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理想与现实”写作指导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04:“善言”与“敢言”“理想与现实”“舍与得”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高考语文思辨类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四)审题立意+解析+范文示例【作文题目】一、“善言”与“敢言”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二、“理想与现实”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三、“舍与得”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一、“善言”与“敢言”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再现】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
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
同学们很快就要投身社会、报效家国,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作文材料:荀子的话着意于“善言”的作用,可以温暖人心。
材料指出口出善言为美德,并解释“善言即善于说话”,并言明能善言者是具有为人处世的智慧。
随后指出“善言”可以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中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鲁迅先生的话意在激励青年人大胆发声,说“真心话”,基于引用中“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等语句,后文着意指出要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敢言”。
写作实际:1.在实际写作中,学生能稳稳抓住“敢言”“善言”的核心话题,几乎没有跑题现象。
2.审题立意时会出现偏差,多为未注意写作要求中“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而两者并举。
3.部分同学选择了“敢言”或“善言”,又没有在行文中将二者进行适当必要的比较,而体现其选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导致文章说服力不强。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理想和现实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理想和现实1.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理想和现实如果人类没有了理想,世界又会怎样?理想是登山运动员心中的高峰,长年保持着不变的磁力;理想是淘金者梦中的宝藏,永远闪烁着不朽的光芒;理想是幼鹰眼中的天空,始终涌动着湛蓝色的生命力.理想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把柔弱变成刚强,把丑陋变成漂亮,把寒冷变成温暖,把无知变成睿智,把渺小变成伟大.如果没有了理想,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理想的背面便是现实.现实是登山运动员眼前的大山,高不可攀;现实是淘金者脚下的道路,危机四伏;现实是幼鹰身旁的深渊,有去无回.现实似乎也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阻挡一切前进的脚步,摧毁一切不坚定的意志.现实不是理想.美好的理想,残酷的现实.美好的理想总是使人向往,总是有些人喜欢幻想,沉醉于理想.理想确实可以让绝望者重新找到希望,但同时也可以让充满希望的人感到绝望。
理想只是对未来的向往,而未来决不是现实,如果只是向往,理想只会出现在梦里,而永不能成为历史。
正如登山运动员不经过艰苦训练便不能到达顶峰,淘金者不面对危险便不能找到金矿,幼鹰不战胜深渊便不能拥抱蓝天.理想与现实、快乐与痛苦、简单与困难、强悍与弱小、真诚与虚假、拥有与失去、繁荣与衰败,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个最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存在、交织、聚拢、散开、消亡。
有的人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而不断努力,也有的人为了改变残酷的现实而艰苦奋斗。
他们是把握现实的人。
的确,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用努力和奋斗凝成的桥,这座桥将引领着人类走向光明。
纵观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从古到今为了理想不间断的奋斗史。
因为理想,所以奋斗。
远古的想象在如今的世界里已成现实。
理想在奋斗中一个个地被实现了。
如果人类不能把握现实,世界又会怎样?2.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理想和现实怀揣理想的人对未来有美好的期许,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理想捧起,放置在心间,在现实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只为离理想更近一些。
理想都是美好的,现实却可能是残酷的。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选择——梦想与现实的交响曲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选择——梦想与现实的交响曲写作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据某日报统计,近三年该省高考报考专业排行榜如下: 理科前五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 文科前五位为会计学、法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这些专业备受考生与家长青睐。
材料二: 湖南未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在 2020 年的高考中考出了 676 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
她热爱考古。
所以她洗择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有网友说,“这种家庭应该选择毕业后可以赚更多钱的专业。
”作为选课走班后的高中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选择”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分析:一、考题分析该作文题目要求通过分析高考报考专业排行榜和湖南省留守女孩钟芳蓉的选择,探讨对“选择”的认识与思考。
需要明确文体,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审题要点包括对专业选择现象的分析,对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的解读,以及针对网友的观点进行回应。
主要从个人兴趣、家庭条件、职业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突显“选择”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三、构思要点专业选择现象介绍近三年高考报考专业排行榜,突出理科和文科前五位的专业。
分析备受考生与家长青睐的专业背后的原因,可能涉及社会认知、就业前景等因素。
钟芳蓉的选择描述钟芳蓉在高考中的优异成绩和她的兴趣所在——考古。
分析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的动机,可能包括个人兴趣、对知识的热爱等。
选择的多样性论述每个人在选择专业时都有不同的考虑因素,不能简单地以赚钱多少为标准。
引用相关调查或实例,证明兴趣和专业选择的关联性。
回应网友观点分析网友观点的代表性,提出选择专业不仅仅关乎经济回报,更关乎个体幸福感和成就感。
可以通过引用成功人士的例子,证明兴趣驱动的选择也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
四、补充说明可以通过对家庭条件、社会舆论等因素的深入分析,加强对选择的多元性的阐释。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理想与现实”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理想与现实”导写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60分)小贾喜欢物理,但物理成绩中等水平;他的历史成绩拔尖,但兴趣不在历史。
高一期末高考科目选课时,他和父母的意见不能统一。
他想从兴趣爱好出发选择物理,父母却认为历史比物理更易博取高分而要求他弃物理选历史。
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任务一:请你选择一种身份(家长或者小贾),给对方写一封信,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任务二:你的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在班级里组织了一场以“理想和现实”为主题的演讲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体验感受写一篇发言稿。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分析命题意图:文体形式上考查学生写作书信或演讲稿的能力,内容上考查说理能力,与教材多篇文本及单元写作任务相关,是“学评一致”的表现。
题型样式:采取任务驱动型写作,体现写作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联系,是真实情境下的写作活动,也能较好规避学生的套作习惯。
二选一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尊重写作主体的自由选择,为写作提供更宽阔的空间。
写作难点:书信或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学生要有“身份意识”和“对象意识”。
具体到本题,“身份意识”即写作者是“小贾”或“小贾的父母”“小贾的同学”,而非写作者本人。
“对象意识”即写作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交际语境”下的写作。
只有处理好这两个方面,才有可能达成“说服”的目的。
“说服”目的在“服”,不是言语凌厉的威势,而是说到对方心坎上,尝试从对方立场思考,设法体会对方的心理,帮助对方扫除某些认知的误区,解除对方心理上的某些顾虑,让对方欣然接受你的观点。
写作中可以进行合理的联想,补充关于“小贾”的一些生活细节。
这需要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写作重点: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就事论事,完成任务;然后还要就事论理,将单一任务引向更高的思维站位,一次选科其实就是人生无数抉择中的一个,透过选科,我们可以考量自己对人生抉择的思虑,“理想和现实”其实就是人生抉择的一种概括的说法。
高考模拟作文导写: 个人理想与社会 (附:写作导引及范文点评)

高考模拟作文导写:个人理想与社会(附:写作导引及范文点评)试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
——青年演员罗海琼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本道作文题仿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作文试题而命制。
两道题在材料语构成上相似,要求语更是一字不差。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作文试题中的三则材料在时间上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体吻合,按照时间先后可以概括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三则材料的关系是顺承发展,逐渐深入。
而本道作文题的三则材料有时间的先后顺序,也有逻辑关系,大体是由大到小,由国家到社会再到个人。
多材料作文的审题,有以下两个步骤:一、逐则提炼第一则材料的关键词“金瓯已缺”,比喻疆土(国土)残损不全;“为国牺牲”,为了国家甘愿牺牲个人生命,体现革命家的担当。
核心意思是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的结合。
可以提炼升华为国家认同、为国奉献、不计个人生死荣辱等。
第二则材料的关键词“毕生的追求”,即理想;“所有人远离饥饿”,是理想的内容,体现科学家的担当。
核心意思是个人理想与人们的生存需求相结合。
可以提炼升华为社会担当、关心国计民生、大爱无疆等。
第三则材料的关键词“最亲近的人”“开心、健康快乐”,关注的主体对象是家人、身边的人,体现的是和平时代里人们对家人的爱与担当。
核心意思是个人理想与家庭需求相结合。
可以提炼升华为建设小家与关心国家的辩证关系等。
二、综合概括一个作文题有若干则材料,无论其题材多广,跨度多大,它一定有主线、有核心意思。
审题的关键是理出主线,挖出核心。
本道题目的主线是时间线索,三则材料的主人公分布在不同的时代,顺应不同时代的需求,核心意思是奉献、大爱、责任、担当、追求、使命等。
理想与现实二元关系高三作文指导

理想与现实二元关系高三作文指导《理想与现实二元关系》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是理想,什么又是现实呀?理想呢,就像是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特别美好,特别让人向往。
比如说,有的小朋友理想是当一名飞行员,能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有的小朋友理想是成为画家,画出世界上最漂亮的画。
可是现实呢,有时候就没那么美好啦。
比如说,你想当飞行员,可是得学习很多知识,还得锻炼身体,不能总是玩游戏。
这就是现实,会有困难,会有辛苦。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小兔子想成为跑步冠军,它每天都想着自己在领奖台上的样子,可真到训练的时候,它又觉得太累了,总是偷懒。
结果呀,比赛的时候它跑不快,理想就没能实现。
所以呀,小朋友们,我们要有理想,但是也要面对现实,努力克服困难,才能让理想变成现实哟!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理想和现实。
理想呀,就像一个甜甜的大蛋糕,让我们心里美美的。
比如说,你想有好多好多的玩具,这就是一个小小的理想。
或者你想长大了去外太空看看,这也是很棒的理想。
但是现实呢,可能就没有那么完美啦。
比如说,你想要新玩具,可是爸爸妈妈说要等你考试考好了才能买,这就是现实的小烦恼。
给你们讲个小猴子的故事吧。
小猴子理想是能吃到最高处那根树枝上的大桃子,它每天都望着那个桃子流口水。
可是当它真的要爬上去的时候,发现树干很滑,树枝还会摇晃,这可不容易。
但小猴子没有放弃,它一点点努力,终于吃到了桃子。
所以呀,小朋友们,理想很美好,现实可能会有挑战,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能离理想越来越近!《理想与现实二元关系高三作文指导》作文一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说说理想和现实的事儿。
理想是什么呢?就像你们喜欢的动画片里的超级英雄,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做很多了不起的事。
比如有的小朋友理想是当警察,抓坏人,保护大家;有的小朋友理想是当老师,教小朋友们学知识。
可现实呢,不是一下子就能变成超级英雄的。
要是想当警察,得好好锻炼身体,还要努力学习;想当老师,自己得先有好多知识。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理想与现实

【导语】对于同学们来说,想要写⼀篇⾼质量的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更多的时候,⼤家的作⽂不是语句不通、不会表达、词不达意、⽆话可说、就是句型篇章错乱,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写出⼀篇⾼分作⽂呢?⽆忧考今天给⼤家整理了⾼考作⽂素材积累,同学们快开启背诵模式吧。
素材积累:理想与现实 【作⽂思路指导】 题⽬:理想在现实中起舞 开头:络上曾经流⾏⼀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感。
”这话的意思是说,理想与现实往往会有很⼤的差距。
其实,理想来源于现实,⼜⾼于现实。
可以说,今天的现实是昨天理想的实现,⽽今天的理想则是还未到来的明天的现实。
我们不能沉溺于理想之中却⽆所作为,也不能让理想湮没在⽆情的现实⾥。
主体: (1)阮籍借酒逃避现实,嵇康完全活在现实中,不肯向⽣活中妥协。
若是两⼈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者隐⼊迷幻,死者融⼊苍穹”的结局。
(2)沈从⽂⽬睹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湘西⼩城写成世外桃源;张允和那颗永不衰⽼的童⼼,使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梦想。
结尾: 正视现实但不委⾝于现实,坚持理想但不沉溺于理想。
让理想在现实中起舞吧! 1哈姆雷特的理想与遭遇 莎⼠⽐亚作品中哈姆雷特的⾝份是个王⼦,他⾼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
⽤哈姆雷特的恋⼈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的眼睛,学者的辩⾆,军⼈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伦的雅范,举世瞩⽬的中⼼”。
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学学习,接受⼈⽂主义的熏陶,他对⼈抱有美好的看法,⾼呼“⼈类是⼀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对于⼈与⼈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这时的他年轻⽽乐观,单纯⼜善良。
然⽽,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破灭。
他开始由⾼贵的王⼦向凡夫俗⼦转变,品尝着⽣活中的酸甜苦辣,堕⼊⽭盾和苦难之中,最终踏上复仇之路。
①理想与现实 ②环境与命运 素材解读: ⾼贵的出⾝与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哈姆雷特具有很多的优秀品质,良好的教育⼜使他有了平等、博爱的⼈⽂主义观念和理想。
理想与现实考试题作文

理想与现实考试题作文一、命题作文。
解析:这个题目要求考生探讨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状态。
考生可以先阐述理想和现实各自的特点,比如理想往往是美好的、充满憧憬的,而现实可能是复杂的、存在诸多限制的。
然后可以通过举例,如一些成功人士是如何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应对现实的困难,或者一些人因为没有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而产生的种种情况。
最后得出自己关于找到这种平衡的观点,如要根据现实调整理想的步伐,或者在现实中坚守理想的核心等。
解析:重点在于阐述从理想走向现实需要什么样的力量。
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种力量的来源,例如信念的力量,许多伟大的发明家,像爱迪生,他的理想是为人类带来光明,在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现实的困难),但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他最终跨越了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也可以提到知识、努力、机遇等因素在这个跨越过程中的作用,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或者社会现象来进行论述。
二、材料作文。
1. 材料:“马云创建阿里巴巴时,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市场信任度低等诸多现实问题,但他怀揣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理想,一步一步克服困难,将阿里巴巴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
”解析:材料给出了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过程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情况。
考生要根据这个材料,论述理想是如何在重重现实困境中突围而出的。
可以分析马云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如创新的商业模式来解决资金和市场信任度的问题,积极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来克服技术不足等。
同时也可以联系到其他类似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理想的坚持以及采取正确的行动策略的重要性。
2. 材料:“许多年轻人在毕业时,怀着远大的理想,想要在大城市中闯出一片天地,然而高房价、激烈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现实因素让他们感到迷茫和挫败。
”解析:这个题目聚焦于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碰撞时的状态。
考生要分析材料中年轻人所面临的情况,阐述理想与现实碰撞所产生的迷茫和挫败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材料作文“理想与现实”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检验和引领,是命题者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
近几年的一些高考作文题,直指年轻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
如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化育后世的诗文名句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等在价值观养成方面进行引导。
2018年天津卷作文题关于“器”的体验和感悟,本质上也是对考生价值观的考查;北京卷第一个大作文题“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上海卷提倡“被需要”的人生价值,从不同层面提醒青年学生去认识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2019年全国卷有关青春、青年的话题,浙江卷关于怎样创造生活的“作品”等,也都涉及理想与现实的内涵,可见这一话题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警示性和启发性,更具有典型性。
【命题趋势】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
有了远大的理想,而不去努力,这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永远不会实现;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才能实现理想;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关系到能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作文的一个鲜明的命题趋势,就是引导青年一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最终实现高考“立德树人”的目标。
【押题方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爸爸妈妈,我要去北京当练习生了!等我火了,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2018年11月,宿迁市两名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为了“追求梦想”,决定离家出走。
在出发前,其中一名女孩给父母留下了这样一封信。
不过,由于她们年纪太小,没有身份证,无法购买车票而被警察送回。
材料2:据最近的有关资料统计,“95后”竟然有超过50%的人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
在调查员随机采访中,询问那些孩子为什么想当“网红”,很多孩子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网红赚钱容易啊!”“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
”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立意:
先看第一则材料,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为了追求所谓“梦想”而出走。
敢于追求梦想是好的,但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心智不够成熟,为了圆自己的明星梦而离家出走,这就不应该了,这里折射出青少年三观教育的问题,家长和学校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二则材料,超过50%的“95后”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有很多的年轻人都做着明星梦,他们渴望名和利,渴望轻而易举的成功。
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兩则材料综合起来看,说明了当今青少年价值取向单一和没有树立远大理想的问题,写作时考生必须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据此,考生可参考立意:
1.拒绝名利诱惑,树立崇高理想;
2.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
【佳作赏读】
让梦想归其本性
吕雅欣
“梦想”是每个人心中的追求与目标,为了实现梦想,追梦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但我们在享受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梦想”却丢失了本性,丢失了纯洁、高贵和美好的本色。
不久前,两位年仅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为追求“明星梦”离家出走,所幸因为没有身份证,无法购买车票而被警察送回,这一事件令人深思:追求梦想固然是好事,但是对“明星梦”的憧憬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在当今娱乐至上的社会环境中,各类明星的娱乐八卦几乎铺天盖地,有明星办一场婚礼给上海的两座机场带来巨大压力,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却被淹没在上海的人海中,明星一场演出的费用可能是科研工作者几年的工资。
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浮夸现象,让正在成长的孩子们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今,一部分孩子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为世界做出贡献是艰苦而漫长的道路:他们的人生目标变成一夜成名,成为明星,名利双收。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年轻人中,竟然有超过50%的人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
究其原因,多数人觉得“网红赚钱容易”“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肤浅的认识?这是他们的价值观被扭曲的结果。
再加上各大媒体对明星动态过于热情的报道、令人羡慕不已的天价片酬等使青少年的梦想在潜移默化中变了质。
当然,面对过度的明星效应和“明星梦”风行的现状。
我们并非无能为力,要改善这种现象,社会、家长和学校要及时、正确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让梦想归其本性。
追求美好生活固然是个人自由,但梦想不应该被世俗名利、鲜花和掌声所禁锢,而应该显示其美好和纯洁的一面。
例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发现更多自己的优势,推动孩子全面发展:社会媒体应合理安排有价值的新闻与娱乐新闻的报道比例等等。
更重要的是,应该在青少年中全力弘扬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和奉献精神。
让梦想归其本性,让青少年的梦想不再偏离现实,这需要社会各方的重视和共同努力,
梦想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合理而正确的梦想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面对浮躁的“明星梦”,让梦想归其本性,势在必行。
【评析】
这篇作文从所供的两则材料出发,立足当今社会实际,围绕“让梦想归其本性”这个主题,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层层深入,论证了面对浮躁的“明星梦”,要让梦想归其本性,势在必行。
作文说理充分,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既有逻辑思辨的力量,又有形象思维的艺术,是一篇较为成功的情理交融的议论性散文。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说,我迟早要搭上火车,去远方的世界看看:
汪国真说,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海子说,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远方像一个梦,远方像一片海,远方有什么等着我?
对此,你有怎样的想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内涵丰富,语言却平易简约,围绕关键信息“到远方去”,考查考生对关键词“远方”的把握。
“远方”可延伸到“目标”“理想”“追求”“信念”等内容,是题意所在。
“到远方去”中的“远方”如果仅指一个地方,就很难开掘出深度来,这里“远方”的内涵可以指“心灵的远方”“精神的天空”“情感的归宿”“灵魂的家园”等。
考生只有把思维落到这些点上,才能写出有内涵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