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_第一章-完整版
艺术学概论资料

(二),关于自身规律可以理解为两点: 1,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2,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40
第四节 艺术继承与创新
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继承是手段,
创新是目的。 二,创新的原则 坚持批判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1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42
23
六,形式性 艺术的内容最终要依靠一定的形式表
达出来,离开了形式,艺术就无法完成。 形式是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艺术所依 赖的物质材料。
24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25
第一节 艺术的构成
一、客体世界 二、艺术创作与制作 三、艺术作品 四、艺术的传播与接受
26
一、客体世界 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
第二节 艺术与哲学
哲学代表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 术代表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哲学通过 美学来影响艺术,艺术启发哲学家的思 考,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
1,哲学影响并决定艺术家的总体思想。 2,哲学促进艺术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49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
1,在认识世界的方式上两者有很多的相 同之处。
2,宗教利用艺术来宣传,同时也为艺术 提供题材与内容。
四、学科的建立
19世纪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提出 “美学的根本问题与艺术哲学完全不同” 的观点,解决了艺术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从此,艺术学就建立起来了,他也被成 为“艺术学之父”。
4
第二节 学科任务 一、系统地阐释艺术活动的基本状况,
确立科学的、进步的艺术观 二、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的密切
联系,探讨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三、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
56
(3)以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 再现艺术: 绘画 雕塑 戏剧 表现艺术: 音乐 舞蹈 建筑 (4)以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 动态艺术: 音乐 舞蹈 戏剧 静态艺术: 绘画 建筑 雕塑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和再现说1、客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古希腊…柏拉图(哲学家)从他的客观唯心主意说法,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艺术世界是“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实个这三层。
于柏拉图的客观精神说相仿,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家)黑格尔对美学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主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的鼻祖康德(思想家…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不涉及任何功利,没有任何目的,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是艺术的特征。
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质的冲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3、模仿说和再现说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古希腊学者认为,人类模仿鸟儿的啼叫,所以人类要唱歌;人类模仿蜘蛛织网,所以人类要织布;人类模仿燕子的筑巢,所以人类要盖房子。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艺术就是模仿,戏剧里面的好人就是在模仿生活中的好人,戏剧里面的坏人就是在模仿生活中的坏人。
中国美学界泰斗朱光潜先生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在西方雄霸了2000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文艺理论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从“美是生活”的理论出发,认为:艺术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再现。
除以上几种主要观点外,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二、艺术本质的科学理论基础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我们认为德国:马克思(革命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艺术生产”理论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而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人类最初的艺术作品,常常是同物质生产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艺术学概论_第一章 PPT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画 中国马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原始歌舞
4.艺术起源于“巫术”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野蛮人的世 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 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想 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 天空。”
三、审美性(具有审美价值)
1.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任何艺术
都有自己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借以凝冻和保 存人类的审美意识。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化真为美(艺术真实),化善为美(人生态度 和道德评价)
在艺术中,“丑”同样具有审美价值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概论新编
第一章 艺术总论
第一节 艺术起源
一、艺术起源的几种理论 1.“模仿说”或“再现说” 2.“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艺术起源于“游戏” 3.艺术起源于“表现”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5.艺术起源于“劳动”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模仿说”或“再现说”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 概念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1)“以情感人”;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1)“以情感人”
〔俄〕柴可 夫斯基
《如歌的行 板》
(2)“潜移默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北朝民歌《木兰诗》)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文艺的起源一、总结1.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文学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认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2.柏拉图《理想国》1)理想世界模仿2)现实世界“模仿的模仿”模仿3)艺术世界3.亚里士多德“诗比历史更真实”4.“模仿说”产生于古希腊,认为文艺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1.艺术起源于“模仿”1)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理论探索中,或许这算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2)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
他指出: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他强调,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
3)朱光潜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在欧洲“竟雄霸了两千余年”。
2.艺术起源于“游戏”1)这种说法主要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后来的艺术史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理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经被许多人所信奉。
2)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3)席勒进一步认为,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
在这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活动中,人的过剩精力得到了发泄,从而获得快乐,亦即美的愉快的享受。
4)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
斯宾塞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雅典学院
最后的晚餐
耶稣十字架
耶稣1
耶稣2
基督下架
基督
基督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四、 艺术与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非、
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 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把艺术完全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根本区别。 2,却截然相反,完全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表现道德内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一、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 术人才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艺术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 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作品,使身心得到愉 快和休息。
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作用时曾说:“民间故事书的 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后,在晚上拖着疲倦 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记自己 的劳累。把他弱瘠的土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容会损害艺术。 3,则承认艺术与道德的紧密关系。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这种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
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 意蕴等体现出来。
(完整版)艺术概论第一章重点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2.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
3.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物质方面的生产力之外,还提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4.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5.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6.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7.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中。
8.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独创、没有个性、没有差异就没有艺术生产力,也就没有艺术本身。
9.古琴曲高山流水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不可重复性。
10.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11.昆腔是一种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戏曲声腔。
第二节艺术的形态划分1.时间艺术首推音乐,包括文学(诗词)与音乐的综合形式。
2.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
3.时间艺术二文学4.李叔同《送别》5.空间艺术一绘画6.巡回画派犹太血统的画家列维坦。
7.俄国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8.美国当代“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9.空间艺术二雕塑10.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的雕刻作品,以超凡的人体美,传达一种永恒性主题。
11.美第奇家庙的四个坐像:《晨》《暮》《昼》《夜》12.时空艺术舞蹈13.舞蹈的三要素是:姿势(形象的情态),结构(作为与空间相关联的形象),动作(在空间中形象从一种姿势转变到另一种姿势所体现的节奏和能量的审美特质)14.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15.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视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静态的。
16.非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听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动态的。
17.综合艺术一文学音乐18.综合艺术二戏剧表演19.综合艺术三建筑第三节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1.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2.第二种方式: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展示外在世界。
艺术学概论

上篇艺术总论1、19世纪末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他们应该是两门相互交叉而又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
康拉德*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哲学与艺术这两座精神高峰之间的桥梁便是美学。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看法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1、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2、“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应,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念和情感愿望。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巡回展览画派”: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苏里科夫,列维坦等)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

宗教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教义,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艺术参与宗教活动 艺术宣扬宗教思想 艺术强化宗教氛围
艺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
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02
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 艺术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屈原
艺术与道德的本质区别
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以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普列汉诺夫
彩陶背壶 黑陶高柄杯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艺术教育的概念
二、艺术教育
1.艺术教育的概念
狭义的含义:艺术教育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广义的含义: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 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2.艺术教育的任务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