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水的意象

古诗词中水的意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 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 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青翠茂盛,白露凝结为霜,抒 情主人公沿着曲折的流水去寻找意中 人,她却好像被水包围着,可望而不可 及。对爱情的追求让他“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 到 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明澈水流——美人眼波,脉脉传情 青黛山峦——美人眉峰,因思恋自 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三、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诗词中,包含了作者或旷达、或哀 伤、或豪迈、或潇洒的情感,但都同样 是水漉漉湿淋淋的。它千古长流,象征 着恒定不变,见证了历史古往今来;但 它又川流不息,意味着变化多端,伴随 着时间一去不返。在它身上,凝结了永 恒与短暂,亘古与瞬息。因此古人常常 借助于水来表达惜时之情。
二、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古人喜欢临水送别,滔滔的江 水, 恰似连绵起伏的别情相思, 无穷无尽, 流水于是就成为古代 文学意象中的离别主题。
暮春浐水送别 【唐】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这宫前水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正 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 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 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 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二、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四、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五、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六、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一、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水性是温柔的,人们常说“柔情似 水”,就是把水比作人的万般柔情。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也是将水和儿女柔情联系在一起。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水”意象探析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水”意象探析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水”意象探析中国古典诗文中沉淀了许多集结着我们先人原始经验的意象物,如为人们所熟知的“水”、“月”、“花”、“杨柳”、“鹧鸪”、“杜鹃”等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水”意象。

深邃的哲理与生命的起源中国古代哲学家借“水”来表达深邃哲理的是道家学派,在道家思想的始祖老子那里,“水”是仅次于“道”的概念群(如“气”、“水”之类)中的一个。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所说的“恍惚”之道与庄子所说的“混沌”之道,都是借涵淡荡漾之水与窈冥冲虚之气来表达的,这水是生万物的接近于“道”的水,因道本无,而水有形,故近于道。

《管子?水地篇》说:“故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

……万物莫不以生。

”尤其指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是水所生:“人,水也。

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

……凝蹇而为人。

”可见,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水是他们解释世界本源的一个概念,是生命的起源。

由于把水看成是生命之源,于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许多描绘水神的文字,表达的是关于我们先民共同的心理文化积淀即水神崇拜的原型意象,如《山海精》中的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屈原的《湘君》、《湘夫人》,曹植笔下的《洛神赋》等。

处世的妙道与智者的沉思在古人那里,水不仅是生命的起源,也是哲人用来表达智慧的沉思之物。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论语?雍也》)智者之所以乐水,是因为水流无碍,无所不达,如智者之达于事理。

汉代刘向《说苑》中有一段孔子回答何以“见大水必观焉”的话:君子用水来比附德行。

水滋润万物而无私似德;使万物生长而似仁;随势而自然流动似义;深不可测而似智;虽柔而又无处不到似明察;对什么都不拒绝,似宽容;能始终保持平面似公正;总是向东流似坚强的意志……由于水有以上的种种特点,因而被古人用来作了许多富于智慧的妙用。

军事家用之以喻战争智慧。

孙子根据“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虚实篇》)的特点,提出“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注重造势,以求以势夺人的军事效果。

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

令人 愁 ,风帆 茫 茫 隔 河洲 ”( 李
白 《 工 昌 龄 送 族 弟 襄 归 桂 同
( 陈与 义 , ( I 仙》 ) 临江 ,是水 意 象
沟 通 意 义 更 为 直 接 的 表 现 。 水 的 阻 隔 与 沟 通 这 一相 互 矛 盾 的 : 卷 义 ,可 以在诗 中同 时表 现 出来 ,
峡 ,我 在 这 头 ,大 陆 在 那 头 。 ” (乡愁》 1 《
然 而 ,从 另 一 角 度 讲 , 水 可 以流 动 , 因 而 水 又 具 有 沟 通 的 意
他们 既是痛 苦 的根 源 ,又 是精神
的慰 藉 。诗 人 以这 种 既 是 阻 隔 又
诗 人 尤 其 喜 欢 以 流 水 比 喻 愁 情 ,水 的连 绵 不 断 ,恰 如 愁 ,挥 之 不 去 ,这 方 面 的 名 句 名 篇 多 不 胜数 : 山桃 红 花 满 上 头 , 蜀 江 春 水 拍 山流 。 花 红 易衰 似 郎 意 , 水 流 无 限似 侬 愁 。
蜀》 ) “ 去 去 、千 里 烟 波 , , 念
最典 型 的当数宋人 李之仪 的 《 卜
算 子 》:
我 住 长 江 头 ,君 住 长 江 尾 。 日 曰思 君 不 见 君 , 共 饮 长 江 水 。
暮 霭 沉 沉楚 天 阔 ” ( 永 《 霖 柳 雨
铃》 ) ,茫 茫 烟 波 ,隔沉 。
看 ,或 许是 以情 人最为适 切吧 。在芦 苇苍青茂 盛 、 、白露 凝 结为霜的清晨 ,涛人去水边 寻找意 中人 。他沿着 曲折 的
水 边 去 寻 找 ,道 路 艰 难 遥 远 ;他 沿 着 曲折 的 水 边 去 寻 找 ,
那 人却好象被水包 围着 ,可望 而不可企 即。蒹葭 白露的苍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代诗歌中体现水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代诗人对水的崇敬和喜爱。

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关于水的意象,这些意象见证着水对古代社会文化、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将阐述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及其对古代社会文化、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以河流、湖水、江河、清泉和雨水为主。

河流作为天然的水道,是古代诗人们抒发离别、忧伤的象征;湖水传递着人们对宁静、安定的情愫;江河则是古代诗人们进行漂泊、移居旅行的必要乘坐;清泉则传达出古诗人们对安闲、生活平静的期待;而雨水又渲染出古代诗人们对春天、和谐的热情。

二、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对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1、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安定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安定,比如湖水和清泉等,它们传递着古代诗人们对安定放松的生活的渴望,对家园的思念,强调了生活的平和安定。

在古人的诗词中,“安定江中度”、“安波清涟闲”、“宁静湖中心”等古老的概念不仅使诗人倍感安慰,也使后人深受启发,明白了开创安定生活的重要性。

2、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快乐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快乐,比如江河和雨水等,它们传达着古代诗人们对移居漂泊的热情,对繁花似锦的春天的热恋,强调了生活的欢乐快乐。

在古人的诗词中,“江流天地外”、“江山如此多娇”、“雨打芭蕉斜阳里”等古老的概念不仅使诗人倍感恍惚,也使后人深受启发,明白了发掘生活欢乐的重要性。

三、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对古代生活的影响1、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爱情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爱情,比如河流和湖水等,它们传递着古代诗人们抒发离别之情,强烈表达了古代诗人们追求真爱的激情,强调了生活中追求爱情的重要性。

在古人的诗词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等古老的概念不仅使诗人倍感恋慕,也使后人深受启发,明白了追求爱情的重要性。

2、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自由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自由,比如江河和雨水等,它们传达着古代诗人们对自由、自在的渴望,对放飞自己的思想翱翔的热情,强调了生活中追求自由的重要性。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概述在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山水(包括山、水、云、雾等自然景观)常被用作一种特殊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哲理。

这些山水意象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

山水在文学中的形象化古代文人喜欢运用山水来抒发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审美情趣。

他们以描绘山川河流之美,展现大自然所赋予的宏伟壮观之态,同时也赋予了这些景色更加富有内在含义和心灵共鸣。

山水与人类情感交融1.山: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被赋予高洁、险峻、坚毅等寓意。

山是壮丽而庄重的象征,代表坚定和勇敢。

2.水:透明清澈或奔涌激荡都是对人们情感最直接的表达。

它既可以平静柔和地仿佛一面镜子,也可以浩气磅礴地汹涌澎湃。

3.云雾:云雾具有神秘和变幻莫测的特性,可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沉浮。

它们可能从山顶缓缓升起,也可能笼罩整片天空。

山水象征意义的不同解读1.写景描写:古人通过细腻描绘山水的形态、颜色、动静等来表现自然界的美丽与壮丽。

2.寄情抒怀:山水场景往往成为诗人借以抒发内心真挚感情的载体,使作品更贴近人类情感。

3.隐喻与象征:山水在文学中也常被视作隐喻象征,比如将高峰比喻为英雄精神或追求目标;江湖河流则代表着人生旅程。

经典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象征意义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描述了金陵城市和长江之美,隐含着作者豪情壮志及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2.王之涣《登鹳雀楼》: 山水与高楼岑峙,喻示诗人的胸怀和远大志向。

3.苏轼《水调歌头》: 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界无穷变化的赞叹。

结论山水意象与古代诗词紧密相连,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美丽背景,更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表达。

通过探究古代诗人如何运用山水意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见解。

这种传承至今的文化符号在当代也依然具有启发思考、赋予美感和传递情感的重要价值。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一、爱情的阻隔物水始终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爱又可恨的角色。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古人选择住处更愿择水而居,水边也是青年男女相会的地方。

但是水又会给人带来灾难,它还给古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秦风•蒹葭》)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追求放入河水阻隔意象中进行描写,再以秋天的凄凉加以衬托,就创造出一个扑朔迷离、凄清感伤的艺术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画面里,蕴含着无穷无尽、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韵。

《迢迢牵牛星》则描述了另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与织女为天河所阻,望眼欲穿,虽有七月七日鹊桥相会,但“忍顾鹊桥归路”。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有情人不能相依相守,古往今来,不知曾经打动过多少读者。

水不仅装点了客观环境,而且也使相恋的人阻隔重重,尝尽相思之苦。

二、万物依附的母体崇拜自然之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之一。

诗人寄情山水,讴歌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社会理想,创造出独特的审美艺术境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在他的《观沧海》中写出了大海的宏伟浩大: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掀起层层巨浪,而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仿佛是万物依附的母体一般。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话桓凯旋时所作,这种波澜壮阔的气势,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借助水来写雄浑阔大的意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起潮落,江海一色,海天相接,明月似乎是从海潮中涌出。

张照的《观海》“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大海似把天地一切融为一体,日月映于大海之中,有如双丸浸在水中。

杜甫在他的《登岳阳楼》诗中则更胜一筹。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大地在此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薄!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壮丽。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自古以来,水一直是中国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水土丰沃的国家,更是因为水可以表达出无穷的情感和思考。

在古典诗歌中,水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与诗人的生命经验、社会人生和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

一、水与自然之美中国自古以来有“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因为中国的自然美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

在中国的山川里,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古人们对水的描述,更多地是对自然风景的赞誉。

比如《登鹳雀楼》:“白云千载空悠悠,谁见幽人独往来。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赞美了美丽的自然山水美景,其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流水袅袅,更是形容了自然之美的形态。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他用笔墨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水与人生之灵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有着重要的精神内涵。

水亦如人之灵魂,可以表现出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心情。

比如在《草》中,白居易说到:“何时一杯清露,替我消唏咽。

”这句话表明了白居易情感的深处。

这种壮丽的幻象最能抒发人们真实情感的内涵。

在唐诗中,水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深情和激情,人们借助水的象征意义表达了怀想故国,爱慕佳人,抒发离情别绪。

三、水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诗歌和文学艺术。

在古代中国,水曾是文化影响的源泉之一。

在唐诗中,水与情感、思想紧密相连,在宋词中,江水更是成为直接主题。

在《永州扶桑阁记》中,陆游又用闲暇之余,凝听山水之美,领悟古诗词之中的文化底蕴。

诗人张欧阳修在《苏轼施文彦传》中写到:“文彦达钟爱水,是为学士舍之不得也,每日系一轮舟于涧下,令子孙勿肆玩,以示其孝顺仁义之守则。

”总之,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重要意象,其形象函数之广泛和文化特定性之质朴,体现和提炼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类关怀、性情感受以及文化的丰富内涵。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绵延、衍化与转型,透过水的形象更能被深刻的理解。

古代诗歌中“水”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水”的意象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秦风· 蒹葭》
蒹葭青翠茂盛,白露凝结为霜,抒情主 人公去水边寻找意中人。他沿着曲折的流水 道前去寻找,意中人却好像被水包围着,可 望而不可企及。对爱情的追求让他“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 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为之惆怅不已。
暮春浐水送别 【唐】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简析】 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 卉谢,故说“红稀”,这是暮春时节的景象,也照应了诗的 标题。诗人又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 暮云中的楼阁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 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 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 阙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 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浐水源出蓝田 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 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 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正是这条宫前水, 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 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简析】 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沿途特有景色:山逐 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 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 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 颈联写江面平静,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 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 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 之水恋恋不舍,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 惜别之情,言有尽而情无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作者:————————————————————————————————日期:ﻩ流水无情亦有情——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我喜欢水。

我观过东海的波涛,观过浙江的钱塘潮,观过都江堰的水流,这些都是观水的绝佳处。

皆因人影重重,声音嘈嘈,破坏了心绪,观后一片茫然。

前些日子的一个静寂的月光之夜,我独自一人徘徊于小溪畔,聆听水声,思绪悠悠。

水——真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尤物”。

#春水、秋水、江水、河水,中国古典诗词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他们都有哪些形态呢?★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

#:水原本是最原始的液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住在任何容器里,也可以包納百川。

水没固定的有颜色,有容清纳浊宽大度量。

水的形态变化万千,正适宜摹拟人复杂多变的感情状态,因此水最能给予我们最大的美感。

有道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水”在我国古代诗人笔下,竟句句表露情意,字字蕴含情愫。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流水无情亦有情——中国古典诗词中水的意象”。

(◎显示幻灯片首页)我们可以想到水这意象有哪些含意,能把我们带入怎样的意境中?体现诗人何等情感?(◎请用我们已知的各首诗词句加以分析)二、学生发布自己搜集研究整理的关于水的意象(1)惜时之情#水:相对山而言,水在传统中国人心目中,则是一种流动的时间情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滚滚流水仿佛消逝的青春岁月,极易使人与时间流逝,岁月更替联系起来。

体现人的生命、精神与人格意义。

时间,纵之既去,把捉不住, 充满无奈,是人类千古以来共同的伤感。

#$小结―――这些诗词中,包含了作者或旷达、或哀伤、或豪迈、或潇洒的情感,但都同样是水漉漉湿淋淋的。

在这里,“水”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它千古长流,象征着恒定不变,见证了历史古往今来;但它又川流不息,意味着变化多端,伴随着时间一去不返。

在它身上,凝结了永恒与短暂,亘古与瞬息。

★《论语·子罕》记载 , 孔子观于河川而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 将流逝的时间比喻成东去的流水, 引人萌发生命无常、今昔兴衰的感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李白)既有黄河奔腾万里、直泻东海的气势,也有黄河九曲、千折百回的波澜;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乐府诗集)”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生命一旦失去,不可再来!#这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

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

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

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

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要后悔也来不及。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 百年明日有几何, 请君听我。

(清钱泳《明日歌》) 便是劝我们一定要珍视今天,好好地把握今天,切莫让今天如东流水一样白白地成为过去。

#是的,只有把握好今天,昨天、明天才会为我们构成一个完整、充实、圆满又无怨无悔的人生。

★浪淘沙李煜【南唐】ﻫ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忆昔》韦庄)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江水东去,颓波难挽。

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

#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字中,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大江滚滚向东奔去,大浪淘沙,世间的一些,英雄也罢,狗熊也罢,又有谁能不随时间流逝而一去不复呢?#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潮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

★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解读]谁说人生不能再变得年轻些?门前流水还能倒流向西呢!人总是由青年走向老年,这是自然规律,正像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从西向东流一样;#作者用门前溪水向西流比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返老还童。

形象地说明了对岁月流逝要抱乐观态度。

尚:尚且,还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流水——时光流逝、岁月更替、无奈,长久在外漂泊,而壮志难酬,觉更加悲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2)#我们的祖先发起于长江、黄河流域,兴起于中原,多是水乡,南方是所谓水乡泽国。

古代交通又不便利,水难以跨越,水是阻隔,随之又有很多复杂的情感产生。

在水乡泽国这样的大背景前演出的友情与爱情,当然更是水灵灵而水淋淋的了。

(2)思恋之情#在一般的常态之下,水性是温柔的,成语说“柔情似水”、“好风如水”,就是将水比为人的内在柔情和自然界的外在好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贾宝玉之口,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也是将水和儿女柔情联系在一起。

这水就成了柔情蜜意缠绵悠长的爱情的象征,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曲折,有如爱情之好事多磨,水之深广,仿佛爱情的深沉广远,水之汹涌,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

水之难以逾越,比有情人难以相守的痛苦无望。

★《诗经》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女子,君子好逑。

”就是从歌唱水边的爱情开始的。

水边多的是美丽窈窕的女子,她们或躲在柳岸花从,或藏在一叶扁舟,直到邂逅了衷情的君子(意中人),才笑意写在脸上,兴奋充满歌喉。

★《诗经》中的《蒹葭》“蒹葭仓仓,白露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这,宛在水中央。

”在芦苇苍青茂盛、白露凝结为霜的清晨,诗人贮立河边,凝视对岸翘首盼望意中人的出现,他沿着曲折的水岸去寻找,道路艰难遥远;他沿着直流的水道去寻找,那人却好像被水包围着,可望而不可及。

#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为之惆怅不已。

相爱而不能相见的凄惋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人世间的不自由,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而爱情亦真亦深亦浓的诗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从织女写起,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零如雨。

最可感慨的是:诗中不写河汉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情相视。

#这才是让人心摧骨毁的伤痛、地老天荒的遗憾。

★在宋词中,。

秦观的名作《鹊桥仙》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从人间到天上,水与爱情真是一水牵情万里长。

佳期如梦,胜却人间无数,咏唱的便是天上之水与爱情了。

#历史上,多情的人却以水为缘,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宋】李之仪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

其芳心早以有所属,但心上人却与她天各一方,别多会少。

“我住长江头”二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理距离,言外颇有憾恨之意。

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怨望情态。

“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

跌宕之间,深情毕见。

“此水几时休”二句仍旧寄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

#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

极写了有情人相思的绵绵-只希望你的心能象我的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份深浓相思的情意。

寄望伊人“君心似我心”,表明自己至诚的意愿,情深意重,此心所寄,永生不渝。

★自白居易以来,《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

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词调多用于抒写男女情爱,而将情爱与水结合起来表现却又十分出色的,当数林逋这位单身贵族。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刘禹锡<竹枝词>)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

恋爱带给她幸福,也带来了忧愁。

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山下,一江春水拍山流过,是水对山的依恋。

表面写景,景中却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而去.(3)离别之情#古往今来,水亦为许多诗人对友人寄以怀缅之意而用。

因是水乡泽国。

所以古人喜欢临水送别,滔滔流动的江水, 恰似连绵起伏的别情相思, 无穷无极, 流水遂成为文学意象中的离别主题。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解读]请你问问那奔腾向东的流水,它和离情别意比较究竟谁长谁短呢?诗句表现了对送别的朋友们的深厚友谊,以含蓄的笔法,写悠然无尽的情意。

别意:离别的情意。

之:指东流水。

★"无情汴水自东流, 只载一船离恨, 向西洲。

"( 苏轼《虞美人》)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东坡慧眼识珠,对秦观逢人便引荐不遗余力,秦观对苏东坡也深怀知遇之情,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两人相会于高邮,秦观渡淮相送二百余里,于淮上依依惜别。

东坡别后作此词,词的上片写刚刚分袂之后的别绪离愁,下片追忆往年同游无锡、吴兴等处之乐,以相识相知却不得长相聚而徒增烦恼的反语作结,表现了他们之“友谊地久天长”。

#无情流水有情人,如果没有那条无情的汴水,诗人的有情啊友情,就不会反衬得如此动人情肠了。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这一名句成了后人朝香的经典。

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之中,也可见苏东坡的流风余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