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可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

合集下载

小心,这些药物可使血糖升高

小心,这些药物可使血糖升高
统 、过 度 镇 静 减少 运 动 量 、 降低
线 药物 ,通常 治 疗结 核 病 服 药
组织氧化代谢率 、增加胰高血糖 素分 泌 、促 进 自 由脂 肪 酸从 脂 肪 组织 中释放等有关 。 2 . 利尿剂 包括双 氢克尿塞
时 间 至少 要 在半 年 以上 。长 期 服 用 异 烟肼 可 影 响糖 代谢 ,使 糖 耐 量 降 低 ,因此在 用 药 期 间应 定 期
抗 ( 通 俗 地 讲 ,就 是 对 胰 岛素 不
有 可 能造 成 血 糖升 高 的药
物 ,较常 见的有 :
抑制糖原合成 ,刺激糖原分解 ,
使血糖 升 高 。 4 . 避 孕药 包 括雌 激 素与黄 体 酮衍 生 物 ,这 些 药物 均 具 有 降低 糖 耐 量 和升 高 血 糖 的作 用 。 因此
障碍 ,导致血糖升高 ,并产生糖 尿病 的临床表现 ,如三多一少症 状 ( 吃的多 、喝的多、尿的多、
体 重 减 少 ) ,易被 误 认 为患 了糖
舒必 利、利培N4 种 抗精神病 药 物观察 比较 ,发现4 药均有 明显 的升血 糖作 用 ,氯 氮 平尤 为 明
显 ,甚 至能 引起 酮症 酸 中毒 ,长
( 又 叫氯 噻 嗪 、双 氢 氯 消疾 、双
氢氯散疾 )、利尿酸等。这类利 尿剂长时间应用 ,可使患者的糖 耐量降低而血糖升高 ,这可能是 药物抑制胰岛素分泌和使糖原分 解 的缘故 。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 高血糖 ,大多出现在用药2 ~3 个
月后 ,停药 后可 自行 恢复 。 3 . 氨茶碱 此 药 为茶碱 与二 乙
谢 ,且发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并
发糖尿病 的几率 ,远较一般人群
检查血糖 ,如血糖增高应减少药

影响血糖的药物和激素

影响血糖的药物和激素

影响血糖的常见药物与激素糖尿病患者除选择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外,还常有患者合并其他代谢异常和某些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心、脑、肝、肾、血管、眼及神经等组织,局部或全身感染,肿瘤,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等间发和/或伴随疾病的存在,如需要针对上述不同疾病同时治疗,联合多种药物十分普遍。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和联合用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常用降糖药物,还应适当熟悉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与激素。

内分泌激素与药物众所周知,人体内分泌腺体或组织分泌的激素除胰岛素属降糖激素外,其他所有内分泌激素和药物如促肾上腺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几乎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影响糖代谢,引起血糖升高最常见的激素之一。

此类激素或药物可使肝脏和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输出增多,周围肌肉和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

而且,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强的松剂量小于7毫克/天,对糖耐量影响较小;大于30毫克/天,即使用药时间很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可明显增加;甚至气道吸入和皮肤应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亦可引起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加重。

研究表明,非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个体,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率达14~28%。

糖尿病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必须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可使高血糖状态加重,甚至诱发酮症和高渗性昏迷,需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用量。

②性激素:目前认为只有在长期大剂量应用口服避孕药时,有引起血糖升高的可能,而且与性激素种类有关。

对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和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史者,一般不推荐使用口服避孕药。

雄激素有轻微降低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

③垂体生长激素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垂体瘤者,由于大量生长激素对胰岛素的拮抗作用而引发和加重糖尿病,因此,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

④生长抑素在抑制胰岛素释放的同时还抑制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因此,生长抑素对糖耐量常无明显影响。

呋塞米诱导的药物性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1例报告

呋塞米诱导的药物性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1例报告

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作者简介]方潇婷(1988-),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重症医学、中医内科学、肾脏病学。

[通信作者]王庆(1981-),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重症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呼吸病学,E-mail:**************。

呋塞米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具有安全性的高效利尿药。

然而,在个别心力衰竭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利尿治疗中出现了诱导血糖升高的不良反应。

该文中1例男性非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在使用呋塞米辅助渗透性脱水以降低颅内压治疗后,出现随机血糖较基线血糖水平升高4倍,最高单日随机血糖波动于11.2~34.7mmol/L,血糖升高水平远高于现有报道的病例,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随机血糖水平在停用呋塞米后逐渐恢复至原基线血糖水平。

该文针对患者病例特点,从血钾、基因多态性、葡萄糖代谢、血清抵抗素及肾功能5个方面对呋塞米引起血糖升高及高胰岛素血症的可能机制做分析。

从药物处方、饮食处方、肾功能保护3方面对该病的治疗做出总结,现报道如下。

1病历概况患者,张某,男性,51岁,2021年1月13日因“高血压脑出血”入院,行“左侧基底节区血肿钻孔引流术”。

术后予血肿腔内溶栓,联合甘露醇、呋塞米(20mg/次,2次/d,静脉注射)脱水以减轻脑水肿,瑞芬太尼、右美托DOI:10.16658/ki.1672-4062.2021.18.042呋塞米诱导的药物性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1例报告方潇婷,王庆,安志鹏,肖绍坚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福州350122[摘要]1名男性非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血糖波动于6.0~9.0mmol/L,在使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20mg/次,2次/d,静脉注射)减轻脑水肿治疗5d 出现随机血糖进行性升高,最高单日随机血糖波动于11.2~34.7mmol/L,需普通胰岛素约36U/d 泵入控制血糖;C 肽释放试验提示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脂、体重及血糖的影响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脂、体重及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累积患病率 -氯氮平
% 糖尿病诊断率
50
(n=82)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12
24
36
48
60
Henderson DC, et al. Am J Psych 2000; 157: 975-81; Henderson, CNS Drugs 2002; 16(2):77-89
月份
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 可能产生的后果
导致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增加 增加某些癌症的危险性 造成心理社会负担 影响治疗依从性 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险性
可导致其它较严重的躯体疾病 或后果的不良反应
TD 肝功能异常 诱发癫痫 体重增加 催乳素相关不良反应 糖尿病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脂的影响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 于一般人群,国内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 糖尿病(15.1%)是普通人群(3.62%)的3~4倍。 无论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 还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血糖升高, 导致糖代谢异常,尤以服用氯氮平治疗最为显 著。
理想的抗精神病药物
无副作用
迅速而全面的 改善精神症状
一种剂量
防止复发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不良反应的比较
氯丙嗪 甲硫达嗪氟哌啶醇 氯氮平 利培酮 思瑞康 奥氮平
EPS
+ ~ ++ + +++ 0 0 ~ ± 0 0 ~±
剂量依赖性 EPS ++
++ +++ 0
++

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

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

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
一、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二、常见升高血糖药物三、糖尿病用药注意事项
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1、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
利尿药会影响血糖。

各种利尿剂作用机制、效能不同,注意事项各有不同。

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适当的利尿药及适当的剂量和用法,用药剂量应个体化,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根据反应调整剂量,以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的不良反应。

2、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利尿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也可直接损害肝脏。

因此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血容量不足、低钠、低钾、低氯、低钙、低磷、低镁及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等。

此外,各种利尿药尚有各自不同的不良反应:如听力减退、高尿酸血症、肾石症、肾功能减退和渗透性肾病等。

特别是老年人、孕妇、哺乳妇女、糖尿病、痛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剂量和用法,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3、利尿药的作用
利尿药是指一类能促进体内电解质(钠离子为主)和水分排出而增加尿量的药物,利尿剂主要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而实现利尿作用,但是主要是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

饮水、含乙醇或咖啡因饮料以及茶碱等均有轻度利尿作用。

利尿药主要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与降压药合用治疗高血压,还可促进某些能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毒物中毒时的排泄。

利尿药在心衰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仍作为一线药物广泛用于各种心力衰竭的治疗。

常见升高血糖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

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

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

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文章目录*一、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二、血糖增高的危害*三、血糖增高饮食注意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1、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常见的能使血糖升高或致糖尿病药物有如下几类:降压药:普萘洛尔、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二氮嗪、可乐定等。

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和含有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

利尿药:氢氯噻嗪、氯噻酮、螺内酯等。

抗精神病药及抗焦虑药:氯丙嗪、泰尔登、氟哌啶醇、碳酸锂、阿米替林、多虑平、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儿茶酚胺类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去甲肾上腺素等。

镇痛药及解热镇痛抗炎药:大剂量阿斯匹林、大剂量扑热息痛、消炎痛、吗啡等。

抗癌药:四氧嘧啶、左旋门冬酰胺酶、链佐脲菌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

此外,还有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抗结核药异烟肼等。

2、血糖增高的临床表现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3、血糖增高怎么检测静脉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金标准,但是由于静脉血糖检测比较繁琐,确诊后一般只需要测定指血的血糖即可成为监测血糖的标准,可以在家中用家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现在还有动态血糖监测(CGM)可以更加精细的了解我们全天血糖的特点。

好的血糖控制应该是把全天的血糖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哪些药物能够引起血糖升高?.docx

哪些药物能够引起血糖升高?.docx

胃痛如何对症选用中成药1.寒邪犯胃型胃痛该型胃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突然胃痛,遇寒则痛剧,遇暖则痛缓,恶寒,口不渴,治疗此种胃痛宜用散寒止痛法,可选用以下中成药进行治疗:香砂养胃丸:该药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伴有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呕吐酸水、四肢倦怠等症的胃痛,也可用于治疗出现上述症状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其用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2次。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温胃舒胶囊:该药具有温胃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饮食生冷或受寒后出现的胃痛。

其用法是:每次服3粒,每日服2次。

胃出血患者忌用此药。

2.饮食停滞型胃痛该型胃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胃部胀痛(常由暴饮暴食所引发),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的食物,呕吐后疼痛暂可缓解,治疗此种胃痛宜用消食导滞法,可选用香砂平胃颗粒等药进行治疗。

香砂平胃颗粒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的胃脘胀痛,适用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

其用法是:每次用开水冲服1袋(10克),每日服2次。

但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孕妇、年老虚弱及糖尿病患者忌用。

3.肝气犯胃型胃痛该型胃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每因情志因素而引发胃脘胀闷,气窜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治疗此症宜用疏肝理气法,可选用以下中成药进行治疗:加味左金丸:该药具有平肝降逆、解郁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闷,急躁易怒,嗳气吞酸,胃痛少食等症,适用于出现上述症状的胃神经官能症患者。

其用法是: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

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及油腻饮食;孕妇及体虚无热者忌服。

气滞胃痛颗粒:该药具有舒肝行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胃脘疼痛,胸痞胀满等症,适用于出现上述症状的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患者。

其用法是:每次用开水冲服1袋(5克),每日服3次。

孕妇慎服;糖尿病患者忌服。

胃苏冲剂:该药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上述气滞型胃脘胀痛。

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为A.不能抑制HBV的增殖,出现在HBsAg转阴之后,证明人体对HBsAg有一定的免疫清除率的指标B.不能抑制HBV的增殖,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C.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人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指标D.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血清中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E.为HBV复制的指标之一,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位【答案】 A2、患者,男58岁,高血压病史5年,吸烟史40年,日均40支,6小时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并逐渐加重,不能站立,家属发现其说话迟钝含混,右侧嘴唇变浅,意识清楚,到某院急诊BP190/120mmHg,血常规基本正常,行头部MRI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A.呋塞米片200mg qd poB.胞二磷胆碱注射液200mg qd ⅳC.甘露醇注射液250ml q6h ⅳD.尼莫地平注射液20mg qd ivE.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 bid ⅳ【答案】 C3、重症、急救治疗时,要求药物迅速起效,最不适宜选用的给药途径是A.吸入给药B.静脉滴注C.喷雾给药D.腔道给药E.静脉注射【答案】 D4、患者,女,19岁,面部出现多个丘疹和脓疱有脱皮表现,临床诊断为痤疮。

外用制剂改善不佳,换用异维A酸片。

使用异维A酸片的用药注意事项和用药指导,不包括()A.用药前排除妊娠B.治疗期间或治疗后1个月内避免献血C.监测精神症状D.每1—3个月监测血尿酸水平E.每1—3个月监测肝功能【答案】 D5、临床实践验证,一些毒物有相应的特效拮抗剂。

因此,在进行排出毒物的同时,应积极使用特效的拮抗剂。

A.青霉胺B.二巯丙醇C.二巯丁二钠D.依地酸钙钠E.喷替酸钙钠【答案】 B6、肠外营养1g脂肪能提供的热量是A.3kcalB.4kcalC.7kcalD.9kcalE.12kcal【答案】 D7、惠者女56岁,诊断为高血压伴快速型心律失常,首选的药物是()A.维拉帕米B.氯沙坦C.螺内酯D.美托洛尔E.多沙唑嗪【答案】 D8、(2018年真题)患者,女,35岁,因感冒所致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到药店购药,药师应推荐的药品是()A.酚麻美敏片B.萘甲唑啉滴鼻液C.氯苯那敏片D.对乙酰氨基酚片E.奥司他韦胶囊【答案】 A9、硫酸镁用于救治中毒导泻,适宜A.口服给药B.吸入给药C.肌内注射D.直肠给药E.皮下注射【答案】 A10、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是A.糖皮质激素B.胰岛素C.甲状腺素D.炔雌醇E.螺内酯【答案】 D11、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可导致A.直接肾毒性B.肾小管阻塞C.肾间质纤维化D.不可逆性肾小管坏死E.前列腺素合成障碍【答案】 C12、实施"用药列表",能有效地A.提高用药顺应性B.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C.识别及管理多重用药D.转变疾病预防和保健观念E.物质滥用的预防、识别及教育【答案】 C13、患者因扁桃体炎给予头孢拉定治疗,服用4小时候,面部出现皮疹,无其他不适,停药后皮疹消失,排除其他疾病可能,该病例用药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结果是:A.肯定B.很可能C.可能D.可能无关E.无法评价【答案】 B14、(2016年真题)患者,男,54岁,2周前痛风急性发作,经治疗后病情缓解,后期针对其痛风的治疗不宜选用的药物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种可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
药物引起的高血糖通常是指药物在治疗非血糖相关性疾病时,损害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进而导致血糖升高。

引起高血糖的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物、调脂药、喹诺酮类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

No.1 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等
导致高血糖的机制主要与细胞内失钾有关。

用药后,到达肾单位远曲小管的钠离子量增加,其可与小管细胞钾离子交换,以致失钾增多;另一方面,用药后机体血容量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远曲小管钠钾交换,尿钾排出增多。

上述原因导致的细胞内钾离子水平下降可影响胰岛β细胞膜极化状态而致胰岛素分泌障碍。

可与保钾类降压药联合使用(如ACEI及ARB),减少体内失钾。

No.2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奈比洛尔等
导致高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其他机制还包括肌肉脂蛋白酶减少、体重增加、胰岛素清除率下降及外周血流减少等。

胰岛β细胞上存在β2肾上腺素受体,可兴奋胰岛素分泌,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易致胰岛素分泌减少,α1阻滞剂可增加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因此选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及α,β受体阻滞剂或可减弱对血糖的不良影响。

No.3 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诱发糖尿病的主要机制包括:
①影响胰岛素分泌:他汀类药物能阻断电压门控L形钙通道开放并抑制钙离子内流,进而抑制胰岛素分泌;
②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显著减少,引起胰岛素抵抗。

他汀类药物有明确的致糖尿病风险,但是其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远大于新增糖
尿病危险,因此有他汀类治疗适应证者均应坚持服用此类药物。

No.4 烟酸类药物:烟酸
诱导高血糖的机制主要是大剂量烟酸导致脂肪组织甘油三酯分解反跳性增强,循环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致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以及肝糖异生增加。

因此,在应用烟酸药物时,应加强对血糖的监测力度,以降低发生高血糖的风险。

No.5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血糖紊乱,即症状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正在使用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或降糖药治疗者
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可引起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多汗、乏力、心悸、震颤、意识模糊等为特征,停药后立即静注50%葡萄糖注射液或静滴10%葡萄糖注射液予以治疗。

②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可引起高血糖,临床表现以口渴、多饮、多尿、疲劳无力等为特征,停药后加注胰岛素予以治疗。

No.6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他克莫司、环孢菌素等
Prokai等研究显示较大剂量的他克莫司比环孢素A及小剂量的他克莫司更易诱发糖尿病。

CNI引起高血糖的机制较为复杂,能够通过增加细胞内吞作用的速率去除脂肪细胞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从而抑制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必不可少,因此应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术后尽量选择对血糖影响小的药物,同时严密监测血糖。

No.7 α干扰素
可能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糖尿病,其促使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激活的树突状细胞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固有免疫与获得免疫之间的重要枢纽,此外,α干扰素可能通过Th1/Th2细胞之间平衡失调引起自身免疫异常。

干扰素诱发的糖尿病几乎均为1型,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