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富裕国家的平均收入是世界最贫穷国家的10倍以上

合集下载

21世纪的世界经济

21世纪的世界经济

21世纪的世界经济【美】彭慕兰史蒂夫·托皮克人们普遍同意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但对于"全球化"的含义并没有达成共识。

我们不想在此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深信,以最早期的全球化时代为背景,审视现在跨地区往来日益密切的现象,不仅可以更深入理解什么是"全球化",还可以澄清关于"全球化"的一些谬误。

现在的世界是个立即满足、即时通讯、风潮短暂、流行歌手一夜成名的世界,是广告占据话语主导权的世界,它鼓吹形象就是一切。

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孩子,特别是有钱人家的孩子,看到的、关心的可能只有眼前短期的趋势和争议。

我们之所以推出这本书,是因为我们认定,即使在后现代时代,世人除了想了解这个更剌激、更繁忙而且瞬息万变的世界;也会想了解支持社会、经济变迁的制度结构,它往往隐而不显、演变缓慢;还会想了解大时代环境的循环变化。

我们以过去五百年在全球各地发生的事件为焦点,通过探讨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今天所处的时代,以及世界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面貌。

因此,我们从反向切人,我们要问"全球化"不是什么。

首先,全球化的过程,并非总是由经济主导,有时,政治、文化的因素也扮演了主导角色。

正如先前所阐述的,在过去,传教士、战士、科学家以及其他不以取得物质财富为主要目的的人,往往加强了全球不同地区的交流,同样,今天的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译按:穆斯林国家类似红十字会的组织)等,也代表着没有获利心态的新型跨地区性(甚至是全球性)网络。

但它们无疑强化或抑制了跨地区的往来。

追求利润的企业与非市场导向的组织相冲突时,企业无疑并非永远能压过后者的影响力:例如,国际社会针对实施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所采取的抵制行动,加大了某些跨国公司的成本压力,导致这一不人道政策的废除(跨国公司在南非种族隔离时期为当时的白人政府提供帮助,迫害了大量黑人)。

高收入国家有哪些全世界上

高收入国家有哪些全世界上

高收入国家有哪些全世界上世界上高收入国家排行榜新鲜出炉了,你是否很好奇,这个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哪个国家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世界上人均收入国家排行榜,以供大家阅读。

世界部分高收入国家排行榜在这个高收入国家排行榜中,高收入不是指的发达,而是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年国民总收入”来算的。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国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经济总量也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历史记录。

虽然中国这一次没有上榜,但是依照现在的发展速度,6-7年的时间,中国也就可以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排行榜的前20名。

第22名: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在早前德尔几年中,尤其是欧债危机爆发的时候,一度让国内经济面临严重的问题,甚至是欧债危机结束之后塞浦路斯也是依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是经济最近几年的努力,塞浦路斯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激增,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了26370美元的水平。

第21名:韩国韩国能够上榜主要是以来国内的制造业,尤其是美妆护肤类的制造业以及美妆护肤的品牌影响力。

当然作为国内经济多元化的韩国,尤其是在近十年以来,韩国娱乐业受到了中国影迷的大力支持,以至于韩国娱乐行业成了后起之秀,为韩国经济收入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当前韩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27090美元的地步。

第17名:日本我们眼中日本经济自从2008年之后已经开始不断的下滑了,但是日本的国民收入还是比较高的。

一方面源自于日本前几十年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金融资本。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近几年尽管日本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不断地下滑,但是国内诸如制造业和旅游业还是比较发达的。

每年光是来自中国的游客在日本的总消费就达到了2亿美元的高度。

致使日本现在人均国民收入我42500美元。

第14名:阿联酋阿联酋主要是依靠石油发展,虽然这些年以来石油行业不是很惊奇,但是在阿联酋国内存储着非常高的石油资源,虽然石油价格低,但是增产还是让阿联酋保证了国内经济依然一如既往的告诉发展。

人均国民收入为43800美元。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摘要:苏联解体有着多种原因,但苏共的蜕化变质是根本的原因。

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致。

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中我们应当汲取经验教训: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最高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国家和民族的人的手里;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党内的监督;一切为了群众,时时依靠群众;高度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阴谋。

一、关于《居安思危——苏共兴衰与苏联兴亡》的总体框架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研究”这一重大课题,2001年该课题又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现在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苏共兴衰与苏联兴亡》这本专著,就是我们课题组这几年研究的初步成果。

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上半年,中纪委驻中国烟草总公司纪检组组长潘家华和电视政论片制片人刘奇光得知我们的专著有了基本框架,便邀请我们一起先制作一部相关的电视政论片,这就有了2006年上半年制作完成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八集DVD党内教育参考片。

[①]这部政论片共5小时左右,在内部发行后,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应。

中央纪委和中央政法委有关部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单位观看。

一些省委中心学习组用一天时间专门观看,座谈讨论,并发专文要求全省所属单位组织观看。

一些单位说:在放映中,人们屏息静气,很少走动;原打算分两个半天看完,但一放映前几集,观看的同志一致要求中午边吃盒饭边观看,一气看完;5个多小时中,一些烟民也没顾上到场外“释怀”;有的还自发组织召开座谈会,畅谈观看体会。

之后,解说词发表,在社会上甚至在国外也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

中国社会科学书店总经理黄德志还告诉我,有的读者特地从外地坐飞机赶到北京来寻找片子、购买解说词。

2007年10月,由我带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俄。

论全球化带来的两极分化及其对策

论全球化带来的两极分化及其对策

论全球化带来的两极分化及其对策唐任伍[内容提要]全球化浪潮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和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这种两极分化,除了表现在财富占有上,更主要的表现在信息占有上。

而缺乏信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直接后果,就导致穷人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

由于全球化的规则本身具有很强的"扶强抑弱"性,因而进一步扩大了这种两极分化。

要解救全球化造成的两极分化及其带来的这种"现代性隐忧",就必须重新确定一种全球化道德,塑造全球化"太空船道德"而非"救生艇道德"。

[关键词]全球化;两极分化;太空船道德;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趋势锐不可当,并正在影响着全球60多亿人口的生活。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平等地从全球化中受益。

发达国家中已经从全球化中得到经济、教育和文化上的各种好处时,全球化也带来了边缘化和贫困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大批的人在越来越严重的边缘化中被抛弃。

人口是在环境悲剧、食品危机、贫困和经济危机等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每年以7000万的数量快速增长的。

但是,世界上的问题并不是人口的数量增长造成的,而是全球社会、经济结构逐步形成的越来越尖锐的金字塔造成的。

据美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统计,自182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5倍,世界实际产出则为原来的50倍,这些巨大的收获却是分配不均的。

1820年,世界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比是3:1,1913年为11:1,1950年为35:1,1977年为44:1,1992年为72:1,1997年大约为74:1,2000年就接近75:1。

2000年世界人均以购买力平价衡量的2.9万美元,在最穷的国家则只有500美元。

高收入国家中的10亿人所赚的钱几乎占世界所得总额的60%,中等收入国家中的15亿人所赚的钱占20%强,剩下的才属于低收入国家的35亿人。

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发展指数》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已使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巨大差距"扩大,如果过快地对金融部门实行自由化,在某种情况下将使穷国受到更大损害。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专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点提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积极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推动各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它的实践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专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点提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积极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推动各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它的实践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变化。

贫富收入标准

贫富收入标准

贫富收入标准
贫富收入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收入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贫富收入标准:
1. 世界银行标准:世界银行根据国际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国家收入水平,将全球国家分为四个收入等级,即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和最富裕国家。

2. 联合国标准:联合国根据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将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即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

3. 中国标准: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全国居民按照收入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和最高收入。

其中,低收入标准为每人每天收入不超过200元,中等收入标准为每人每天收入在200元至400元之间,高收入标准为每人每天收入在400元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贫富收入标准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而发生变化。

此外,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活成本和消费水平不同,相同收入水平的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活水平也可能存在差异。

第1页/ 共1页。

商务英语课本unit1译文及答案

商务英语课本unit1译文及答案

课文A世界经济发展世界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裕,但是国家内部与国家之间财富显然分布不均衡。

世界上最富裕国家如卢森堡的年人均收入比世界最贫穷国家如塞纳里昂年人均收入高出一百多倍。

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倾向表现各异。

20世纪50、6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了飞速而持续的发展。

然而,自80年代以来,除了少数几个主要亚洲国家经济成功地获得快速发展、更多全球开放市场外,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了经济不稳,社会福利收效甚微的问题。

全球化并没有缩小贫富国家收入差异。

富裕国家比贫困国家往往能更优先进入资本市场,吸引更多外国资本直接投资,更有弹性地应对全球商品市场。

现在,埃塞俄比亚居民平均收入不及出生于欧洲或美国居民的1/35,而在5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均收入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1/16。

同样,美国目前人均收入比尼伯尔人均收入从50年代的19倍上升到了27倍。

世界上大多数最贫困国家或多或少在某种程度上相对滞后。

尤其是7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进入停滞与不稳定的交替期,只有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在最近几十年能持续增长,这些国家中尤以两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著名。

中国可以看作是成功进行体制改革的例子。

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发展。

除一些社会、经济不稳定因素之外,最近20年,中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解决了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

因为没有现存的改革经验可借鉴,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被看作是“摸着石头过河”。

实际上,经济发展是改革的落脚点和最终目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依靠发挥个人积极性,培育各种类型的市场竞争。

通常,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是个缓慢的经济改革过程,表现在三个不同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78年至1993年,改革主要是改善激励机制和扩大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范围。

这一时期以成功进行农业体制改革和双重价格体系改革为特点;第二个时期开始于1994年,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决定把最终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最新时期,重点是处理好由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地区差异和贫富悬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与增长
• 生产率 是指一个单位
的劳动投入所生产的
物品与劳务量
•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 于它的工人的生产率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表1. 不同的增长经历(实际GDP按2003年美元衡量)
国别 时期 期初人均GDP 1 280美元 663 987 610 1 859 2 022 3 412 1 952 575 4 094 759 628 531 期末人均GDP 28 620美元 7 480 8 950 4 990 27 460 29 740 37 500 10 920 2 880 27 650 3 210 2 060 1 870
生产与增长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生产与增长
•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 的能力。 • 即使在一个国家内,生活水平也随着时间 推移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 在美国过去一个世纪里,按人均实际GDP 衡量的平均收入每年增长2%左右。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有一个令人感兴 趣的含义 设 x = 1/L,
Y/ L = A F(1, K/ L, H/ L, N/ L)
这里:
Y/L = 每个工人的产量 K/L = 每个工人的物质资本 H/L = 每个工人的人力资本 N/L = 每个工人的自然资源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参考资料: 生产函数
• 上述公式说明,生产率(Y/L)取决于:
• 每个工人的物质资本 (K/L)
• 每个工人的人力资本 (H/L)
• 每个工人的自然资源 (N/L)
• 以及技术状况 (A)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 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政府政策
增长率(每年) 2.79% 2.38 2.16 2.06 2.05 2.04 1.82 1.69 1.58 1.45 1.41 1.16 1.16
日本 1890~2003 巴西 1900~2003 墨西哥 1900~2000 中国 1900~2003 德国 1870~2003 加拿大 1870~2003 美国 1870~2003 阿根廷 1900~2003 印度 1900~2003 英国 1870~2003 印度尼西亚1900~2003 巴基斯坦 1900~2003 孟加拉国 1900~2003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参考资料: 生产函数
• 如果给定任何一个正数x,下式成立,则该 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不变。
• xY = A F(xL, xK, xH, xN)
• 这就是说,投入翻番就会使产出翻番。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参考资料: 生产函数
• 物质资本 • 人力资本 • 自然资源
• 技术知识
• 生产要素直接决定了生产率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
• 每个工人的物质资本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 的设备与建筑物的存量 • 物质资本包括:
• 用于生产或修理汽车的工具
• 用于生产家具的工具 • 办公楼、学校等等…
• Economists often use a production function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production and the quantity of output from production.
– 鼓励储蓄和投资
– 鼓励来自国外的投资
– 鼓励教育和培训
– 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机制和政治稳定 – 促进自由贸易 – 促进研究与开发
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
• 为什么生产率如此重要
– 生产率在决定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生活水平方面
起着关键的作用
– 为了理解各国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我们必须
集中在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上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
• 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被称为生产要素 • 生产要素包括: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 人均实际GDP数据表明各国生活水平差别很 大 • 最穷的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是美国几十年来 所没有看到的 • 看起来很小的增长率在许多年的复利计算之 后变得很大 • 复利计算 是指在一个时期内的增长率的累积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
• 技术知识
• 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理解 • 人力资本是指把这些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
源消耗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FYI: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生产函数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
• 自然资源
• 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 可再生资源包括树木和森林。 • 不可再生资源包括石油和煤炭。
• 可能是重要的,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经济体在 生产物品与劳务过程中生产率高的必要条件 。
• 经济学家经常用生产函数来描述用于生产的
投入量和生产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参考资料: 生产函数 • Y = A F(L, K, H, N)
Y A L K H N F(
产出量 可得到的生产技术 劳动量 物质资本量 人力资本量 自然资源量 ) 是一个表示投入如何结合起来以生产产 出的函数。 = = = = = =
• 物质资本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 它是生产过程的投入,也是过去生产过程的产出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
• 每个工人的人力资本
• 是经济学家用来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
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术语。
• 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提高一个国家生产物
品与劳务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