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导学案

合集下载

《煤炭、石油、天然气》 导学案

《煤炭、石油、天然气》 导学案

《煤炭、石油、天然气》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掌握煤炭、石油、天然气在全球和我国的分布情况。

3、理解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4、探讨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梳理(一)煤炭1、形成过程煤炭是古代植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在远古时期,大量的植物死亡后堆积在沼泽等低洼地区,逐渐被泥沙覆盖。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高温、高压和缺氧的条件下,这些植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逐渐转化为煤炭。

2、特点(1)煤炭是一种固体燃料,具有较高的热值,是重要的能源资源。

(2)煤炭的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碳、氢、氧、氮、硫等元素。

(3)煤炭的质量和种类繁多,根据其含碳量、挥发分、灰分等指标的不同,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等不同种类。

3、分布(1)全球分布:煤炭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但分布不均衡。

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

(2)我国分布:我国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煤炭分布广泛。

主要的煤炭产区有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4、开采和利用(1)开采方式:煤炭的开采方式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

露天开采适用于埋藏较浅、煤层厚度较大的煤矿;地下开采则适用于埋藏较深的煤矿。

(2)利用方式:煤炭主要用于发电、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

此外,煤炭还可以通过气化、液化等技术转化为清洁燃料。

5、对环境的影响(1)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土地塌陷、水资源破坏、矸石堆积等环境问题。

(二)石油1、形成过程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遗体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这些生物遗体在沉积过程中逐渐被掩埋,在高温、高压和细菌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了石油。

2、特点(1)石油是一种液体燃料,具有较高的热值和流动性。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燃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燃料的燃烧之后,进一步学习化石燃料的燃烧。

本课先从感受燃烧放热入手,初步了解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之后过渡到化学变化产生能量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和自主学习,了解三大化石燃料。

同时认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新能源的开发。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采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化石燃料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学生们对于煤、石油、天然气并不陌生,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课件展示、自主学习等方法来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但在本节课学生也容易出现以下极大问题:(1)对化石燃料的形成、组成、利用等知识存在误区。

不清楚如何将化石燃料充分合理的进行利用。

(2)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不够全面。

并不了解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分组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三大化石燃料的形成、重要性及不可再生性;通过元素质量守恒猜想甲烷燃烧产物并进行实验验证。

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知识与技能)2.通过阅读材料获取信息,逐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的推断,强化化学思维;结合生活实际做法推断燃料充分燃烧条件,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利用。

通过认识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重要性等,让学生树立节能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诊断和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究水平)。

2. 通过自主阅读探究三大化石燃料,对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的推断,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材料阅读分析能力,对质量守恒中元素守恒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

3. 通过对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树立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和开发新能源的意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应用学科价值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学案8

学案8

翼城中学高二(地理)导学案时间:周次:编号:7 主编:张俊年审核:刘巧霞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1 课时)【目标引领】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2、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学习重点: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2、了解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内容:一、学生阅读课本P40第一自然段,完成1、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与能源的关系2、能源的分类。

3、理解非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的必要性。

(从非可再生能源的有限性、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密切相关性两方面考虑)4、煤炭在我国能源乃至世界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二、资源开发条件学生阅读课本P40和P41文字,考虑以下问题:1、能源资源开发条件从哪些方面评价?2、山西省主要的煤田和煤矿有哪些?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及具体表现?自我检测题:1、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生物能C.天然气D.太阳能2、没有从山西经过的铁路线是()A.京包线B.包兰线C.太焦线D.同蒲线3、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是()A.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B.大同煤矿是优质主焦煤基地C.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D.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4、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B.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C.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潮汐能等D.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自主学习问题反馈【探究学习】课堂探究目标: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并掌握能源基地的措施。

问题探究:1、读“能源基地建设”部分及图3.3 、3.4、3.5、3.6,完成:(1)、能源基地建设的目的?(2)、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2、读图3.4总结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特点?主要的铁路运输线有哪些?并思考为什么山西紧邻黄河,为何不发展水运?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煤炭资源丰富②市场广阔但交通落后③煤层气储量丰富④位置适中⑤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2、“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C.增加经济产值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3、下列自然条件中,成为山西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因素的是()①黄河②汾河③秦岭④太行山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4~5题。

第十七章 第一节 能源家族 导学案

第十七章 第一节 能源家族 导学案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题:一、能源家族授课时间:2012年2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能源,能够对能源进行分类。

2.常识性了解什么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3. 了解什么是生物质能.学习重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预习导学案1、能源就是能提供的物质资源(或物体)叫做能源.使用能源的过程就是利用的过程.2、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在长期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我国目前利用的能源中90%以上是煤和石油.3、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能.这类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能。

4、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能源.现在我们使用的电能、煤气、汽油、煤油、焦炭、液化石油气、激光和沼气等,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能源.5、对一次能源而言:能源使用后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能源;能源使用中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叫能源.6、20世纪中叶以来才被利用的能源叫能源,20世纪中叶以前利用过的能源叫能源;它们本质的区别是利用时间有差异.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现在的新能源会逐步成为常规能源三:交流合作1、分小组讨论预习作业,然后分组抽问答案,教师纠正个别错误。

2、教师抽问刚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其他组的学生或教师解答。

问题(1):(2):课内探究导学案一:自主探究:探究一能源通过自学讨论,总结出什么是能源,凡是能____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链接思考:使用能源的过程就是利用能量的过程;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进步.我们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它们的来源在哪里?或者说,我们利用了哪些种类的能源呢?通过自学,讨论,学会下列内容:化石能源: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一次能源: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二次能源:_____________。

7[1].2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学案

7[1].2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学案

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一节)【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自学】阅读教材P136~137.1.能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为什么要节约和开发新能源?3.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使之充分燃烧)?⑴和⑵。

【实验】教材P实验7-3,回答下列问题。

可见,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的变化。

有些反应能热量(如碳等的燃烧),有些反应热量(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注意:在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时,不能单纯依据该反应发生需用的条件来进行判断,例如,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高温的条件,但该反应却是一个放热反应。

【自学】阅读教材P137~141 ,并完成下列问题。

一、三大化石燃料(矿物燃料)1.煤和石油■煤气的主要成分:、、,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氢气和一氧化碳。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丁烷、丙烯、。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实验探究】观察P实验7-4【结论】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元素。

【归纳小结】【知识点总结】比较煤、石油、天然气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139.1~61.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B、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C、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它们都是混合物2.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煤燃烧发电3.选择燃料应考虑的因素是()①是否易于燃烧②是否生成污染气体③能释放多少热量④是否能稳定的燃烧⑤是否廉价⑥使用是否安全⑦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导学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导学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2、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能源的分类,认识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理解能源危机的含义,树立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2)能源的分类和能源危机。

2、难点(1)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现象。

(2)理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一)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理解:(1)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如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化学能等。

(2)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由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例如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发电机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能量的转移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例如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3、意义: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二)能源1、定义: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

2、分类:(1)按照能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

(2)按照能源能否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3、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发展(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火的使用→化石能源的利用→电能的使用→新能源的开发。

沪科版第二十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步试题导学案

沪科版第二十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步试题导学案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学习目标: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重、难点:1、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2、能量守恒定律的得出自主学习(一)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反映这种联系。

通过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 自然界中能量的存在形式:。

2.化学能:是由于,物质的变化。

例如:木材的燃烧是一种,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就来源于木材储存的。

3.核能:则是由于,物质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例如:、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就来源于。

4. 地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这些能量发生的释放出来的。

5. 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的能量则来源于亿万年前植物、动物体内的填一填: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能转化为能;2、电风扇通电能转化为能;3、电炉通电能转化为能;4、电灯通电能转化为能;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二)交流和讨论观看课本图20-7说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1)山顶上的石块;(2)滚动的足球;(3)加热后的物体;(4)牛奶、面包、水果;(5)导线中的电流。

(三)实验探究:活动1 能量的转化参考图20-12,填写课本157页的填空。

活动2、能量的转移填一填:1、每人桌子上都有一杯冷水,将你的手指放人杯中,你有什么感觉?能转移为能;2、将一个小球放在桌子上,让另一个运动的小球撞击它,你会发现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能转移为能;自然界中,能量不但可以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而且可以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

(四)能量的守恒定律活动3 做一做:取一皮球,掉在地上观察其每次反弹高度的变化?其结果是一次比一次低,直至静止为止。

皮球落地后又弹起的闪光照片球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答:因为小球跟空气和地面摩擦,一部分的能转化为能。

想一想:一杯放在桌上的热水冷却,此过程有能的转化吗?热水的内能消失了吗?活动4 做一做填一填:利用你手中的细线和小球做单摆实验,如右图分析小球在运动时能量的守恒。

202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节 能源(导学案)

202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节 能源(导学案)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量概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的基础上,对能源知识作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能源,着重介绍了“核能”和“太阳能”,并简要介绍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以及能源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的环境问题.本章共分4节:1.第1节“能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等概念以及21世纪的能源趋势.2.第2节“核能”,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涉及核能、聚变、裂变、链式反应等核反应知识,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离很远,教师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尽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3.第3节“太阳能”,本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与太阳能有关的科普知识,重点要放在对太阳能的利用这一方面.4.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本节主要通过实例说明了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还讨论了未来的理想能源.【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增强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掌握科学、应用科学的本领.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具有了解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情感,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能源的分类,核能的聚变和裂变,太阳能的利用方式,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以及能源的可持续发.【教学难点】区别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区别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的应用,对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的理解.【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能源……………………………1课时第2节核能……………………………1课时第3节太阳能…………………………1课时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观察法:通过深入的观察,认识太阳能的利用,并认识太阳能的优缺点.2.调查学习法:通过调查及查阅,认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节能意识.3.阅读学习法:通过阅读等方法,了解核能的利用及核电站的工作原理.第1节能源课题能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能源,能源的不同分类.2.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3.了解21世纪的能源趋势.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搜集与能源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获得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能源的分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蜡烛、小灯泡、火柴、太阳能电动车、手电筒、手摇电动机教学难点区别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钻木取火是人类最早的“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2.能源的类型:根据是否直接获得,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根据能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3. 21世纪的能源趋势: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对应练习(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转动了.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点燃蜡烛,蜡烛发光.师同学们,这几个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太阳能电动车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蜡烛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能量:运转的发电机产生电能;电灯发热、发光,产生了内能和光能;燃料燃烧产生了内能;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等等.可见,能量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生1: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生2:我们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生3: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吗?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考.师以上这些,当我们学完本节后,你就会明白了.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科学链接:我国化石能源现状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世界的13%,居全球第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水利资源非常丰富,居世界各国首位.由于我国人口太多,人均能源相对不足,煤炭的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而石油人均可采的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1%.进行新课一能源、化石能源1.能源师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大家举例分析.学生思考问题,并讨论回答:生1:我们烧水、做饭,需要能量,是柴薪、煤、天然气燃烧释放出来的能量;生2:开动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需要能量,是汽油、柴油燃烧释放出来的能量.生3:电灯发光,需要能量,是水力发电、火力发电转化来的电能.……师上面大家说到的柴薪、煤、天然气、汽油、柴油、水等都可以提供能量.因此,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板书:能源: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2.化石能源师同学们,请根据你们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一下,煤、石油、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师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受的太阳能.所以,煤、石油、天然气称为化石能源.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海上开采石油画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板书:化石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二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师在我们生活中,能源有很多,如:柴薪、煤、石油、天然气、煤气、水能、太阳能、核能、电能等等.请大家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如何归类.按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板书: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三21世纪的能源趋势师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教师引导分析教材P168的图象:两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在急剧增长,1950年消耗的能源仅相当于26亿吨标准煤,但2007年却达到了160亿吨,整整提高了5倍多.课外拓展:按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清洁能源:太阳能、电能、水能、地热能等;污染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按人类开发早晚和使用情况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及水能等人类已经利用多年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新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人类最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师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还是石油,据已探测的数据表明,化石能源的储量并不丰富,而且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不久的将来会消耗殆尽.石油的短缺终会引起世界的能源危机.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请大家阅读材料P169“科学·技术·社会——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师进入21世纪以来,风能和水能逐渐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核能也被人类加以利用,新的能源也不断被发现.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列举新能源利用的状况以及能源消耗数量的变化情况.说明: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能更深地理解能源的概念以及重要性、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能源的概念和常见的能源,及各种不同能源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能源与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生1:通过学习,我知道能源是个广义的概念,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生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柴薪→煤→化石能源.我们所使用的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核能全部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称为一次能源;电能、汽油、煤油等是消耗一次能源而得到的二次能源.生3:我们使用的化石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由石油引起的危机受到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新的能源,如风能、水能和核能都已经得到很好的利用了.生4:能源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能源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师最后,由于石油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所以,世界上为争夺石油而引发了很多战争.由此,请同学们在课下就下面问题继续讨论:1.以石油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否可靠?2.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还能支持多久?3.能否开发新型能源?4.人类开发化石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对能源有了新的理解,知道了能源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1世纪能源趋势的变化.大家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我们在下次课继续探讨和学习.好,谢谢大家!小组问题探讨:1.如何辨别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各有什么特点?2.通过实例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的趋势,那么,我们需要的这些能量是谁提供的?如何对这些能量进行分类?它们的各自特点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利用它们呢?教材习题解答动手动脑学物理(P169)1.解答:2.解答: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的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从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进入以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的时代,人类从此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电能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电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便于从多种途径获得(如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及其他各种新能源发电等),同时又便于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种种需要(如电动力、电热、电化学能、电光源等).与其他能源相比,电能在生产、传送、使用中更易于调控.这一系列优点,使电能成为最理想的二次能源,格外受到人们关注.3.解答:(给出一例调查仅供参考)八十年代能源以柴薪为主,九十年代能源以煤炭为主,现在能源以电能和天然气为主.现在人均消耗能源的数量是八十年代的3倍左右.(答案不唯一,以自身调查了解为准)难题解答【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能是化石能源B.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都是二次能源C.石油、煤、天然气是常规能源D.以上说法都正确解析: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都是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规能源.答案:C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中学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学案
课题3.1能源资源的开发总第_1.2_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策略。

2.掌握山西煤炭能源的综合开发措施。

3.理解区域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重点: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

学习难点: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的措施.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能、潮汐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其储量对人类历史来说是有限的。

二、能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
(3)齐全
(4)煤质
(5)多为中厚,埋藏浅
2.市场广阔
(1)我国是大国。

能源需求会继
续。

(2)我国以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3. 适中,比较便利。

(1)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主要消费城市相距较近。

(2)铁路运输条件好。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运输为主、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
(1)建设,变输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为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山西省的煤炭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
2.综合利用的措施
3.能源的综合利用带来了哪些变化?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山西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2)
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2)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利用技术,推进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和旅游业。

1.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何主要差异?
2.目前,我国晋煤外运的主要铁路通道有哪些?
3.山西省的水土流失严重与其煤炭开发有何关系??
课堂练习
1.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煤种齐全,但以褐煤为主B.大同煤田是优质主焦煤基地C.煤层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
D.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2.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不是因为()
A.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B.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C.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需求量大增
D.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3.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A.西气东输B.开采成本上升C.能源结构调整D.西电东送
课后作业
4.山东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C.井矿巷道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5.下列关于山西省对重化工业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发展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和铝制品系列发展
C.化工企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D.建材工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6.黄土高原西部沙区露天开采煤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理想图示是()A.筑坝→采矿→复垦→农业经营→回镇
B.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筑坝
C.农业经营→复垦→采矿→回填→筑坝
D.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
7.关于山西能源资源藏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多数煤田为中厚煤层②煤层稳定③埋藏较深④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山西省能源基地对外通道比较狭窄的地区是()
A.晋西北地区B.晋西南地区C.晋东南地区D.晋东北地区
9.山西省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石,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①山西铝土矿资源丰富②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③山西炼铝工业社会协作条件好④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0.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D.禁止滥砍乱伐,保护植被
11.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B.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重最高
C.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的比重
12.有关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炭所占的比重要低于石油和天然气
B.石油是最主要的能源
C.近几年,世界核能发展很快,已超过了天然气,能源消费中居第三位
D.水电的比重要高于核能
13.山西省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 )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14.读图回答,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E、F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共形成的原因是、、、
为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F省东部建设的林
业生态工程是。

(2)M河,共流域内的农业耕作制度是
;位于该河与长江汇合处的著名城市是。

(3)N省的简称是豫,经过该省的铁路干线有(、、、))
A.京沪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焦柳线
E.陇海线
F.浙赣线
1、C
2、D
3、B
4、D
5、D
6、D
7、A
8、C
9、D10、B11、C12、B13、
D
14、1、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黄土疏松、降水适中、夏季多暴雨太行山绿化工程
2、汉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武汉
3、豫B、C、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