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
中国古代送别诗“水”意象赏析

中国古代送别诗“水”意象赏析
中国古代送别诗中常常用“水”这一意象来描写离别的情感。
送别诗中“水”的意象可以有很多解读,如下面几点:
水表示流逝:水是一种流动的物质,因此在送别诗中常常用水来表示时间的流逝。
例如,《送别》这首诗中写道:“岁月易老人难少,光阴似流水不还。
”
水表示隔离:水常常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隔离。
例如,《送别》这首诗中写道:“云深不知处,水远无限路。
”
水表示分离:水常常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分离。
例如,《送别》这首诗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水表示情感的深深扎根:水常常用来表示情感的深深扎根。
例如,《送别》这首诗中写道:“惟有留人无限恨,山长水又远。
”
水表示情感的深深扎根:水常常用来表示情感的深深扎根。
例如,《送别》这首诗中写道:“惟有留人无限恨,山长水又远。
”
送别诗中的“水”意象具有很多深刻的含义,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意象,具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
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一、爱情的象征《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是一首优美的情人恋歌。
全景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于一炉,描摹传神。
在一个深秋凄清的早晨,水边墨绿的芦苇沾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诗人踏着浓霜而来,伫立河边,凝神“伊人”的一方,惆怅不已!一忽儿逆水而上,但因道险路长,不易找到;一忽儿顺水而下,却又仿佛在那水中央。
一幅可望而不可及之景,使"伊人"高洁、美好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同时也透露着一种企慕、惆怅和难言之情。
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为之惆怅不已。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
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此词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
二、离愁别意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惜别之情,言有尽而情无穷。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代诗歌中体现水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代诗人对水的崇敬和喜爱。
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关于水的意象,这些意象见证着水对古代社会文化、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将阐述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及其对古代社会文化、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以河流、湖水、江河、清泉和雨水为主。
河流作为天然的水道,是古代诗人们抒发离别、忧伤的象征;湖水传递着人们对宁静、安定的情愫;江河则是古代诗人们进行漂泊、移居旅行的必要乘坐;清泉则传达出古诗人们对安闲、生活平静的期待;而雨水又渲染出古代诗人们对春天、和谐的热情。
二、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对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1、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安定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安定,比如湖水和清泉等,它们传递着古代诗人们对安定放松的生活的渴望,对家园的思念,强调了生活的平和安定。
在古人的诗词中,“安定江中度”、“安波清涟闲”、“宁静湖中心”等古老的概念不仅使诗人倍感安慰,也使后人深受启发,明白了开创安定生活的重要性。
2、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快乐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快乐,比如江河和雨水等,它们传达着古代诗人们对移居漂泊的热情,对繁花似锦的春天的热恋,强调了生活的欢乐快乐。
在古人的诗词中,“江流天地外”、“江山如此多娇”、“雨打芭蕉斜阳里”等古老的概念不仅使诗人倍感恍惚,也使后人深受启发,明白了发掘生活欢乐的重要性。
三、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对古代生活的影响1、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爱情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爱情,比如河流和湖水等,它们传递着古代诗人们抒发离别之情,强烈表达了古代诗人们追求真爱的激情,强调了生活中追求爱情的重要性。
在古人的诗词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等古老的概念不仅使诗人倍感恋慕,也使后人深受启发,明白了追求爱情的重要性。
2、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自由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自由,比如江河和雨水等,它们传达着古代诗人们对自由、自在的渴望,对放飞自己的思想翱翔的热情,强调了生活中追求自由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山水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山水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山水意象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表达手法。
这些意象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中的山、水、云等元素,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情感和意义来丰富诗歌的艺术表达。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山水意象。
山
山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景色和山势的赞美。
山的高耸、险峻、雄伟的形态使得它成为了诗人们表达对壮美自然的情感的理想形象。
水
水的形象常常与山形成强烈的对比。
它可以是河流、湖泊、瀑布等形式出现在诗歌中。
水的流动、清澈、湍急等特征使得它成为了表达如流淌的时间、如战胜重重困难等情感的象征。
云
云常常是影响山水景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诗歌中,云被用来
表达天空的变幻、气候的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除了上述的常见山水意象,还有一些其他元素如树、鸟、花等
也常在古代诗歌中出现,它们与山水意象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
个富有生机与美感的自然世界。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山水意象包括山、水、云等。
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们将自然景色与情感和哲思相融合,达
到了丰富诗歌表达的目的。
这些山水意象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
重要元素,也赋予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

诗词中的流⽔意象分析诗词中的流⽔意象分析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种艺术形象。
通俗的讲,就是加⼊了⼈类感情的客观事物。
⼀、流⽔作为主要意象进⼊古典诗词的原因分析 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带有⽔的意象的句⼦⽐⽐皆是,有江⽔、河⽔、湖⽔、溪流,有春⽔、秋⽔、⾬⽔、瀑布,有⽔波不兴的⽔,有波浪滔天的⽔。
有专门描写⽔的诗句“春来江⽔绿如蓝”。
也有把⽔作为媒介来表达诗⼈情感的,如离别的⽔“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忧愁的⽔“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思念的⽔“曾经沧海难为⽔,除却巫⼭不是云”;还有凶恶的⽔“过江千尺浪,⼊⽵万竿斜”,也有表时间流逝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有⽆情的⽔“⽔流花谢两⽆情,送尽东风过出城”……中国的诗⼈和词⼈们对⽔有着不⼀样的偏爱,可以⽤⽔来表达任何⼀种情感,这是由其原因的。
⾸先,这与⽔的社会地位离不开。
⽔是⼀切⽣命的源泉,它在诗⼈的⼼⽬中有很⾼的地位。
原始⼈类逐⽔草⽽居,⽽黄河更是孕育了整个中华⽂明。
从原始⼈类的⽣于斯,长于斯,到现代⼈类的⾷于斯,饮于斯,⽔是⼈类⽂明的见证,同时也是与⼈类打交道最多的⾃然事物。
⼈类对⽔熟悉,于是去描写它,去歌颂它,这是⼀种⽂化本能。
于是在中国早期的⽂学作品中就出现了⽔的意象。
孔⼦⽈“逝者如斯夫”,⽽我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许多以⽔为意象的句⼦,《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蒹葭》中有“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诗经》中⽔的意象还有很多。
同样的,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的《楚辞》中也有许多⽔的意象,《离骚》中有“忽吾⾏此流沙兮,遵⾚⽔⽽容与。
”《湘夫⼈》中有“荒忽兮远望,观流⽔兮潺�。
”等。
⽽在此后的古典诗词包括⽂学作品中,⽔的意象更被⼴泛运⽤。
其次,与⽔的形态有关。
⽔是⾃然界中形态最多的物象,因⽽可以作为不同形态的意象出现在诗词中表达不同的情感。
水的意象

水的意象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水,怒涛拍岸的水,澄澈如镜的水,烟波浩渺的水,曲似柔肠的水,脉脉无声的水,诗人无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一、流水喻人生易逝。
千百年前,孔子站在岸边,望着眼前滔滔东逝的流水,发出深沉的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将东去的流水比喻为流逝的时间,引人萌发生命无常、今昔兴衰的感叹。
李白高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势不可回。
人生又是多么短暂,“朝”“暮”间就满头白发,逝去的青春就如同东去的流水再也回不来了。
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令人顿生悲意。
自己两鬓斑白可功业未就,朝廷腐败,政治抱负无从实现,这是何等深沉的慨叹。
“临川哀年迈,扶心独悲吒”。
(郭璞《临仙诗》)滚滚流水仿佛消逝的青春岁月,把捉不住,充满无奈,是人类共同的伤感。
二、流水喻离情别绪。
古人往往临水送别,站在江水边,望着载着情人、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江水无尽无休,离情别绪无穷无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何等的悲壮。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是何等温馨与绵长。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诗人要一程又一程离别远去,舟行千里,在辽阔深远的空间里,如此浓密深远的烟霭是诗人的离愁,何等的深沉。
“无情汴水自东流,史载一船离恨,向西洲。
”(苏轼《虞美人》)滔滔流动的江水,恰似缠绵起伏的别情相思,无穷无极,流水成为文学意象中离别的主题。
水的特征是纤柔,深渺,水意象的确适合用来暗示缠绵悠长的情感:“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悠悠流水映着无语斜阳,不正是眺望归舟的思妇那寂寞哀怨的情感吗?“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同样是楼上的女子,同样是一江的春水,这次却是所望之人在暖风中挥着马鞭远行。
中国诗文里水的意象

中国诗文里水的意象
在中国诗文中,水的意象通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1.柔情与包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柔和、包容的象征。
诗人常用水来比喻女性的温柔和包容,例如“似水柔情”、“如水般的温情”。
同时,水也能包容万物,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
2.生命与活力: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着万物,孕育着生命。
在诗
文中,水常常被用来比喻生命的活力和生长的力量,如“涓涓细流,滋养万物”。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逝去的时光也被比喻为流水,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3.愁绪与离别:由于水的柔和特质和流淌不息的特性,它也常常被
用来表达愁绪和离别的情感。
诗人常用“水”来描绘离别的场景,如“流水送君去”、“江水映离愁”。
同时,水的流动也寓意着情感的流淌和思绪的无尽。
4.智慧与灵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智慧和灵性的象征。
水能够洗涤尘埃,使事物变得清明,因此水也常被用来比喻智慧和灵性的开启。
如“心如止水”、“清泉石上流”。
5.历史与文化:水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诗文
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例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经常被用来比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长河。
总之,在中国诗文中,水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能够表达柔情、包容、生命、活力、愁绪、离别、智慧、灵性等多重意义。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自古以来,水一直是中国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水土丰沃的国家,更是因为水可以表达出无穷的情感和思考。
在古典诗歌中,水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与诗人的生命经验、社会人生和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
一、水与自然之美中国自古以来有“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因为中国的自然美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
在中国的山川里,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古人们对水的描述,更多地是对自然风景的赞誉。
比如《登鹳雀楼》:“白云千载空悠悠,谁见幽人独往来。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赞美了美丽的自然山水美景,其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流水袅袅,更是形容了自然之美的形态。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他用笔墨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水与人生之灵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有着重要的精神内涵。
水亦如人之灵魂,可以表现出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心情。
比如在《草》中,白居易说到:“何时一杯清露,替我消唏咽。
”这句话表明了白居易情感的深处。
这种壮丽的幻象最能抒发人们真实情感的内涵。
在唐诗中,水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深情和激情,人们借助水的象征意义表达了怀想故国,爱慕佳人,抒发离情别绪。
三、水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诗歌和文学艺术。
在古代中国,水曾是文化影响的源泉之一。
在唐诗中,水与情感、思想紧密相连,在宋词中,江水更是成为直接主题。
在《永州扶桑阁记》中,陆游又用闲暇之余,凝听山水之美,领悟古诗词之中的文化底蕴。
诗人张欧阳修在《苏轼施文彦传》中写到:“文彦达钟爱水,是为学士舍之不得也,每日系一轮舟于涧下,令子孙勿肆玩,以示其孝顺仁义之守则。
”总之,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重要意象,其形象函数之广泛和文化特定性之质朴,体现和提炼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类关怀、性情感受以及文化的丰富内涵。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绵延、衍化与转型,透过水的形象更能被深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
一、爱情的阻隔物
水始终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爱又可恨的角色。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古人选择住处更愿择水而居,水边也是青年男女相会的地方。
但是水又会给人带来灾难,它还给古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秦风•蒹葭》)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追求放入河水阻隔意象中进行描写,再以秋天的凄凉加以衬托,就创造出一个扑朔迷离、凄清感伤的艺术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画面里,蕴含着无穷无尽、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韵。
《迢迢牵牛星》则描述了另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与织女为天河所阻,望眼欲穿,虽有七月七日鹊桥相会,但“忍顾鹊桥归路”。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有情人不能相依相守,古往今来,不知曾经打动过多少读者。
水不仅装点了客观环境,而且也使相恋的人阻隔重重,尝尽相思之苦。
二、万物依附的母体
崇拜自然之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之一。
诗人寄情山水,讴歌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社会理想,创造出独特的审美艺术境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在他的《观沧海》中写出了大海的宏伟浩大: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掀起层层巨浪,而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仿佛是万物依附的母体一般。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话桓凯旋时所作,这种波澜壮阔的气势,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借助水来写雄浑阔大的意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起潮落,江海一色,海天相接,明月似乎是从海潮中涌出。
张照的《观海》“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大海似把天地一切融为一体,日月映于大海之中,有如双丸浸在水中。
杜甫在他的《登岳阳楼》诗中则更胜一筹。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大地在此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薄!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壮丽。
从这气象万千的画面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胸有丘壑、心存天下的博大胸襟。
三、剪不断的愁绪
流水与愁绪有着相似的状态,恰如李白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描述的。
流水不停,愁绪难理,用有形的流水表达无限的思绪,既增加可感性和表现力,又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骆宾王的《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悲壮牺牲精神,表现了对爱国壮士的深情缅怀和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
鱼玄机的《江陵愁望有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晏殊的《清平乐》“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长流不息的江河水啊,你奔流而下,有谁知道这离别的愁绪呢?严仁的《鹧鸪天》“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温庭筠《忆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你看那悠悠江水,恰似绵绵的离情别绪。
李清照的《一剪梅》更是把这无奈的相思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借助水的意象不仅可以抒发相思之苦,而且可以表达思乡之情。
秦观的《望海潮》“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柳永的《八声甘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都表现了游子滞留他乡,看到滔滔不息的江河水,盼望着万里归程的复杂心情。
从古至今,英雄无用武之地是忧愤之愁;思念而不得见是相思之愁;漂泊异乡而不能团聚是思乡之愁……这纷繁复杂的愁绪是内心的,不易触摸的,而运用“水”的意象,就外化为读者可以感知的了。
四、流逝不返的时光
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的变化,往往是用具体的视觉意象来表现的。
江河水长流,时光不停留,往往能够产生启迪、联想的作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到奔流不惜的江水,容易多愁善感的文人们总有一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被贬离开繁华的京城,被迫栖身他乡异地,虽然担任那里的地方官,但是看见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想到自己已到暮年,壮志未酬,蹉跎岁月,也同样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
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在《将进酒》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的慨叹。
诗人感慨流水不回头,青春不在来,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还没有实现,自己已经不在年轻,面对无奈的现实社会,只能留下无尽的伤感。
南唐后主李煜旦夕间由万人称颂的君王变成阶下囚,物是人非,繁华逝去成一梦,如流水落花逝去,已成永别!《浪淘沙》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叹惋;《虞美人》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感叹,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的春江水啊,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恋和对未来命运的茫然。
五、跳动不止的音符
清澈的小溪,涌动的泉水,似甜美纯情的少女,如跳动不止的音符,因而也常常得到诗人们的青睐。
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皎洁的月光下,明镜似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像优美的奏名曲一样在耳边响起,悦耳动听,更反衬出林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的跳动。
白居易的《遗爱寺》“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写尽自然之美:鲜花朵朵,杨柳依依,顽石溪水互嬉戏,鸟语泉声相应和,诗人欢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还有白居易的《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描绘了斜阳夕照,波光闪动,水色天光,柔美无比的自然景色。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这是陶渊明归隐后的诗作,显示了他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无限乐趣。
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写出无声的泉眼涓涓地流淌着细流,好像爱惜泉水似的,不愿多流一滴。
表现了诗人新颖独特的感受和细腻微妙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