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发展史简概

中国园林发展史简概

五、宋元明清---成熟期
• • • • • 成熟期二:元明清 特点: 1、规模趋于宏大;突出皇家气派,住上更多的宫廷色彩 2、清初乾隆后开始衰落 3、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 宋山水宫苑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 当时苏州由于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官僚地主均在 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高潮。现存的许多 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 的。
• 代表作: • 皇家:畅春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苑(颐和园) • 私人: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寄畅园、网师园
五、宋元明清---成熟期
• 成熟期二:元明清 • 代表人物:计成(园治)、样式雷、张南垣、郎世宁 • (P89)
代表作: • 皇家:畅春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苑(颐 和园) • 私人: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寄畅园、网师园

• • • • • • 苑,所以养禽兽囿也。——《说文》 养牛马林木曰苑。——《三苍》 有垣曰苑。——《字林》 值林为苑。——左思《吴都赋》。 刘注:“有木曰苑。” 泛指园林,花园
• 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
阿房宫
长乐宫
三、魏晋南北朝园林---转折期
• 1、思想开放,皇家园能够像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 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 名文人参与经营, • 2、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 致,私家园林进一步发展 • 3、佛教传入-寺观园林大量出现
颐和园
圆明园
承德避暑山庄
总结
• 一、园林规模,由大而小 • 二、园林的景观,由单纯的粗放宏观,逐 渐发展成为以精致的微观为主 • 三、园林的创作方法由单纯的写实,逐渐 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结合,最终转化为写意 • 四、从“自然化”到”诗化”“人工化” • 五、文人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最为推崇 的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特点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古典园林的那些事儿。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啊,那可是经历了好几个有意思的阶段。

先秦时期呢,这算是园林的萌芽阶段。

那时候的园林主要是给帝王们打猎游玩用的,面积超大,没啥太多讲究,就是一片大的自然区域。

到了秦汉时期,园林开始变得有模有样啦。

皇帝们修建了好多华丽的宫苑,像秦始皇的阿房宫,那叫一个壮观!这个阶段的园林,建筑多,装饰豪华,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文人雅士们开始参与进来。

园林变得更有诗意和文化内涵,追求自然之美,不再只是华丽的堆砌。

隋唐时期,那可是园林的繁荣期。

不仅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私家园林也发展起来啦。

园林里有各种各样的景观,山山水水,美不胜收。

宋元时期,园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小小的一块地方,能通过巧妙的布局,让人感受到无尽的韵味。

明清时期,那是古典园林的鼎盛阶段。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像颐和园、拙政园这些,简直就是园林艺术的杰作!它们的布局精巧,细节处处透着精致,每一处都让人陶醉。

朋友,你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是不是特别有趣呀?稿子二:嘿,小伙伴!咱们来扯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呗。

你知道吗?很早很早以前,在商周时期,就有园林的影子啦。

不过那时候很简单,就是围起来一块地,养养动物,种种树啥的。

后来到了秦汉,不得了,皇帝们可威风啦,建的园林那叫一个大,亭台楼阁多得数不过来,走在里面感觉自己像神仙。

再往后,魏晋南北朝,人们的想法变了,不再只追求大而豪华,开始欣赏自然的美,园林里也多了些山水的味道。

到了隋唐,哇塞,那简直是园林的狂欢!皇家园林那叫一个气派,私家园林也不甘示弱,各有各的美。

宋元的时候,人们更厉害了,在小小的园林里做出大大的文章,讲究意境,让人一进去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到明清,这可是巅峰时刻!园林的设计精妙绝伦,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花草,都好像有故事。

什么借景、对景,各种手法用得那叫一个绝!啊,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就像一部精彩的大片,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一、引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风格变迁及成因,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1.萌芽期:商周至汉代商周至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主要以皇家园林为主,如汉代的上林苑、建章宫等。

这些园林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显示了统治者的威严与尊贵。

2.发展期:魏晋至唐代魏晋至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期。

随着士人阶层的兴起,私家园林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点缀,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如王羲之的兰亭、谢安的东山等。

3.成熟期:宋代至清代宋代至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在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宋代的艮岳、清代的颐和园、圆明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1.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它以自然山水为骨架,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改造和点缀,使自然美与人工美相互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2.诗情画意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诗情画意的表达。

它通过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创造出富有诗意的景观。

同时,园中的景题、景联、景诗等也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诗情画意的表达等风格特点,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一、萌芽与形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与先秦奴隶时期及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主要就是以皇家及贵族的宫苑为主,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依托。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萌芽时期的一个转折期,园林从商周时期娱神的“高台”形式转变成建筑群的形式,并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结构也变得相对清晰明了化,加之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活跃期也使园林艺术在性质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园林审美观初步形成。

道路秦汉时期,园林则成为了帝王游乐生活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布局上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建造,并且在建造意境上也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如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不老,模拟蓬莱神话中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建造园林,尽管这只就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但这种性质却确定了山水园林的主体地位。

1、秦汉时期,私人园林也有发展,民间构住宅旁建造的小园林也就是相当普遍的。

在私人宅邸中,人们对庭院布置相当重视,庭院的绿化已经成为宅邸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先秦时期,造园行为已经初具规矩与规模,在原先以生存为目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娱乐、游戏及祭祀等建筑。

这时期的园林大都设置了高台,其目的就是为了通神明、察灾情等,但就是后来随着园林中景致成分的提高,高台的游赏作用逐渐被强调了出来。

3、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耕作,建立村落。

这时候的园林更多的就是为了遮蔽风雨,实用性意义更强。

而这种以居住为目的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建园意识则就是对于环境的改造,如栽花植树等。

二、转折期转折期主要就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三百多年的动乱时期里,各地大小政权分裂割据,都纷纷在自己的首都修建宫苑,这就形成了一个园林兴建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布局更趋规范化,南北中轴线的形式开始更加清晰化,贵族与贫民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些功能性的建筑也与居住区分隔开。

这时期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由于这时期盛行的山水田园风情,加上一些文人作诗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所以私家园林在这时期主要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

下面将从六个时期,即商周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1.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的园林形式是囿和宫室。

囿是指利用自然山水林木等元素所构成的皇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的囿。

宫室则是指城市中的园林建筑,这一时期也有一些私人园林开始出现。

2.汉代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池、台、山、石等元素。

汉武帝时期,皇家园林规模空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林苑。

同时,私人园林也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开始营造自己的园林。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融合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特点,佛教园林的出现加速了唐宋园林的发展。

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安城的皇家园林。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繁荣起来,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营造中来。

4.宋代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时期,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出现了空前的精致和优美,出现了写景园林和文人园林等新的园林形式。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表现,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宋代的皇家园林如艮岳、寿山等成为后世园林建造的典范。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在设计和意境上追求精致和优美。

5.元代元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蜕变时期,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蜕变,出现了山水园林和写意园林等新的形式。

元代园林以自然为主,追求简朴和自然,着重于山水的再现和意境的表达。

元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北海公园、琼华岛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在宋元的基础上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宫廷园林、江南园林等许多不同地域和类型的园林。

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以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美而著称于世。

景观园林设计题库(含答案)

景观园林设计题库(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1、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2、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2、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

3、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4、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6、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7、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8、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19、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20、对景: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线端点的景物叫对景。

21、框景: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22、夹景:当远景的水平方向视界很宽时,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让人从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称为夹景。

23、障景:利用遮挡的方法将劣景屏障起来。

24、点景:利用其它形式如对联、石刻等增加诗情画意,点出景的主体,给人以联想,还具有宣传和装饰等作用,这种方法称点景。

57、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58、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

园林发展历程总结

园林发展历程总结

园林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

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我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此时期或可称为“白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旱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人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劝!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

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的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囿)”“鉴、翻(圃),,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

而那些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

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1.片地宽广。

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2.工程浩大。

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

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

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学院
(论文)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2010.11.8
论文
(一)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大致可以分成五个时期来概述。

一.中国园林的雏形—“囿”
从夏立国至秦统一,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时期里,孕育了中国的山水园林的胚胎—“囿”。

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文化艺术的丰富,从“囿”向苑发展。

“囿”是人工隔离的自然环境,其中草木丰盛,鸟兽潜藏,主要提供人们的养育禽兽和狩猎的场所。

“囿”大体具有三个特点: 1.:片地宽广。

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左右, 2.工程浩大。

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

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
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促成早起的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更为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其中以楚国的章华台、荆台,吴国的姑苏台最为著名。

二.中国园林的形成——苑
这种苑在秦汉时期到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

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瀛州山”“方壶山”“蓬莱山”及“一池三山”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是帝王的主要游猎场所。

不过此时段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

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
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

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三.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主要时间段在魏晋朝到隋期间。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晕了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模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当的加以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

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游赏的内容主要是追求视觉景观学的享受,虽然已有迹象通过景观美来激发人们的寓情于景的感受,但毕竟尚处在简单、粗浅的状态。

四.中国园林的写意化
唐宋时期。

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

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
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

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

布局关系也趋
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一
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如南朝梁·张僧怒擅长画山水,能“咫尺之间便觉万里之遥”,画家所提炼的构图、排列、层次和色彩,极大地丰宫了造园技巧,而且有的画家,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川园”。

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良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

这个御花园,山水美秀、林木畅茂,迭石树峰,又有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别出胜景,可称为唐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五.中国园林的成熟
元明清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一期。

其中造园理论《园冶》全面的论述了宅院,别墅营造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其中包括“兴造论”和“园说”。

“兴造论”着重指出园林兴建的特征是因地制宜、灵活布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巧于因借,精于体宜”的思想。

“园说”把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是个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其中著名的有“寄畅园”其中借景、叠石、疏密、动静等手法来阅读寄畅园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梳理,而不是感性的生命体验。

注入了历代造园者太多的智慧和心血的巅峰之作。

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育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3)艺术化。

兹为分述如: (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休发展,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

(2)形式多。

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3)艺术化。

明济园林中占卞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凤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川,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体,自水木石的精心安才i沁建筑植物的众从位粉,都起到了立体形象l,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没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二)分析我国园林因如何借鉴园林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园林。

1.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其功能都是供人们观赏休憩、美化环境。

唯一不同的是服务对象。

现代的人这么多,城市空间小,现代园林首先
必须满足“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要求。

2.随着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等压力的不断增加,现代园林的生态功能更
应该注重改善生态环境。

调节生态压力。

3.随着社会的进步于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并在园
林中广泛运用。

更自然,更环保经济。

4.园林绿地的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的提
高。

植物配置方面植物种类应更见丰富,功能更加多。

这个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园林自己再加点,百度啊,谷歌啊,咋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