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导学案.docx

合集下载

年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年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年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包含了多个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巧。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简单的课文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其大意。

然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和词汇,学生可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来加强。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和表达,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运用。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和词汇的理解,以及写作和表达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教学参考书。

2.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和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3.相关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者引入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养过宠物?你们最喜欢的宠物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老师或者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停顿并解释一些生词或者难句,帮助学生理解。

朗读结束后,老师可以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解了关于身边昆虫和植物的知识,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融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关于昆虫和植物的基础知识。

–了解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表达。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昆虫和植物的特征并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昆虫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1.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不熟悉,需要引导理解。

2.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昆虫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之处。

引发学生对昆虫和植物的兴趣。

2. 学习1.阅读故事《昆虫的语言》,学生跟读,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故事中昆虫的情感表达,展示合作成果。

3. 操作1.带领学生一起实地探索,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昆虫和植物。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培养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昆虫或植物的文章。

2.收集昆虫或植物的图片,写出感想或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地观察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观潮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图文并茂、声乐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奔“潮”,整体感知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人文理“观潮”。

a、导人。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词。

•能够听懂故事大意,并简单复述。

•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教学重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3.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二、教学准备•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件准备。

•单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视频引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预猜故事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词•教师板书生字词,带读生字,并让学生跟读。

•制作单词卡片,进行词语认读练习。

3. 听说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录音。

•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分析•分段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章寓意。

5. 课文表演•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课文复述•让学生个别复述课文内容。

•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提高表达准确性。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强化重点。

•确认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本后的练习册相关题目。

•背诵本单元课文。

•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多媒体设备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课文表演环节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下节课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书写、识别并理解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学准备•故事书籍:《语文园地一》•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故事内容,并引出主题。

•第二步:学习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故事,解释生字词汇,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启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归纳总结故事的主题及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

5.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述并画出故事内容。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或引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在学习环节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最后,在归纳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从故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

新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测验卷学校班级姓名成绩(满分:100分;答卷时间:90分钟)我是漂亮的小蝴蝶,听说你们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又获取了许多知识。

今天就来展示展示吧,相信你们行!,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一、我会拼,还会规范漂亮地写出词语来!5báo wùɡuī lǜ fènɡ xì huī fù lónɡ zhào二、我能把下面的生字和相应的拼音连起来。

5Mù jiǎnɡ xiá huì dǐnɡ yì hū mài tán miào桨穆卉暇屹鼎脉惚庙檀三、我会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还能把字写漂亮!8____崩____裂 ____容____疑 ____秘____测神来____ ____涓涓____ ____ ____ ____苍苍 ____姿____态 ____ ____飞瀑四、我知道要把这些字先换个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千万别弄错哟。

8沸____()杆____()梢____()栏____()滔____()津____()蓬____()你____()五、我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让我展示一下吧!4雾锁()山锁(),天连()水连()。

()本无忧,因()皱面。

()原不老,为()白头。

我还能写多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一、我认真阅读《观潮》选段,我会按文后要求答题。

(15分)午后一点左右,从原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 ),逐渐( ),( ),横贯江面。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解析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是以“自然景观”为专题编写的,其中《观潮》《鸟的天堂》是精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是略读课文。

《观潮》一文生动地描写了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钱塘江大潮。

《雅鲁藏布大峡谷》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鸟的天堂》让我们看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火烧云》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中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没有分开安排,是整合在一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展开的,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进行交流;“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三个栏目,安排了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和两项有趣的语文活动。

整个单元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会写重点生字词。

2.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过程与方法: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采用“整体感知、研读重点词句、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课时分配《观潮》 2课时《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鸟的天堂》 2课时《火烧云》1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教法学法1.情景创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1、观潮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湖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文重点:3、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2-5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谈谈读完文章后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悟。

教学准备:1、搜集反应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多媒体课件预习设计: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观潮盐官镇笼罩蒙蒙薄雾屹立若隐若现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依旧恢复风平浪静齐头并进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薄号4.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5.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写在课本上)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沸腾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7.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按照()、()、()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具体的句子并一边做标注写一些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8.通过各种途径了钱塘江大潮。

9.质疑。

(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间:2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3、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4、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感悟理解课文(一)潮来前的景象1、自由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导学案1、认识 27 个生字,会写27 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灿烂、白茫茫、规律”等22 个词语。

积累文中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4、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手机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注意写出自然景的特点,按一定序写。

第一元者:甸中心小学冰翠教学目:1、理解文内容,走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之美。

2、反复、品味、激美感,感受言的魅力,累美的句。

3、学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4、引学生搜集有关的、片段等料。

激、写作的趣。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用美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学案我的新一、激情入: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不息的江河,那起伏的丘陵,那直插天的雪峰,那广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呀。

我一起走入第一文。

二、感知元主 :1 、默元,感知元主。

2、指名朗。

3、交流:概括本元的主。

三、感知元文:1、用自己喜的方法本文中的四篇文,勾画出自己喜的句。

2.重点引第二中的二、三自然段,第三中的五、六自然段,适范精彩段,激发朗读兴趣。

四、明确学习方法:1、体会本单元课文的特点。

2、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游记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五、师生共同明确单元目标:六、布置学习任务: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写在积累本上。

1、桂林山水、溶洞、天山的资料。

2、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

3、课外阅读:有关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文章。

二、生默读圈画导语中的重点句子,概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1、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

1 、生通览四篇课文。

明确在这个主题下有那几篇课文。

2、生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并说说自己初读感受。

3、选择自己喜欢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激情朗读。

提示学法:1、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

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等写法。

2、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达情意的。

3、体会作者在写作时修辞方法的运用。

(排比)五、单元目标:1、掌握 29个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

背诵文中精彩的语段。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4、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单元训练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1、古诗词三首长甸镇前进小学:李强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得熏陶。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积累语言,体会情感教学设计学案设计我的创造一、情境引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迈,他的诗意境奇特,语言轻快,强烈的表现自我。

谁能背几首李白的诗句呢?从诗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看从这首诗中你有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呢?二、通读古诗,感知诗意 1 通读古诗,读通读顺 2、初解诗意,读出韵味3、在读全诗自由质疑4、背诵古诗三、解独悟独,体会情感分句朗读,从诗句中找出体现孤独的字词,想象当时的画面,体会作者李白的情感。

四、练习拓展,安慰孤寂 1、补充《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2、如果你现在在李白的身边,你会怎样安慰孤独寂寞的李白呢?五、总结这首诗你是怎样学习的? 1、学生背诵学过的李白诗随机点拨《静夜思》浪迹天涯、乡愁满怀的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有情有义的李白。

《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想象力丰富的李白。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诗题,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独)二、1 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能正确流利的朗读。

2、结合注释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

3、指名读诗,读出自己对诗句的感受。

三、 1、结合“尽、闲”感受孤独。

2、鸟飞、云去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现在会使得李白倍感孤独呢?补充背景材料《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使李白饱受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倍添了孤独与寂寞的感情。

3、泛读诗句学生想象画面,那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写话练习: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她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4、再读古诗,读出李白的孤独寂寞。

四、 1、学生读诗理解汇报2、学生结合李白的诗句以及自己的独特理解尝试说话。

五、学生汇报(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案设计我的创造一、复习导入1、背诵《独坐敬亭山》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导入:洞庭湖景象迷人,有许多文人墨客被他深深地吸引,今天让我们走进一首千古传诵的佳作 -----二、组内合作自学古诗: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读通古诗,理解诗意,结合插图,想象画面,感受洞庭湖的美丽,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自学欣赏《望江南》 1、用所学习的方法,自学《望江南》,想象诗句中所描写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诵古诗。

四、作业:1、默写《独坐敬庭上》《望洞庭》。

2、积累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一、1、学生背诵古诗。

2、汇报上节课所学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 1、组内互读古诗,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的最美。

2、汇报交流。

3、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结合汇报想象把湖面比作“镜未磨”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体会诗人在诗中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诗人把洞庭湖描写的这样美,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面对这样美丽的洞庭湖,你有怎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受。

5、背诵古诗。

三、 1 学生利用所学方法独立学习古诗, 2、汇报交流:(诗句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 3、结合画面以及自己的实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望江南》。

附板书: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明诗意尽闲厌明诗意悟诗情(孤独)悟诗情(爱)2、桂林山水设计者:长甸镇中心小学田淑华教学目标:1、认识8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等 17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仿写例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案设计我的创新一、揭题导入 1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猜一猜这篇课文可能写了什么? 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导语: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美,使它足以称霸天下呢?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游览桂林山水。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二)、班上交流。

1 、字词关:(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新词。

重点强调:“澜”和“峦”读音不同。

“屏障、画卷、擦伤”读音的指导。

多音字:“卷、似”(2)、字形:重点指导“攀、澜、泰”的写法,区别“棉—绵—锦”、“瑕—暇”、“拔—拨”。

2、读文关:指生逐段读文,指导读通顺,读正确,并概括段意。

3、师指导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师指导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交流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四、积累好词佳句。

1、美读自己喜欢的一段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试着背诵。

同桌检测 3、抄写描写自然景物的四字词语一、谈话导入 1、由文章题目想开去 2、生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自由交流。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在组长组织下,汇报交流本课生字、词语、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及朗读课文等。

2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交流写作思路。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总)甲天下(分)水:静清绿山:奇秀险(总)画中游三、师生共同释疑四、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佳句、段落。

1 、美读自己喜欢的一段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试着背诵。

2、同桌检测第二课时3、记金华的双龙洞设计者:长甸镇中心小学田淑华教学目标: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13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

教学设计学案设计我的创新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关同桌互检生字读音,重点强调:“擦伤、浙江”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转 ( ) 动转 ( ) 学走了一转 ( ) 旋转 ( )2 、字形关重点指导:“臀、擦、蜿蜒、蜒—庭” 3、读文关同桌互读,互检。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图。

五、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所见景物。

1、作者见到了什么?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特点(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3、反复朗读句子,体会作者心情。

六、积累语言一、展示资料,了解溶洞 1、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溶洞的资料。

2、解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记什么意思?作者都可能记下了什么?二、交流预习收获1、在组长组织下,汇报交流本课生字、词语、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及朗读课文等。

2 、边读文边概括段意。

3、浏览课文,快速概括主要内容。

4 、默读课文填空:游览顺序:作者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五、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所见景物。

1、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2、抓住两对反义词,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体会句子因果关系。

3、用“时而----- 时而 ------”句式造句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案设计我的创新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 2、换偏旁再组词桐()()()()稍()()()()据()()()() 3、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