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研究者想通过调查和测验的方法探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该研究属于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研究中几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类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因果研究是通过操作自变量,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研究设计。

相关研究是通过调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信息,探究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设计。

个案研究是指通过访谈、观察、测量分数,有时还包括心理、生理评估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对单一个体心理特征的全面了解的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发展心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设计,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测同一组个体。

本题中,该研究通过调查的方法了解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通过测验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属于相关研究。

故本题应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正确答案:D解析:精神分析学派不关心对意识经验和正常行为的研究,它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即潜意识)现象和异常行为。

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3.( )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A.大脑皮层感觉区B.大脑皮层言语区C.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D.大脑皮层运动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4.当铃声由中性刺激转化为食物的信号刺激时,意味着动物建立了( )。

A.反射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5.关于味觉和嗅觉的相似之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包含四种基本的味觉或嗅觉B.神经冲动都通过丘脑才到达皮层C.感受到的都是可溶于液体的化学刺激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C解析:此处考的是对味觉和嗅觉的认识。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坚持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家的是( )A.詹姆士B.冯特C.杜威D.安吉尔正确答案:B解析:冯特是构造主义的代表,他主张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

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都是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他们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2.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属于(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常量正确答案:A解析:在实验法中,能够引起行为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就是自变量,它是可以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如实验者设置新旧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自变量引起的行为结果就是因变量,如学生成绩。

无关变量是指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实验中对无关变量必须加以控制,在该例中指除了教学策略这个自变量以外还会对学生成绩造成影响的因素,如,教学时间的长短、学生的初始水平等。

常量指不会变化的量。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3.在某些情况下,人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以下哪种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

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正确答案:B解析:过滤器理论认为,过滤器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在一个嘈杂的聚会上,你去听一个中意的美女的讲话,体现了注意的( )品质。

A.选择性注意B.持续性注意C.分配性注意D.注意的调节正确答案:A解析: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一种刺激。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5.1977年,谢夫林等人提出了用来解释注意分配功能的( )。

A.双加工理论B.过滤器理论C.后期选择理论D.衰减理论正确答案:A解析:双加工理论由谢夫林等人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加工。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专题)附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专题)附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一、单选题1.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派是( )。

(统考2019研)(A)机能主义(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2.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 )。

(统考2016研)(A)斯滕伯格(B)布鲁纳(C)奈塞尔(D)西蒙3.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

(统考2014研)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4.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统考2013研)(A)管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工程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5.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6.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是( )。

(北京大学2011研)(A)斯金纳(B)华生(C)班杜拉(D)霍尔二、简答题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8.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9.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10.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11.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在学过本章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12.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13.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14.简要说明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15.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

(统考2018研)16.简述心理学的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和其优点与缺点。

并举例加以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2014研)17.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物体失认症患者往往是因为( )A.感觉出现障碍而知觉正常B.感觉正常而知觉出现障碍C.感觉和知觉都出现障碍D.感知觉均正常而注意出现障碍正确答案:B解析:物体失认症患者感觉没有问题,但无法认出物体,即知觉出现障碍。

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人会更多地采用知觉的自上而下加工?( )A.鉴别一个人的签名B.鉴别一张假钞C.观赏一幅毕加索的画D.记住一张人脸正确答案:B解析:自上而下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是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方式。

CD两项均是由具体事物出发进行的认知加工,属于自下而上的加工。

A项虽然也是鉴别,但是其主要任务是识别签名属于哪些字,并不是主观想好一系列签名去对照。

3.“鸡尾酒会效应”可以通过以下哪种理论模型来解释?(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正确答案:A解析:衰减模型认为有些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刺激阈限会更低。

4.许多人认为,坐火车比乘飞机更安全。

这种观点的成因是( )A.锚定和调整启发法B.易得性启发法C.代表性启发法D.参照点启发法正确答案:B解析:代表性启发法是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

易得性启发法是指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是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做出最初的评估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

本题中由于媒体报道更侧重描写飞机的失事,故人们更容易想到飞机失事的情况,属于易得性启发法,也叫可得性启发法。

5.下列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是( )A.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B.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应用题C.怎样读好一本书D.怎样教育子女成才正确答案:B解析: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A.行为B.无意识C.社会心理D.人格正确答案:A,B,C,D解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从心理现象是存在于个体内还是个体之间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将心理现象划分为个体心理和团体心理(或称为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能力、人格等方面。

团体心理包括团体需要、团体规范、团体舆论、团体意志、团体目的等方面。

从心理现象能否被觉察及自觉调节和控制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将心理现象划分为意识与无意识。

另外,由于心理和行为具有密切的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从行为可以预测心理,因此心理学除了研究心理之外,也要研究行为。

因此,本题应该选ABC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下列选项中属于构造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是A.冯特B.韦特海默C.柯勒D.铁钦纳正确答案:A,D解析:构造主义的创始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属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因此,本题选A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3.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 )。

A.神经元B.突触C.周围神经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A,B,C解析:马斯洛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类为缺失需要。

此类需要是人类所必需的,如果缺失,将会促进人们为满足这些需要而努力,如果这些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它们的推动力将下降甚至消失。

因此本题选AB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5.能够解释能力结构差异的理论是A.智力多元理论B.智力三元论C.智力群因素论D.智力二因素论正确答案:A,B解析:智力多元理论和智力三元论都强调智力的结构差异,强调智力是多元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智力结构。

23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题 {312学术}

23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题 {312学术}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学派最为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选择的重要性?A. 心理动力学派B. 行为主义派C. 人本主义派D. 结构主义派答案:C2. 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A. 个体的心理活动B. 个体的生理活动C. 个体的社会活动D. 个体的情感活动答案:A3.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什么?A. 人的认识活动B. 人的感觉活动C. 人的心理活动D. 人的思维活动答案:C4. 下列哪个思想家被誉为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A. 笛卡尔B. 洛克C. 康德D. 让-皮埃尔·弗洛伊德答案:A5. 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概念?A.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B. 卡尔·荣格C. 安娜·弗洛伊德D. 沃尔特·布里根答案:B二、填空题6.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答案:个体的心理活动7.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

答案: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8. 行为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沃森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强调()。

答案:潜意识对心理活动的影响10.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答案: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三、问答题11. 什么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意志、思维等。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探索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12. 请分别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答: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结构主义派(代表人物:威廉·沃茨)、功能主义派(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行为主义派(代表人物:约翰·沃森)、人本主义派(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等。

13. 请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及其核心观点。

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强调潜意识对心理活动的影响,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来自于潜意识冲突。

他提出了冲突理论、性本能理论、梦的解释理论等核心观点。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综合)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综合)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综合)模拟试卷1(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4,分数:48.00)1.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 )进行的。

(分数:2.00)A.突触√B.细胞体C.树突D.轴突解析:解析: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是神经元的组成成分。

2.( )被称为“生命中枢”。

(分数:2.00)A.延脑√B.桥脑C.中脑D.间脑解析:解析:延脑与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重要的关系,它具有调节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功能,是重要的皮下中枢,被称为生命中枢。

3.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的神经系统的结构是( )。

(分数:2.00)A.小脑√B.桥脑C.中脑D.间脑解析:解析:小脑主要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小脑发生疾病时,闭眼直立时站不稳,走路时歪斜易倒,运动不协调,不能完成精巧的动作。

4.(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粗糙的加工选择,故又称低级感觉中枢。

(分数:2.00)A.延脑B.中脑C.丘脑√D.脑干解析:解析:丘脑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粗糙的加工选择,故又称低级感觉中枢。

所以,认为丘脑是人体传入冲动的转换站。

5.视觉中枢位于( )。

(分数:2.00)A.枕叶√B.顶叶C.颞叶D.额叶解析:解析:根据负责的心理机能的不同,可以将大脑皮层划分为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

初级感觉区又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中央后回是顶叶的一部分,就可以说机体感觉区位于顶叶),初级运动区位于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

6.割裂脑的研究发现,人脑的左半球是( )优势半球。

(分数:2.00)A.言语√B.图形C.空间D.形状解析:解析: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不对称,使大脑两个半球在某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被称为单侧化。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1(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2,分数:44.00)1.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

(分数:2.00)A.诱因B.需要√C.目标D.信念解析: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说,人的各种需要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那么人的各种动机就是这种源泉和实质的具体表现。

2.人们愿意归属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关心、友谊、合作和赞赏。

这是( )。

(分数:2.00)A.权力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认识动机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权力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

交往动机指人们愿意归属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关心、友谊、合作和赞赏。

3.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这是( )。

(分数:2.00)A.权力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认识动机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权力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

权利动机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4.动机的驱力减少理论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赫尔√B.麦独孤C.赫布和柏林D.德西解析:解析: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

他认为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

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赫尔认为,有些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称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

5.动机的本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赫尔B.麦独孤√C.赫布和柏林D.德西解析:解析:心理学家麦独孤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一)(请关注“心研助手”微信公众号获得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位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是()A马斯洛 B.弗洛伊德 C.华生 D.冯特2.神经元从静息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的特性是A.神经冲动B.动作电位C.全或无”定律D.突触传3.公交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站在车上的人左右摇晃一下后又站直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脑机制是()A小脑B中脑C前脑 D.延髓4.人眼能看见颜色的纯度是A.色调B.明度C.饱和度D.白光5.对光敏感性较低感觉阔限高具有昼光觉功能的视觉感受器是A.棒体细胞B.神经节细胞C.双极细胞D.锥体细胞6.一面红旗,不管是在白天还是晚上,在日光下还是路灯下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

这种知觉恒常性是A.明度恒常B.大小恒常C.颜色恒常D形状恒常7.当浮云快速飘过夜晚的皓月时,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会在主观上觉得月亮在移动而浮云是静止的。

这种知觉现象是A.动景运动B.运动后效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8.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的记忆是A.元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绪记忆D.形象记忆9.建筑工人根据设计图纸想象未来高楼大厦的形象,这属于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理想10.“如何写好一篇心理学学术论文?”“房价这么高,我是买,还是租呢?”这种问题属于()A.知识丰富性问题B界定不清晰问题 C 常规问题D知识贫乏性问题11.语言的基本单位是A词B字C句D音12.下列选项中,与情绪表达具有密切关系的大脑皮层区域是A.枕叶B额叶 C.颞叶 D.顶叶13.梅耶( J. Mayer)和萨洛韦(P. salovey)认为,情绪智力中最先发展的是A.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B.运用情绪促进思考的能力C.认知、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D.调节情绪的能力14.个别学生不喜欢念书,但又怕父母责备和老师批评,这种心理冲突是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16.荣格用来说明个体潜意识内容的是A.情结B.原型C.阿尼玛D.阿尼姆斯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森克提出的人格基本维度的是A.外倾性B.神经质C.精神质D.抑郁质18.“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种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19认为个体根据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程度、是否为行为者自由选择的结果这两个因素来确定是否将行为归因于行为者的内在属性的是A.海德的归因理论B.琼斯和戴维斯的归因理论C.凯利的归因理论D.维纳的归因理论20.幼儿期是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其掌握词汇的顺序为A.名词→形容词→动词→虚词B.名词→动词→形容词→虚词C.名词→动词→虚词→形容词D.动词→名词→→形容词→虚词21.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6-12岁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信心的实现22.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23.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

”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24.最早对儿童、青少年的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进行研究的是A.柯尔伯格B.维果茨基C.皮亚杰D.艾里克森25.拉文格认为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A.遵奉者水平B.公正水平C.整合水平D.自主水平26.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A连续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学习27.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28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

这种迁移现象是()A.纵向迁移B.横向迁移C.一般迁移D普遍迁移29.丽丽是个害羞的女孩儿,她正在准备参加演讲比赛如果她是内控的她会将演讲比赛的成功归因于A.自己具备这个能力B.认真地准备C.运气好D.任务简单30.某学生在体操技能训练中表现为整体动作趋向于协调连贯多余的动作有所减少视觉控制让位于动觉控制,但动作技能尚未达到自动化,该学生的体操技能属于的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熟练D.操作整合31.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A.社会建构主义B.信息加工理论C.皮亚杰理论D.激进建构主义32.心理学研究报告的撰写一般包括标题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及附录八个部分,下列属于引言部分的是A.被试B.假设C.仪器D.程序33.某研究者试图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来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

研究者事先知道两班学生的智力是不等的,而智力又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但限于条件,实验前无法对智力因素进行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智力可以认为是A.额外变量B.控制变量C.无关变量D.协变量34.波斯纳等人运用加法反应时实验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两个加工阶段,即A.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C.听觉编码和语义编码D.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35恒定刺激法测量阈限时,刺激系列包括的刺激个数通常为A.3~5个B.4~6个C.5~7个D.6~8个个36.听觉疲劳的指标是A.暂时阈移B.听力下降C.听力增强D.听觉阈限37.ABBA设计的目的在于控制系列效应,这种设计方法属于A.消除法B.恒定法C.平衡法D.匹配法38.下列不属于错误记忆研究范式的是A.集中联想研究范式B.提取练习范式C.误导信息干扰范式D.类别联想研究范式39.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A(三个水平A、A2、A3)和自变量B(两个水平B1、B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于是抽取3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相等的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第一组先做A1B1,再做A1B2;第二组先做A2B1,再做A2B2;第三组先做AB1,再做A3B2。

则此实验设计为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准实验设计D.混合设计40 下列选项中,不能为无觉察实验提供证据的是A加掩蔽的stroop的启动实验B阈下词汇确定C盲视实验D内隐联想实验41.下列关于信号检测的描述,正确的是A.信号检测论改变了传统心理物理学对阈限的理解,对个体的感受性和主观动机进行了区分B.由于先定概率和决策后果影响阈限测量的结果,因此被试的反应是一个如何做出决策的过程C.信号检测论假设,观察者选择某一个似然比的值作为产生信号、噪音两种反应的分界点,或称客观辨别力D.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越大,被试的判断标准越宽松,分离程度越小,判断标准越严格42.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这说的是A.韦伯定律B.斯蒂文斯定律C.费希纳定律D.耶基斯-多德森定律43.多重选择器,又称耶基斯选择器,通过观察被试简单和复杂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来研究A.记忆B.学习C.思维D能力3.多重选择器,又称耶基斯选择器,通过观察被试简单和复杂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来研究A.记忆B.学习C.思维D能力44.最早的创造力测验我国学者刘湛思曾将其介绍到国外,武德沃斯( Woodworth)称其为“中国式迷津”。

这一测验是A.益智图B.七巧板C.九连环D迷宫图45.下列关于随机误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问A.随机误差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B.随机误差影响测验结果的稳定性C.随机误差是恒定而有规律的D.随机误差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46.若某一测验的信度为0.84,标准差为5,则该测验的标准误是A2 B.2.5 C.4.2 D.847某大学有100人参加一项考试,结果发现考生在奇数题目和偶数题目上的得分相关系数为0.80,若考生在奇数题目和偶数题目上得分变异相等,则试卷的信度为A .0.89 B. 0.70 C 0.98 D.0.7948.内容效度主要应用于A.人格测验B.能力倾向测验C.创造力测验D.成就测验49.项目鉴别力指数D的取值范围是A-1 -0 B.0~1 C.-1-1 D.-0.5~0.550.下列关于项目特征曲线函数描述错误的是A.P(θ)=1为它的上渐近线B.P(θ)=C为它的下渐近线C.题日难度参数b为其定位参数D.区分度参数a值越小曲线越陡峭51,下列测验采用经验实践法编制的是A EPPS B.MMPI C.EPQ D.16PF52.下列关于测验分数的解释叙述错误的是A.告诉当事人比较的团体B.结果对无关人士保密C.告诉当事人精确分数D.让当事人知道测什么53.被等值的两个测验形式有大体相同的难度水平,接受测验的考生团体能力水平分布类似, 则两个测验形式之间的等值称为A.垂直等值B.水平等值C.测验分数等值D.测验等值设计54.世界上最早采用经验法编制的职业兴趣问卷是A.白纳德职业爱好问卷B.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C.斯特明职业兴趣问卷D.霍兰德职业指导问卷55下列选项中,用于表示离散型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是A.直方图B.累加曲线C.次数多边图形D.直条图56在心理学实验中,若要检验某变量的第一个水平的平均值是否显著大于第二个水平的平均值时,应采用A.Z检验B.单侧检验C.双侧检验D.事后检验57若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呈负偏态,则有A.中数大于平均数B.中数小于平均数C.平均数大于众数D.中数大于众数58.关于随机取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相等B.每次抽取的概率不变C.必须采取分层取样D.必须采取返回取样59.一个N=200的总体S=100。

其离差的和Σ(X-μ)等于A2 B.0.5 C0 D.无法计算60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在各组均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总变异不变,被试间差异的和方增加,则A.组间方差变小B.误差方差变大C.F值变大D.F值不变61假设学生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描述学生性别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时用()A.积差相关B。

肯德尔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62.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自变量的选择方法有许多种,但基本上都是基于A.R最优原则B.R最小原则C.R2最大原则D.R2最优原则63.因素分析中,每个因素在所有变量上因素负荷的平方和称为该因素的A.贡献率B.共通性C.特征值D.公共因素方差64.拟合度检验的目的是A.考查观测次数和后验期望次数是否相同B.观测次数和由观察比率得来的期望次数之间的差异C.考查数据是否准确地估计了所选的统计模型D.观察次数和由先验比率或分布得来的期望次数之间的差异65.下列选项中,表明从样本得到的结果相对于真正总体值的变异量的是A.置信度B.置信区间C.处理效应D取样误差二、多项选择题:第65-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