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移动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移动导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导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导学案[知识点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在条件改变后,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____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____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____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平衡移动会伴随着哪些变化(1)反应速率的变化(引起平衡移动的本质,但反应速率变化也可能平衡不移动),主要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如果v正≠v逆,则平衡必然要发生移动,如果v正、v逆同时改变,但始终保持相等,则平衡不移动。

(2)浓度的变化,平衡移动会使浓度发生变化,但是浓度的变化不一定使平衡移动。

(3)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

(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5)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6)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

(7)转化率的变化。

(8)温度的变化。

问题思考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什么?2.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①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吗?②若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3.惰性气体是否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4.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料的转化率一定提高吗?知识点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a A(g)+b B(g)m C(g)ΔH<0达到了平衡状态,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1)浓度①增大A的浓度或减小C的浓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②增大C的浓度或减小A的浓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压强①若a+b≠m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②若a+b=m改变压强,平衡____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学案

平衡移动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并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

2、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向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增加浓度,可以___________反应速率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___________反应速率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_________反应速率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_________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1、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此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均_________,但是正反应速率_____逆反应速率,平衡向 方向移动。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 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_____方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_____方向移动 注意:(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2)工业上用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产量。

【小试身手】已知 FeCl 3(棕黄)+3KSCN (无色)Fe(SCN)3(血红色)+3KCl ,充分反应后,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将会导致混合体系的颜色加深。

( ) (1)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铁固体 (2)向混合体系中加入硫酸铁固体 (3)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4)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5)向混合体系中加入NH 4SCN 固体 2、压强图像: 对于 2NO(g) + 2CO(g) N 2(g) +2 CO 2(g)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均_______,此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会使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导学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 导学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 导学案
复习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能用之计算转化率。

2.理解平衡移动本质,能初步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决常见问题。

3.结合常见题型,掌握常见的问题分析方法落实解题技巧。

4.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课前自我查漏补缺
1 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 ,原因是: 。

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于 。

2 小结: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定:
⑴ 恒温、恒容条件。

⑵ 恒温、恒压条件。

平衡移动的结果,各组分的浓度发生变化。

3 。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

t 1时刻压强变为原来的二倍
精讲精练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判定和常见计算---结合常见题型,掌握常见的问题分析方法落实解题技巧
【典例导析1】-----如何分析表格数据(技巧:体积增大瞬间和平衡结果的关系)
练习:〖迁移应用1〗------绝热的含义(和外界没有热交换)。

二、化学平衡常数在问题情境中的应用------转化率计算和移动方向判定
【典例导析3】-------何时考虑使用化学平衡常数()练习:〖迁移应用4〗和※对点训练6
三、综合应用
解:。

二章3-2化学平衡移动导学案

二章3-2化学平衡移动导学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自主梳理】复习: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其特征是什么?思考: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平衡,进而在新的条件下逐渐建立平衡。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观察实验2-5:现象是;实验2-6:现象是;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移动。

注意:固体物质和纯液体无所谓浓度,其量改变,不影响平衡。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来说,气体的压强改变,也能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对于3H2(g)+N2(g) 2NH3(g) 在反应中1体积的N与3体积的H2反应生成2体积的NH3,2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发生了变化,反应后气体总体积了。

下表列入的是450℃时,N与H反应生成NH的实验数据。

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移动。

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移动。

注意:1.对于有些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如2HI(g) H2(g)+I2(g)在这种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2.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如果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可以认为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3.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体系是否发生移动,取决于平衡体系所占据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若在恒容的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它并不能引起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若在恒压情况下加入惰性气体,必然引起平衡体系占据的体积增大,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使平衡发生移动。

思考:对平衡N2+3H22NH3(1)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氮气,平衡向移动。

(2)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氨气呢?加入氩气又怎么样呢?。

第三节_化学平衡移动(1)导学案

第三节_化学平衡移动(1)导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平衡移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复习回顾】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①若v (正)>v (逆):可逆反应向 进行; ②若v (正)<v (逆):可逆反应向 进行;③若v (正)=v (逆):可逆反应 。

此时,各物质浓度_____【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思考交流化学平衡是否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变化? 课堂探究考点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实验2—5][实验2—6] 填写课本上表格,并判断上述化学平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用v-t 图表示化学平衡的移动:v v 例:①旧的化学平衡 ②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后新的化学平衡的移动 思考1:在硫酸工业中,制取SO 3的反应为:2SO 2(g) + O 2(g) SO 3(g) 。

为了提高SO 2的利用率,在实际生产中最好采用什么措施?练习:先填表,后画出v-t 图像③减少反应物的浓度 ④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⑤减少生成物的浓度跟踪训练:可逆反应H 2O(g) + C(s) CO(g) + H 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只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 的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H 2浓度考点二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观察【实验2-7】NO 2浸泡在冰水、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有关方程式:2NO 2(g)N 2O 4 (g) ΔH=-56.9 kJ· mol -1分析:气体颜色NO 2: ;N 2O 4: 。

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吸热)。

1、实验现象:常温下的NO 2呈 ,在冰水中颜色 ,在热水中的颜色 。

2、现象解释:温度升高,NO2颜色,说明平衡向__移动;温度降低,NO2颜色,说明平衡向__移动。

3、v — t图:(1)以2NO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2)以A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4、结论:温度升高,平衡移动;温度降低,平衡___移动。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导学案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导学案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3、能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二、知识回顾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3)动: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4)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2、化学平衡常数对于可逆反应 mA(g) + nB(g) ⇌ pC(g) + qD(g),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 K = C^pD^q / A^mB^n 。

三、新课导入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化学反应中,如果改变某些条件,平衡状态是否会发生改变呢?如果会,又将如何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四、探究过程(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实验探究: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FeCl₃+ 3KSCN ⇌ Fe(SCN)₃+ 3KCl 。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 FeCl₃固体,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溶液颜色加深。

分析:加入 FeCl₃固体,使 Fe³⁺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例如 N₂(g) + 3H₂(g) ⇌ 2NH₃(g)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如 H₂(g) + I₂(g) ⇌ 2HI(g)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实验探究: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NO₂(g) ⇌ N₂O₄(g)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将装有混合气体的容器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

化学平衡移动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化学平衡移动学案【考试说明】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

2、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般规律。

⼀、化学平衡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化学平衡移动的⽅向当改变反应条件后,化学平衡移动的⽅向如下:v(正)>v(逆),化学平衡向移动;v(正)<v(逆),化学平衡向移动v(正)=v(逆),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反应物的浓度或减⼩⽣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移动;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移动。

【注意】①浓度改变是指⽓体浓度、溶液浓度的变化,不溶性固体或纯液体量的改变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在⽔溶液中进⾏的可逆反应,加⼊⽔后,虽然⽔的浓度不变,但降低了其他物质的浓度,可能使平衡发⽣移动。

②恒温恒容情况下,向密闭容器中通⼊稀有⽓体(或与反应⽆关的⽓体),因为各组分浓度不变,故不影响化学平衡。

③恒温恒压情况下,向密闭容器中通⼊稀有⽓体(或与反应⽆关的⽓体),相当于减⼩了各组分的浓度,会使平衡向⽓体体积增⼤的⽅向移动。

④⽣产中,常通过增⼤成本低的原料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向移动,以提⾼另⼀种价格较⾼的原料的转化率。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体体积的⽅向移动;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体体积的⽅向移动。

【注意】①通常所说的加压指缩⼩体积,减压指增⼤体积。

②若平衡体系中⽆⽓体,则压强的变化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③对于反应前后⽓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加压后,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化学平衡不发⽣移动,但是⽓体密度增⼤,各组分的浓度随压强的增⼤⽽成倍地增⼤。

④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对浓度的改变⽽实现的。

恒温恒压下通⼊稀有⽓体(或与反应⽆关的⽓体),虽然容器内的压强增⼤,但由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故化学平衡不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导学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导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二课时)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1.学生结合课本P26-28实验,记忆实验目的、现象、方程式和结论。

2.学生结合课本P28,记忆平衡移动定义、勒夏特列原理内容,能总结C、T对平衡的影响。

3.学生结合方程式及压强变化引起浓度变化,分析压强对平衡的影响,说出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4.学生结合C、P、T对平衡的影响,画出外界条件改变时对应的v-t图,结合v-t图分析连接点和跳跃点的含义,判断改变的条件。

【重点难点】重点:记忆C、P、T对平衡的影响并应用到具体问题中;难点:区分v-t图与c-t图的不同,由图像判断改变的条件。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 结合P26-28,完成以下内容:1、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有哪些?2、为何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3、记忆勒夏特列原理内容。

4、结合实验分析下列问题:①由实验2-6可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平衡_____(正、逆)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可使平衡_____(正、逆)向移动。

②由实验2-7可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_____(吸、放)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可使向_____(吸、放)热方向移动。

思考:①对于FeCl3+3KSCN Fe(SCN)3+3KCl的反应,当达到平衡时后,向其中加入KCl 固体,则平衡是否移动?②如果把图2-5的止水夹去掉,是否会对实验有影响?2.利用勒夏特列原理结合压强改变对浓度的影响,分析压强对下列反应和平衡移动的影响:1、对于N2+3H22NH3,当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则平衡_____(正、逆)向移动,v(正)、V(逆)如何变化?2、对于H2+I22HI,当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则平衡如何移动,v(正)、V(逆)如何变化?3.结合N2(g)+3H2(g)2NH3(g) ∆H=-92KJ/mol,则在恒容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①加入N2,C(N2)_____(填增大、减小和不变,下同),v(N2)_____,N2刚加入时,C(NH3)_____,v逆(N2)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县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二章第三节导学案制作人:余用梅 审核人:顾岭 制作时间:2017-10-07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习目标】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概念,会根据反应速率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重难点】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 、 、气体反应的 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叫做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2.图示表示v (正)>v (逆)――→正向反应一定时间v (正)=v (逆)――→改变条件v (正)≠v (逆)――→一定时间v ′(正)=v ′(逆) 旧平衡 新平衡组分含量保持恒定→组分含量发生变化→组分含量保持新恒定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基本判断依据:v (正)与v (逆)的相对大小①v (正)>v (逆),平衡向右移动②v (正)<v (逆),平衡向左移动③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探究1依据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平衡:Cr 2O 2-7(橙色)+H 2O ⇌2CrO 2-4(黄色)+2H+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C(H+) ,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c(H+) ,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探究2依据Fe3+与SCN-存在的平衡:Fe3++3SCN-⇌Fe(SCN)3(红色),完成实验。

实验(1)步骤现象溶液颜色变溶液颜色变实验(2) 步骤向试管①中滴加0.01 mol·L-1NaOH溶液向试管②中滴加0.01 mol·L-1NaOH溶液现象溶液颜色变溶液颜色变结论对可逆反应Fe3++3SCN-Fe(SCN)3,分别增大c(Fe3+)和c(SCN-)后,Fe(SCN)3的浓度均,即化学平衡均向反应方向移动;滴加NaOH溶液,由于3OH-+Fe3+===Fe(OH)3↓,减小了Fe3+的浓度,Fe(SCN)3的浓度也减小了,即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2.影响规律(1)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2)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3.图像(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 A+b B⇌c C+d D(A、B、C、D均为气体)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图五: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同时减少反应物的浓度观察图一至图四:①新平衡图像的起点是连续的②无论增大反应物浓度还是增大生成物物的浓度,新平衡的速率大于原平衡的速率适用范围:对于固体和纯液体,平衡不移动【例1】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下,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B.将NH4HS固体全部移走C.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想一想:人体吸入CO后,空气中的CO、O2与人体的血红蛋白将建立如下平衡:CO + HemO2⇌O2+ HemCO (Hem为血红蛋白)当HemCO的浓度为HemO2浓度的2%时,人的智力将受到严重损伤。

如果有人CO中毒,根据平衡移动原理,你认为该怎么办?三、压强对化学平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影响1.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压强对影响大例1:N2(g)+3H2(g)⇌2NH3(g),450。

C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压强/MPa151********NH3/%2.09.216.435.553.669.4例2:2NO2(g)⇌N2O4(g)(红棕色)(无色)思考:加压前后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反之减压呢?[结论]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2. 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例如:2HI(g) ⇌ H2(g)+I2(g)【结论】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可逆反应(△n气=0 ),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注意:如果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者液体,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原因: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

3.图像(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a A+b B⇌c C+d D(A、B、C、D均为气体)思考并画图:分别画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时上述反应的V-t的关系图:①a+b>c+d图一:图二:②a+b<c+d③a+b=c+d典型例题【例2】(05全国卷Ⅲ)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 nB(固) ⇌p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m+n)必定小于p C. m 必定小于pB.(m+n)必定大于p D.m必定大于p【例3】反应N2(g)+3H2 (g)⇌2NH3(g) △H<0 ,达到化学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根据反应体系中的变化填空:①若N2的平衡浓度为a mol/L,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N2使其浓度增大到b mol/L 后平衡向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 N 2的浓度为c mol/L,则a、b、c的大小关系为;②若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1 ,之后缩小反应体系体积使压强增大到P2 ,此时平衡向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为P3 ,则P1 、 P2、 P3的大小为;【例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第二课时化学平衡的移动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习目标】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概念,会根据反应速率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2.理解外界条件(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重难点】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依据平衡2NO2(g)⇌ N2O4(g) ΔH=-56.9 kJ/mol,(红棕色) (无色)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实验结论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加深,说明NO2浓度,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O2浓度,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移动。

3图像(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a A+b B⇌c C+d D 温度对影响大ΔH>0ΔH<0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规律: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一般为增大)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移动,但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图像(催化剂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影响思考: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没有影响?工业生产往往使用催化剂,其目的是什么?三、勒夏特列原理1.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向着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注意事项(1)研究对象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2)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的平衡移动的方向。

(3)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但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

可概括为“外变大于内变”。

1.反应A(g)+3B(g) ⇌2C(g)ΔH<0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反应2X(g)+Y(g)⇌2Z(g)ΔH>0,下列条件有利于生成Z的是() 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D.高温、低压3.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4.对于可逆反应2A2(g)+B2(g) 2A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使正逆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5.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H< 0反应到达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6.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反应SiCl4(g)+2H2(g)Si(s)+4HCl(g);ΔH=+QkJ/mol(Q>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HCl的同时,生成x molH2,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使用过量的H2或升高温度都可以提高SiCl4的转化率7.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s)+3Y(g) 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平向生成Z的方向移应选择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8.下图为PCl5(g) PCl3(g)+Cl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状态Ⅰ移动到状态Ⅱ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的曲线,此图表示的变化是A.降温B.降压C.增加PCl5的量D.增加PCl3的量9.一个6 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的X(g) 和2L 的Y(g), 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4X(g) + 3Y(g) 2Q(g) + nR(g)达到平衡后, 容器内的温度保持不变, 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 X的浓度减小1/3, 则反应式中的n 的值为 A. 3 B. 4 C. 5 D. 6 10.1.某温度下,反应H2(g)+I2(g) 2HI(g);△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加深B.恒压,充入HI(g),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C.恒容,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D.恒容,充入H2,I2(g)的体积分数降低11.HNO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NO2H++NO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A.NaOH溶液B.硫酸溶液C.NaNO2溶液D.NaHSO4溶液12.于某一已达化学水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某种条件,结果使某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A.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反应物的浓度相应减小D.平衡可能移动也可能不移动13.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升高温度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D.使用催化剂【规律方法】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