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与“转基因”区别
嫁接、杂交和转基因三个概念的辨析

嫁接、杂交和转基因三个概念的辨析(转)在中国科技馆作专家志愿者1年了,每次服务都期待观众能够更多的提问。
7月10号是今年暑期接待的第一天,比平时4点半闭馆延长一小时。
5点20分,几个在二层B厅孟德尔豌豆实验展品前的游客向我提问:嫁接、杂交和转基因有什么区别?听到这个提问,我顿觉神清气爽,多么可爱的观众,提出这么销魂的问题,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嫁接。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株植物体上,使两部分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接上的芽或枝叶接触, 接的植物体叫砧木。
一般都限于植物,是人工对植物进行无性生殖的一种。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
嫁接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术和嫁接后的管理。
所谓亲合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
反之,则成活率低。
一般来说,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则亲和力越强。
例如苹果接于沙果;梨接于杜梨、秋子梨;柿接于黑枣;核桃接于核桃楸等亲和力都很好。
嫁接不涉及遗产物质的重组与改变,品质的改善只是通过砧木的营养组织来实现的,这种改善并不会遗传。
接穗所结的果实、种子、一切都是原来的物种,毫无改变。
那么杂交呢?我想观众这里问的“杂交”很可能主要是指“杂交水稻”“杂交育种”等概念里面的杂交,而非“体细胞杂交”“分子杂交”等概念里面的杂交。
那就重点说说前者吧,这个杂交是说通过人工有性生殖的方式把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个体通过染色体基因重组而选育新的基因型,与转基因技术的不同在于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
杂交是在多发生同种、同属或同科物种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如袁隆平的杂交稻是野生稻与水稻杂交,但都是稻属这个植物。
杂交最远发生在属间,科间就需要人帮助了。
转基因食品跟杂交之后的食品有什么区别

转基因食品跟杂交之后的食品有什么区别?
转基因技术是事先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找到具体的基因点位和这个点位今后表达成蛋白质后的作用,然后在改进时精确的只调整这个点位上的DNA序列。
而杂交技术不需要这么高级,只需要把不错的性状的个体挑出来,和其他拥有不错性状的个体杂交,寄希望于它们繁殖出的后代同时拥有上一代的所有优良特征或者某一个优良特征继续优化。
如果实际测序的话,杂交作物的后代可能会在几百上千个点位上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是事先不知道的,也是不可控的。
所以,有时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祖代都有不错的性状,可是后代没有继承祖代的任何优点,而且也找不到原因,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继承;或者虽然继承了高产的优点,但是却会产生过量的毒素。
这种事情在杂交土豆上就发生过。
之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杂交的过程中除了那些性状之外,还有哪些基因也一并发生了改变。
于是,想挑出更好、更安全的后代品种,杂交不但工作量非常大,相比转基因农作物也存在更多风险。
转基因技术简介

Genetically Modified——转基因,简称GM。
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再从结果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与杂交不同,该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新染色体,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具有更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
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1]转基因分类转基因按照途径可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和动物转基因。
人工转基因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自然转基因不是人为导向的,自然界里动物或植物自主形成的转基因。
植物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
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而且可用转基因植物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人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白介素2、表皮生长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
动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
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
通过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转移,可能育成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转基因超级鼠比普通老鼠大约一倍。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活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存在多种育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杂交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1.传统育种:传统育种是指利用天然的遗传变异,进行人工选择和杂交,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但耗时长,效率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成果不稳定。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优良基因和品种之间的差异进行交配,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果稳定等优点,但需要对亲本进行筛选和配对,成本较高。
3.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是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修饰,以实现育种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成本较高。
4.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品种中,从而增加其特定性状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果稳定等优点,但存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总的来说,不同的育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育种。
- 1 -。
杂交与转基因的区别

杂交与转基因的区别
杂交与转基因的区别是定义不同,繁殖方法不同,父本、母本不同,结果不同。
杂交是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
而转基因是将DNA的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
无论是转基因还是杂交,都是生物培育的技术方法。
关于杂交,生物学指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物之间、植物之间进行交配。
而转基因技术,是直接将其他生物的显性基因导入目标物种基因中,并不存在严格的动物植物界划分,也并不限于生殖细胞的融合。
杂交与转基因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杂交是通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
转基因技术是将DNA的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
2、繁殖方法不同
杂交是通过有性繁殖育种,而转基因是通过基因转移嫁接育种。
3、父本、母本不同
杂交是选择两种亲缘关系近的植物或动物进行杂交,逐代筛选综合了父本、母本优良性状的后代,不会脱离其本身所属种类。
而转基因的基因片段可以是从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提取的,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的片段,所以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4、结果不同
杂交在育种过程中结果是未知的,只有结果出来才知道是遗传了上一代的优良基因还是劣质基因,而转基因是人为挑选的基因序列进行育种,结果是可知的。
杂交 转基因 概念

杂交转基因概念和区别
杂交和转基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杂交是指将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杂交育种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例如将两个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杂交来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耐病性。
转基因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变其特定的性状或产生新的性状。
转基因技术常用于农业生产和医学研究中,例如将一些抗虫、耐旱或耐草药的基因导入到作物中,提高其产量和抗逆性。
从概念上来说,杂交和转基因都是通过基因的重组来改变生物体的性状,但它们的实现方法是不同的。
杂交是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粉等方式来实现基因重组,而转基因则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实现外源基因的导入和定位。
此外,杂交是在同一物种内进行的,而转基因则是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的。
杂交与转基因食品定义、区别、常识

杂交与转基因食品定义、区别、常识一、杂交、转基因定义1、杂交:指将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生物通过生殖手段达到基因融合的方法。
2、转基因:指将人工分离出来的性状基因或修饰过的性状基因通过人工手段导入生物基因内的方法。
二、杂交、转基因区别1、杂交:选一种各方面性状都好就某些方面差的品种A,再选一个有一个或几个性状好的品种B,让这两个品种的性状正好互补。
然后通过杂交,将品种B的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传到品种A上,从而获得优良性状的后代。
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保证每次杂交都可以获得理想后代,所以需要多次、大量的杂交。
2、转基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分子层面上培育更好的粮食品种),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其物种改良速度比自然状态下的速度快了几千上万倍。
三、植物性杂交食品(非转基因)1、中国农业大学,农大108玉米,用了近20年时间才育成。
2、袁隆平,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4年)。
3、小番茄,现在市面上的小番茄正式叫法是樱桃番茄(Cherry Tomato),经过育种后(杂交)比其野生祖先要好吃的多,而且没有那么娇气,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种。
我国大陆地区引入樱桃番茄是在90年代,从台湾引进过来的。
当时引进的是台湾栽培的一个品种,品种名叫“圣女”(比如现在常见的苹果品种是“红富士”),所以很多地方都把这个叫做圣女果。
四、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
目前中国已颁发了7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耐贮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抗病番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等。
1、小麦。
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2、番茄。
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
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这就是转基因番茄,具有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杂交种子与常规种子咋区别.doc

杂交种子与常规种子咋区别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都是“真正的种子”。
农作物杂交技术是人类科技发展历史上一项...杂交种子也是通过常规的手段选育的,杂交种子与转基因种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杂交种子与常规种子咋区别。
杂交种子与常规种子咋区别:一、从名称上区别从专业术语角度讲,杂交种子名称叫组合,常规种子的名称叫品种。
从农业生产角度讲,杂交种子和常规种子的名称可统称为品种,“品种”是广义的称呼。
在种子的包装物表面和标签上的种子类别栏和品种栏应标明是杂交种子或常规种子,标注“组合”的是指杂交种子,标注“品种”的则指常规种子或杂交种子。
二、从种子的特征特性区别杂交种子不如常规种子饱满,秕粒、裂粒(壳)粒较多。
杂交种子吸水速度、发芽速度较常规种子快,但发芽率较常规种子低。
杂交种子种植后结实的种子,如果再作种用,后代表现性状分离,常规种子可多代利用,后代不表现分离。
三、从种子包装物和标签标注的内容识别根据农业部有关规定,有性繁殖作物的种子应当包装后销售,无性繁殖作物的器官和组织(根、茎、叶、芽、细胞等)及苗子,可以不包装销售。
包装的种子或不包装的种子,都应当有规范的标签和标注内容。
标注的内容为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生产年月、生产商名称、生产商地址及联系方式。
主要农作物(稻、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种子还应加注品种审定号、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
种子标签名册标注内容可直接负责制在包装物表面,也可制成印刷品固定案在包装物上或放在包装物内,但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生产商、质量指标、净含量、生产年月、警示标志、“转基因”标志等内容必须印制在包装物外表。
标签标注内容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印刷清晰,字体高度不得小于1.8毫升,警示标志应当醒目,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和其他文字,字体应小于相应中文。
可以不经过中工包装进行销售的种子,标签应当制成印刷品,在销售种子时提供种子使用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与“转基因”区别
大家对转基因争论不休,其实很多人并不太明白,有人企图“混淆”转基因与杂交的区别。
所以我们必须分清楚“杂交”与“转基因”区别。
杂交——物种非常非常相近的生物,进行交配,生育出后代。
杂交的条件苛刻,即使能成功,也受自然生物体系的限制。
转基因不同——它可以把“不同的物种”进行切片,从理论上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也就是说——“转基因”可以不受自然生物体系的限制。
比如——狮虎兽是杂交;长翅膀会飞的老虎就是“转基因”。
利用“杂交”手段,完全不可能让麻雀与老虎“杂交”。
因为那样——完全违背了自然生物体系。
不可能被自然界允许接受。
但“转基因”不同——它突破了“自然生物体系的限制”。
我完全相信——有一天,通过“转基因”,麻雀的翅膀可以长到老虎身上。
这就为“转基因”
现在所谓的转基因技术,大多并不是对染色体进行改变,而是使用质粒。
质粒是类似线粒体和叶绿体一样的自带DNA的细胞器。
质粒其实可以看作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胞器之间的一种存在形式。
基于质粒的这种存在形式,它可以很容易地被导入到细胞。
而由于它可以利用细胞结构产生蛋白质,或者把部分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DNA上/从植物细胞DNA移除部分基因,所以是目前转基因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
质粒的遗传、变异规律并没有研究那么透彻。
质粒可以把更大范围的基因进行重组,质粒的稳定性比核内基因差很多,质粒还分几种复制和遗传特性差别很大的不同类型,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例如,质粒在环境物种之中的扩散规律就没有研究报告说得清楚,在何种情况下影响环境物种、何种情况下不影响环境物种?但杂交基因在这方面就好得多。
基于以上原因,谨慎使用转基因技术于开放式大规模生产的环境是合理的。
杂交只能在同种和近亲种间进行,可自然发生,而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基因在不同生物间转移,自然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几乎为零概率事件。
透过杂交技术的品种改良只能够在近亲的品种之间进行, 杂交水稻都是在栽培稻之间或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的杂交品种, 育种及筛选优良的株系。
即使人工杂交技术, 也没有打破大自然的遗传规律, 正如我们最熟悉的狗,就是古人早期驯化狼通过从野生的狼中寻找父本或母本,不断杂交,最后得到优势种,迄今狼依然可以和狗生育后代。
但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将某个基因从一种生物中移植到另一生物, 使受体生物出现一些特殊的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等。
从这层意义上看,转基因生物是实验室中创造出来的生命,譬如最常说的将杆菌上的产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水稻,小麦上去,但是不管怎么转,人们是不可能让杆菌和小麦,水稻来交配生育后代的。
这就是转基因和杂交的最本质的区别。
美国著名科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欧•威尔逊指出:“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封闭的基因库——一个不能与其它物种交换基因的生物集合体。
如此程度的种间隔离,使每一个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各自的遗传特征,并占据独特的地理分布范围。
在一个物种内,特定的个体及其子子孙孙与其它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不会太远,因为它们必须进行有性繁殖,与其他家族进行基因交换。
经过若干时代,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家系以其鲜明的特征联系在一起,这一脉相承的全部生物个体及其未来时代,会共同向着同一基本方向进化”。
人类正在进行的转基因商业化开发,其出发点根本不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安全问题,而是为了资本的利益,为了商业的利益。
这对生物进化尤其人类栽培与驯化的物种来说,是个重大打击。
在转基因生物巨头和相关利益科学家眼里,那些传统的优质种子或部分杂交种子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严重阻碍他们通过垄断种子而获取金钱。
经过约40亿年的长期自然演化后,物种的基因搭配是最合理的,多一个会进化出来,少一个会淘汰出去。
转基因生物不能留种,就说明转基因打乱了物种进化轨迹。
人类利用最高的技术,举全球之力并不能制造一个结构非常简单的物种,但人类却能够利用转基因技术毁灭一个物种。
转基因棉花推广后,当农民发现转基因棉存在的问题后,想种植普通的棉花已经很难找到种子了。
尽管国家种子资源库中,还可能有保留的传统种子,但要短时间内提供大面积种植的种子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那些关乎粮食安全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种子,农民不能及时安全有效地获得种子,是非常危险的。
转基因食品损害动物健康的毒理学证据
编剧赵华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科技”转基因食品给人吃是否安全,理应先进行动物试验。
按照国际通行的《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动物试验分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天的“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30天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第三阶段90天的“亚慢性毒性”试验和第四阶段104周的“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
然而转基因食品发明国美国、各大国际权威组织及各国监管机构,竟都采信了孟山都公司等转基因食品生产商自己所做的90天大鼠试验“无害”结论,既未要求转基因食品生产商提供食品毒理学第四阶段104周“慢性毒性和致癌”老鼠喂养试验报告,也未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食品毒理学第四阶段试验,岂非咄咄怪事?
与孟山都公司等转基因食品生产商长期宣称的“食用安全”相反,自转基因食品出世以来,已有大量食品毒理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损害动物健康。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动物喂养试验证据出现于2010年以后,即2010年发表的俄罗斯科学家试验报告和2012年发表的法国科学家试验报告。
俄罗斯仓鼠试验证明:转基因大豆绝育
作者:俄罗斯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科学家阿列克谢·索罗夫等人
刊物:俄罗斯《农业科学纪事》杂志2010年第8卷第3期(/zWfJdtP)
结论:104周坎贝尔仓鼠喂养试验表明,转基因大豆使仓鼠三代绝种
法国大鼠试验证明:转基因玉米致癌
作者:法国卡昂大学塞拉利尼教授等人
刊物:美国《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2012年第50卷第11期(/zlZAUTN)
结论:104周SD大鼠喂养试验表明,转基因玉米使大鼠提前半生罹患癌肿并早死
7 月13日北京“2013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上,英国伦敦医学院-Guy医院和国王学院医学和分子遗传学系教授迈克尔·安东尼奥介绍了其他独立科学家所做的大量转基因作物动物喂养试验,证明转基因食品对实验动物造成了肝肾损伤、免疫、血液和消化系统异常等损害。
主要有:
已商业化销售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大豆喂养小鼠:出现肝脏、胰腺、睾丸功能扰乱(Malatesta et al., 2002; Malatesta et al., 2003; Vecchio et al., 2004)
△转基因大豆喂养兔子:出现心脏肾脏酶功能扰乱(Tudisco et al., 2006)
△转基因大豆喂养小鼠24个月试验:损害多种器官。
肝脏衰老加速,体内39种蛋白质过度表达,10种蛋白质减少,显示衰老的标记大大减少(Malatesta et al., 2008)
△转基因玉米喂养老鼠三代:出现坏疽、肝肾损伤及血液成分变化(Kilic & Akay, 2008)
△转基因玉米喂养老鼠:出现免疫细胞生物化学成分显著改变(Finamore et al., 2008)
△转基因玉米喂养羊三代:母羊瘤胃上皮基底细胞增生,小羊发生肝脏和胰腺基因功能改变(Trabalza-Marinucci et al., 2008)
△转基因玉米喂养猪31天:免疫细胞数量出现变化(e.g. CD4+ T cells, B cells, macrophages),生物化学成分也出现问题(cytokine levels; e.g. IL-12, IFNg, IL-6, IL-4, IL-8) (Walsh et al., 2011)
未商业化销售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土豆喂养小鼠:胃粘膜出现雪花片状凝集素(GNA)杀虫剂蛋白(Ewen SWB and Pusztai A, Lancet, 354, 1353-1354, 1999)
△转基因豌豆喂养小鼠:导致特定免疫应答与过敏型反应(Prescott VE et al. J Agri Food Chem., 53: 9023-9030, 2005)
△转基因水稻喂养大鼠:消化道菌群和肾上腺、睾丸、卵巢等器官重量发生明显变化(Schroder et al.,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