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培训资料-食品安全部分
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培训资料

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培训资料食品安全部分“民以食为天”、“人命关天”两句古语阐明了食品安全无以复加的重要性。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首要问题是生物污染。
因为除某些食品含天然有毒化学物质外,我国对食品中的化学因素,像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都制定了技术标准和强制性的限量标准。
如发现这些物质在食品中超量,多数属违规所致。
随着我国对食品生产中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食品中有害化学物的污染率在不断下降。
相反,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发生改变、食品流通日益广泛、发展中国家对肉禽需求量不断增加、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被污染的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降低,更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面临食源性疾病的严峻挑战,人人都面临食源性疾病的危险。
我国也存在同样的趋势。
统计数据表明,2000,2002年,每年食源性疾病的平均发病人数为70.29万人:在1992,2001年间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所占比例达50.9%,化学性食物中毒占28.6%,原因不明的占10.9%,其他占9.6%。
尽管如此,食源性疾病患的发病数字实际上均为本国真实数字的冰山一角。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漏报率在95%以上。
食源性疾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食品中生物或化学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另一类是由食品中生物因素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目前已知有200多种疾病可以通过食物传播。
已报道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有250多种之多,其中大部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其他为毒素、金属污染物、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
所有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都不具有传染性,因此有毒食品一但去除,就不会出现新的病人。
但是因为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染上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病毒及寄生虫性肠道传染病的患者,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以引发第二代、第三代病人。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
作为食品生产企业,保障食品安全责无旁贷,而食品安全培训方面则更是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我们特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培训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一、食品安全基本知识1.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中不受到任何有害物质污染,并不产生任何损害用户健康的食品。
2. 食品安全意识企业员工需要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确保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
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1. 食品生产流程食品生产企业需要详细了解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包装封装、贮存运输等环节,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2. 食品安全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并执行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人员配备、生产设备、卫生条件等方面的要求,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食品安全知识培训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员工需要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以便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
2. 食品安全标准企业需要了解并执行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HACCP体系、ISOxxx等,以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符合国家和国际上的相关标准。
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企业需要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食品安全隐患。
2. 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食品安全风险,保障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五、食品安全卫生管理1. 生产场所卫生企业需要保证生产场所的卫生状况,包括生产车间、设备、容器器具等的清洁和消毒。
2. 人员卫生管理员工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卫生要求,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着装要求等,以保证从业人员不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企业食品安全培训资料大全

企业食品安全培训资料大全食品安全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认识,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食品安全培训。
本文将为您介绍企业食品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培训内容和方法,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培训体系。
一、食品安全培训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培训是企业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损失。
同时,食品安全培训还可以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食品安全培训的内容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介绍我国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标准等内容,让员工明确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和责任。
2.食品安全知识:包括食品卫生原理、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知识,帮助员工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
3.食品安全管理:介绍食品安全管理的流程和要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的管理要点,确保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的食品安全。
4.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培训员工应急处理的方法和流程,以及如何有效应对食品安全事故,降低风险和损失。
三、食品安全培训的方法1.课堂培训:定期组织专业讲师进行食品安全培训课程,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提升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2.现场演练:组织员工进行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的现场演练,检验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应对能力,强化培训效果。
3.在线学习:建立企业内部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食品安全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视频课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实地考察:定期组织员工参观食品生产企业或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和最佳实践,激发员工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了解到企业食品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
建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培训计划,确保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1 2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包括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确保食品安全 和质量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实施 定期检查和抽查。
3
社会监督组织
如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等,对食品安全问题 进行监督和曝光,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
05
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是一种国 际通用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方法。
ISO认证
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是国际上广泛认 可的食品安全认证体系。
GMP认证
良好生产规范认证,是一种保证食品生 产过程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认证。
SSOP认证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认证,是一种保证食 品生产过程中卫生安全的认证。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检测 ,以防止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营养成分分析
主要包括脂肪、蛋白质、糖、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的分析,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感官检测
通过观察食品的颜色、气味、口感等感官指标, 判断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
食品安全认证体系
HACCP认证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
应急预案内容
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程序、信息报告制度、应急保障措施等。
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与调查
处置流程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封存相关食品及原料,对相关场所 进行消毒,对相关人员进行救治。
调查处理
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依法追究相关责 任人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建立档案并长期保存。
02
化学污染控制
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化学添加剂,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化学污染
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内容

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内容
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员工了解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等,以便遵守相关规定,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出现违法行为。
2. 食品安全标准:培训员工了解食品安全标准,包括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以便在生产过程中遵循相关标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 食品生产卫生要求:培训员工了解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包括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员工的个人卫生等,以保证食品不受污染。
4.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培训员工掌握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包括微生物检测、化学残留检测等,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5.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培训员工了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包括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预防等,以便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6.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员工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包括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要求等,以便在生产过程中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以上是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培训内容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 和生命,还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声誉有着重大影响 。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国家食品安全法规
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法规 ,以保障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安全性。
安排培训时间和周期
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培 训时间和周期,确保培训的及时性和 有效性。
确定培训场所和方式
选择适宜的场所进行培训,如企业内 部会议室或在线平台等,确保培训的 顺利进行。
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培训内容
重点突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 规范等内容,以及食品检验、食品应急处置等内容。
食品储存与运输中的食品安全
储存条件
食品应储存在适当的温度和湿 度条件下,避免食品变质或污
染。
பைடு நூலகம்仓库管理
定期检查库存食品的保质期和卫 生状况,及时处理过期或不符合 卫生标准的食品。
运输过程中的保护
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震、 防雨、防尘等措施,确保食品质量 安全。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标签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处理程序包括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现场调查取证、采 取紧急控制措施、及时通报和配合有关部门调查。
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与报告
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影响范围和损失 情况,以及事故涉及的食品种类、生产厂家、流通渠道和 销售场所等。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内容包括事故基本情况 、初步调查结果、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
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与演练
食品公司食品安全培训内容

食品公司食品安全培训内容食品安全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公司作为食品生产和销售的主体,更应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责任。
为了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掌握相应的知识,食品公司需要进行食品安全培训。
本文将介绍食品公司食品安全培训的内容。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食品公司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通过食品安全培训,员工应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等,以及与企业具体业务相关的法规要求。
同时,培训还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标准和相关行政执法的知识。
二、食品安全基础知识食品安全基础知识是员工了解和认知食品安全的基础。
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和分类,常见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分析等。
此外,还应向员工介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食品安全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卫生的概念和原则,食品卫生管理的要求,食品接触物的选择和使用,以及个人卫生的标准和要求等。
此外,还应重点强调员工在食品处理和操作过程中的个人卫生要求,包括洗手规范、穿戴卫生衣物和使用防护用具等。
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公司应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
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框架,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以及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员工应了解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和自身责任,学习并掌握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和工具。
五、食品原材料管理食品原材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原材料的认识和选择,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和验收标准,以及食品原材料的储存和保管要求等。
员工应学习并掌握食品原材料的相关知识,了解食品原材料安全性评估和监测的要求,确保使用安全和符合规定的食品原材料。
六、食品加工和生产操作食品加工和生产操作是食品公司的核心环节。
2024年食品质量安全行业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分析
2020 年 婴 幼 儿 奶 粉 安全事件
事件背景 影响范围 应对措施
2013 年 河 北 杂 技 生 猪肉事件
事件始末 处理过程 政府应对
2011 年 德 国 E.coli 细菌食品安全事件
病原体分析 卫生部门介入 舆论反应
食品安全危机预防机制
食品安全管 理的预防措
施
如何预防食品安 全问题发生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的方法
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 风险通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 应用
指导监管决策 制定食品安全措施 保障公众健康
● 02
第2章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0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0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
包括制度、流程、责任等
0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
遵循国家相关法规
食品安全标准化
食品生产标 准
确保生产过程安 全
食品运输标 准
保障运输过程安 全
食品储存标 准
保障食品保存质 量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种类
化学检测 微生物检测 生物传感器检测
应用
食品加工过程中 销售前后 进口出口贸易
发展趋势
智能检测设备 远程监控技术 大数据分析应用
食品安全风险管 理
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保障消费者 健康
食品安全直接关 系到人们的生命
健康
促进产业发 展
提升食品质量可 以促进食品产业
的发展
增强国家信 誉
食品质量安全是 国家形象的重要
体现
维护社会稳 定
食品问题容易引 发社会不安,危
害社会稳定
2024年食品质量安全行业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培训资料食品安全部分“民以食为天”、“人命关天”两句古语阐明了食品安全无以复加的重要性。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首要问题是生物污染。
因为除某些食品含天然有毒化学物质外,我国对食品中的化学因素,像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都制定了技术标准和强制性的限量标准。
如发现这些物质在食品中超量,多数属违规所致。
随着我国对食品生产中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食品中有害化学物的污染率在不断下降。
相反,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发生改变、食品流通日益广泛、发展中国家对肉禽需求量不断增加、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被污染的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降低,更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面临食源性疾病的严峻挑战,人人都面临食源性疾病的危险。
我国也存在同样的趋势。
统计数据表明,2000~2002年,每年食源性疾病的平均发病人数为70.29万人:在1992~2001年间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所占比例达50.9%,化学性食物中毒占28.6%,原因不明的占10.9%,其他占9.6%。
尽管如此,食源性疾病患的发病数字实际上均为本国真实数字的冰山一角。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漏报率在95%以上。
食源性疾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食品中生物或化学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另一类是由食品中生物因素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目前已知有200多种疾病可以通过食物传播。
已报道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有250多种之多,其中大部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其他为毒素、金属污染物、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
所有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都不具有传染性,因此有毒食品一但去除,就不会出现新的病人。
但是因为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染上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病毒及寄生虫性肠道传染病的患者,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以引发第二代、第三代病人。
这也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个控制难点。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是必要条件。
任何企业即使有良好的生产条件,从业人员随随便便,不按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严格操作也不会生产出合格产品来。
由此反映出从业人员管理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
我们每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在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方面应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并根据自身企业生产情况制定从业人员卫生管理计划和要求。
不良行为和不良卫生习惯都能导致食品污染。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洗手。
手是微生物传播的重要媒介,经常保持手的清洁对食品从业人员至关重要。
手在一天生活中接触东西多,梳头、穿衣、提鞋、剔牙、抠鼻、挖耳、翻书、数钱、上厕所等都离不开手。
手能把存在于粪便、鼻腔、皮肤和其他部位的病原体传播到食品上。
大家知道,皮肤的表面分布着非常密集的毛囊和皮肤腺体。
皮肤腺体的分泌物非常适合细菌的生长,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菌在这些腺体和毛囊腔中能得到适宜的生长和迅速的繁殖。
皮肤排泄物将细菌从毛囊和皮肤腺体带到皮肤表面,污染皮肤。
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皮肤分泌物中继续生长繁殖。
国外科学家做过试验,将手指在琼脂培养基表面按印后细菌生长茂密,证明手上有无数细菌存在。
如果一个人的手在第一次按印之后便进行了洗手,然后在第二个相同的琼脂培养基表面按印,常可见仅有少数几个细菌。
若洗手后,实验者的手不摸任何东西,过10min或15min后,再用他的手指在第三个培养基上按印,可看到细菌的数量与洗手前的数量非常近似。
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实验者手中的细菌是被不洁的空气污染所致。
国外还有学者证明,尽管经过了短暂的洗手,且洗手后的细菌数是低的,但手指上残留的少量沙门氏菌,几小时后便迅速繁殖起来,造成食品的沙门氏菌污染,这些试验对食品行业和饮食服务机构非常有说服力。
因为在这些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生产经营人员常接触生食品,然后又去摸已做好了的熟食品,这样就使致病性微生物得以传播开来并危害公众健康。
食品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手抓头发是手指的另一个重要污染途径,常常污染各种被操作过的食品及半成品。
指甲也是手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指甲中所藏的致病微生物、灰尘等均能传播到食品中,污染食品。
若洗手时不刷指甲,要消除这种类型的污染是困难的。
认真而经常的洗手将减少污染,足够的时间和认真的刷洗是洗手的两个基本要求。
洗手时,至少应刷洗30s,认真刷洗手则需1min或更长时间。
洗手宜用温热水,这是由于生理学和去污功能的原因,一是温热水对人适宜、二是皮肤的脂肪性分泌物和其他分泌物更易在温热水中被洗掉。
国外有些工厂规定食品从业人员不得使用润肤膏之类的皮肤保护品,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较多的香料,这些香料易迁移到食品中。
如果在每次洗手后,手能彻底的干燥,则在工作时间内是不需要涂护软膏之类的物品的。
皮肤打湿后,有许多种干燥的方法。
最理想的方法是电吹风干燥法。
圈桶纸巾和普通消毒方巾亦在许多工厂被使用。
然而,它们用后都被扔掉,需要配备装废纸的容器,并经常保持清洁。
目前,大多数食品企业仍用普通毛巾来擦手,这些毛巾被污染后,不仅对食品是危险的,对工人自己也是危险的。
如果用普通毛巾擦手,应做到人手一条,用后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食品卫生设施的设置位置对食品厂是极其重要的,若洗手设备难以找到或使用不便,则工人就很可能不洗手。
洗手间的位置应设在方便和从业人员必经的地方,特别是位于生产加工区从业人员入口处的洗手间有较重要的价值。
食品厂工人洗手必须用肥皂,且肥皂宜用固体的,而不宜用液体皂,因液体皂易受到污染。
手上的肥皂应洗尽,以免带入食品中。
正确的洗手程序为:(1)用水湿润双手后擦肥皂,充分起泡,双手交叉搓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应洗到腕部以上并用刷子刷指甲剔除污秽;(2)用流水充分冲洗手上的肥皂泡,重要岗位人员还应用消毒液对双手进行消毒;(3)最后用一次性纸巾或用经过消毒的手巾擦干,或用热风吹干。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还应注意对手指甲的检查,不得蓄有长指甲,以防止指甲中存留的污秽污染食品。
对于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时必须彻底洗手:(1)、工作开始前;(2)、大小便以后;(3)、中途离开岗位,休息或饮食后;(4)、打电话后;(5)、接触初级食品原料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等之后;(6)、捡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7)、洗手后经过2h继续加工时。
对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加工的从业人员,应该经常用75%乙醇液擦手进行消毒。
2、勤于洗澡理发换工作服。
头发上还有大量的细菌和化学护发品,都将会对食品造成多重的污染。
头发是很容易脱落的,一个正常人每天可以脱落一百多根头发,所以在食品加工的全过程中,都要求员工特别是包装、罐装和进行产品内包装的人员,将头发放在发网或帽子中,避免头发脱落造成对食品的污染。
头发整理应在工作前和洗手前。
洗手后或在食品加工区内均不应再换头发。
工作服是用来防护食品受到员工身上其他衣物所造成的污染,工作服本身就是要做到清洁,所以要求在员工的更衣室中设置对工作服进行消毒的设备或设施,另外员工在更换工作服时会带出其他衣物上的对食品造成污染的粉尘或其他污染物,实验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更换工作服的动作造成的扬尘量将超过200,000个/次。
另外食品生产的员工还要穿工作裤,一定要在更衣室的座位上进行更换,而不应在更换时将工作裤踩在地上造成污染。
另外工作服应该得到及时的清洗和更换。
虽然表面上工作服不直接接触食品,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当中工作服还是会出现接触食品或者间接接触食品的情况,在这情况下工作服的清洁程度也将对食品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中,大量的手工操作无法避免工作服与食品的接触,原则上要求员工每班都应该更换清洗干净并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工作服受到了大面积的污染,也应该立即更换,防止出现再次污染的情况。
当工作服出现破损,更应该更换工作服。
工作服穿着范围控制,不同清洁要求的区域应该配备不同品种的工作服,工作服的颜色和款式在相关的区域当中应该得到严格的区别和限制。
这对于生产现场人流的控制也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不同清洁区域的工作服的设计也要求与清洁的程度密切相关。
还应注意不要穿着工作服、鞋进入厕所或离开食品加工场所。
在粗加工间等微生物污染较严重的场所使用的鞋及其他用品等,也不能穿戴进入清洁的食品加工间。
进入生产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均应遵守上述各项规定。
3、在生产区域外设有专门的饮水区域,向员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这样可以避免员工将私人的引用水杯带入生产区域,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4、食品生产人员进入车间,不应化妆、涂抹指甲油或喷洒香水。
员工应该避免留长指甲,长指甲中将带有许多的污垢,这些污垢将会污染到食品,另外长指甲也很容易戳穿手套造成污染。
化妆、指甲油、香水可能带有重金属,色素等的危害,他的脱落并且混入食品,对食品安全将是有害的。
5、禁止随意携带和使用玻璃制品。
破碎的玻璃制品非常可能对进食者造成直接的伤害。
在食品生产区的玻璃制品都应该得到相关控制,这些制品包括,照明的灯具、玻璃窗、玻璃杯、玻璃容器等等。
对于擅自将玻璃制品比如说饮水用的玻璃杯随意携带进入生产区,并且任意的使用,都很有可能对食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6、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禁止坐在设备和工作台面上,这也是为了减少出现交叉污染的可能性,由于食品生产过程中,许多的设备和太面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表面和工作台面都将会被视作与食品接触面来对待。
7、在生产区域吸烟、吐痰、咀嚼或吃东西、抓挠皮肤、打喷嚏或咳嗽、大声说话唾液喷出。
这是比较常见的行为,员工的这些行为将对食品造成直接污染。
在洁净区要求员工佩带口罩。
8、要求食品生产人员在加工时禁止佩戴珠宝首饰和饰品。
食品从业人员的衣服应清洁、整齐,无装饰品,如珠宝、金银饰件和其他饰品等。
食品从业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或工作前,注意检查制服上松动的扣子和标志,以防口袋中的物品落入食品容器或食品加工机械中。
9、车间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须竟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患有有碍食品的传染性疾病(感冒、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或手有外伤等情况,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加工岗位并妥善治疗。
10、在工作前后及工作中必须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要有记录)。
所用的清洁消毒方法应有效又不影响食品的卫生。
用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时,检查消毒剂的配制记录及使用条件,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定期检查其浓度。
用热水消毒时,水温应达到80℃以上。
11、加工操作台、机械设备、工器具应经常清晰,不得有锈蚀,并保持清洁,经消毒处理后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再用纯化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