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文化
潮州非遗介绍简介

潮州非遗介绍简介潮州非遗介绍简介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潮州非遗是指潮州地区具有文化传承、历史价值、艺术特色、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项目包括了潮语、木雕、陶瓷、剪纸、歌仔戏、婚礼习俗、饮食文化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潮州非遗的简要介绍。
一、潮州方言潮州方言是潮州地区的当地语言,它是广东话的一种变种,具有独特的音韵、词汇和语法。
潮州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潮州人民的日常用语,也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木雕潮州木雕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名。
潮州木雕起源于唐代,经过历代工匠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技艺体系。
潮州木雕注重在木材上表现出自然的美感,雕刻出各种形态的动物、人物、花卉等,充满生气和灵性。
三、陶瓷潮州陶瓷是广东省南部的一种传统工艺,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色彩而著名。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以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被誉为中国陶瓷的瑰宝之一。
四、剪纸潮州剪纸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名。
潮州剪纸历史悠久,传统技艺要求工匠要具有极高的技术水平和创作灵感,才能制作出各种形态的图案。
五、歌仔戏潮州歌仔戏是潮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描绘而著名。
潮州歌仔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潮州人民的重要文化消遣方式之一。
六、婚礼习俗潮州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婚礼文化中心,潮州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
婚礼习俗包括订婚、过大门、拜堂、接新娘、出嫁等多个环节。
潮州的婚礼习俗体现了潮州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
七、饮食文化潮州的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味道和精湛的制作技艺而著名。
潮州菜系以海鲜和蔬菜为主要原料,以清淡、鲜美、滋补和健康为特色,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以上是对潮州非遗的简要介绍,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潮州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
浅析潮州手拉壶的工艺美学价值

浅析潮州手拉壶的工艺美学价值潮州手拉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茶具,它不仅是茶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工艺美学的体现。
潮州手拉壶以其独特的工艺美学价值而备受人们喜爱,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潮州手拉壶的工艺美学价值。
潮州手拉壶的工艺美学价值体现在其工艺精湛和造型雅致上。
潮州手拉壶有着严格的制作工艺,包括陶胎制作、刻花、烧制、上釉等工序。
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胎、胚、胎釉、修坯、镶钉、上釉、烧制等多个步骤,而要做到每一个步骤都精湛完美,需要工匠经过多年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
潮州手拉壶的刻花工艺更是精湛绝伦,以波士顿磨棱刀、石榴石铡刀等多种工具,雕刻各式图案,如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等。
这些精湛的工艺使得潮州手拉壶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更蕴含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潮州手拉壶的工艺美学价值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装饰风格上。
潮州手拉壶的装饰风格多样,有的以花鸟画为主题,有的以山水画为主题,有的以人物画为主题,每一件手拉壶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而这些装饰图案不仅在精雕细琢的过程中体现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造型技巧,更在造型上突出潮州手拉壶的雅致和美感。
潮州手拉壶的图案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博大精深,以其特有的美学价值成为了广大茶具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
潮州手拉壶的工艺美学价值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上。
潮州手拉壶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潮汕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潮州工艺美术的瑰宝。
潮州手拉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合了古代传统的绘画、文字、雕刻等技艺,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潮州手拉壶承载了当地的历史传统和人文情怀,在手拉壶上刻画蕴含家国情怀,使得潮州手拉壶具有了极高的工艺美学价值。
潮州手拉壶的工艺美学价值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制作材料和工艺特点上。
潮州手拉壶通常采用的是潮汕优质陶瓷胎,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潮州手拉壶的陶瓷胎以其细腻光滑,温润如玉的特点而著称。
潮州陶瓷釉色多变,釉料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天然的变幻效果,形成了独特的釉色效果。
被遗忘的潮汕瑰宝

被遗忘的潮汕瑰宝潮汕文化源远流长,以文物丰富多彩而闻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海丰县的元洪官窑瓷器了。
元洪官窑,是明代水墨官窑平民化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当地文化旅游价值。
元洪官窑的发展历史元洪官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初洪武年间,它是明朝官方水墨窑洪武官窑的分窑,被称为“元洪官窑”。
元洪官窑有着非常高超的制瓷技艺,主要生产瓷瓶、盘、碗、碟和茶壶等瓷器,驰名海内外。
元洪官窑的瓷器品质高雅,器形别致,釉色清新淡雅,色泽柔和,造型别致。
瓷器上的纹饰图案更是别具一格,浑然天成,非常精美。
这些瓷器,不仅实用性强,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元洪官窑曾经是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瓷器窑,向全国乃至亚洲、欧洲出口大量的瓷器,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如今元洪官窑却逐渐沉寂了下来,被人所遗忘。
元洪官窑的消失并不是由于制作技艺落后,而是因为市场需求的改变,其生产的瓷器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消费的需求。
加之,后来外来的强势品种不断涌入,原有的当地特色逐渐被淘汰,这种宝贵的文化传承渐渐被掩盖。
如今,元洪官窑仿佛被尘封了一段时间,而我们需要重新唤醒这个历史的声音,将其瑰宝展示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与美好风景。
重拾元洪官窑,恢复潮汕文化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历史方向。
如何恢复元洪官窑,继续传承潮汕文化,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先,需要广泛宣传元洪官窑的历史和瓷器的制作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元洪官窑,了解它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宣传过程中,可以加入乡村民俗文化的元素,充分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和传统工艺,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其次,需要加大对元洪官窑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尽可能将腐朽老旧的瓷器重新修复,恢复原有的光彩,并在当地打造以元洪官窑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长远的效益。
最后,需要加强潮汕文化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鼓励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
潮州传统文化为陶瓷品牌铸魂

目前, 潮州陶瓷最大的问题是缺少 自主品牌。 据了解, 受国内楼市低迷
的影响, 建材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 , 而潮州陶企刚刚由外传内, 在这种
情况下, 品牌的缺失成了潮州陶瓷人最大的心病。 前, 目 为缓解库存压
力, 当地已有多家企业处于停工、 半停工状态, 品牌之路渐行渐远。
创意元素充分融入 陶瓷产品中。
』Z艺中的陶瓷文化 自 、 I ' l 晋以来拥有了深厚 的根基 , 至宋代的笔架山窑
闻名遐迩。 笔架 山宋窑更是有 “ 百窑村”之称 。 近年来 , 当地政府积极 支持潮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保护方 面做了一系列 的实际工作, 成效 显著。 首先, 潮州历时 4年重修了广济 桥, 此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与赵州桥、 洛阳桥、 卢沟桥 并称为
( ) 一 资金紧张 打造品牌有心无力
去年以来, 受楼市调控的影响, 国内陶瓷企业销售疲软, 库存压力
大, 资金周转困 品牌建设的脚步明显赦缓。 难, 据潮州某建陶企业主透
露, 近两年, 潮州建设一流品牌的陶瓷企业明显减少。 因为市场变化太 快了, 多企业没料到市场会如此冷清, 很 在品牌建设上都 比较保守。 品 牌建设需要 投入 大量的资金 , 一般情况下, 企业每年需要投入 品牌建 设 的资金都超过 20 0 万元。 对大企业来说,2 0 0 万元不算什么, 对小 但 企业而言, 数额已经很 大。 行业遇冷之际, 企业资金 吃紧, 业打造品 企
此次评选, 尽管潮州与佛 山双双入围, 但从两个产 区的实际市场 份额来看, 潮州离佛山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其中, 品牌实力的差距表现
最为突出。 随着国际市场的持续不景气 , 原本以外销为主的潮州陶企
潮州陶瓷:文化传承与工匠精神

通,推陈出新。潮州陶瓷既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 陶瓷艺术化的发展策 略 使 潮 州 的 日 用 瓷 独 享 “餐 桌 上
文化符号。解读潮州陶 瓷 中 的 “潮 汕 文 化”符 号,不 仅 的艺术珍品”的赞誉,工艺瓷“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有助于潮州陶瓷艺术 的 发 展,对 于 传 承 和 创 新 潮 汕 文 常百姓家”,备受追捧和收藏。
州陶瓷是潮汕文化浓缩的精华。 “潮 汕 文 化 ”是 潮 州 文 化 的 别 称 ,地 域 上 包 括 潮 州 、
汕头、揭阳,是古代中 原 文 化、南 粤 土 著 文 化 及 海 外 文 化融合而产生和形 成 的,在 汉 文 化 中 独 具 特 色。 潮 汕 文化是一种民系文 化,源 远 流 长,涵 盖 范 围 广,包 括 潮 方 言 、潮 剧 、潮 州 音 乐 、潮 州 木 雕 、潮 绣 等 工 艺 。 作 为 潮 汕文化的重要载体,潮 州 陶 瓷 植 根 于 斯,积 淀 深 厚,内 涵 丰 富 。 随 着 有 “东 方 犹 太 人 ”之 称 的 潮 汕 商 人 的 足 迹 走 遍 全 国 ,在 中 华 文 化 的 滋 养 中 得 以 快 速 成 长 和 发 展 , 作为文明的使者走向 世 界,在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扬 起 了 一面高高的中国旗帜,将 独 具 特 色 的 潮 汕 文 化 撒 播 于 世界,而后又在吸收 和 借 鉴 异 域 异 族 的 文 化 中 融 会 贯
潮州陶瓷:文化传承与工匠精神*
510075)
摘 要 潮州陶瓷是潮汕文化的一张名片。笔者从艺术风格、装饰题材、表现手法3方面 解 读 了 潮 州 陶 瓷 文 化 的 传 承,指 出弘扬工匠精神是潮州陶瓷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潮州陶瓷 潮汕文化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TQ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72(2019)01-0069-04
潮州陶瓷中的 文化传承与工匠精神

潮州陶瓷中的文化传承与工匠精神作者:***来源:《中华手工》2021年第11期潮州陶瓷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具有潮州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潮州文化在当下给外界的印象是纹样丰富、风格鲜明,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无不体现着潮州人民的审美和精神面貌。
从某一方面来说,潮州陶瓷是潮汕文化浓缩的精华,其能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中得以快速成长,作为文明的使者走向世界,在世界的舞台上高举中国旗帜,实现潮汕特色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从不同的方面对潮州陶瓷文化进行解读,希望对潮州陶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为潮州陶瓷扩展自身社会影响力奠定基础。
一、潮州陶瓷文化傳承的解读(一)陶瓷装饰中潮汕文化符号的应用实现中原儒家文化保存的完整性: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分析,潮汕人民属于中原移民族群;从所处的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潮州处于所谓的“省角国尾”,地理环境相对较为闭塞。
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使汉唐儒家文化能在该地区得到完整的保存。
针对文化承续的重视既是潮州人的精神依托,也是实现潮汕文化脉络发展的延续。
[1]在潮州陶瓷的装饰中蕴藏着很多的孝道文化题材,如“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等;还有追求高尚情操的相关题材,如“梅、兰、竹、菊”四君子等。
不仅如此,在陶瓷中还有很多其他类型题材的展示。
本土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的再现:潮州在历史的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古代其被称之为岭海名邦,曾是粤东地区的政治、文化及经济发展中心。
潮州在旅游资源方面较为丰富,所以画者将诸多内容反映在陶瓷的装饰题材中,如潮州新旧八景等。
潮州的陶瓷装饰与当地的民俗相关联,在当地有很多的乡村神庙,常年香火不断,游神赛会期间更是热闹非凡。
陶瓷工匠们会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加工和提炼,将其变成陶瓷中的装饰题材,并以“泥”与“火”的形式进行提炼,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陶瓷艺术便成为了一个凝固的符号。
对潮州历代精美陶瓷的欣赏,就如同阅读一部活色生香的民族文化史书。
潮州陶瓷作文

标题:潮州陶瓷:千年窑火,釉彩生辉的艺术瑰宝在中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潮州陶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历史底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岭南大地之上,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潮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便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陶瓷工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以及世代传承的文化精髓。
历史的回响追溯潮州陶瓷的历史,可以远至唐代,那时潮州已有烧制日用陶瓷的传统。
到了宋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潮州陶瓷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中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明清时期,潮州陶瓷更是达到了鼎盛,不仅技艺更加精湛,而且品类繁多,既有生活实用的碗盘杯盏,也有装饰精美的艺术瓷品,成为了皇家贡品和文人雅士的心头好。
艺术的精髓潮州陶瓷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关键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制作工艺。
潮州陶瓷讲究造型的流畅与线条的柔美,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是大自然中生灵与景物的艺术再现,既有写实之工,又具写意之美。
釉色方面,潮州陶瓷更是色彩斑斓,从传统的青釉、白釉,到创新的粉彩、釉下彩等,每一种釉色都蕴含着匠人的匠心独运与对美的极致追求。
尤其是潮州瓷器的釉彩,晶莹剔透,光泽温润,仿佛能映照出人间的万千色彩,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美感享受。
文化的传承潮州陶瓷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在潮州,陶瓷制作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家族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许多陶瓷世家,世代以瓷为业,将陶瓷制作技艺视为家族的瑰宝,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他们通过手中的泥土与火焰,将潮州的文化、历史、民俗等元素融入陶瓷之中,使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这种传承不仅让潮州陶瓷得以延续至今,更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现代的辉煌随着时代的发展,潮州陶瓷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中迎来了新的辉煌。
现代潮州陶瓷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设计理念与科学技术,不断推出符合时代审美与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潮州陶瓷有什么特点?

潮州陶瓷有什么特点?
潮州陶瓷特点有哪些?下面简单的为有兴趣的朋友们介绍。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
市郊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构成了潮州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
潮州瓷器的历史唐代潮州已生产青白釉瓷器。
宋代,城东的笔架山水东窑生产规模更大。
明、清时期,主要产地在枫溪,相继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间更具规模。
潮州瓷器瓷质纯净、细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和吸纳具有潮州文化特色的泥塑、木雕、潮绣等民间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瓷塑、通花、瓷花、潮彩是潮州市独特的高级艺术品。
潮州陶瓷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主要有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和卫生洁具三大类,各占市场一定的比例。
市场中形成固有概念:大多数人认为潮州瓷器使用模器制成,艺术价值不高。
实际上,由于潮州瓷器泥料与其他泥料不同,黏性不足,因此要配合一定的模器才能成形,但其最大特点在于泥料洁白无瑕,器物具有简洁典雅之美,在中国瓷塑领域有重要地位;再加上工艺师们善于创新,每个阶段都能出现创新,令其作品一直能贴合时代审美趋势。
何况潮州陶瓷相比起其他地区生产的陶瓷价格较为低,是可做为优先选择的条件之一。
--烁堭潮州陶瓷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潮州获“中国瓷都”的荣誉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举世公认,陶瓷艺术品以自身独特的“泥”的精神,“玉”的品质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
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潮州获得了“中国瓷都”的荣誉,那么潮州是在哪一年获得该荣誉的呢?潮州为何能获得“中国瓷都”的荣誉呢?我将通过以下五方面对潮州陶瓷进行介绍,相信大家能得到答案。
二、潮州陶瓷的历史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州的先民——陈桥人、池湖人等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唐宋是潮州陶瓷生产的黄金时代,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突飞猛进,产品经过海路销往东南亚及西亚各国,潮州有全国最长的北宋笔架山十号窑。
明、清朝至民国时期潮州陶瓷生产中心移至枫溪区。
这时期名师辈出,陶瓷产品渐渐多起来,有单色釉瓷、青花、彩瓷等品种,运用富于潮州工艺特色的堆贴、通花、写生等装饰,器形丰富多彩,将潮州陶瓷产业推向新高峰!中国历史进入民国时期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烽火连天,中国的瓷业在战火中逐渐枯萎,潮州的瓷业也在战争中挣扎发展。
至1915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潮州陶瓷业在这时候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瓷器品种也有创新和提高,作为潮州美术瓷四大类之一的通花瓶就在这时期被设计制作出来。
建国后,潮州陶瓷经历生产自救、公私合营、生产合作社和大跃进时期的企业归并后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此时,潮州陶瓷制瓷人也不断潜心研究,致力技术创新,涌现了一批名家,如林鸿禧、郑才守、陈钟鸣等。
林鸿禧,是对继承和发展潮州瓷塑艺术有重大贡献的瓷塑艺术家。
该作品是其表现戏剧故事中的“况钟访鼠”,作者抓住一静一动的瞬间动作,成功地刻划出不同人物的内心情绪。
潮州人民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陶瓷业,整个潮州陶瓷业逐步朝外向型方向发展。
1995年枫溪建区后,枫溪的陶瓷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陶瓷业向科技化、专业化、国际化高速发展。
现在已经能制造出陶瓷筷子,陶瓷刀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好了,介绍完潮州瓷业的发展史,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陶瓷的制造过程。
三、潮州制瓷工艺介绍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潮州以制造瓷器为主,陶瓷的原料是由黏土经过淬(翠)取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制瓷的工艺流程分为十一步:一、淘泥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制瓷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落)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批)用。
三、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六、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上釉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上好釉后的瓷坯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
八、烧窑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琢的瓷坯,需要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
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九、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
十、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瓷器的装饰大体上可归纳为“胎装饰”、“釉装饰”、“彩装饰”三种方式。
胎装饰包括造型、堆塑、贴塑、模印、剔、划、刻以及绞胎、套接等等对胎体的美化加工方式。
釉装饰是以各种不同颜色釉料涂在瓷坯上,达到遮盖胎体、美化器物、利于使用的装饰功能。
而彩装饰就是在陶瓷上作画。
陶瓷的彩绘,一般分为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三类。
1、釉下彩在未上釉的坯体上进行手工彩绘,然后施釉,彩绘的画面与坯釉在窑米中同时高温烧成,这种方法称釉下彩。
釉下彩有青花与五彩之分。
2、釉上彩在烧成的白瓷、色彩瓷表面进行彩绘,然后放入烤花窑中烤烧,使花纹、图样牢牢地粘附在瓷器表面上。
3、釉中彩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
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为两个小时,使釉面软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会自动封闭。
这三种釉彩中以釉中彩的品质最高。
四、潮州陶瓷的主要品种潮州陶瓷主要分为工艺美术瓷、日用瓷、建筑卫生陶瓷三大类。
潮州的工艺美术瓷继承优秀的传统技法,融合了现代气息和艺术。
如被称为在瓷林中一枝独秀的通花瓷,就是通花和彩绘相结合,一雕一彩,相得益彰;通花与浮雕结合,一虚一实层次分明;通花与瓷花结合,融成一体,相托互映。
集通花和瓷花于一体的1.3米《友谊通花瓶》分内、中、外三层设计,镶贴数以千计的花、蝶,以高超的技艺成为旷世精品,1978年作为国礼瓷,由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赠送给朝鲜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
瓷塑和浮雕瓷壁画也是潮州工艺美术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物瓷塑运用雕、塑、捏、贴多种技法,运用多种装饰形式,形成独特的风格,潮州的瓷塑有多项作品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产品。
“金陵十二钗”堪称划时代作品,被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长62.8米,宽2米的“清明上河图”巨型浮雕瓷壁画,由1000多块浮雕瓷板组成,已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日用瓷,采用先进的机械和窑炉设备,大胆引用国内外高级的陶瓷原料,经过精细加工,科学配制,使瓷质细腻密致,表面光滑,透光性强,达到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效果。
目前,畅销国内外市场的各式餐具,咖啡具、茶具、厨房用具等都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白玉瓷、新骨瓷、强化瓷、炻瓷等不同材质进行生产。
日用瓷在造型和装饰方面充分迎合世界潮流和新时尚,有高雅华丽、色彩丰富的釉上彩;有晶莹润泽,不易擦伤,不含铅镉的釉下彩;有融合釉上彩和釉下彩于一体的釉中彩产品。
说到日用瓷,不得提到潮州手拉壶。
他是服务于潮州工夫茶,是整个工夫茶艺的主角。
潮州枫溪是手拉坯朱泥壶的发祥地,而制作手拉壶一直是祖传作坊,有各家的泥料配方及制作手法,从不外传。
潮州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主要有卫生洁具、马克杯、琉璃瓦、釉面砖、仿古屋脊、栏杆、耐火砖等,以卫生洁具为最。
目前全市共有卫生洁具企业480多家,从业4万多人,年产3400多万件,占全国产量一半左右,是全国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
(另外一种分类是高温,中温和低温,我们平时常说“陶瓷”,实际陶是陶,瓷是瓷,陶是低温烧成(在500°—700°)像种花的花盆,敲打起来的声音不洪亮,埋在地下可降解。
中温是在800°-1100°烧成,高温是在1100°-1300以上烧成的,敲打起来的声音洪亮,埋在地下不可降解。
)五、领略潮州名家风范潮州的制瓷艺术大师有陈钟鸣、吴为明、王龙才、叶竹青、吴维潮等,我选取了陈钟鸣大师和王龙才大师作为代表人物进行详细介绍。
陈钟鸣——潮州市人,一九三六年六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3年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他擅长陶瓷人物雕塑,创作的人物十分精美,形式感强,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对枫溪瓷艺的创新与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先后创作了四百多件作品,其代表之一《金陵十二钗》是一组十二件人物的瓷塑。
1985年,陈钟鸣完成了这个工作。
1986年,他将这12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送去参加全国陶瓷评比,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史湘云的天真活泼,均被刻画入神。
这组作品意味着陈钟鸣新风格的树立以及大师地位的确立。
陈钟鸣在创作技法上,融合了敦煌石窟和西安洛阳等古都雕塑壁画的技法,另外还从潮州本地特色工艺美术如潮绣、木雕、泥塑等广泛吸收营养。
他的作品被认为影响了一个陶瓷产区乃至全中国的人物瓷塑风格。
王龙才,广东省工艺美术家,广东枫溪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
潮州市枫溪区人,一九三二年二月出生。
少年即步入陶瓷,自学成材,从事陶瓷美术创用。
擅长通花、瓷花,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创新,在国内外展出中受到高度评价。
王龙才尤以瓷花、通花瓷塑研究制作见长。
1978年,王龙才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参加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赠送朝鲜金日成元帅的大型“友谊通花瓶”的制作。
1980年,王龙才独立设计制作的“春色瓷雕大花篮”进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于广东厅,姐妹作也被广东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1985年《琼囊通花瓶》在香港举办的“全国名家陶瓷精品展览会”上,售价近15万元,居全部展品之首。
1986年,王龙才设计制作的“白玉通花瓶”,作为“枫溪堆塑系列通花瓶”领衔代表作,参加保加利亚第六届普罗迪夫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
潮州获得“中国瓷都”的荣誉是实至名归,2004年6月10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又将“中国瓷都”称号授予广东潮州。
六、潮州陶瓷文化的积淀与反思我们做为新一代的潮州人,父辈们的艰辛创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深思?一、刻苦耐劳和敢于实践勤劳智慧的潮州人承先人技艺,凭着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为潮州陶瓷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善于学习,大胆创新在技术上,潮州陶瓷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引入姐妹艺术的特色,如枫溪的瓷塑在潮州大吴泥塑中吸取营养,融众家之长而成一格。
当今的潮州陶瓷还大量吸收,采用欧美国家的技法和题材,生产出适合欧美市场的人物瓷。
三、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潮州人具有与时俱进意识,组建陶瓷网络体系,参加“WTO”规则和“产权知识”等培训。
很多企业已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在环境问题上,采用梭式窑取代龙窑和倒焰窑,告别“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几千条“乌龙”污染环境的状态,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使产品上档次上水平。
并积极发展环保陶瓷、抗菌陶瓷等领导潮流的新产品。
当然,我们在看到今天枫溪辉煌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1、如长期以来的家庭式作坊,技艺上互相封锁,导致了技术上缺乏交流,学术上也缺乏总结;2、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本地的人才培养跟不上陶瓷生产的发展形势。
许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是从外地引进的,特别是作为外向型经济,却严重缺乏外语人才;3、高科技,高质量的产品少,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化产业,许多产品是成本低,利润薄,靠大批量生产来获得效益;4、传统的家族化管理也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格格不入,厂家销售恶性竞争,缺乏集团式生产,管理,销售,制约了企业向更大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