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漫产业现状
动漫的发展现状

动漫的发展现状
动漫的发展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了令人瞩目的趋势。
首先,动漫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内外动漫市场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并投入资金到动漫项目中,使得动漫制作的规模逐渐扩大。
其次,动漫内容多样化。
过去,动漫主要以日本作品为主导,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本土动漫作品涌现。
这些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更贴近本土文化,而且在艺术风格和故事情节上也有着创新和突破。
同时,动漫领域涉及的题材也愈发多样,既有治愈系的轻松作品,也有冒险、科幻、悬疑等各种类型的故事。
第三,动漫产业链条完善。
动漫产业从最初的漫画出版、动画制作,到后来的周边产品推广和动漫游戏开发,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这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够促进动漫产业的长期发展。
第四,动漫市场国际化。
近年来,中国的动漫作品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进和推广中国的动漫作品。
同时,中国的动漫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作品。
这种国际化的趋势有助于提高中国动漫产业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动漫行业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一行业不仅在内容上实现了多样化,而且在商业模式和市场开拓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动漫行业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二次元产业发展现状

二次元产业发展现状1. 引言二次元产业是指以日本动漫、漫画和游戏为核心的产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二次元产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2. 二次元产业的定义与范围二次元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动漫、漫画、游戏、周边商品等。
这些领域相互交叉,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其中,动漫和漫画作为核心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
3. 二次元产业发展历程3.1 起源与初期发展二次元文化起源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随着《宇宙战舰大和号》等作品的推出,动画开始进入家庭视野。
8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动画市场的快速扩张,《机器人狂欢节》、《城市猎人》等经典作品相继问世,二次元文化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3.2 数字化与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二次元产业进入了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
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网络动画、网络漫画等形式开始兴起。
此外,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概念也逐渐出现,并成为了二次元产业的热点。
3.3 泛娱乐化与全球化趋势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二次元产业进一步向泛娱乐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
游戏、周边商品、音乐等衍生产品逐渐成为了二次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同时,日本动漫、漫画和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4. 二次元产业发展现状4.1 观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二次元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观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二次元产业在全球的市场规模已超过数千亿美元,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其中,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是二次元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4.2 创作质量提升与多样化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二次元作品的创作质量不断提升。
动画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画面精美程度大幅提高。
同时,创作者也在探索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作品,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国漫与日漫中国与日本的动漫文化交流

国漫与日漫中国与日本的动漫文化交流国漫与日漫 - 中国与日本的动漫文化交流动漫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中国和日本无疑是动漫制作和影响力最大的两个亚洲国家。
中国有着悠久的动画历史,而日本则以其独特的动漫风格而闻名于世。
两国动漫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仅为两国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还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日本动漫文化的交流互动,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动漫产业的发展1. 中国动漫产业的崛起中国动画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然而,在长期的发展中,受限于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国产动漫产业一直未能真正崛起。
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和资金的大幅提升,中国动漫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优秀的动漫作品如《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海外市场斩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2. 日本动漫产业的繁荣相较于中国,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非常成熟。
从上世纪50年代的《鉄腕アトム》(《铁臂阿童木》)到现代经典作品如《涼宮ハルヒの憂鬱》(《凉宫春日的忧郁》)和《進撃の巨人》(《进击的巨人》),日本动漫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全球观众。
同时,日本动漫产业还以其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例如衍生产品和主题公园,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商业化道路。
二、文化交流的机会1. 动漫展览和交流活动为促进动漫文化的交流,中国和日本定期举办各种动漫展览和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吸引着来自两国的动漫爱好者和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分享创作经验、展示作品和交流思想的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中国和日本的动漫人才得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2. 动漫影视合作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动漫影视合作也愈发频繁。
例如,《火影忍者》和《死神》等日本知名作品曾被改编为中国电影或电视剧,在两国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同时,中国和日本的动漫制作公司也积极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动漫项目,以满足观众对不同类型和风格动漫的需求。
中国和日本在动漫产业方面哪个更具有实力?

中国和日本在动漫产业方面哪个更具有实力?动漫产业是一个以漫画、游戏、动画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领域的重要一环。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和日本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动漫产业巨头之一,二者在此领域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影响力。
那么,中国和日本在动漫产业方面哪个更具有实力呢?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市场规模比较根据2020年全球动漫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和日本是全球动漫消费的两大重要市场,二者在市场规模方面的规模相当。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动漫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长,总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而日本动漫市场规模也达到了2万亿日元。
可以看出,中国动漫市场的增速明显快于日本市场,但日本市场的市场规模要比中国更大。
二、文化底蕴比较动漫产业是一门文化艺术,文化积淀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文化的代表,两国在文化上有很多共通之处。
中日两国的动漫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日本的动漫作品以画风成熟为主,注重细节,剧情深刻,擅长表现人物心理和角色情感。
而中国的动漫则更偏向于大气磅礴,情节复杂,对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塑造和描绘也非常出色。
虽然中日两国在文化底蕴方面各有优劣,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动漫文化都已经成为了两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国际影响力的源泉。
三、质量水平比较动漫作品质量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动漫质量方面,日本是全球动漫产业中公认的制作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优秀的动画制作、高超的美术技巧和精良的剧本获得了世界各地的粉丝认可。
而中国的动漫作品近年来在制作水平和技术含量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诸如《阴阳师》、《西游记女儿国》等高质量作品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中国动漫的影响力和可观性。
虽然日本的动漫质量相对较高,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也非常显著。
四、影响力比较在全球范围内,动漫产业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文化行业,两国在影响力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动漫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一张名片,以其优异的动画表现技巧、丰富多彩的角色形象和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亿万粉丝。
日漫的中国市场分析报告

04
文化差异:中日文 化差异对日漫在中 国的接受程度和影 响
中国市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日漫的需求也在增加 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对日漫的消费需求更大 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对日漫的消费需求也在增长 中国市场对日漫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消费潜力巨大
日漫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01
02
03
04
04
01
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 80后、90后和00后
02
消费方式:在线观看、购买周边产 品、参加线下活动等
03
消费频率:每周、每月或每年都有 一定的消费行为
04
消费金额:根据个人收入和消费习 惯,金额不等
日漫在中国市场的竞争 态势
主要竞争对手: 欧美动漫、国产 动漫
市场份额:日漫 在中国市场的份 额逐年下降
01
针对中 国市场,推出符 合中国观众口味 的作品
合作推广:与国 内企业合作,共 同推广日漫作品
线上线下活动: 举办线上线下活 动,提高日漫作 品的知名度和影 响力
社交媒体营销: 利用社交媒体平 台,进行宣传和 推广
01
02
03
04
庞大的潜在观 众群体:中国 拥有庞大的人 口基数,对日 漫的需求量巨 大
01
中国人口数量:14亿
03
人口地域分布:城市人口占比较高
05
人口消费能力: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
02
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明显
04
人口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01
中国传统文化:儒 家、道家、佛家等 思想对日漫的影响
02
日本文化:日本动 漫、游戏、音乐等 文化元素在中国的 传播
03
中日动漫发展历史与现状

中日动漫发展历史与现状中日动漫发展历史与现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历史梳理:1. 1909年:日本出现第一部动画短片《铁道员》,标志着日本动画的起源。
2. 1960年代:日本动画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出现了一批受欢迎的作品,如《钢铁侠28号》、《闪电十一人》等。
3. 19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动画产业进入了黄金时期。
《龙珠》、《机甲战士》、《哆啦A梦》等作品成为了经典。
4. 1990年代:日本动漫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
除了传统的少年向作品外,出现了更多面向女性、儿童、成人等不同观众群体的动漫作品,如《美少女战士》、《宠物小精灵》、《新世纪福音战士》等。
5.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本动漫开始向海外输出。
《火影忍者》、《柯南》、《海贼王》等作品风靡全球,形成了日本动漫全球传播的新局面。
6. 近年发展:中日动漫合作逐渐增加,中日联合制作的动漫作品也不断涌现,如《死神》、《攻壳机动队 S.A.C.》等。
同时,中国动漫市场也在崛起,国内优秀动漫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疯狂动物城》等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目前,中日动漫行业的现状如下:1. 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生产国之一,日本动画在国内外市场上仍然非常受欢迎,出口收入也非常可观。
2. 中国动漫市场也在迅速崛起,中国国内动画作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在逐步提高,国内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 中日动漫合作逐渐增加,中日两国动漫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
4. 现在的动漫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电视动画之外,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形式逐渐兴起。
5. 动漫衍生产业也日益发展,包括衍生品、游戏、电影、漫展等方面。
总体来说,中日动漫发展历史丰富多样,现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日动漫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前景广阔。
动漫-日本文化产业支柱

动漫-日本文化产业支柱数学与物理系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 1307021047 张墨涵动画在日本文化产业中占有中心地位,也是日本“软实力”的象征。
对许多国家的青少人而言,日本动漫带来了快乐,丰富日常生活。
不仅如此,其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民族文化,外民族文化与本族文化的结合。
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做到了极致,占据着全球60%多的动漫生产量。
作为日本文化的产业支柱—名副其实。
日本的动画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出口到国外,以独特魅力逐渐征服了许多国家的观众,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显示,2003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画片及相关产品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同年日本出口到美国钢铁产品收入的4倍。
一、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现状日本文部省在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中,首次将日本的动漫称作“日本的文化”,并将其定位为“现代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目前,漫画出版业大约占全国出版销售总数的40%,销售总额的20%,并且在国外受到广泛关注,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动画产业,则借助漫画产业这一巨人的肩头,迅速而全面地发展起来。
二、动漫文化在日本受到宠爱的原因第一,日本独特的漫画文化是动画产业与艺术双重发展的基础。
经由多年的积累,日本的漫画出版量已经占据世界第一位,其质量也不断在提高。
第二,从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心理上来说,日本人不管男女老少,都痴迷于动漫及相关文化。
日本动漫文化的定位也非常准确而广泛,绝非单纯面向儿童的说教作品。
日本人能将任何事情都画成漫画,并改编成动画电视或电影。
三、日本动漫业发展所具备的条件1、政府积极推动并倾力支持1983年将迪斯尼引入日本东京都以东的千叶县。
虽说当时建造这座乐园投资 1500多亿日元,由于日本的“迪斯尼热现象”,却创下了数倍于投资的巨额利润。
这让日本政府下大决心来发展日本的动漫产业。
2.特殊的链式运营模式。
动漫产业作为日本第三大产业,有着其特殊的链式运营模式。
简单来讲,其运营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漫画的创作杂志、图书的出版发行、影视动画片的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放映音像制品的发行、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营销。
中日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现状

中日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现状【摘要】中日文化产业在近年来持续发展,成为两国间重要的合作领域。
本文通过介绍中日文化产业的概况和出口现状,分析了其中的特点和合作案例,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目前,中日文化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双方合作日益密切,涉及影视、动漫、音乐、游戏等多个领域。
中日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未来,随着两国文化产业的深入合作和创新发展,中日文化产品出口前景将更为广阔,为两国文化产业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中日文化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支撑点,推动中日关系迈向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中日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出口、现状、特点、合作案例、前景、发展、关键词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日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现状引言中日两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日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中国传统绘画、音乐、戏曲等,吸引了众多日本消费者的关注。
而日本作为东亚国家的文化产业也备受关注,其动漫、游戏、音乐等文化产品深受全球年轻人的喜爱。
中日两国文化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两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带动了文化产品的出口与拓展市场。
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中日文化产品出口的现状和特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就中日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现状展开探讨,探究两国之间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研究中日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日两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领域,研究中日文化产品出口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推动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中日动漫产业现状据调查显示,在中国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
国产动漫为何受此冷遇?下面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个人见解不含任何政治因素,本人绝对爱国!!!国产动漫起步早,但匮于创新,停滞不前。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便有了自己动画作品,并且融入中国特有的水墨,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可谓是堪称一绝。
但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那个年代的繁荣了,当初许多优秀的作品现在都为人们所称道。
当代的本土动漫则萎靡不振,许多动画都有新瓶装老酒的嫌疑,而且这些新瓶的质量远比旧瓶差。
而日本的动漫则一直在吸取世界上最先进的元素,并且不断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这些创造物又被全世界的动漫制作者所利用。
在引用先例的同时,注入与之般配的新鲜元素,不但不会有炒现饭的嫌疑反而是又一创新。
内容的创新性与否决定了孰成孰败内容的新颖性来自于制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好的动漫不仅需要好的动画更需要好的构思好的情节。
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日本漫画家的大脑。
为什么他们会想出那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呢?未来使者哆啦A梦的口袋,美少女战士的华丽变身,驾驭高达作战的美型少年,冷酷的地狱少女把凡人带入地狱.......所有的故事不仅仅只是故事还有更深刻的思考。
而本土动漫则难以望其项背:许多作品不仅人物形象模仿地惟妙惟肖,连情节也照搬照抄。
央视的“图图”便是最好的例子。
简直就是蜡笔小新的翻版!不知道这么说是否还抬举他了。
在很多论坛里,这部动画片被网友骂到不行,但还是光明正大的在各个大小电视台播得不亦乐乎。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早前的《我为歌狂》不仅死板僵硬,内容也抄袭日本漫画《彼男彼女》,还有什么玩悠悠球的战士等等,和四驱小子等简直就是地下天上,想着都恶心!本土漫画的受众定位过于狭小,难以拓宽市场我们大陆地区的任何产业都离不开党的指导,这是实话。
不难发现,凡是能够出版,播放的动漫作品最终难逃教育的宗旨。
而且,国产动画片将受众定位为14岁以下的少儿,因此风格明显倾向于低龄化,造成中国的动画创作始终有一个创作误区,就是纯儿童展现。
没有少男少女的恋爱也没有青春的冲动,只有单纯的人物装嫩的配音,让人不想吐都难。
大人不屑于看,小孩不喜欢看,真是无比尴尬的境地!相反,日本的漫画则在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人群中都能找到FANS,更有许多优秀作品男女老少皆宜。
在日本,动画片采用了分级制度,分别针对3-12岁、12-18岁、18岁以上的年龄段。
并且日本动画的成人化痕迹比较重,不仅小朋友喜欢,成人也爱看,因为动漫中融入了许多让人喷饭的情节。
这就使得日本动画的受众范围迅速扩大,几乎涵盖了社会上的各个年龄阶层。
并且由于年龄范围的扩大,有能力为动画花钱的人也随之增多(小孩子的财力是非常有限的,而成人却有相当大的消费可能)。
面对如此广阔的消费市场,怎能不取得全民范围内的巨大收益呢?中国动漫孤独求看客,日本动漫发展相关产业中国的动画片播完一部就结束了,没有掌声没有回味,只是等着被人遗忘。
而日本则不同,一部动漫作品的热销或热播,往往会带动一系列的消费。
COSPLAY的商店随处可见,在里面你可以买到你喜欢的任何动漫人物的公仔,服饰,配挂物等。
你还可以去玩具店购买道具,在特别的大头贴店里把自己拍成HERO的形象。
为动漫人物配音的声优也是一等的大牌哦~日本动漫产业历史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到1947年为止。
日本战败后,有些人鉴于战争的教训,开始将反战题材用在动画上。
这种题材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颇为流行。
像1968年《太阳王子大冒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而成为后来高水准动画的基础。
日本动漫产业历史题材确定期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为止。
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界经过探索期,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的界限。
《宇宙战舰》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超级剧情片,由松本零士负责脚本及人物设计。
后来并有《冱屺宇宙战舰》,《永远的大和号》及《宇宙战舰完结篇》等三部电影,寿命长达十年。
在该片后,松本零士另有《银河铁道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欢迎的作品。
但至此以后,动画热逐渐消退,动画界进入间歇期。
日本动漫产业历史画技突破期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为止,该时期由于人们追求视觉享受成为风潮,因此动画画技力求突破。
此时期之画技突破有《超时空要塞》创新的视点快速移动效果,造成极佳的动感;《风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细写实的背景;《机动战士》的强调反光,明暗对比等,皆对后来的动画贡献很大。
由于题材已确定,加上画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现。
如1982到1984年的《超时空要塞》;1984年《风之谷》;1985、1986年《机动战士Z GUNDAM》及《GUNDAM ZZ》;1986年《天空之城》及《亚利安》等多部好片。
日本动漫产业历史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
动画进入成熟期。
如《古灵精怪》;电影《机动战士GUNDAM-逆袭》及《王立宇宙军》;和日本电视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为主要对象的文艺动画连续剧《相聚一刻》等。
日本动漫产业历史风格创新期自1993年到现在。
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设计方面都日趋成熟的日本动画,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时空的构思,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官冲击。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大力开创动漫片的播出市场2004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漫片约为81部,日本的电视台每周播放动漫节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动漫作品节目接近4000集。
在2003年度日本的动漫市场销售额(动漫电影票房、动漫电影以及动漫电视录像带、电视专门频道等的营业收入总额)达3739亿日元,比2002年度的2135亿日元增长了1604亿日元,增幅高达75.1%以上。
而日本电影业同年的收入也只有2000多亿日元。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创动漫衍生产品市场对动漫作品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提升动漫作品的附加价值。
由动画漫画等衍生出的人物、文具、玩具、游戏软件和服装等周边产品已经在全球形成一个巨大的动漫产业链。
动画电视连续剧《机甲战士》就是一个例子。
日本最大的玩具制造商万代公司每年的销售总额中,约有15%到17%的份额是机器人玩具的销售收入。
动漫的发展带动了音乐、出版、广告、主题公园和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不断创造出新的商机。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日本的动漫制作商十分重视开拓海外市场。
日本在1963年播放首部动画电视连续剧《铁臂阿童木》后的8个月后就将其出口到了北美市场。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动漫制作商又把目光转向了亚洲国家。
《聪明的一休》、《机器猫》等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家喻户晓。
70年代后期,日本动漫片《高达战士》开始在法国电视台播出,成功登陆欧洲市场。
此后,日本动漫片开始主导世界动漫市场。
有的甚至出口到了70多个国家播放。
中国动漫产业历史1956年,一群东北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骨干受命到上海组建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957年,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个非常健全的、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直到文革结束之前甚至可以说到90年代中以前,中国的动画产业都是和市场脱节的,完全是计划经济模式,全国只有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当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片如《大闹天宫》等等,还有一种就是短片如《小蝌蚪找妈妈》,但都是胶片拍摄,产量不高。
中国动漫产业历史8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业发展迅速,许多国内的动画片开始在电视台播映。
如美影厂的《黑猫警长》,虽然影响很大,但只有5集。
后面又拍摄制作了《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加起来也就26集,这样的生产数量还是远不能适应电视的需求量。
中国动漫产业历史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动画的加工业开始出现。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电视动画片的需求量急增造成了美国等国家制作成本上升,需要寻找成本更低的生产地区,于是找到日本。
在80年代也将这样的加工转移到中国,开始在深圳这里出现了许多动画加工厂。
但是这样的制作没有知识产权,没有品牌,在中国只是一个环节。
中国动漫产业历史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
美国日本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中国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
另一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
中国动漫产业现状中国动画产业在近10年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是产量和从业人员的数量扩大了,以制作时间为例,从原来的300分钟增加到了40000分钟,目前仅在广电总局申请立项的动画片已达到了七八十万分钟之多。
全国动漫产业涉及的企业有数百家,大到几百人的制作公司,小到十几个人的工作室团队。
另外除过中央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在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之外,地方政府这两年对于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也都有一定扶持,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
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动漫产业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2004年我国动漫总创收117亿元人民币,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
9万分钟,而市场需求在26。
8分钟,缺口很大,许多电视台都面临动画资源不足的危机。
国内动漫业处于起步阶段,原创能力低,与国外同行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目前仍处于引进、加工、代理运营等业务,原创的作品少。
中国动漫产业现状2001年卡通漫画产业正式纳入国家十五规划,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命名北京、上海、湖南等9个动画生产基地和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4个动画教育基地,目前全国有约200所高校开办了影视动画专业。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缺少投资、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原创不够,缺乏有影响的作品。
因此制片方和投资者对于这个产业的投资都很谨慎,虽说都知道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但缺乏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
另一方面动漫行业的产业链也比较长,属于中长期投资,从投资到回收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因此在资金方面还是很缺乏,整个制作往往围绕在省钱两个字上。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缺少优秀剧本和创意中国还没有专门从事原创动画剧本这个行业的人,很多东西仍旧是照般和模仿日本和美国的。
剧情和人物形象脱离现实,缺少真实感,题材单调,缺乏创新和想象力。
技术上有差距目前设备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但由于中国动画发展起步较晚,导致技术上与国外相差很多,特别是杂三维技术上,这方面的优秀人才相当缺乏。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受众定位狭窄,忽视了高中生、大学生和成人的巨大市场。
人才严重短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
社会观念保守,对动画片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教育作用认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