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的起源及其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秘书工作的起源及各国秘书的定义

秘书工作的起源及各国秘书的定义

秘书工作的起源及各国秘书的定义秘书工作的起源及各国秘书的定义秘书是领导人的事务与信息助手,包括公务秘书、私人秘书,以下是YJBYS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秘书工作的起源及各国秘书的定义,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秘书工作的起源一、转说中的秘书工作二、有文字记载的秘书工作三、产生秘书工作的条件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1、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3、魏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5、宋元时期6、明清时期7、辛亥革命时期8、国民到政府时期9、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及抗日战争时期10、解放战争时期国外秘书概况美国一、美国对秘书的定义1、全面处理公司行政工作,以减轻公司管理人员较次要的行政事务及办公室工作2、能够运用速记记录口供3、能够使用翻译机将口述或复制的记录信息译成文字4、安排上司的约见并就此提醒上司5、接待办公室的来访客人6、接打电话7、处理是上司的重要私人邮件,撰写日常信函8、对办公室奇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9、整理公司人事档案。

二、美国秘书分类1、行政秘书2、信函秘书。

日本一、日本对秘书的定义1、指“帮助上司处理各种事务的公务员”,即私人秘书2、指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中日常事务的负责人。

二、日本秘书的分类1、见习秘书2、初级秘书3、中级秘书4、高级秘书英国一、英国秘书定义1、公司、企业、办事处、营业厅中的雇员,其职责为处理通信、整理记录、安排会见,往往是有地位、有财富人士的助手2、非赢利团体的负责人3、政府官员。

二、英国秘书的分类1、国家秘书2、高级秘书3、私人秘书。

俄罗斯一、俄罗斯秘书的职责1、做好速记工作2、接受和整理来文,并在适当的时候整理发文3、接打电话,组织接待,其中包括对访问者的接待和服务工作4、做好领导人的活动日记,帮助领导人安排工作日程和活动计划,提醒领导人主义计划中等待解决的问题5、安排领导人的公务旅行,并制定路线和计划6、签收和登记公文,包括领导人的往来函件,装订文件及立卷7、组织并参加会议服务工作,包括制定日程表和做好会议记录8、即使处理领导办公室事务,使领导人摆脱大量繁杂的日常工作,保存好办公室内的文件和案卷9、准确提供信息,即提供书本知识、参考资料以及载有所需情报和资料的其它文献,在领导可能感兴趣之处作出醒目标志10、组织和领导属于秘书管辖下的全体业务员的工作11、提供领导人和工作人员使用的问句与办公用品12、制定一般性的规章制度。

秘书的起源及其发展

秘书的起源及其发展

秘书的起源及其发展《辞海》中,秘书有五种涵义:一指职务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二指官名,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王朝曾经设有尚书、秘书监、秘书令、秘书丞、秘书郎等官职,掌握官员向皇帝奏事的奏章、皇帝宣布命令的宣示以及宫禁的图书等工作;三指使馆中介于参赞和随员之间的外交人员,分一等秘书、二等秘书和三等秘书,受使馆馆长之命,进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四指宫禁里的藏书。

《晋书·苟勖传》:“及得汲郡(晋泰始二年置,治所在汲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市和新乡、汲县、辉县等县地。

其后治所,辖境屡有变迁)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 (藏于皇帝秘府中的经籍),列在秘书。

”五指谶纬图策等书。

现在所谓的秘书,指《辞海》的第一种涵义,是指人,即秘书人员。

但光把它解释为职务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又嫌空泛。

比较详细的界定,大致有以下几种: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

其职责是协助领导综合情况,研究政策,密切各方面工作的联系,办理文书、档案,人民来信来访、会务工作以及其他日常行政事务和交办事项。

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这一类工作的干部,统称为秘书工作人员,或者简称为秘书”。

(王千弓等:《秘书学与秘书工作》,第2页。

)“秘书,在我国现代主要是指党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院校内的一种行政职位。

其主要职责是辅助管理,综合服务;主要工作是撰拟文稿、管理文书、接待来访、组织会议、调查研究、处理信息、备供咨询、办理事务、联络协调、催办查办等等。

”(袁维国:《秘书学》,第 1—2 页。

)“秘书是身处领导机构或者附着个人,撰制掌管文书,辅助决策,并处理日常事务的服务人员。

而秘书从事的工作也就是秘书职业,秘书职业也是服务性的。

所以,秘书决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职业名称。

”(张家仪:《也谈“秘书”的定义》,载《秘书》 1986 年第 2 期。

)“秘书是领导、专家、管理人员在履行其职务时的辅助人员。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纷纷崛起,各诸 侯国根据需要,均设置了自己的秘书机构
秘书制度:保密制度、文书制度(正副本、 归档)、用印制度。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秦朝 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古代秘书图
秘书制度: 行文制度、三省制、一文一事、文书立卷制、限期 承办制、贴黄引黄制、条旨制、催办制、文书制度。
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历史
一、秘书与秘书工作的起源
国家说: 秘书活动起源于国家
文字说: 不依赖于国家,但先决条件是文书的出现
萌芽阶段的秘书工作
记言记行的史官活动 上传下达的纳言活动 听取意见的信访活动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夏商周三代,史官是主要的秘书官员。我 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产生于商朝末年,称太 史寮(相当于目前的中央秘书处)
三、英国
(一)独具特色的秘书分类 国家秘书 高级秘书 私人秘书 (二)简明清晰的秘书等级 行政级 执行级 文书级 助理文书级
阅读 女秘书工作---典型的一日 秘书史话
行政秘书 通信秘书 (二)举行严格有序的考试
特许职业秘书 (CPS)考试 (三)具有明确的任职资格要求 (四)设有全国秘书协会
秘书周、秘书节
二、日本 (一)秘书的分类 见习秘书 初级秘书 中级秘书 高级秘书 (二)完善的教育考核体系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秘书的资格考试 日本秘书技能检测考试 日本秘书协会组织的考试 (四)秘书的素质要求
公文文种固定 下行文:如命、诰、诏、旨。
上行文:章、表、奏政府 国民党中央政府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秘书工作 一、建党后、建国前的秘书工作 二、建国后的秘书工作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秘书工作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秘书工作是现代办公室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起源于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在古代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都需要有人来负责记录和管理事务,这就是秘书工作产生的最早的背景。

秘书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与古巴比伦时期。

在古埃及时期,法老王的统治需要有人来负责基于碑文与纸张的记录和管理事务,由此诞生了秘书工作。

同样,在古巴比伦时期,国王和宫殿也需要有人来负责处理文件和文件记录,这也是秘书工作发展的重要阶段。

秘书工作在古代亚洲国家和帝国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各个领主和贵族需要有人来记录他们的财产、土地和人员。

这些人被称为秘书,他们的职责是处理和管理各种文书、文件和秘密信息。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教会成为最重要的组织之一,也需要有人来负责记录和管理各种重要的宗教仪式和活动。

这些人被称为教会秘书,他们的工作是记录教堂和修道院的事务,并协助教士和修士管理教堂财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商业和贸易活动的增加,对秘书工作需求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各种商会、行会和商业机构都需要有人来负责处理和管理各种商业合同和文件,为商业活动提供协助。

这些人被称为商业秘书,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和记录商业交易和贸易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秘书工作的发展与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

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管理和协调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琐和复杂。

企业需要有人来负责处理文件、安排会议和协助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

这些人被称为行政秘书,他们的职责是协助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互联网和各种办公自动化工具的应用,秘书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文件处理和秘书的职责逐渐被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所取代。

现代秘书工作不再局限于处理文件和记录事务,而是更加注重协调和组织工作、解决问题、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总的来说,秘书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秘书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多样化。

秘书及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秘书及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 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逸者。”众 皆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
❖ 舜为四岳曰:“又能奋庸美尧之事者, 是居官相事?”
❖ 出现了官方信访活动的源头: ❖ 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
二、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 (一)我国古代中央秘书机构的演变 ❖ 太史寮→丞相府→尚书署(台)→中书
省→三省制→翰林学士院→内阁→南书 房、军机处
❖ 1、有事务型转为智能型 ❖ 2、秘书工作日益专业化 ❖ 3、秘书人员的高学历,秘书工作的永
业化。
❖ 秘书人物:田家英、李斯
❖ 李斯名言:
❖ 1、人的贤与不贤,就如同老鼠一样, 要看处在什么场合。
❖ 2、一个人处于卑贱的地位而不能乘这 样的机会去的荣与贵,那就想禽兽一样, 徒有人世间面孔罢了。作为一个人最大 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 于穷困。长期处于卑贱困苦的地位,讥 笑人世间富贵,讨厌人世间的荣利,并 不是人们正常的感情,实在是自己的力 量达不到而发泄出来的无可奈何的愤怒。
❖ 东汉末年,曹操专政,自任大丞相。他 在丞相府中创设了秘书令一职,并配备 了秘书左丞、秘书右丞为其助手,负责 收发、处理章奏文书,拟制、传发教令 (丞相的命令)。这三个官职是我国历 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官职。
❖ 曹操之子曹丕废汉建魏后,将秘书左、 右丞改称中书监、中书令,作为朝廷秘 书机构的首脑,中书监、中书令之下有 中书舍人、主书、书吏、书助等秘书官 吏。
三、中国共产党和建国后的秘书工作
❖ (一)中共早期的秘书工作 ❖ 秘书人物:毛泽东、周小舟、任弼时、
五大秘书(叶子龙、陈伯达、陶铸、胡 乔木、田家英、)、江青。
❖ (二)新中国的秘书工作
❖ 秘书制度:《关于文电处理的几项规定》 (1949)。1951年全国秘书长会议,通 过了七个关于秘书工作的文件,确定了 秘书长的工作任务,规定了秘书机构的 设置原则。1955年,公布了《中国共产 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 和档案工作暂行办法》。

秘书职位发展历史介绍

秘书职位发展历史介绍

秘书职位发展历史介绍秘书职位作为一个非常历史悠久的职业,自古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职场中,秘书职位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秘书职位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一路追溯秘书职位的起源和发展。

1. 古代秘书早在古代,秘书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职人员,负责处理文书和接待外宾。

中国的古代秘书通常被称为“书记”。

特别是在明清两代,书记还负责监察地方官员,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欧洲,秘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特别是在中世纪后期,秘书经常充当皇室和贵族家庭的高级管理人员,担负着管理、策划和谋划各种事务的职责。

2.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涌向城市,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

这个时期,秘书职位与管理职位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许多企业家开始聘请秘书帮助他们管理公司,而秘书的职责也从单纯的文书处理转向了更广泛的管理职责。

3. 二战后二战后,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企业的不断发展,秘书职位也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时期,秘书的职责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是文书处理和管理职能,同时也扮演了公司对外沟通的重要角色。

这个时期,许多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高管都聘请了私人秘书来管理他们的日常工作和个人生活。

4. 现代化时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工具的发展,秘书的职责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现代企业中的秘书通常要拥有更广泛的技能和能力,比如沟通技巧和organizational skills等。

此外,聘请多个秘书团队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以确保高管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秘书职位已经从单纯的文书处理转变成了一个非常多样化的角色。

如今,秘书对于公司的发展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成功扮演了重要角色。

秘书们不仅是支持高管理层日常工作的工具,还是企业文化和形象的缔造者。

尽管现代化的工具和软件可能代替了秘书的一部分职能,但其重要性在职场发展历史中不可替代。

我国秘书发展简史

我国秘书发展简史
4
8、隋朝时,恢复了魏晋以来形成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制。
9、唐朝时,皇帝重用秘书官,用品位低、资历浅的小臣执掌 机要,以削弱和限制宰相的权力。这时的天子身边出现了私人 秘书—翰林学士,这些私人秘书有的甚至官至宰相。
10、宋代的秘书工作由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枢密院负责军机 事务;中书省负责行政事务,参与机密,直接取旨皇帝。
院,主要为皇帝办理文书及编撰史籍。 康熙时,设立了“南书房”,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机构。 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是为皇帝服务的机要秘书处。 晚清时,为了适应外事工作需要,又增设了“司务厅”和
“清档房”,专管文书、档案工作。 1911年,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实行内阁制,设置了秘书
职能机构——承宣厅。
6
11、元朝时,中央行政中枢是中书省,中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是参议府,参议府内的专职秘书机构有承发司、管勾司、检校 所、照磨所、时政科等。
12、明代时,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设华盖殿、文渊阁。诸 殿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政务,这是内阁的开始。
5
13、清代,秘书工作较前代有了较大发展—— 崇德三年,设“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
3、西周时期,太史寮趋于成熟,内部由太史、小史、内史、 外史、御史共“五史”组成,分工更加细密。
4、战国时期,史官的职责、地位起了重要变化,御史和尚 书不仅参与决策、草拟文书,而且还是国君的重要随从。如当 时楚国的“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 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3
5、秦朝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制度,设丞相府、 太尉府、御史大夫寺。御史大夫既是皇帝的秘书长,“受公卿 奏章,掌天下文书”,又是国家的监察官,“举劾按章”。
11
第16-19章重点内容提示

2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2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二、我国秘书工作的早期发展
Logo
“秘书” 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的官
东汉桓帝时:秘书监 例外: 汉末魏初,三国的魏把秘书监改称为秘书令。
实际上的秘书称为:
“长史” 、“中书侍郎”、“翰林学士”、 “记实”、 “主簿”、“绍兴师爷”

击鼓骂曹

Logo
1907年,安徽巡抚设立了两个官职: 秘书 助理秘书
Logo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秘书工作
一、建党初期的秘书工作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五、新中国的秘书工作 六、改革开放时期的秘书工作
Logo
第三节 外国秘书工作概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欧美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近代国外“秘书”的概念,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中。
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Logo 第一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秘书工作 第三节 外国秘书工作概况
Logo
第一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一、秘书与秘书工作的起源 1.起源于远古的黄帝时代 仓颉、沮诵、孔甲
2.起源于夏代的奴隶社会
秘书工作的产生条件
一是文字的出现 二是阶级与国家的出现
学历要求 年龄和外貌要求 职业素质、技能要求
重点
一、秘书的起源 二、国外秘书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北美易洛魁氏族部落联盟 酋长助理
• 二、外国秘书工作的特点和趋势
Logo
外国秘书和我国秘书的不同点:
1.秘书必须有职业资格证 特许职业秘书考试
2.国外秘书的地位极高
Log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书的起源及其发展《辞海》中,秘书有五种涵义:一指职务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二指官名,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王朝曾设有尚书、秘书监、秘书令、秘书丞、秘书郎等官职,掌握官员向皇帝奏事的奏章、皇帝宣布命令的宣示以及宫禁的图书等工作;三指使馆中介于参赞和随员之间的外交人员,分一等秘书、二等秘书和三等秘书,受使馆馆长之命,进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四指宫禁里的藏书。

《晋书·苟勖传》:“及得汲郡(晋泰始二年置,治所在汲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市和新乡、汲县、辉县等县地。

其后治所,辖境屡有变迁)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藏于皇帝秘府中的经籍),列在秘书。

”五指谶纬图策等书。

现在所谓的秘书,指《辞海》的第一种涵义,是指人,即秘书人员。

但光把它解释为职务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又嫌空泛。

比较详细的界定,大致有以下几种: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

其职责是协助领导综合情况,研究政策,密切各方面工作的联系,办理文书、档案,人民来信来访、会务工作以及其他日常行政事务和交办事项。

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这一类工作的干部,统称为秘书工作人员,或简称为秘书”。

(王千弓等:《秘书学与秘书工作》,第2页。

)“秘书,在我国现代主要是指党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院校内的一种行政职位。

其主要职责是辅助管理,综合服务;主要工作是撰拟文稿、管理文书、接待来访、组织会议、调查研究、处理信息、备供咨询、办理事务、联络协调、催办查办等等。

”(袁维国:《秘书学》,第1—2页。

)“秘书是身处领导机构或附着个人,撰制掌管文书,辅助决策,并处理日常事务的服务人员。

而秘书从事的工作也就是秘书职业,秘书职业也是服务性的。

所以,秘书决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职业名称。

”(张家仪:《也谈“秘书”的定义》,载《秘书》1986年第2期。

)“秘书是领导、专家、管理人员在履行其职务时的辅助人员。

”(杨永清:《领导秘书智囊》,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秘书是在管理系统决策者近身,以沟通信息,参谋决策、处理事务的综合职能,辅助决策者有效控制全局的工作人员。

”(张清明等:《关于秘书定义的思考》,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6期。

)这些看法,各有道理。

总而言之,秘书是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或个人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人员。

一、秘书的起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战国)古代秘书工作名实不符,只能从现代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去考察。

史官。

仓颉,造字。

太史令。

无秘书称谓,称“史”。

秘书一词出于东汉。

商周“太史寮”。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它是书刻在甲骨上的商代后期王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是我国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文书珍品。

到了西周,则设有专门管理文书与起草文书的官吏了。

据《周礼·天宫·宰夫》云:“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

”汉郑玄注:“治藏,藏文书及器物,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

”这说明,在我国,作为国家管理工具的官文书的产生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第一个时期为夏、商两代,大约1000年。

这个时期的国家规模很小,机构非常简单,还没有明确的职务分工。

国家的君主称“后”(沿用氏族首领的称号)、称“王”。

在王的左右,权力最大的是一些称为“史”(甲骨文中又称为“卿史”“大史”)的官员,古书里也常称作“巫”。

这些官员是神权的体现者,“上帝”的旨意通过他们传达给君主,由君主下令执行。

甲骨卜辞主要是商代的巫史们向上帝卜问的记录。

夏代的职官散见于文献的如“羲和”(掌历法)、“大理”(掌诉讼)、“道人”(掌传达君命)、“官师”(掌教育贵族子弟)等大都是由巫史担任的,而《尚书·甘誓》中的“三正”,则是执政巫史的集体称号。

巫史的职务一般是世袭的。

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大约六七百年。

这个时期国家的最高君主仍称王,又称“天子”、“天王”。

王位一般由嫡长子继承,预定的王位继承人称为“太子”,也称“东宫”。

王的正妻称“后”。

“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

诸侯、大夫都是天子的臣。

王室的机构是中央政府,诸侯、大夫的机构是地方政府。

从中央到地方,军政大权掌握在王的宗族和外戚手里,巫史的地位大大下降。

就中央政府来说,在王的左右,担任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职务的宗族长老和外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在王年幼或缺位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代行王的权力。

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务从巫史的手里分化出来,形成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同以太史为首的神事、教育、秘书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金文中并称为“卿士寮”、“太史寮”。

卿士是最高的政务官,通常是二至三人,兼掌军事、行政、外事等。

太史的地位仍然很高,与三公、卿士不相上下,但职权范围已缩小了许多,主要掌管历法、起草政府重要文书和记载国家大事等。

内史(也称“作册”)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也称“柱下史”,商代称“守藏史”)掌保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也称“太宗”、“上宗”)掌管祭祖礼仪等事务,乐师(又称‘“乐正”、“太师”)掌管音乐与教育贵族子弟。

二、封建专制社会时期中央秘书工作简况(一)秦代秘书工作:第一个封建王朝的首创性,基本确立中国封建社会秘书工作体制。

中央秘书机构三个:丞相府、尚书署、御史大夫府。

还有秘书人员:博士、谒者令、主玺令史。

秦代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选用秘书的主要特点是世代相袭。

当时以承办文书为主要业务的秘书人员称"史"。

这是一种专门职业,世代相袭。

其后代自幼就被送入专门的学校学习,这是最早的培养秘书人员的专门学校。

秦律规定,凡非史之子不得混入这类学校,违者治罪。

同时,凡犯过罪的人也不能担任文书工作。

(二)汉代秘书工作:双重体制。

汉代,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王朝已趋于巩固,选用秘书人员已着重于业务能力。

当时,中央政府机构尚书台和御史府任用秘书,需经过严格的考试。

《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卷十五引《尉律》中均有记载。

这些部门的秘书,年龄须在17岁以上,要能背诵书九千字以上,并考其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书、隶书等八种字体。

每年年底,先在郡一级考试,合格者由郡守移送于京城,再经太史面试,取其中优秀者派至尚书台和御史府任尚书令史,掌写文书。

尚书台中为朝廷起草公文的尚书侍郎,要求更高,除注重其文采外,还很重视实际工作的锻炼。

初入台时只能任尚书郎中,为见习官员,满一年后升为尚书郎,协助诗郎办理文书事务,三年后才能任尚书传郎(事见《东汉会要·诏令》)。

(二)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秘书写作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艺。

统治者在选用秘书时已要求其精于业务,以提高文书工作的质量和使文书卷面字迹美观。

当时,士人中出现了文、笔之分。

文即文章诗赋,须有情辞声韵。

笔即公文,不须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须直言,着眼于叙事达意,施于实用。

凡表、奏、书、檄等公文皆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多为四字一句。

能写文章诗赋的士人不一定能拟写公文。

为此,产生了许多专以拟写章、表、书、奏的著名人才。

统治者都竞相招纳、礼聘他们担任秘书。

如陈琳、阮路被曹操所聘用。

曹丕赞誉他们为“章表书记,令之隽也。

”又如南朝善作表、奏、书、记的任陆,先后为宋、齐、梁三朝所任用,时王公的表奏、朝廷的文诰(gao)多出其手,时人将其与当时著名诗人沈约并称为"沈诗任笔"。

这些秘书落笔神速、拟稿精确。

如阮禹在曹操大军出发讨伐韩遂时,受命作檄文。

他在马背上一挥而就,撰成《为曹公作书与韩遂》。

曹操审阅时,竟无法增减一字。

同时,由于魏晋南北朝时书法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书法家。

统治者纷纷聘请他们担任秘书。

如曹操四处募求,聘得梁鹄为选部尚书,掌管文书奏章;梁武帝聘用工褒为秘书郎;北齐尚书令司马子如任用赵彦深为文吏,掌抄写文书、参与机密;著名书法家王蒙之、王献之、王徽之各被聘为内史、中书令、黄门侍郎等秘书官。

(三)唐代秘书工作:从未有过的开放和强大。

女人当政。

唐代选用秘书的要求已趋于全面,不但要求他们文化水平高,工于书法,擅长写作,还要求其娴于辞令和有制理公文的能力,且考虑到了外貌的要求。

唐代以科举考试取士,凡应试士人须经所在学馆或地方政府初试,合格者送礼部参加省试。

省试录取者为进土及第,他们还须通过束部主持的释褐试才能接官。

释褐试包括身(身材相貌)、言(口才)、书(书法文理)、判(判理政事的能力),先考书、判,凡“楷美道美”、“文理优长”,即书法工整、文理通顺、判事能力强者,才能再看其是否“体貌丰伟”、“言辞辨正”,即相貌端正、口齿清楚。

四项全通过者授官,其中大多数授予九品小品,派往地方政府任文吏,日后再逐渐提升。

文吏即从事文书工作的秘书人员。

(四)宋代秘书工作:文人当政。

宋代以直接考试拟写应用公文的能力选用秘书。

选拔目的具体,要求明确,将秘书选拔制度大大推进了一步。

由于王安石改革科举时,考试内容由重文学诗赋改为重经义、策论,录取者虽通晓经学而文学水平降低,且不熟习公文拟写,使朝廷在起草诏、洁、章、表等公文时,极感缺乏专门人才。

为此,三省上书皇帝,陈述其严重性,指出:"今进土既纯用经术,如诏诰、章表、赦敕、檄书、露布、戒谕之类,皆朝廷官守日用不可缺者,若悉不司试,何以兼收文学博异之士。

"宋哲宗采纳此建议,特设宏词科,专门选拔朝廷所需的文字秘书,规定只有取得进土资格者才能报考,以要求考生必须博览古今、熟悉经史,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在此基础上再试其公文写作能力。

相当于今天从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中考选文字秘书。

自此形成了两宋选拔朝廷文字秘书的制度。

南宋高宗时,改词科为博学鸿词科,并放宽报考限制,以扩大生源,不论有无出身者皆可应试。

但是,考试规则愈加严格,考试的内容应用性更强,规定"以制、诏、书、表、露布,檄、箴、铭、记、赞、颂、序十二件为题。

"凡报考者,须依这12种文体各作应用公文2篇,于报名时递交礼部,由学士院中的学官审阅,合格者才准予考试。

京城外的应试者,若为现任官、须将作文交上司审阅,合格者才允许离任赴京应试。

考试时从12种文体中取6件命题,答卷要求准确、通顺、简练。

录取者分上、中、下三等授职,并可减少磨勘(升迁的考授期)年数。

(五)元代秘书工作:规模交通。

元代,秘书选拔制度已趋于成熟,不仅要求秘书须有良好的品行、业务能力、实际经验,而且还创立了逐级升补的办法。

有效地保证了上一级机构中秘书人员的素质。

元代各级官员大多由蒙古、色国人担任。

他们之中多数人不通文墨,难以胜任政务,遇有政事,往往以旧例为准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