 Kapoor W, et al. Am J Med. 1987;83:700-708.
发病率及发病频率
• 暈厥是各年龄层的常見病
(发病频率)
• 在年龄>70岁的人群
晕厥的问诊评分标准

3
(5)
持续时间
2
起病情况
急、缓
2
(4)
患病时间(起病到就诊或入院的时间)
2
受凉
1
病因与诱因(2)
劳累
1
发生速度
2
主要症状的特点
发作持续时间
2
(6)
发作时面色、血压及脉搏
2
加重及其因素
2
病 情 的 发 展 与 演 减轻及其因素
2
变(8)
频次的增多或减少
2
晕厥方式
2
有无面色苍白、发绀乏力
2
有无呼吸困难
1
传染病史(肝炎,结核病史及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1
既往史
预防接种史
1
(5)
长期服药史和药物过敏史
1
输血史
1
项目(分)
具体内容及评分细则
社会经历
个人史 (2)
职业与工作条件 习惯嗜好
冶游性病史
婚姻生育史 : 有无结婚,结婚年龄,子女情况,配偶及子女健康情况 婚育月经史(4)
月经史: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天数,末次月经日期,有无痛经和白带
2
有无发热、出冷
2
有无抽搐
2
伴随症状
有无恶心及呕吐
2
(18)
有无感觉异常
2
有无手足发麻
2
有无呼吸深快
2
有意义的阴性症状
2
诊治经过
接受过的检查及地点、结果和诊断
4
(8)
使用过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疗效、副反应
4
病程中的一般情
精神、体力状态、饮食、大、小便、睡眠(每项 0.5 分)
3
晕厥_急诊评估和处理

中图分类号: R36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810- 1283( 2007) 05- 2104- 02
晕厥是急诊常见病症, 约占急诊就诊患者的 1%~2%, 急诊住院人数与此比例接近。急诊医生需 要对晕厥进行鉴别诊断和相应的处理, 晕厥不是一 个临床综合征。
晕厥的鉴别诊断内容多, 包括一些致命性的疾 病 如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恶 性 心 律 失 常 、主 动 脉 夹 层 、 肺栓塞和神经系统急症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除此之 外, 还有良性病变, 如迷走神经病变、血容量不足、自 主性疾病或药物反应。反射性晕厥在剧咳后出现排 尿性晕厥、排便性晕厥。有时, 晕厥会掩盖其他疾病, 如癫痫发作。
除了红细胞压积降低, 指南所推荐的内容不会 对急诊医生的临床诊断产生深远影响, 这不是对 A- CEP 指南作用的批评, 只是说明缺乏好的晕厥临床 指南。透过这些指南, 不难看出晕厥临床诊断决策很 难, 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 北京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 作者简介: 孙菁, 女, 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沈洪, 男, E- mail:shenhong@em120.com
最 早 的 急 诊 晕 厥 分 层 和 处 理 是 Martin 和 其 同 事提出的。研究入选 252 例患者进行前瞻性评估, 预 后是心律失常和评估后 1 年内死亡, 共有四个预测 因子: (1)年龄>45 岁; (2)室性心律失常病史; (3)心衰 病史; (4) ECG 异常。无危险因素的患者 1 年的死亡 率是 2%, 1 个危险因素的一年死亡 率是 5%, 3 或 4 个危险因素的一年死亡率是 37%。室性心律失常病 史被列为候选标准。心电图异常排除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和非特特异性 ST/T 改变, 但电轴左偏 不排除在外。1 年的预后观察时间初期合适, 但随着 研究的进行, 发现观察时间应该延长。Martin 等的研 究为晕厥的预后研究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评估
初始评估的主要问题
• 意识丧失是否由晕厥引起? • 有否心脏疾病的存在? • 病史中是否有支持晕厥诊断的重要临床 线索?
诊断目标
• 将晕厥与下列情况区分开:
– 其它的导致意识丧失的疾病 – 类似晕厥的疾病
• 确定晕厥的原因:
– 提供预后信息 – 提供预防再次发作的治疗
TLOC
诊断步骤
• 详细病史
意识丧失病因及相关临床症状
• • • •
•
• • • • • •
症状或发现 突然出现令人不愉快的景物、声音或气味 长期站立或拥挤、温暖地方 晕厥伴恶心、呕吐 进食后1小时之内 活动后 碍 晕厥伴喉咙或面部疼痛 头部转动、压迫颈动脉窦 (如:肿瘤、剃须刀、紧缩领口) 在站立活动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 开始药物治疗或调整剂量 运动或卧位时发生 之前伴有心悸
>=6%每年
家庭及全科医生
急诊
Entry Points
神内
大内科 心内
10.2次 医院拜访/年1 3.2个不同的专科医生
病人会看几次医生?花多少钱?
1
Reveal Syncope Validation Project (RSVP) Clinical Summary, Medtronic data on file
Class II • 对于诱发晕厥前症状尚有不同意见。
对于倾斜试验的推荐意见
适应证 Class II • 当需改变治疗方法时,应对晕厥时血流动力学
变化情况进行了解。 • 抽搐反射运动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 • 对于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晕厥患者的评估。 • 对于反复发生晕厥反应分类
倾斜试验方法学推荐
Class I
•
• • • • • •
倾斜前患者仰卧位时间:没有静脉插管者 >5分钟,有插管者 >20分 钟。 倾斜角度60—70度 倾斜阶段为20—45分钟 如果倾斜阶段为阴性反应,则可采用药物激发,静滴异丙肾上腺素 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维持15—20分钟。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从小剂量逐渐增加,1—3µg/min。直至平均心率 增加超过基础心率的20—30%。用药时不要将患者改为仰卧位。 400 µg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喷雾吸入。 试验终点:诱发晕厥或倾斜阶段没有发作(包括药物激发);晕厥发 生者为试验阳性。
• • • • •
•
伴有眩晕、构音障碍、复视 肢体活动 两侧上臂血压或脉搏不同 发作后意识模糊超过5分钟 强直-阵挛活动、自动症、舌咬伤、 沮丧面、癫痫先兆 伴躯体性主诉的频繁发作 无器质性心脏病
何时住院查因?
• • • • • • • • 怀疑或已有严重的心脏病 不正常的心电图怀疑有慢性心律失常 活动时晕厥 体位性晕厥 晕厥导致严重的外伤 猝死的家族史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突发性心悸 反复发作
何时住院治疗?
• • • • • 慢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 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晕厥 器质性心脏病或肺心病 中风或器质性神经病 心脏抑制型神经介导性晕厥当决定行起 搏治疗
颈动脉按摩
适应证和方法 Class I • 年龄超过40岁,初始评估不能明确晕厥病因的 患者,可进行颈动脉按摩。假如有颈动脉疾病存 在,则这种方法需避免采用。 • 操作时需心电监护和持续血压监测。按摩时间 5—10秒钟。在卧位和立位都需重复执行。
预后(I)
死亡率的最主要原因
危险性因素
• 危险性有四項決定因素: -年龄>=45 -心力衰竭病史 -室性心律失常病史 -心电图异常 • 一年內心律失常或死亡的几率 -无任何危险因素: 4-7% ->或=3个危险因素: 58-80% • 确认心源性晕厥的重要性在目前多数的心律失常 及心脏病皆可有效救治治療
– “眼前一黑” – “摔倒”
• 除晕厥外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晕厥(syncope)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 识丧失和身体失控,既而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 典型的晕厥发作时间短暂,意识丧失时间很少超过 20-30秒。部分晕厥发作之前出现头晕、耳鸣、出汗、 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此期称 为前驱期。发作之后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嗜 睡、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称之为恢复期。因此, 晕厥的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晕厥通常不 会产生逆行性遗忘,且定向力和正确行为常迅速恢复 。 晕厥应与癫痫发作、睡眠障碍、意外事故、精神病等 真正的引起意识丧失的疾病相鉴别。
晕厥分类 - 2008
心肺结构性 疾病 类似晕厥 的疾病
神经介导的
体位性低血压
心律失常
1 •血管迷走性 •颈动脉窦高敏 •环境相关的
咳嗽 排尿 排便 吞咽 其它
2 • 药物所致 • 自主神经系 统功能失调
原发 继发
3 • 缓慢性
病窦 AV 阻滞
4
• AMI • 主动脉瓣狭窄 • HOCM • 肺动脉高压 • 其它
• 快速
• 血容量不足
VT* SVT
• 遗传性
5 • 代谢疾病 • 癫痫 • 中毒 • 猝倒症 • 精神性 • TIA • 跌倒
70%
11%
12% 原因不明 = 2%
5%
N/A
晕厥病因
一、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综合征
•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 颈动脉窦晕厥 • 情境性晕厥
— 急性出血 — 咳嗽、喷嚏 — 胃肠刺激(吞咽、内脏痛) — 排尿(排尿后) — 活动后 — 其他(如:吹喇叭、举重、进食后) •
可能病因 迷走神经性 迷走神经性或自主功能障碍 迷走神经性 进食后晕厥(自主功能障碍) 迷走神经性或自主功能障 舌咽或三叉神经痛 自发性颈动脉窦 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 药物源性 心源性晕厥 快速性心律失常
意识丧失病因及相关临床症状(续)
• 症状或发现 猝死家族史 可能病因 长QT综合征、Brugada综 合征 右室发育不良、心脏肥大 脑干短暂缺血发作(TIA) 锁骨下盗血 锁骨下盗血或夹层分离 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 精神病
晕厥病人的评估
晕厥的定义
• 短暂意识丧失,可自行恢复 • 全脑血流减低
– 绝大部分是因血压降低 – 急性低氧血症导致的很少
• 发生迅速 • 可有各种前驱症状 • 自行完全恢复
临床表现
• 患者很少主诉为晕厥 • 往往自行描述为短暂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TLOC),如: • “突然什么都不知道了”
五、脑血管疾病 • 血管盗血综合征
非晕厥发作病因(误诊)
伴有意识丧失或障碍的疾病 • 代谢性疾病#,包括:低血糖症、缺氧、伴有低碳酸血症的过度通气。 • 癫痫 • 中毒 • 脊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 不伴有意识丧失的类似晕厥疾病 • 猝倒 • 跌倒 • 精神性“晕厥”(躯体症状化疾病) * • 颈动脉源性短暂脑缺血发作(TIA)
重要病史特点
二、关于晕厥起始时 • 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畏寒、出汗、预感、 颈部或肩部疼痛、视物模糊。
重要病史特点
三、关于晕厥发作 • 摔倒方式(跌倒或跪倒)、面色(苍白、青 紫、充血)、意识丧失持续时间、呼吸方式 (打鼾)、肢体活动(强直、阵挛、强直-阵挛 或轻微肌阵挛、自动)及持续时间、摔倒起 始时活动情况、舌咬伤
– 发作时的详细情况 – 评估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 – 家族史
• 心脏病的可能性?
– 体格检查 – ECG: 长 QT, WPW, 传导系统疾病 – 超声: 左室功能, 瓣膜, 肥厚梗阻心肌病(HOCM)
• 随后进行其它诊断检查
重要病史特点
一、关于晕厥前的具体情况 • 位置(卧位、坐位或站立位)
• 活动情况(休息、体位改变、活动期间或之后、排尿时 或之后、打喷嚏、咳嗽或吞咽) • 诱因(如:拥抱或温暖的地方、长期站立、进食后)和突 发事件(如:恐惧、剧烈疼痛、颈部活动)
3 Martin G, et al. Ann Emerg. Med. 1984;12:499-504.
4 Kapoor W, et al. N Eng J Med. 1983;309:197-204. 5 National Disease and Therapeutic Index, IMS America, Syncope and Collapse #780.2; Jan 1997-Dec 1997. 6 Kapoor W, et al. Am J Med. 1987;83:700-708.
意识丧失
=
晕厥
晕厥 流 行 病 学
非常发不明原因: 38% to 47% 1-4
病因明了: 53% to 62%
• 在美国每年有500,000新发病人 5 • 170,000病人在一年内反复发作 6 • 70,000 有非经常性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晕厥1-4
1
Kapoor W, Med. 1990;69:160-175. 2 Silverstein M, et al. JAMA. 1982;248:1185-1189.
评 估 策 略(流程图)
晕 厥 病史、体格检查、立卧位血压、基础心电图 肯定或怀疑诊断 不能解释晕厥 器质性心脏病或 心电图异常 No 诊断成立 + 心脏评估 — 没有器质性心脏 病或心电图正常 经常发生 或严重 NMS评估 + 治疗 治疗 治疗 — 一次或很 少发生 不作进一 步评估 初始评估
评估/确定疾病
舌咽及三叉神经痛
晕厥病因
二、体位性低血压 自主性功能障碍
— 原发性自主性功能障碍综合征(如:单纯性自主性功能障碍、多系统萎 缩、帕金森病伴自主性功能障碍) — 继发性自主性功能障碍综合征(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淀粉样神经病变) — 药物或酒精 •
血容量减少
— 出血、腹泻、艾迪生病
晕厥病因
三、作为原发病因的心律失常 • 窦房结功能障碍(包括 快—慢综合征)
发病率及发病频率
• 暈厥是各年龄层的常見病 • 在年龄>70岁的人群中 (发病频率) 平均发病率 --18岁前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