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研究者想通过调查和测验的方法探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该研究属于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研究中几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类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因果研究是通过操作自变量,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研究设计。
相关研究是通过调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信息,探究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设计。
个案研究是指通过访谈、观察、测量分数,有时还包括心理、生理评估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对单一个体心理特征的全面了解的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发展心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设计,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测同一组个体。
本题中,该研究通过调查的方法了解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通过测验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属于相关研究。
故本题应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正确答案:D解析:精神分析学派不关心对意识经验和正常行为的研究,它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即潜意识)现象和异常行为。
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3.( )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A.大脑皮层感觉区B.大脑皮层言语区C.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D.大脑皮层运动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4.当铃声由中性刺激转化为食物的信号刺激时,意味着动物建立了( )。
A.反射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5.关于味觉和嗅觉的相似之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包含四种基本的味觉或嗅觉B.神经冲动都通过丘脑才到达皮层C.感受到的都是可溶于液体的化学刺激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C解析:此处考的是对味觉和嗅觉的认识。
《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一、大纲综述二、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
心理学基础知识考查普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考查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和能力;心理学学科知识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课程知识的了解与运用。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普通心理学[考查目标]1. 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了解现代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 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科学性(二)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 构造主义心理学2. 机能主义心理学3. 格式塔心理学4. 行为主义心理学5. 精神分析6. 人本主义心理学7. 认知心理学(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2. 相关法3. 个案法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1. 神经元的结构2. 神经冲动的传导3. 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脑的结构和功能1. 小脑的主要功能2. 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3. 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4. 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5. 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三、感觉(一)感觉概述1. 感觉的含义2. 感觉阈限3. 感觉适应(二)视觉1. 眼睛的结构2. 色觉与色盲(三)听觉1. 听觉与平衡觉2. 声音的物理属性3. 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 嗅觉2. 味觉3. 肤觉四、知觉(一)知觉概述1. 知觉的含义2. 知觉的组织原则3. 知觉恒常性(二)知觉加工1. 特征分析2.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三)深度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五)错觉五、意识(一)意识概述1. 什么是意识2. 意识的层面(二)睡眠与梦1. 睡眠2. 梦(三)催眠与冥想(四)药物与意识改变六、学习(一)经典条件作用(二)操作性条件作用(三)认知-社会学习七、记忆(一)记忆概述1. 记忆的含义2.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二)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1. 感觉记忆2. 短时记忆3. 工作记忆(三)长时记忆1. 长时记忆的含义2. 长时记忆模块3. 长时记忆的提取4. 记忆的准确性问题(四)遗忘1. 遗忘的含义2. 遗忘曲线3. 遗忘理论八、认知与语言(一)思维与推理1. 表象2. 概念3. 推理(二)问题解决1. 理解和判断2. 问题解决方案3. 创造力和问题解决(三)语言1. 语言的习得2.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3. 动物与语言九、智力(一)智力概述1. 智力的含义2. 智力的种类3. 智力的测量(二)智力的个体差异1. 智力个体差异的主要表现2.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动机和情绪(一)动机理论(二)动机类型1. 生理性动机2. 心理性动机(三)情绪1. 情绪的种类2. 情绪的功能(四)情绪理论(五)非言语行为和情绪表达十一、人格(一)人格概述1. 人格的含义2. 人格的形成(二)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三)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四)人格的特质理论(五)人格的学习理论(六)人格的生物与进化理论(七)人格测评十二、压力与应对(一)压力概述1. 什么是压力2. 压力源及其种类(二)易致病的行为模式十三、心理障碍与治疗(一)心理障碍的定义(二)心理障碍的成因(三)心理障碍的分类系统(四)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1. 焦虑障碍2. 心境障碍3. 精神分裂症4. 人格障碍(五)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十四、社会心理(一)社会认知1. 社会认知的概念2. 印象形成3. 归因过程4. 归因偏差(二)社会态度1. 态度的形成2. 态度的改变3. 态度与行为4. 偏见与歧视(三)社会影响1. 从众2. 依从3. 服从发展心理学[考查目标]1. 理解和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2024心理学347考试大纲

2024心理学347考试大纲
2024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代码:347)的考试大纲如下: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招收应用心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考查目标包括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300分。
2、试卷结构:试卷由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组成,其中选择题占较大比例,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简答题和论述题则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应用能力。
四、考查内容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考查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具体考查范围可以根据不同院校的要求进行调整,考生需关注所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
五、考试要求
考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考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深入探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三、 试卷内容结构普通心理学 约100分发展70分
四、 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 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 3. 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III考查范围
普通心理学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 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一、 心理学概述(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测验法 4. 调查法 5. 个案法(三)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3. 行为主义心理学 4. 格式塔心理学 5. 精神分析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7. 认知心理学二、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 神经元 2. 突触 3. 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 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 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 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 脑机能学说 1. 定位说 2. 整体说 3. 机能系统说 4. 机能模块说三、 意识和注意(一) 意识与无意识 1. 意识的含义 2. 意识的各类 3. 意识的功能 4. 睡眠与梦(二) 注意概述 1. 注意的含义 2. 注意的功能 3. 注意的种类(三)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 注意的生理机制 2. 注意的外部表现(四) 注意的品质 1. 注意广度 2. 注意稳定性 3. 注意分配 4. 注意转移(五) 注意的认知理论 1.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 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 感觉(一) 感觉概述 1. 感觉的含义 2. 感觉的种类 3. 感觉测量 4. 感觉现象(二) 视觉 1. 视觉的含义 2. 视觉现象 3. 视觉的生理基础 4. 视觉理论(三) 听觉 1. 听觉的含义 2. 听觉现象 3. 听觉的生理基础 4. 听觉理论(四) 其他感觉 1. 嗅觉 2. 味觉 3. 触觉 4. 动觉 5. 内脏感觉五、 知觉(一) 知觉概述 1. 知觉的含义 2. 知觉的组织原则(二) 知觉的特性 1. 知觉理解性 2. 知觉整体性 3. 知觉选择性 4. 知觉恒常性(三) 空间知觉 1. 形状知觉 2. 大小知觉 3. 深度知觉 4. 方位知觉(四)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 时间知觉 2. 运动知觉(五) 知觉的信息加工 1.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 模式识别理论(六) 错觉 1. 错觉的含义 2. 错觉的种类 3. 错觉产生的原因六、 记忆(一) 记忆概述 1. 记忆的含义 2. 记忆的过程 3. 记忆的种类 4.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 感觉记忆 1. 感觉记忆的含义 2. 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 感觉记忆的特征(三)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 短时记忆的含义 2. 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 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 短时记忆的特征 5. 工作记忆(四) 长时记忆 1. 长时记忆的含义 2. 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 长时记忆的特征(五) 遗忘 1. 遗忘的含义 2. 遗忘曲线 3. 遗忘理论 4. 影响遗忘的因素七、 思维(一) 思维概述 1. 思维的含义 2. 思维的特征 3. 思维的种类 4. 思维的过程(二) 概念 1. 概念的含义 2. 概念的种类 3. 概念的形成 4. 概念的掌握(三) 推理 1. 推理的含义 2. 推理的种类(四) 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的含义 2.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 问题解决的策略 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 创造性思维 1.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4.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 表象 1. 表象的含义 2. 表象的特征 3. 表象的种类 4. 表象理论 (七) 想象 1. 想象的含义 2. 想象的种类 3. 想象的功能八、 言语(一) 言语概述 1. 言语的含义 2. 言语的功能 3. 言语的种类(二)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 言语运动中枢 2. 言语听觉中枢 3. 言语视觉中枢(三) 言语感知和理解 1. 言语感知 2. 言语理解 3. 句子理解 4. 语篇理解 5. 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 情绪和情感(一)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 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 情绪的种类 2. 情感的种类(三) 表情 1. 表情的含义 2. 表情的种类(四)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 情绪理论 1. 早期的情绪理论 2. 情绪的认知理论十、 动机、需要与意志(一) 动机概述 1. 动机的含义 2. 动机的功能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5. 动机的理论(二) 需要 1. 需要的含义 2. 需要的种类 3. 需要的层次理论(三) 意志 1. 意志的含义 2. 意志的特征 3. 意志行动过程 4.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5. 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 (一) 能力概述 1. 能力的含义 2. 能力、才能和天才 3.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 能力的种类 2. 能力的结构(三) 智力理论 1. 智力因素说 2. 智力结构理论 3.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 智力发展的差异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 人格概述 1. 人格的含义 2. 人格的特征(二) 人格理论 1. 人格特质理论 2. 人格类型理论 3. 人格大五理论 4.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三) 气质 1. 气质的含义 2. 气质的类型 3. 气质的理论(四) 性格 1. 性格的含义 2. 性格的特征 3. 性格的类型 4.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5. 认知风格(五)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 (一) 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 2.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3.社会化的理论 (二) 社会认识 1.自我 2.归因 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 4.社会态度 5.内隐社会认知 (三) 社会关系 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2.亲密关系 3.偏见与歧视 4.利他行为 5.侵犯行为 (四) 社会影响 1.说服 2.从众与服从 3.去个体化 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 6.合作、竞争与冲突
2023年全国硕士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65小题, 每题2分。
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种选项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 学生每天看电视旳时间越多, 他们旳学习成绩越差。
该研究属于()A. 因果研究B. 有关研究C. 个案研究D. 纵向研究2.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旳创始人是()A. 詹姆斯B. 斯金纳C. 华生D. 惠特海默3. 神经元构造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旳部位是()A. 树突B. 胞体C. 突触D. 轴突4. 人体旳躯体感觉中枢位于()A. 额叶B. 颞叶C. 枕叶D.顶叶5.以可见光波旳长短为序, 人类感觉到旳颜色依次为()A. 红黄绿紫B. 红绿黄蓝C. 紫红黄蓝D. 红紫蓝绿6. 人耳最敏感旳声音频率范围是()A. 16~20 000 HzB. 50~C. 300~5 000 HzD. 1 000~7.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旳行人, 尽管看上去很小, 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这种现象体现旳重要知觉特性是()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 方向恒常性D. 明度恒常性8.一般而言, 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旳线索是()A. 运动视差B. 运动透视C. 双眼视差D. 空气透视9. 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旳小白鼠跳台试验所支持旳记忆学说是()A. 脑机能定位说B. 突触生长说C. 反响回路说D. 记忆分子说10. 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旳最重要区别在于()A. 知识经验参与旳多少B. 与否故意识旳参与C. 复述材料旳数量不一样D. 复述材料旳性质不一样11.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rpard)旳“心理旋转”试验成果表明, 反应时最长时, 字母“R”旋转旳角度是()A. 60°B. 90°C. 180°D. 240°12.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 脑中出现出有关形象旳过程是()A.发明想象B.无意想象C. 再造想象D. 幻想13. 一般把对处理问题有启示作用旳相类似事物称为A. 原型B. 定势C. 迁移D. 变式14.某患者能说话, 能理解口头言语, 能看到字形, 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强调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A.人本主义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B解析:认知心理学家将人比作计算机,计算机从周围环境接受输入信息,经过加工并储存起来,然后产生有计划的输出。
人和计算机一样,知识的获得也是一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布罗德本特(Broadbent)提出注意选择的过滤器理论时使用的研究方法是A.警戒作业B.双作业操作C.双耳分听D.负启动正确答案:C解析: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过滤器理论。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4.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叫( )。
A.知觉恒常性B.知觉后效C.后像D.知觉定势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5.不同部位的笔画和偏旁在汉字辨别中起不同的作用。
这一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是A.单词的部位信息B.正字法规则C.字词的使用频率D.字形结构正确答案:A解析:不同部位的笔画和偏旁在汉字辨别中起不同的作用,这说明单词的部位信息影响词汇理解。
例如,彭瑞祥等人(1983)的研究表明,在汉字识别中,左边的特征比右边的特征重要;上边的特征比下边的特征重要。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6.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个体兴趣D.情境兴趣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兴趣的稳定性可将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对知觉现象进行深人研究的心理学流派是A.机能主义B.行为主义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派正确答案:C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决定了这一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知觉心理学,探索知觉的组织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也致力于问题解决等领域的研究。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大脑半球的表面覆盖的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被称作A.灰质B.白质C.脑回D.脑裂正确答案:A解析: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它的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
脑回和脑裂是大脑半球表面的外观结构。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3.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
A.杏仁核B.边缘系统C.大脑左半球D.大脑右半球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4.人的沉睡和动物的假死体现的是( )A.外抑制B.超限抑制C.消退抑制D.分化抑制正确答案:B解析:超限抑制是指无论哪种形式的刺激,只要大大地超过人的感受范围就会引起神经的抑制,一般人的沉睡和动物的假死就是由超限的刺激造成的抑制状态。
知识模块: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5.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B.集中性C.目的性D.能动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意识和注意6.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是A.音位B.语素C.词D.句子正确答案:A解析: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
语素也称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7.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A.大小错觉B.方向错觉C.线条弯曲错觉D.线段长短错觉正确答案:B解析:错觉的种类很多,比如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考研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大纲解析实用三篇

考研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大纲解析实用三篇考研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大纲解析 1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__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考研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大纲解析 2一、我们先来了解各学科的考试要求:心理学导论:本学科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学习、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分数及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实验心理学约80分心理统计学约60心理测量学约60分试卷题型结构简答题 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0分综合题 5小题,每小题30分,共150分考查内容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实验心理学【考查目标】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3.实验设计与实施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研究报告的撰写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二) 心理学实验与理论1.实验范式2.实验逻辑3.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三)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1.自变量及其操纵2.因变量及其观测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四)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2.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3.准实验设计4.真实验设计(五)实验研究的效度1.内部效度2.外部效度3.构思效度4. 统计结论效度三、反应时法(一)反应时概述1.反应时的含义2.反应时的种类(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2.机体因素(三)反应时技术1.减法反应时技术2.加法反应时技术3.开窗技术4.内隐联想测验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2.平均差误法3.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二)心理量表法1.量表的类型2.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3.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4.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三)信号检测论1.信号检测论的由来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3.辨别力指数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4.信号检测论的应用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一)听觉实验1.听觉现象的测定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
2.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3.语音知觉实验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二)视觉实验1.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
2.颜色视觉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三)知觉实验1.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2.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
3.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空间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
4.知觉与觉察实验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
(四)学习实验1.条件性学习实验2.认知性学习实验(五)记忆实验1.感觉记忆实验2.短时记忆实验3.长时记忆实验4.工作记忆实验5.内隐记忆实验6.前瞻记忆实验7. 错误记忆实验8. 定向遗忘实验9. 提取诱发遗忘实验(六)情绪实验1.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2.面部表情的测量3.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七)注意实验1.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2.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3.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4.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5.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6. 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八)常用心理实验技术1.眼动技术2.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心理统计【考查目标】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一、描述统计(一)统计图表1.统计图2.统计表(二)集中量数1.算术平均数2.中数3.众数(三)差异量数1.离差与平均差2.方差与标准差3.变异系数(四)相对量数1.百分位数2.百分等级3.标准分数(五)相关量数1.积差相关2.等级相关3.肯德尔等级相关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5.Φ相关二、推断统计(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1.概率2. 概率分布3. 样本平均数分布4. 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二)参数估计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原理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4.方差齐性的检验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四)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协方差分析5.多因素方差分析6. 事后检验(五) 统计功效与效果量(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及应用2.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方程(七)卡方检验1.拟合度检验2.独立性检验(八)非参数检验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 主成分分析3. 因素分析心理测量学【考查目标】1.正确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一)心理测量的基础l.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二)经典测量理论1.经典测量理论模型2.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3. 心理测量的误差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测量误差的估计。
4. 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难度;区分度;项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三)项目反应理论1. 单维性假设与项目特征曲线2. 单参数模型、双参数模型和三参数模型3. 项目信息函数与测验信息函数(四)概化理论1. 方差分量的估计2. 概化系数与可靠性指数3. G研究与D研究二、心理测验及其应用(一)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3.题目编制技术4. 测验标准化5. 测验等值技术(二)心理测验的施测1.测验的设计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三)测验常模1.常模与常模团体2.分数转换与合成3.常模的编制4.几种常用的常模(四)标准参照测验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五)常用心理测验1. 成就测验2. 智力测验3. 能力倾向测验4. 特殊能力测验5. 创造力测验6. 人格测验7. 态度测验8. 兴趣测验9. 心理健康量表10. 发育量表(六)心理测验的应用七夕,只因有你,总有一些人牵肠挂肚难以忘记,总有一些日子温暖甜蜜最为珍惜从春夏到秋冬,从陌生到熟悉,虽不能时时联系,却总在特别的日子想起你,七夕快乐,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