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树和小草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主题教案《大树与小草》

中班主题教案《大树与小草》

一、主题说明教案名称:中班主题教案《大树与小草》主题目标:1. 让幼儿认识大树和小草,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主题内容1. 大树和小草的认知2. 大树和小草的生长环境3. 大树和小草的作用4. 保护大树和小草的重要性5. 创意大树和小草的手工制作三、教学活动1. 观察大树和小草,了解它们的特点(户外活动)2. 讲述大树和小草的生长环境,引导幼儿关注自然(集体教学)3. 学习大树和小草的作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分组活动)4. 创意大树和小草的手工制作,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美工活动)5. 总结活动,强化保护大树和小草的重要性(集体教学)四、教学资源1. 图片:大树、小草、树木砍伐、草地荒漠化等。

2. 视频:大树和小草的生长过程。

3. 手工材料:彩纸、胶水、剪刀等。

4. 教学卡片:大树和小草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大树和小草的认知程度。

2. 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幼儿在手工制作中的创意表现。

4. 幼儿对保护大树和小草的认识和行为。

六、教学准备1. 环境布置:在教室中布置一个“大自然”区域,展示大树和小草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材料准备:大树和小草的手工制作材料、教学卡片等。

3. 知识准备:教师提前了解大树和小草的相关知识,以便进行教学活动。

七、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通过展示大树和小草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激发幼儿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大树和小草的特点:教师讲述大树和小草的生长环境、特点等,帮助幼儿认知。

3. 学习大树和小草的作用:分组讨论大树和小草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 创意手工制作:指导幼儿进行大树和小草的手工制作,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5. 总结活动:强化保护大树和小草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

八、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教学。

中班大树和小草游戏活动方案

中班大树和小草游戏活动方案

中班大树和小草游戏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大树和小草:探索自然中的大小奥秘。

二、活动目标。

1. 让中班幼儿通过游戏,认识大树和小草在外形、大小等方面的区别。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 场地选择。

选择幼儿园内有大树和小草的户外场地,如果没有合适的场地,也可以用大型绿色卡纸制作大树和小草的模型,布置在室内宽敞的地方。

2. 材料准备。

不同大小的绿色卡片(大树叶形状和小草叶形状)若干,背后贴上双面胶。

小篮子若干,用来装卡片。

画有大树和小草轮廓的大画板(可以用大白纸贴在墙上或黑板上代替)。

四、活动过程。

# (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周围的大树和小草。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到了一个充满魔法的地方,这里住着一些特别的朋友。

大家快睁大眼睛找一找,看看谁高谁矮,谁大谁小呢?”2. 简单提问,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和小草的初步印象。

老师:“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呀?小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认识大树和小草(10分钟)1. 集中幼儿,老师开始详细讲解大树和小草的区别。

老师:“小朋友们,大树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巨人,它高高的,树干粗粗的,树枝长长的,树叶大大的。

而小草呢,就像一个个小矮人,它们矮矮的,细细的,叶子小小的。

”2.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身体动作模仿大树的高大和小草的矮小,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

# (三)游戏:给大树和小草穿衣服(20分钟)1. 游戏规则讲解。

老师:“现在呀,咱们要和大树、小草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这里有很多大树叶和小草叶的卡片,还有大树和小草的画像。

小朋友们要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给大树画像贴上大树叶卡片,另一组负责给小草画像贴小草叶卡片。

看看哪一组又快又好地给它们穿上漂亮衣服哦。

”2. 分组游戏。

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幼儿拿着小篮子去取卡片,然后跑到对应的画板前贴卡片。

老师在旁边鼓励幼儿,提醒他们注意卡片的大小要与画像相匹配。

幼儿园中班春天主题活动教案《大树与小草》

幼儿园中班春天主题活动教案《大树与小草》

《幼儿园中班春天主题活动教案《大树与小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认识大树和小草,了解它们在春天的生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叶子、花朵、果实等。

2. 春天的变化:气温升高、降雨增多、阳光充足等。

3. 植树节的意义:保护环境、绿化家园、造福子孙后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认识大树和小草,了解它们在春天的生长变化。

2. 难点:让幼儿理解植树节的意义,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大树和小草的特点,了解春天的变化。

2.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大树和小草的图片、实物标本、植树工具等。

2. 材料: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户外活动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故事等形式,引出主题。

2. 观察大树和小草:带领幼儿观察实物标本,了解它们的特点。

3. 春天的大树和小草:讲述春天大树和小草的生长变化。

4. 植树节的意义:讲解植树节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植树、浇水、施肥等操作,体验劳动的乐趣。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程度。

2. 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幼儿对植树节意义的理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寻找春天里的树木和小草。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植树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九、教学反思:1. 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改进。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内容:春天里的花朵。

大树和小草教案范文

大树和小草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树和小草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大树和小草,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植被。

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大树和小草,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植被。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大树和小草。

2.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3. 故事课件。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向幼儿展示大树和小草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大树和小草的了解。

Step 2:故事讲解(10分钟)1. 讲述一个关于大树和小草的故事,如《大树和小草的友谊》。

2.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大树和小草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Step 3:绘画活动(10分钟)1. 发给幼儿画纸和彩笔,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的大树和小草。

2.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在画纸上添加其他动植物,营造出丰富的自然环境。

Step 4:小组讨论(5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保护大树和小草。

2.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大树和小草的知识。

2. 教育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三、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树木和草地,记录下它们的特点。

2. 鼓励幼儿与家人分享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幼儿在小组讨论中对保护植被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绘画活动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了大树和小草,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并培养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育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植被。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幼儿参与度的掌控、课堂纪律的维护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小草与大树》教案

《小草与大树》教案

《小草与大树》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教案背景:在幼儿园的自然和科学教育中,植物生长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提问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3. 通过亲身参与植物的种植和照料,培养幼儿的爱护生命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流程安排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幼芽出土、茎叶长高、开花结果。

2. 植物生长的条件: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等。

3. 植物的照料:浇水、施肥、修剪等。

流程安排:一、引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盆小草和一棵大树的图片,引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提问:小草和大树分别是怎样长大的?需要哪些条件?3. 引导幼儿提出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疑问。

二、探究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0分钟)1. 展示实物:一颗种子、一根豆芽、一颗开花的豆荚。

2. 依次讲解种子发芽、苗期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并进行口头总结。

3.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实物,通过描述和绘画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三、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25分钟)1. 展示图片和实物,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的主要条件: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

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讨论每种条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幼儿讨论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四、植物的照料(25分钟)1. 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照料方法:浇水、施肥、修剪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讨论它们的生长状态和需求。

3. 在指导下,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的浇水和修剪等活动。

五、结束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2. 汇总幼儿的回答,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植物的责任。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策略:1. 提问策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大树与小草》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大树与小草》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大树与小草》一、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大树和小草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主题活动内容:1. 大树和小草的生长环境2. 大树和小草的特点3. 爱护大树和小草4. 大树和小草的故事5. 创意大树和小草三、主题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大树和小草,引发幼儿兴趣。

2. 观察讨论:带领幼儿观察大树和小草,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3. 故事分享:讲述大树和小草的相关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它们的重要性和可爱之处。

4. 创意活动:邀请幼儿进行创意大树和小草的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

5. 总结反思: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好习惯。

四、主题活动延伸:1.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植树、种草活动,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2.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大树和小草的观察、保护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 主题展览:组织幼儿展示他们的创意作品,提升幼儿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实物等展示材料。

2. 大树和小草的手工制作或绘画材料。

3. 与主题活动相关的书籍、故事课件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手工作品和绘画作品,评价其创意和技巧。

3. 家长反馈和幼儿的课后表现。

六、主题活动准备:1. 教学场所:室内活动室或户外草地。

2. 教学用具:大树和小草的图片、实物模型、手工材料、绘画纸张、彩色笔等。

3. 教学课件: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故事视频等。

七、教学活动步骤:1. 主题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大树和小草,引发幼儿兴趣。

2. 观察讨论:带领幼儿观察大树和小草,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3. 故事分享:讲述大树和小草的相关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它们的重要性和可爱之处。

4. 创意活动:邀请幼儿进行创意大树和小草的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

大树和小草教案范文

大树和小草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大树和小草》课时安排:25分钟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大树和小草,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大树和小草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讨论法:引导幼儿观察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3. 创意活动法: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创意活动,让幼儿表达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讲述一个关于大树和小草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

2. 观察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如生长环境、外观、功能等。

3. 分组讨论:大树和小草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4. 创意活动:让幼儿绘画或制作大树和小草的手工作品,展示自己对它们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气氛。

2. 故事讲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大树和小草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 观察讨论(10分钟):带领幼儿观察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分组进行讨论。

4. 创意活动(5分钟):让幼儿进行大树和小草的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总结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树木和草地,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大树和小草,培养他们的表达力。

六、教学评估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估幼儿在观察讨论环节中对大树和小草特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幼儿在创意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绘画和手工作品的创意和完成度。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包含大树和小草的故事,以及相关的图片和插图。

2. 观察材料:大树和小草的实际样本或者图片。

3. 创意活动材料:绘画纸张、颜料、画笔,或者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

八、安全与卫生1. 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幼儿远离剪刀、胶水等潜在危险的材料。

大树和小草教案范文

大树和小草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树和小草》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大班幼儿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大树和小草,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大树和小草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大树和小草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大树和小草。

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3. 环境保护的宣传资料。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 歌曲导入:唱一首关于大自然的歌曲,引导幼儿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 谈话导入:提问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树和小草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二)基本部分:1. 认识大树和小草:a. 展示大树和小草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b. 讲解大树和小草的生长环境、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创作活动:a. 邀请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大树和小草。

b. 引导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3. 环境保护教育:a. 讲解大树和小草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b.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大树和小草,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表达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

2. 歌曲结束:唱一首关于保护大自然的歌曲,强化幼儿的保护意识。

三、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树木和小草,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认识大树和小草,培养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引导幼儿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通过环境保护教育,让幼儿认识到大树和小草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拓展幼儿对大自然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正确认识大树和小草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树和小草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感受人与花草树木的亲密情感
·初步认识区别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会物体大小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重点:区别物体的大小,感受人与花草树木的亲密情感
·难点: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卡片上的各个动物
·物质准备:大小动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礼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皮球若干、箩筐一只
活动过程
教师带着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围坐在草地上。

一、认识“大树”和“小草”,区别大小。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和草,请他们比较树和草的大小,并和幼儿一起念儿歌: “大树大,大树叫小草娃娃,小草小,小草叫大树妈妈。


2.请幼儿去抱抱大树妈妈,抚摸小草娃娃。

二、给幼儿园大树和小草教案找邻居
1.师: “今天还来了许多动物客人,它们想和大树妈妈、小草娃娃做邻居,大动物说想和大树妈妈做邻居,小动物说想和小草娃娃做邻居,我们给这些动物排排好,行吗?”
2.请幼儿按“大动物”和“小动物”分别取动物卡片放在大树脚下和草丛边,边放边说: “大xx是大树的邻居,或小xx是小草的邻居。

”老师个别指导。

三、给大树、小草和动物们送礼物。

1.师:“我们给大树妈妈和小草娃娃找到了邻居,我们再把带来的礼物送给它们,好吗?”
2.请幼儿按大小给卡片分类,大的挂在大树妈妈和它的大动物邻居身上,小卡片送给小草娃娃和它的小动物邻居。

四、玩“拣皮球”游戏。

1.师:“大树妈妈和小草娃娃真开心,它们想和我们一起玩拣皮球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2.游戏:老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四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了一个大(小)皮球。

” (游戏2—3次)。

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益智区增加比大小活动,美工区增加涂色活动——涂幼儿园大树和小草教案。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次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园内的优美环境,将孩子们领到室外,席地而坐,让幼儿直接与小草、大树接触,直接与大自然对话,切身体会小草的嫩,大树的美。

活动自始至终以“大树妈妈”和“小草娃娃”为主线,将幼儿园大树和小草教案拟人化,以达到人、动物、植物以及大自然的和谐一体。

根据小班幼儿爱游戏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过程始终围绕着“大树妈妈”和“小草娃娃”的游戏内容而展开。

活动中,教师以
不同的学具,吸引着幼儿不断地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并让幼儿在想想、找找、送送、讲讲、玩玩的过程中,正确地区别大小,感受物体大小的相对性。

从而提高幼儿思维的准确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效果分析
教学活动场地由室内搬到了草木盎然的室外,孩子们不但可以摸一摸嫩绿柔软的小草、郁郁葱葱的大树,还可以与它们一起玩游戏,甭提有多高兴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把小草、大树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他们在轻松的数学游戏中,自然地贴近了小草大树、贴近了大自然。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一个“玩”字,游戏化的活动情境缓解了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坚持性差的矛盾,充足的学具满足了孩子好奇、好玩的特性,每一个环节孩子们都完成得很好,虽然孩子们在操作中的语言表述不是很完整,但操作的正确率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