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第一课: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自我介绍的重要性及基本要素。

- 培养学生自信、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自我介绍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姓名、年龄、家庭、兴趣等。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讨论自我介绍的场合和意义。

2. 教师出示范例自我介绍,并解析其基本要素。

3. 学生分组互相进行自我介绍练,并互相提供反馈意见。

4. 学生进行全班集体自我介绍。

拓展活动
- 学生撰写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年龄、家庭、兴趣等,以便
进行更深入的自我介绍。

第二课:我的家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家庭成员的介绍,了解家庭的组成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关心家庭、爱护亲人的态度。

教学内容
1. 家庭成员的称呼和介绍。

2. 家庭成员的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解释其重要作用。

2. 学生依次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名称和重要作用。

3. 学生彼此交流家庭成员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活动
-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作文,并进行班级分享。

...
(继续按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写)。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一、观潮导学概述观潮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一同观潮的经历。

本导学案将从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目标以及相关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课文内容回顾课文《观潮》主要写了作者和父亲一同前往海滩观赏潮汐的情景。

文章开头通过描绘海浪汹涌的画面,引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随后,作者和父亲乘坐小汽车来到海滩,观看着一波波的潮水涌上岸边,逐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文章最后提到作者对石头的喜爱,并因此提醒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

三、阅读目标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的阅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发展;2.感受并理解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3.了解作者对石头的喜爱;4.意识到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的重要性。

四、思考问题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是如何观赏潮汐的?2.你觉得作者对石头的热爱有什么特别之处?3.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五、思考展开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什么方式观赏潮汐?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乘坐小汽车前往海滩观赏潮汐。

他们沿着崖壁的道路行驶,靠近了大海,通过遥望或者靠近潮水的方式来观赏潮汐。

2.作者为什么对石头情有独钟?作者对石头情有独钟是因为石头有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而且它们在人们的脚下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变化。

石头给作者的感触很深,他喜欢观察它们的动静,喜欢听到它们碰撞的声音。

3.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是因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它们,不能对其进行破坏和滥用。

同时,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它们,让其保持原有的美丽和生态平衡。

六、拓展阅读如果你对自然中的其他景观和动物也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大自然的书籍或者文章,进一步了解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或者你也可以尝试亲自去一些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接触大自然,增加对自然的认知和体验。

七、总结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和父亲观赏潮汐的经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1.《观潮》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且能给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翘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与壮观,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

3、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第3、4自然段。

学习重点: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的景象。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我会自学。

1、请认读下面的字,然后写两遍组一个词。

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2、我会读会写它们,还知道它们的意思。

宽阔笼罩薄雾沸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奔腾依旧恢复屹立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笼罩:屹立:鼎沸:漫天卷地:3、我会区分我会用。

men( ) hao( ) 若隐若现…闷号水天相接……men( ) hao( ) 依旧……二、认真读文,感知内容。

1、我知道课文有( )个自然段,还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段意请写书上)2、我读课文后,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观看( )的盛况。

三、小组合作,理清顺序.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 _____ ) 先讲( )的景象;( _ )接着讲()的景象;( __ )最后讲( )的景象。

由此可知课文是按()、()、()的顺序叙述。

四、分段读文,感受奇特.第二课时一、小组探究,品味奇观.1、自渎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句子中的哪些重点词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怎样读出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方法:读文画句子写感浯2、小组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听到:看到:朗读时语气应由( )到( ),语音应由( )到( ),语速应由( )到( ).二、再次探究三四自段,感受奇观1、看看写潮来之时按从()到()的顺序,抓住潮的()、()写出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导学目标•了解寓言故事《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寓意和主要内容•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二、导学内容1. 故事背景《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描述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故事,道出了一个哲理。

2. 故事情节故事中,一只个头很大、气势很大的老虎在森林里嚣张跋扈,但实际上却十分胆小、懦弱,别的动物都不把他当回事。

最后,一只小虫的一声喝斥,让这只老虎一下子就变得柔顺起来。

3. 故事寓意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外表的强大和气势并不代表内心的强大,虚张声势最终是不能长久的,真正的强者应该有内心的坚强和勇气。

4.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难点:把握故事情节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故事的意义。

三、学习任务1.仔细阅读故事《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理解故事情节及寓意。

2.整理出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写成笔记。

3.尝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四、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1. 你认为故事中的大老虎为什么会显得如此窝囊? 2. 小虫的一声喝斥是如何改变了大老虎的态度的? 3. 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五、拓展练习1.请写一篇短文,描述你自己的一个成长经历,并谈谈你从中学到的道理。

2.和家人、朋友分享这个故事,并询问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领悟到勇气和真实力量的重要性,勇于直面内心的恐惧和挑战,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祝学习愉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一、整体感知、质疑: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2.明标: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丁什么感情,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默读,质疑: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边听边梳理。

二、读议课文:1.指名读1~3自然段,问: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麻雀弱小?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给“分明”换一个词代入读。

2.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3.引读:在小麻雀遇到危险,需要搭救时,猎狗怎么做?齐读第4自然段:“猎狗慢慢走近……”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危急时刻?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4.这时谁出现了?齐读下文“突然……”你有什么问题?(或引出质疑中有关的问题)组织解疑。

5.读句子,想问题(投影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猎狗面前?)议:(老麻雀落下来的动作又快又猛,力量很大,落地很重,气势很猛,看出它着急紧张,救子心切。

)指导读这一句。

(语速要快,显出紧张、救子心切的心情。

)(投影2)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

(“绝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着”?议:(“绝望”,即毫无希望,这里指老麻雀带着毫无希望的神情,它对自己的举动能否保护小麻雀,阻挡猎狗的进攻是没有把握的,但它仍尽力地保护自己的幼儿。

)6.出示投影图片。

说一说,读一读课文有关内容。

男女生分别读,男生读猎狗,女生读老麻雀。

评读:这样读能不能体现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谁再读读?试背诵第4自然段。

7.老麻雀这样做是为什么?默读第5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8.小组讨论解疑:班内汇报:读句子,谈理解:(投影3)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

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

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

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2.你还读懂了什么?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提示: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2).猎狗想怎么样?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小麻雀摔下来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

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图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对课文重要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方法。

3.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图片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它不仅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与想吃小麻雀的猎狗,准备搏斗的故事。

)(出示板书)二、细读课文。

图片(一)师:引读:我打猎回来,……,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往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原来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1、猎狗到底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出示卡片)请您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第3小节。

(出示幻灯)2、哪些词,哪些句告诉了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①出生不久(样子……)②从巢里掉下(体会谈风大)③无可奈何的,可怜的(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呆呆地,为什么会发呆?害怕陌生的环境)3、生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了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4、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

(稍轻、稍慢)5、齐读第一段。

图片(二)1、多么孤单力薄而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呀,一起看幻灯,而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它逼近,当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出现了(动幻灯)2、老麻雀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小节,用曲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3、你找到了哪一句?(出示幻灯)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句。

4、齐读第一句,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蝴蝶的家一、教材内容简介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小蝴蝶的家和小鸟的家,通过这两个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蝴蝶和小鸟的家、飞行和觅食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小蝴蝶和小鸟的家的描述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1.学习小蝴蝶和小鸟的家的描述和描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了解小蝴蝶和小鸟的习性和生活环境。

五、教学准备1.课文《蝴蝶的家》。

2.课件、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通过展示一张蝴蝶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蝴蝶长什么样子?用什么方式移动?2.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蝴蝶的了解程度。

二、新课呈现1.出示课文《蝴蝶的家》,向学生介绍这是一篇关于蝴蝶的故事。

2.为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听听故事。

三、课文理解1.进行课文导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课文:(1)蝴蝶的外形特征有哪些?(2)蝴蝶的家是什么样子的?(3)蝴蝶飞行的方式有哪些?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习性和生活环境。

四、学习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家、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再次回想起蝴蝶的家、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2.让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二、新课呈现1.出示课文《蝴蝶的家》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蝴蝶的家。

2.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蝴蝶的家。

三、拓展活动1.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齐心协力完成以下任务。

(1)画出蝴蝶的家,并写下对蝴蝶家的描述。

(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蝴蝶的家,并进行描述。

四、小结归纳1.教师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家、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标检测
课文以作者的( )变化为线索,由对母鸡的( )转变为(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赞颂了( )。
导学案

1.课题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
2.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2.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2)找出描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语句,体会母爱的伟大。
(3)通过《母鸡》和《猫》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学习准备:
准备好语文书,笔,边听边做记录。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课件并结合老师讲解,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学习环节主要有:
导入:回顾旧知,聚焦疑问共学探究,解决问题延伸学习,推荐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