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摘要:随着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却迟迟推不出特别优秀的作品;国产动漫与日本动漫究竟有何差别而国产动漫要如何发展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动漫,日本动漫,动漫发展史,二者的差别正文:动画是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

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像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可以说是动画的一种古老形式。

当然,真正意义的动画,是在电影摄影机出现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断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日本动画题材确定期——1982年前,动画的取材趋于多样化,不仅仅针对孩子,而是对所有人群做动画。

画技突破期——1982年后,日本动画在各种动画效果上追求突破,发展出了非常精美的画风。

路线成熟期——1987年后,即线路分化期,日本动画界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动画不断出现,真正形成了日本动画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个时期,日本动画人才层出不穷,各自寻求自己理想中的动画形式,带给世界动画界非常大的冲击。

日本动画中,《新世纪福音战士》、《灌篮高手》、《蜡笔小新》、《名侦探柯男南》、《哆啦A梦》这些应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吧! 1946年, 手冢治虫的《新宝岛》问世,大受欢迎,迈出了成为现代主流映像漫画的第一步。

长谷川町子的《海螺》从1946年4月起开始在名古屋、札幌、福冈的三家地方报纸上连载,这些作品揭开了战后日本漫画的帷幕。

他们两人在战后昭和漫画史上都是拔尖的高手,地位极为崇高。

尤其是手冢治虫对日本之外的漫画界也影响深远,他利用电影运镜手法,使漫画映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 手冢的漫画大大超越二战前的故事漫画,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的漫画画面构成具有显著的特征,即运用电影的拍摄技巧。

他制作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拍摄一样,有变焦、广角、俯视……变幻无穷,令读者爱不释手。

手冢治虫追求的是漫画与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

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不但风靡日本本土,就是越洋过海来到中国大陆也一样受欢迎.他的《再见萤火虫》更是成功登陆欧美,风靡世界,让世界多少人为之落泪。

中日妖怪题材动画比较研究——以《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为例

中日妖怪题材动画比较研究——以《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为例

传媒新思维比较研究摘要:《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分别是中日两国深受欢迎的动画作品,两部作品着重探讨人与妖怪如何相处的命题,在创作中有意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两者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差异,《狐妖小红娘》偏向大团圆式喜剧结局,《夏目友人帐》更多受物哀审美影响。

归纳两部作品成功之处,为中日两国动画产业合作寻求途径,促进同类型题材的创作。

关键词:动画创作妖怪文化传统文化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妖怪文化由来已久,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狐妖小红娘》与《夏目友人帐》分别是中日两国非常受欢迎的妖怪题材动画,比较这两部作品之间异同,研究妖怪文化如何在动画作品中应用,同时也能从其中找到中日动画产业交流合作的可行性。

《狐妖小红娘》与《夏目友人帐》之异同《狐妖小红娘》改编自中国漫画家小新同名漫画,2015年6月开始在bilibili、腾讯视频等网站播放,目前连载63集,2017年7月在日本东京都会电视台播放日文版。

故事背景设定为一个架空世界,人与妖并存。

女主角涂山苏苏是一只狐妖,男主角白月初是一名道士,两人联手为转世情侣们寻回前世情缘。

《狐妖小红娘》在bilibili 网站累计播放量超过1.5亿次,在同类型长篇国产动画作品中人气最高。

《夏目友人帐》改编自日本漫画家绿川幸同名漫画,2008年7月在日本东京电视台首播,现已播出六季74集,外加4集番外篇。

《夏目友人帐》系列动画在中国深受欢迎,bilibili网站总播放量超过8000万,是日本神魔妖怪题材动画中,最受中国观众喜爱的作品。

《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作为两部广受欢迎的妖怪题材动画,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是在妖怪角色设定和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两个方面不乏相同点。

一、充满“人性”的妖怪。

《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里妖怪都充满了“人性”。

《狐妖小红娘》中妖怪寿命无穷无尽,而人寿命有限,人妖相恋会面临生死分别。

妖怪们如同人类一样,痴心不改,想要生生世世和自己的恋人在一起。

中日动画比较

中日动画比较

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动画风格特征与美国动画不尽相同。

日本动画以对比鲜明的画面,个性化、多姿多彩的图像,以及鲜明的角色性格为特色。

故事通常有着各种不同的故事背景,针对较大范围的观众群。

日本动画的传播手法多种多样日本动画常常受到日式漫画的影响。

日本动画中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梦》(见右图),迄今已创作超过四十年,而且还曾登上过《时代杂志》,可说是卡通里的常青树。

中国动画: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

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在日本动画开始熠熠生辉的今天,中国动画却发展平平,在日本动画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之时,中国动画锋芒倍减,甚至黯然失色。

大量的观众市场被日本动画所占有,人们甘愿成服于日本动画的裙摆之下,较之日本动画,中国动画究竟输在了哪里?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1、从民族观角度看中日动画的区别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

日本人没有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无原则性,兼收并蓄,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分解、还原,抛弃不实用的东西,把他国的经验与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文化体系。

这也造成了日本人思想表象上的混乱和民族性格上的矛盾。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至于中国,从对特有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的重视程度就能看出,中国更注重的是故事结局的和美。

自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条让中国人认为苦难之后又见彩虹才是圆满、美好的。

因此,中国的动画甚多不会将“毁灭”放入其中。

但和美与凄美相比,前者只能让人暂时满足,而后者却能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于是日本动画自然成为了观众的回味。

2、动画的原创性和制作技术由日本东映公司制作的系列动画《数码宝贝》(见右下)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其中的“亚古兽加布兽”等让人们记忆犹新,但是近几个月来热播的《晶码战士》(见左下)让人看了后就有一种幼稚的感觉。

《中日动漫比较》研究性课题

《中日动漫比较》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新型的科目。我们动手去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 很有利于为我们日后发展积累经验,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发现这个科 目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们收获颇多,不但培 养了我们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获得大量的课外知识,也让我们学会如何走向 社会,如何与人交流和沟通。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发现,一个团体,要做什么事,首先,这个团体一 定要团结,因为团结才是力量。
预期成果:能从整理编 辑出的资料中得到中日 动漫之间的区别,明白 现在国内的动漫市场还 需要些什么。
找出中日动漫各自的优缺点
目的一:寻找国产动漫的优缺点
在中国,动漫爱好者比比皆是,由此也产生了大量水平优秀的 工作者。这是即使不喜欢国产动漫人也不得不承认的,日本很大一 部分优秀作品制作人员中也有中国人。再说到题材,中国上下五千 年历史,神话传说、小说杂谈不计其数,这是身为一个中国人必须 自豪的。还有,国产动漫无形中很注重教育意义,比如大头儿子, 海尔兄弟中有很多正义和邪恶的区别。而且,谁又可以否定台漫港 漫? 然而,在如此好的条件下,国产动漫发展却如此缓慢呢?可 以想象得到,在面的活力热血的日本动漫与幼稚呆板的国产动漫面 前,前者更受欢迎。在家长或老师的熏陶下,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 友或许会喜爱可爱的卡通人物、一成不变的正义战胜邪恶。但稍微 年长的就会觉得着十分幼稚。邪不胜正,确实如此,但是往往也会 付出其惨重的代价。剧情如此“白目”,自然不受好评。 当然,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片《秦时明月》凭借宏大的剧情 和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使得挑剔的国内漫迷表示了赞许和认 可。 说到底,国产动漫之所以不被爱国之人喜爱,不外乎以下几点: 1.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幼稚”、“无聊”,国产动画 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定位过 底,跟不上时代潮流;2.配音缺少优秀的配音演员;3.国产动漫缺 少创意,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4.国家对国产动画保护过严, 缺少真正的发展政策;5动画制作没有商业化、市场化,无法真正 得到发展。

中日电视动画比较研究

中日电视动画比较研究

中日电视动画比较研究【摘要】现如今,电视动画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动画类型和一种重要的文化产业。

被称为中国版《蜡笔小新》的电视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与日本电视动画片《蜡笔小新》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围绕动画片的主题、角色形象、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发现中日电视动画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国动画;日本动画;比较;差异2004年,一部被称为中国版《蜡笔小新》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走上了屏幕。

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速达导演的原创动画片一经播出,就赢得广泛赞誉,收视率屡屡创下国内动画片新高。

《蜡笔小新》是日本已故漫画家臼井仪人在1990年推出的漫画作品。

虽然两部动画相差了14年,但是《大耳朵图图》与《蜡笔小新》在表面上的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其一,在主人公方面。

《大耳朵图图》的主人公——3岁的胡图图与《蜡笔小新》的主人公——5岁的野原新之助,都是在读幼儿园的小男孩。

图图和小新一样,说话都带着鼻音。

两个小孩也都有脾气火爆的妈妈和喜爱的宠物。

其二,在故事情节方面。

动画片中的故事都是描写图图和小新所在的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邻里间的日常生活。

其相似点还有许多,但因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兹不再列举。

如上所述,《大耳朵图图》与《蜡笔小新》存在许多相似点,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它们的差异性。

本文试着从以下三方面对中日两部动画进行比较:一、主题的比较;二、角色形象的比较;三、文化内涵的比较;一、主题的比较《大耳朵图图》中的图图塑造的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小家伙,,每集结束都有一段“胡图道理”已达到教育其它小朋友的目的。

例如,“安全最重要”、“都是吹牛惹的祸”,从标题就能看出动画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大耳朵图图》注重劝善惩恶以及道德教育, 其教育性明显强于娱乐性,这就使得观众层主要集中在儿童。

抱着寓教于乐创作出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 使孩子们在看动画片的同时自然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一部很好的教育小朋友的课外教材。

中日动漫文化之我见

中日动漫文化之我见

中日动漫文化之我见摘要:作为视觉文化的动漫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

目前美国和日本的动漫在动漫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动漫尚未取得瞩目成就。

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制作思维方面的原因。

而日本作为世界第一动漫强国,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本文拟对中日动漫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推动我国动漫的发展。

关键字: 日本动漫中国动漫对比分析发展启示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 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在日本,漫画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已经有 400 年,而在我国才刚刚开始。

目前, 我国动画行业以加工、仿制为主,而自主设计、制作的产品不多。

一日本动漫的发展与现状关于日本动画, 不管是七零后、八零后还是九零、零零后,大部分人都能说出几部日本动画, 如《蜡笔小新》、《哆啦 A 梦》、《聪明的一休》、《灌篮高手》、《名侦探柯男南》等, 这些作品虽不能说家喻户晓, 但也算是耳熟能详。

它给人们以深层次的感受, 成年人眼里, 它成为一种回忆,让你重拾失去的童年,想起一段段童年的趣事, 想起被遗忘的过去。

而在小孩眼里, 它就是一种快乐与幸福,给他们梦想, 给他们希望。

可以说日本的动画片在中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创办了日本首家电视动画制作室。

制作了风靡全球动画片《铁臂阿童木》。

这部动画片在此后长达四年之久都保持了相当高的收视率。

但这并不能获取这部动画片的理想报酬。

于是, 就出现了阿童木造型的商品, 如阿童木浴巾、阿童木挂钟、阿童木玩偶等,手冢治虫将铁臂阿童木彻底商品化了。

大街小巷充斥着各种动画造型的商品。

动画已彻底进入社会各个领域, 成为了日本动漫产业的起点。

中日动画电影创作风格之比较

中日动画电影创作风格之比较

中日动画电影创作风格之比较绪论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动画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以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着。

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形式,动画电影在二十世纪得到了普遍发展,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们在影像的世界里编织自己的童真和梦幻。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动画电影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歩发展,带领着人们走进那旖旎的多彩世界,唤醒着人们心底最纯真的梦,构筑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心灵家园。

中国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沿着万氏兄弟开创的动画之路一路走来,中国动画电影曾一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祷就了"中国学派"式的辉煌。

如今的中国动画电影在经历了90年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之后,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正在衰落与新生中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而与此同时,日本动画电影却以其世界动画大国的傲人姿态瓜分着中国的动画市场。

面对中国动画电影面临的尴尬境地,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动画电影既无法延续前辈们创造的辉煌,又无法开拓出新的发展之路?难道本属于中国动画电影的风格已经被磨平殆尽了吗?带着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动画电影艺术风格的比较,挖掘出属于中国动画电影本身的特色与优势。

我们相信,中国动画电影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走向新的辉煌。

一、研究背景首先,中国和円本动画电影几乎同时起歩,并且都是在美国动画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的。

万氏兄弟是在看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国动画之后萌发了创作中H自己的动画的想法。

早期万氏兄弟作品的诙谐幽默,角色的夸张和变形等这些特色就明显带有模仿当时美国动画的痕迹。

在日本,大川博创立了东映动画株式会社,他亲自去美国迪斯尼公司参观,带领员工们观看迪斯尼的影片,学习借鉴他们的创作风格和制作技巧,从而带动了R本动画的崛起。

山此可以看出,中国和H本动画电影都是在学习和借鉴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带动了本国动画Itl影的发展,中FI动画电影有共同的发展基础。

其次,上I—n:纪90年代,由于本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动画电影没有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逐渐脱离了市场需求,已无法延续曾经的辉煌,出现了"断层",丌始走下坡路。

Word长文档排版(素材)

Word长文档排版(素材)

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西风东渐”下的中日动画20世纪初,这样的年代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时期,科技和战争并存,生存的苦恼和种种新发现同时扎根在这里。

人们在乱世探讨科技的奥秘,追求生命的真理,动画也诞生在这样纷繁的乱世。

当中日两国在为动画之谜苦思不得其解时,西方人已经在用逐格拍摄法制作动画。

美国的迪斯尼以无与伦比的力量横扫全球,它在每一个国家搭建了一座动画片的舞台,在各国上映自己的剧目。

中国和日本的动画就在这个舞台上经历了摸索到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中日两国的社会使命与对西方文化的诉求。

在几经磨练之后,中国和日本分别成就了不同的空间。

“西风东渐”下的相同风格1918年,美国动画片在中国上海的首次放映吸引了中国热爱美术的年轻人。

在这样的契机之下,中国一批年轻人产生了研制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片的想法,其中就包括万氏四兄弟。

万氏兄弟即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真实名字分别叫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

四兄弟自幼喜欢绘画,成人后开始绘画生涯。

1919年老大万籁鸣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片部任职。

1925年老二万古蟾结束任教生涯,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影片部美术设计。

不久,其他兄弟陆续从美专毕业,考入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工作。

从1920年开始,万氏四兄弟在上海闸北通天庵路的一条弄堂里进行着中国最早的动画试验。

一个夜晚,万氏兄弟在一本厚簿子的每一页的角上,一气画了几十页猫捉老鼠的图画,故意把猫和老鼠的距离越画越近,然后迅速地翻动簿子。

就这样,一不小心触动了“视觉暂留”原理,推开了动画电影的大门。

万氏兄弟的绘画生涯由此转为“会动的画”。

1922年,商务印书馆约万氏兄弟为馆里自制的一种“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做广告。

他们先后拍了三部动画广告片,由于背景问题不能解决,成绩均不理想。

动画人物描在纸上,不能显露背景;倘若用刀片挖去背景,这样的方式又只能适用在线条简单的背景,复杂的就受到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 诗 的 品格
现 代 生 活的 反 应与反省
狂欢精神

笑的研究
传 奇 性 的题 材
关 于 现 代社 会 的 诸 种 组 织形 态
狂 欢 的 真谛
神 话 的 创造 属 性
反 应 现 代科 学 科技文明
张黎明 2014-12-25
7
模仿不是坏事,日本就是个典型。日本
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
张黎明
目录
日本动画简介 中国动画简介
借鉴他国优秀做法和经验
日本动画的艺术特征
加强本国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日本动画的动画风格特征与美国 动画不尽相同。日
本动画以对比鲜明的画面,个性化、多姿多彩的图 像,以及鲜明的角色性格为特色。故事通常有着各 种不同的故事背景,针对较大范围的观众群。日本 动画的传播手法多种多样日本动画常常受到日式漫 画的影响。日本动画中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梦》, 迄今已创作超过四十年,而且还曾登上过《时代杂 志》,可说是卡通里的常青树。
人天生就具备很强的模仿能力,重 要 的是他们同时还具有再造能力。当年 《铁扇公主》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宣传抗 日,结果却影响了一个庞大的动画帝国 的诞生。七十年代末,手冢治虫的《铁 臂阿童木》(见右图)在中央电视台一 经播出,不少中国观众便深受触动,至 今我们仍能见到一些物品的装饰图案有 阿童木的形象。
张黎明
2014-12-25
5
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
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
中国改革开放后——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
中国动画业目前——探索长时期(1999年至今)
张黎明 2014-12-25
6
日 本 动 漫的 艺 术特 征
张黎明 2014-12-25
10
相对于动画来讲,中国动漫现阶段搞
得比较成功,应当说它是朝着正确的 轨道上发展的,另外相较于动画的影 响力,漫画还显得比较单薄,动画可 以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做宣传活动, 所以动画的压力相对漫画来讲要大得 多。 总而言之中国必须有突破传统思维的 题材和造型。
张黎明
张黎明 2014-12-25
8
市场份额
11% 29% 中国原创动漫 日本动漫
欧美动漫
60%
张黎明
2014-12-25
9
中国政府在政策上实施行政干预。对于国外动画特
别是日本动画在各电视 台的热播,中国广电局于 2006年9月1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 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每 天17时至20时的黄金时段,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和 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栏目。 对于此规定,看似有效的限制了国外动画在中国的 肆虐,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达,国外动画仍可以通 过各种渠道进行渗透。这不能作为挽救中国动画的 长久之计。因此,在对国外动画加以限制的同时, 中国更应该反省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
张黎明
2014-12-25
3
战前草创期—1917~1945年。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
战后探索期—1945~1974年。这个期间许多人常识不同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俗的,应有尽有。
题材确定期—1974~1982年。其开端是《宇宙战舰》的上演,引起了日本第一次动画热
2014-12-25
11
画技突破期—1982~1987年。起开端是《超时空要塞》上演画技大有突破
路线划分期—1987~1993。日本动画进入成熟期。
风格创新期—1993至今。各方面方面都日趋成熟,突破原由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和构思,带给观众新的感官冲击。
张黎明
2014-12-25
4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
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 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 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 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 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