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默写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醉花阴》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 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B. 良辰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C. 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D. 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瑞脑销.金兽②莫道不销.魂③有暗香盈.袖④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 “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 “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

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4、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全词内容单纯,上阕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 下阕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 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 全词景中寓情,情中有态,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下列对词中意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

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也笼罩在词人的心头。

B. “瑞脑”是一种香料,词人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写出了她的满怀愁绪和百无聊赖。

C. “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同时点出秋夜就寝情状。

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可知词人因怀人而彻夜失眠。

D. “暗香”指菊花的香气,菊花傲霜而开,暗示词人高洁的胸怀和脱俗的志趣,“暗香盈袖”给词人带来了快慰。

《如梦令》李清照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如梦令》李清照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2、下列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在艺术上完全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

B.一、二两句写溪亭喝酒。

“常记溪亭日暮”,在野外溪边的亭子里喝酒,太阳西沉,天快要晚了。

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

C.“沉醉不知归路”,沉醉,有酣乐之意。

“沉醉”二字透露出了词人心底的欢快。

“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D.“误人藕花深处”把词人醉眼蒙胧,醉的憨态全部写了出来,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代,又照应开头的“常记”(长久记忆)。

【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将进酒,杯莫停莫听穿林打叶声B.秦人开关延敌天下英雄谁敌手C.沉舟侧畔千帆过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D.总把新桃换旧符把酒问青天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4.下面各对联不是写李清照的一项是()A.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B.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D.八百里河山空入梦,流水凝愁,怎奈此身囚狱室三十年故国最伤心,酿词寄恨,忍听千古断肠声5.下列李清照的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下面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落枕热忱耽误沉着B.梧桐恫吓胴体侗族C.兼并搛菜缣素蒹葭D.桑葚戡乱镶嵌堪称二、语言表达7.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如梦令》李清照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如梦令》李清照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解析】B 被美景陶醉,非畅饮而大醉。

2、下列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在艺术上完全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

B.一、二两句写溪亭喝酒。

“常记溪亭日暮”,在野外溪边的亭子里喝酒,太阳西沉,天快要晚了。

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

C.“沉醉不知归路”,沉醉,有酣乐之意。

“沉醉”二字透露出了词人心底的欢快。

“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D.“误人藕花深处”把词人醉眼蒙胧,醉的憨态全部写了出来,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代,又照应开头的“常记”(长
久记忆)。

【解析】A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含答案)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 , ”两句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2. , , 一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词句。

其中“”是词人的独创,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黄花来喻人。

此处的“黄花”与《声声慢》中“”中的黄花含义及作用并不相同。

3.《醉花阴》上片 , 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4.《醉花阴》上片 , , 写清凉的秋夜。

“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

“凉”字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

5. 《醉花阴》中“ , ”两句藏而不露,写菊却无一“菊”字,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6.《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基调。

这七组叠词是:“ , , 。

”7.《声声慢》中“ , 、”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8. 《声声慢》中写晚风寒气逼人,淡酒难敌,含蓄地道出了词人晚年想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痛苦心情的诗句是:“ , 、!”9.《声声慢》中作者通过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的诗句是: , , 。

10.相思无形,柳永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状之,让人觉得无比形象,李清照《醉花阴》里以花比人,也有非常形象地描述,即“ , , 。

”其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也象征着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11.《声声慢》中“ , !”这两句词人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直接抒写了词人遭遇了国破家亡之痛,江湖飘泊之苦,如今孑然一身,面容变得暗淡憔悴,却无人理会。

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李清照词两首》默写练习

《李清照词两首》默写练习

班级姓名座号。

高一语文校本作业《李清照词两首》默写练习1、《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

2、《醉花阴》中的“,。

”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

这两句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3、《醉花阴》中的“,”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销尽。

描绘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给全词奠定了“愁”的感情基调。

4、《醉花阴》中“,,”三句,写词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这里以乐景写哀请,以佳节衬离愁,意境萧疏,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5、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之句,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在《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句,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在《醉花阴》中有“,,”之句,以花写人,一语双关,堪称妙笔。

6、《声声慢》开头用写诗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7、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她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

8、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

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9、《声声慢》中“,,?”三句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10、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解读李清照1.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苦吟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起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2.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圣洁。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

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

张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神圣。

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繁城。

3.我徜徉在衰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通过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

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

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

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

唉!我能拂去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心中荡涤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朔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1、李清照早年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现在漂泊江南,再见到南飞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出“,,。

”的诗句,表达了悼亡之情和家国之思。

2、《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和说不尽的思绪,用“,!”代之。

3、《声声慢》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有:,!4、《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

5、《声声慢》中,“,,”?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6、《声声慢》中用黄昏时分的梧桐和细雨表达自己无限的愁情的句子是:,、。

7、《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

8、《声声慢》中直抒胸臆的诗句:,!9、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化用了这几句:“,、”。

语言更精炼,感情更强烈。

10、《声声慢》中借大雁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11、《声声慢》中,,!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诗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12、《声声慢》中写出了天气反复无常,词人无法入眠的句子:,。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附答案)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0、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1、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1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座号。

高一语文校本作业
《李清照词两首》默写练习答案
1、《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

这两句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3、《醉花阴》中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销尽。

描绘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给全词奠定了“愁”的感情基调。

4、《醉花阴》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三句,写词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这里以乐景写哀请,以佳节衬离愁,意境萧疏,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5、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之句,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在《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句,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在《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以花写人,一语双关,堪称妙笔。

6、《声声慢》开头用寻寻觅觅写诗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7、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写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她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

8、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

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9、《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三句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10、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1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12、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却不说愁之无尽,而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说自己愁绪纷繁芜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戛然而止,实际上愁情已倾泻无遗。

13、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4、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用叠词表达了她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接着写她想保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乍暖还寒时候”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怎敌他、晚来风急”。

在百无聊赖之中,她抬头望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再看看院子里满地黄花堆积。

挨到黄昏时分,“梧桐更兼细雨”。

最后用“怎一个愁字了得”收束全篇,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得这“愁”的深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