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空气线图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空气线图分析及推演(一)

空气线图分析及推演(一)

空氣線圖(Psychrometric Chart)分析及推演壹、空氣性質及相關公式一、濕空氣(Wet)AIR=乾空氣Dry Air+水蒸氣Water VaporP=P a+P vm=m a+m v二、空氣線圖(Psychrometric Chart)~討論空氣中含有不同質量水氣時隻性質(濕空氣性質)1.乾球溫度(℃DB):一般溫度計所測試得到之溫度。

(計算顯熱量用)2.濕球溫度(℃WB):一般溫度計之感溫球包紮濕砂布,在5m/s之氣流下所測試得到之溫度。

3.露點溫度(℃DP):空氣受冷卻後(等壓冷卻),水蒸氣開始凝結成水滴之溫度。

即為對應於蒸氣壓P v之飽和溫度。

4.相對濕度ψ(%RH):同溫下,空氣中實際所含水分( m v)與所含最大飽和水分( m s)之比。

ψ=( m v)/ ( m s)=( P v)/ ( P s);at Temp Constan5.濕度比ω或絕對濕度X(Kg/Kg’):空氣中實際所含水分( m v)與單位乾空之量( m a)之比。

(計算潛熱量用)ω=0.622 (P v)/ (P a)=0.622 (P v)/ (P-P v)6.焓h(Kcal/hr):空氣熱能之單位(計算全熱量用),焓值根據一定基準面,乾空氣的零值系選擇0℃的空氣,水蒸氣的零值系選擇0℃的飽和液態水,即與蒸氣表所用的基準面相同。

h=C p×T+ω×h v7.比容υ(m3/Kg’):用理想氣體方程式計算比容。

8.顯熱比SHF(Sensible Heat Factor):顯熱(Hs)與全熱(H t)之比。

Reference Point:78℉、50%RH或80℉、50%RHSHF=(Hs)/ (H t)=(Hs)/ (H L+ Hs)三、理想氣體Ideal Gas LawP a:Kpa υ:m3/Kg’=(V體積/ m a空氣質量) T:°KR:氣體常數(KJ/Kg-°K)=R v(萬用氣體8.134) / M(分子量)四、練習題目空調區域容積:6×4×4m,室溫38℃DB,大氣壓力101KPa,相對溼度70%RH,求室內濕度比ω、露點溫度(℃DP)、空氣質量m a、水氣質量m V。

空气线图

空气线图

空气线图术语与概念:1、干球温度T:即为用温度计测得的空气温度,称其为干球温度。

就是为了与后述的湿球温度相区别。

2、湿球温度T w:将温度计的温泡扎上润湿的纱布,并将纱布的下端浸于充水容器中,就成为湿球温度计了。

将湿球温度计置于通风处,使空气不断流通,此时该温度计读数为湿球温度。

3、露点温度T d:指空气在水汽含量与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与时的温度,形象地说,就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4、绝对湿度Z(absolute humidity):定义就是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蒸气的重量,单位为g/m3。

饱与绝对湿度:指1m3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蒸气最大限度的重量。

5、相对湿度Ф(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实际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与状态空气水蒸气分压力之比。

6、含湿量d:每公斤干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量g/kg干是以1kg干空气作为计算的基准的。

7、焓i:定义为:该物质的体积、压力的乘积与内能的总与。

对近似定压过程,可直接用湿空气的焓变化度量空气的热量变化。

8、比容(V):定义就是密度的倒数,即就是每千克的空气中所含空气的体积。

9、潜热(Latent Heat):潜的意思就就是温度计测量不出来温度的变化,也就就是物体的热能变了,但就是温度并没有变化,比如0度的水凝结成0度的冰需要散发出一定的能量,但就是温度还就是0度,还有100度的水汽化成100度的蒸汽也就是。

10、显热(Sensible Heat):这种能量的变化温度计可以感测出来有温度的变化,最简单的即就是天气的变化。

11、热湿比ε:热湿比定义为湿空气焓的变化与湿量的比,用公式表示:ε=Δi/Δd。

单位就是j/g或者Kj/kg,热湿比有正有负,可以代表湿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

利用热湿比求空气状态举例:已知B=101325Pa,湿空气初参数为TA=20℃,Φa=60%,当增加10000KJ/H的热量与2KG/H的湿量后,温度TB=28℃,求湿空气的终状态。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图解(人教版必修1):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图解(人教版必修1):地球上的大气

垂直下沉
对天气的影响:多晴朗天气
太阳辐射纬度不均导致地面冷热不均

含义:单位距离气压差形成水平气压梯度而产生的力


直接 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
水平运动
高空水 平运动
受力情况 风向
影响:改变风向和风速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方向:垂直风向(北右南左) 影响:只改变风向


30°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夏威夷高压





30°
30°


60°
60°
环 流
季风类型
亚洲季风气候
S
东亚季风
S
南亚季风
对比项
冬季(1 月)
夏季(7 月)
冬季(1 月)
夏季(7 月)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状况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 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 全球气压带风带偏北 带,太平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带,太平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 带,太平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气压分布
南半球 北半球
气压呈带状分布 气压呈块状分布
1月(冬季) 7月(夏季)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N
气压带风带
N
的季节移动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网络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网络图
空气的污染 及防治
用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制取 1、污染物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氯酸钾(2O2 ====== 2H2O + O2↑
分解
实 反应原理 验
MnO 2
2KClO3 =△===== 2KCl + 3O2↑
反应

2KMnO 4 ==== K2MnO 4 + MnO2 + O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氮气( N2) ( 78%)
1、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呼吸 3、用途:
1、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
稀有气体( 0.94%) 2、化性:稳定(称为“惰性气体” )
3、用途:
二氧化碳( 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21%) 化性
下可液化为淡蓝色液态氧,也可固化为淡蓝色的固态氧。
碳 +氧气 → 二氧化碳
硫 +氧气 → 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
磷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及注意事项,条件为点燃)
镁+氧气 → 氧化镁
概括为: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我 们 周 围 的 空 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水进入瓶中大约占瓶
体积的 1/5
点燃
化学方程式: 4P + 5O2 ===== 2P2O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空气 成分
实验误差分析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

《大气环流》PPT课件

《大气环流》PPT课件

冷干燥的天气。
夏季,大陆为印度低压控制,海上为太平洋高
压控制,盛行温暖而湿润的东南风。我国西南地
区因受印度季风的影响,夏季吹西南风。造成湿
热多云雨的天气。
精选课件ppt
9
由于各种地理条件的影响,常常形成某些地 方性的空气环流,称为地方性风。 (二)海陆风
1、概念: 晴稳天气时,海岸附近,白天由 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这种风 向昼夜交替的地方性风称为海陆风。
图 4-17 峡谷风示意图
精选课件ppt
19
地 形 影对 响气 流 的
流线
根据对一个 地区内,同一时 刻气流的测定或 观察,可以绘出 流线。流线上任 何一点的切线方 向都应该同该点 的实际风向一致。
流线的变形
精选课件ppt
20
平气压梯度力。
精选课件ppt
1
图 4-12 单圈环流示意图
精选课件ppt
2
(二)三圈环流模式
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构成了南北向三个闭合环 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如图
假设地表面是均匀的(不考虑海陆分布及地 形起伏的影响),但考虑了水平地转偏向力, 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精选课件ppt
3
图4-13 三圈环流示意图
剧烈,大陆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于是,
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称为大陆风或冬季风。
夏季风(海洋风):夏季,大陆増热比海洋剧
烈,大陆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于
是,风由海洋吹向大陆,称为海洋风或夏季风。
3、我国盛行的季风
冬季为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海上为阿留申低
压控制,盛行寒冷而干燥的西北风。造成晴朗寒
精选课件ppt
6
表 4-4 气压带和大气活动中心

空气线图之运用

空气线图之运用

CARRIER濕空氣性質圖
低溫用途
ASHRAE 濕空氣性質圖
工研院濕空氣性質圖
TRANE 濕空氣性質圖
CARRIER濕空氣性質圖
計算機應用軟體
亞翔空氣線圖
空氣性質之表示
DB (Dry Buld) ,乾球溫度「DB℃」 WB (Wet Buld) ,濕球溫度「WB℃」 RH (Relative Humidity) ,相對濕度「%RH」
DP (Dew Point) ,露點溫度「DP℃」
W (Moisture Content) ,濕度比「g/kg」 h ( Specific Enthalpy) ,比焓「kj/kg」
v (Specific Volume) ,比容「M3/kg」
認識濕空氣線圖
0.84m3/kg
比容 比焓 相對濕度 濕度比
加濕量計算例
密度=348/(20+273) =1.19
qs=10×
3600× 1.19× (0.008-0.004) =171.4kg/hr
求加濕量計算=? kg/hr
0.008
0.004
風量:10 m3 /s
顯熱量計算例
密度=348/(15+273) =1.2
qs=10×
1.2× (20-15) =60kW
風量:10 m3 /s
求顯熱量計算=? kW
總熱量計算例
密度=348/(25+273) =1.17
qs=10×
1.17× (65-43) =257.4kW
65
風量:10 m3 /s
43
求總熱量計算=? kW
濕度越低,空氣之吸濕能力則越強;當相對濕度達 100%時,稱之飽和狀態,此時濕空氣不再具吸濕能力。 以電熱或熱水盤管對濕空氣加熱,溫度將提高,此時 濕空氣之絕對濕度不變,但提高後之溫度,其飽和狀 態下之絕對濕度將提高;因此,濕空氣之相對濕度將 降低。 由於濕空氣之相對濕度降低,使得空氣之吸濕能力變 強;經電吹風機加熱後之空氣,容易使濕頭髮之水分 子蒸發乾燥,及是此種原理導致。

风向及画法

风向及画法

二、大气热状况及其应用(与气温度有关的问题):通过上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是由一系列的热传递和热交换过程组成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这两种作用是建立在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基础之上的。

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试题切入点。

下面的思考问题将帮助你理解有关热量问题: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一地白天气温的高低,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强弱;分析一地夜晚气温的高低,则要考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三、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存在的非常普遍,运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地理现象,是天气部分复习的重点知识。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空气线图简介

空气线图简介

空气调节之概念
❖ 夏季的空调主要是冷却和除湿的作用 ❖ 冬季的空调主要是加热和加湿的作用 ❖ 气流的控制,是以送风机来达其目的的 ❖ 尘埃的控制,是在空气的回风处装设过滤器
保健用空气调节
❖ 保健用空调又称为舒适用空气调节,调节的 方法有:冷却、加热、除湿、加湿和空气循 环等。一般的商店、百货公司、住宅等均属
尺度线以此点为基准,以决定过程线之斜度 注:以上已知任两项,其他数值均可在线图上求出
空气线图
参考点DB27, RH50%
空气线图的使用方法
❖ 进入调节器具之风称:进风 ❖ 离开调节器具之风称:离风 ❖ 绕过调节器具之风称:旁路风 ❖ 经风扇鼓动在风管中行进之风称:送风 ❖ 离开出风口吹入室内之风称:供风 ❖ 自室内回至调节器具前之风称:回风 ❖ 外气进至调节器具前之风称:外气 ❖ 外气与回风混合之风称:混合风 ❖ 离风与旁路风混合之风亦称:混合风
❖ 湿空气线图一般简称为空气线图,包含如下 空气特性:
① 干球温度db:是用一般标准温度计所测量的 空气温度
② 湿球温度wb:是在标准温度计的感温球上包 上一层湿润的纱布,放在快速流动的气流中 所(5m/s~10m/s)测量的温度,水在空气中自 由蒸发时所测得温度。
空气线图的使用方法
③露点温度dp:当空气被冷却时所含水汽要开 始凝结的温度。
❖ 换气量指自室外吸取的新鲜空气量,不同的 场所需求的换气量也不同
❖ 有效温度ET指人体实际感觉冷热的程度。这 个温度与温度计测量的温度是不一样的。ET 与温度、风速及相对湿度是相关的
工业用空气调节
❖ 工业用空气调节是为了生产制品或保存物品, 故其室内的温湿度等一定要控制在物品最适 宜的条件下。但是工厂内是有工作者在作业 的,所以室内条件,也要控制在接近工作者 感到舒适的条件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正高工冷凍空調科講義空氣線圖及其應用一.空氣線圖之結構:1.乾球溫度(DB) 單位:℃或℉2.濕球溫度(WB) 單位:℃或℉3.相對濕度(RH) 單位:%4.露點溫度(DP) 單位:℃或℉5.飽和線在飽和曲線上之空氣性質狀態為DB=WB=DP6.焓(H) 單位:kcal/kg或BTU/lb或KJ/kg7.比容積(v) 單位:m3/kg或ft3/lb8.比濕度(ω) 單位:kg/kg或Gr/lb或g/kg。

在英制單位中1Grains=1/7000lb9.顯熱比(SHF) 顯熱比稱顯熱係數或顯熱因數(Sensible Heat Factor),以SHF簡稱。

其定義為空氣顯熱(SH)總熱(TH)的比值,總熱包含顯熱與潛熱(LH),以式表示為:SHF=SH/TH=SH/(SH+LH)m10.焓的減少修正數(Minus Enthalpy Deviation) 在一般應用上,為方便起見,通常把等濕球溫度線與等延伸至飽和狀態所讀出的焓,視為飽和狀態之等焓線,但實際上並不等於空氣狀態的實際焓值,其間存有一偏差量,即利用此線做為焓的減少修正數。

11.焓的增加修正數(Plus Enthalpy Deviation) 對於較低乾、濕球溫度的空氣狀態而言,由等濕球溫度線延伸所查得的飽和狀態焓值,需加上焓的增加修正數值,才是該狀態之實際空氣的焓值。

12.O為準原點:又稱參考點,其位置依用單位之不同而變;在公制空氣線圖上之位置為25℃DB及50%RH;在英制空氣線圖上為80℉DB及50%RH;在SI制空氣線圖上為24℃DB及50%RH。

二.空氣線圖之八種應用變化空氣經過不同的空氣調節設備處理之後,其狀態之變化過程,在空氣線圖上可分成八種A:為純減熱過程B:為蒸發性冷卻過程C:為純加濕過程D:為加熱加濕過程E:為加熱過程F:為化學除濕過程G:為純減濕過程H:為減熱減濕過程(一).純減熱過程:空氣經冷卻盤管時,僅顯熱被吸收,並無水份被凝結。

(二).蒸發性冷卻過程:空氣經水簾或將水噴入空氣中,由於水會吸收部份顯熱,大部份顯熱由冷卻盤管冷卻,同時水使空氣中含水量增加。

(三).純加濕過程:空氣經過水加濕和加熱盤。

(四).加熱加濕過程:空氣經過熱水蒸汽時。

(五).純加熱過程:空氣經加熱盤管。

(六).化學減濕過程:空氣經化學除濕劑吸收水份,降低含水份即除濕後,由於空氣中水蒸汽變成水,產生放熱現象。

(七).純減濕過程:當空氣經過冷卻盤管及加熱盤管時。

(八).減熱減濕過程:空氣經冷卻盤管。

三.空氣線圖之基本用法(一).顯熱因數(SHF):(二).室內顯熱因數(RSHF):室內顯熱因數(Room Sensible Heat Factor)以RSHF簡稱,其定義為室內顯熱量與室內總熱量之比值。

RSHE=RSH/(RSH+RLH)=RSH/(RTH)RSH:室內顯熱量RLH:室內潛熱量RTH:室內總熱量RSHF線之求法有兩種方式:1.己知:A為室內設計條件狀態點,B為送風條件狀態點,則AB兩狀態點之連線,即RSHF線,或稱室內負載比線。

2.已知:A為室內設計條件狀態點,C為室內顯熱因數SHF值,則先連結SHF與準原點O之連線OC,再由A作OC線之平行線AB,則AB線即為RSHF線。

(三).總顯熱因數(GSHF):總顯熱因數(Grand Sensible Heat Factor)以GSHF簡稱,其定義為總顯熱量與總熱量之比值,即總顯熱為室內顯熱負荷與外氣顯熱負荷之總和,又稱為設備能力的顯熱比(Apparatus Sensible Heat Ratio),以ASHR簡稱。

GSHF=GSH/(GLH+GSH)=GSH/GTH=(RSH+OASH)/(RTH+OATH)OASH:外氣顯熱量OATH:外氣總熱量GSHF線之求法,與RSHF一樣有兩種方法,惟A點非室內設計條件狀態點,而是室內回風條件狀態點RA點與外氣條件狀態點OA點,兩狀態點混合點後之條件狀態點MA點,此點即為進入冷卻盤管之條件狀態點。

另一方法與RSHF之求法相同。

(四).有效顯熱因數(ESHF):有效顯熱因數(Effective Sensible Heat Factor)以ESHF簡稱,其定義為有效室內顯熱量與有效室內總熱量之比值。

當我們引入新鮮外氣時,有部分之外氣量並不流經空調設備處理,我們稱這些外氣為旁路外氣,其與進入室內總送風量之比值,稱為旁路係數(Bypass Factor),簡稱BF。

有效室內總熱量為室內總熱量與外氣旁通總熱量之和。

ESHF=ERSH/(ERSH+ERLH)=ERSH/ERTHERSH=RSH+OASH*BFERLH=RLH+OALH*BFERTH=RTH+OATH*BF在空氣線圖上,求ESHF線之方法,有下列三種:1.由GSHF線與飽和線之交點B,再與室內設計條件狀態RA點連接,即為ESHF線。

2.由定義關係式計算所得之ESHF值,當作SHF值,連結準原點做為參考線OC,再由室內設計條件狀態RA點,作與參考線OC之平行線,交飽和線於B點,則此線即為ESHF線。

3.若己知器具設備露點溫度(Apparatus Dew Point)以ADP簡稱,及室內設計條件狀態RA點,則兩者直接連結成一線,此線即為ESHF線。

(五)RSHF線、GSHF線、ESHF線與BF及ADP之關係1.GSHF線與RSHF線之相交點,即為進入室內之送風條件狀態點SA點。

2.ESHF線與GSHF線相交於飽和線上之ADP點,即可由ESHF線與GSHF線交於飽和線上之點,求得ADP點。

3.只要在空氣線圖上繪出GSHF線及RSHF線,便可定出ADP及BF。

4.由ADP點及室內條件狀態RA點,連成一線,即可得ESHF線。

總結以上之彼此關係,以空氣線圖表示。

四.空調設備之空氣性質與應用空調設備是空氣調節的手段,為了達到所需的空氣調節目的,如溫度、濕度、清淨度及分配度之控制,必須使用不同功用的空調設備來處理,此處理空氣的空調設備為空氣調節箱(Air Handing Unit),簡稱空調箱。

通常在空調箱內裝置預冷、預熱、加熱、冷卻、再熱、加濕及除濕過濾等設施,由這些裝置單獨或組合應用,以便得到不同的空調方式,去處理我們所需的空氣條件。

(一).預熱:當室內回風溫度很低,且比濕度也相當低的情況,需在混合空氣進入冷卻盤管前,加以預熱,以提高其溫度及比濕度,如此可避免在處理較低的回風溫度條件狀態時,因其總顯因數線(GSHF線)不能交於飽和曲線上,而無法求得器具設備露點溫度ADP,影響空調系統冷卻盤管之正常功能。

因此在冷卻盤管之入口端加裝電熱器或蒸汽熱水管來達到加熱功能,使其混合空氣狀態MA點及比濕度均提高。

SA為Supply Air送風,RA 為Return Air回風,OA為Outside Air外氣或Fresh Air新鮮空氣,MA為Mixing Air混合風,AF為Air Filter空氣過濾網,PH為Preheater預熱電熱器,C/C為Cold Coil冷卻盤管。

(二).混合:在空調系統中,由於需要外氣來幫助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

因此,必須引入適當比例的新鮮外氣(OA),其與室內的回風(RA)混合後,產生混合空氣(MA),再進入空調箱進行處理。

混合空氣狀態點,在空氣線圖上的變化,一定落在外氣與室內回風的連線上。

求得混合狀態點MA的方法有下列幾種:1.由外氣與回風之混合比例計算:T MA=T OA*1/4+T RA*3/4T MA:為混合後MA之乾球溫度T OA:為外氣OA之乾球溫度T RA:為回風RA之乾球溫度Ex:己知室外空氣為37℃DB,26℃WB,室內空氣狀態為26℃DB,50%RH,若外氣與回風之混合比例為1:4,求混合後之溫度。

解:T MA=(37-26)*1/5+26=28.2℃2.由外氣量占總送風量之百分比計算:若已知外氣量占總送風之百分比,亦可應用混合定律求得混合後之溫度。

3.由外氣風量與回風風量之混合計算:由於總送風量為外氣風量與回風風量之總和,因此,由兩者所占總風量之比值,亦可同溫度混合定律一樣,算出混合溫度。

T MA=T OA*(V OA/V SA)+T RA*(V RA/V SA)V SA:為總送風量V OA:為外氣風量V RA:為回風風量4.在空氣線圖上作圖法:由GSHF線與ESHF線之關係,得GSHF線與ESHF交於飽和線上之ADP點,再由ADP點連結GSHF線,交於OA與RA兩條件狀態點之連結線於一點,此點即為混合溫度狀態點MA。

(三).混合應用:1.混合加濕再熱方式:當空調設備處理冬季低溫低濕之空氣條件狀態時,空調箱內必須裝置加濕器及加熱器,以提高室內空氣條件狀態之溫度與濕度。

2.混合再熱方式:當室內回風RA與外氣OA混合成混合狀態MA後,經冷卻盤管冷卻降溫同時除濕,但若冷卻後之溫濕度變化太大,則會偏離室內設計條件狀態RA點。

因此混合氣經冷卻之後,再予以加熱提高其溫度,使其控制狀態較易達到室內設計條件。

3.洗滌再熱方式:空氣洗滌器(Air Washer)係在空氣中噴入冷水,以達到空氣之冷卻減濕作用;或噴入溫水,以達空氣之加熱加濕作用。

空氣洗滌器,通常應用於需要高濕度空氣條件的紡織工廠,一方面用以提供較高的濕度,另一方面可以清除空氣中之微塵棉絮。

(四).旁路係數、裝置露點溫度與再循環空氣1.旁路係數:進入室內的總送風量為引入之外氣量與室內回風量之總和,但這些總送風量,並非全部都經過空調設備處理,有部分被旁路沒有接觸到處理盤管,其旁路之多寡,會影響送風條件之決定。

旁路係數可用空氣線圖之作圖方式,求得旁路係數。

BF=(T SA-T ADP)/(T MA-T ADP)T SA:為送風溫度T MA:為混合風溫度T ADP:為器具裝置露點溫度五.空氣熱量計算應用公式:(一).英制:a.相關數據:1.標準空氣之密度ρ=0.075lb/ft32.標準空氣之比熱C=0.24 BTU/lb℉3.標準空氣之潛熱h fg=1060BTU/lb4.風量V之單位為CFM ft3/minb.顯熱計算:Q s=m*C*ΔT=(V*ρ)*C*ΔT Qs:為顯熱量(kcal/hr)=V(ft3/min)*60(min/hr)*0.075(lb/ft3)*0.24(BTU/lb℉)*ΔT(℉) V:為風量(m3/hr)=1.08*V*ΔT ΔT:為空氣初終狀態之溫差Q L=m*h fg*ΔωQ L:為潛熱量(kcal/hr) =(V*ρ)*h fg*ΔωV:為風量(m3/hr)=V(ft3/min)*60(min/hr)*0.075(lb/ft3)* 1060(BTU/lb)(1gr/lb*1lb/7000gr) Δω:為空氣初終狀態之=0.68*V*Δω比濕度(kg/kg)d.總熱計算:Q T=m*Δh Q T:為總熱量(BTU/hr) =(V*ρ)* Δh V:為風量CFM(ft3/min)=V(ft3/min)*60(min/hr)*0.075(lb/ft3)*Δh(BTU/lb)=4.5*V*Δh Δh:為空氣狀態之焓差(BTU/lb)(二).公制:.a.相關數據:1.標準空氣之密度ρ=1.2 kg/cm3(14℃DB’13℃WB)2.標準空氣之比熱C=1.0035KJ/kg℃=0.24 kcal/kg℃3.標準空氣之潛熱h fg=587 kcal/kg4.風量V之單位為m3/hrQ s=m*C*ΔT=(V*ρ)*C*ΔT Qs:為顯熱量(kcal/hr) =V(m3/hr)1.2(kg/m3)*0.24(kcal/kg℃)*ΔT(℃) V:為風量(m3/hr)=0.288*V*ΔT ΔT:為空氣初終狀態之溫差c.潛熱計算:Q L=m*h fg*ΔωQ L:為潛熱量(kcal/hr) =(V*ρ)*h fg*ΔωV:為風量(m3/hr)=V(m3/hr)*1.2(kg/m3)*587(kcal/kg)*Δω(kg/kg) Δω:為空氣初終狀態之比濕=705*V*Δω度(kg/kg)d.總熱計算:Q T=m*Δh Q T:為總熱量(kcal/hr) =(V*ρ)* Δh V:為風量(m3/hr)=V(m3/hr)*1.2(kg/m3)*Δh(kcal/kg) Δh:為空氣狀態之焓差=1.2*V*Δh (kcal/kg)(三).SI制:a.相關數據:1.標準空氣之密度ρ=1.2 kg/m32.標準空氣之比熱C=1.0035 KJ/kg℃3.標準空氣之潛熱h fg=2458 KJ/kg4.風量V之單位為m3/secQ s=m*C*ΔT=(V*ρ)*C*ΔT Qs:為顯熱量(KW,KJ/sec) =V(m3/sec)*1.2(kg/m3)*1.0035(KJ/kg℃)*ΔT(℃) V:為風量(m3/sec)=1.2*V*ΔT ΔT:為空氣初終狀態之溫差(℃)c.潛熱計算:Q L=m*h fg*ΔωQ L:為潛熱量(KJ/hr) =(V*ρ)*h fg*ΔωV:為風量(m3/sec)=V(m3/sec)*1.2(kg/m3)*2458(KJ/kg)*Δω(kg/kg) Δω:為空氣初終狀態之比濕=2950*V*Δω度(kg/kg)d.總熱計算:Q T=m*Δh =(V*ρ)* Δh Q T:為總熱量(KW,KJ/sec)=V(m3/sec)*1.2(kg/m3)*Δh(KJ/kg) V:為風量(m3/sec)=1.2*V*Δh Δh:為空氣狀態之焓差(KJ/kg) (四).常用空氣調節之計算方法:在空調計算分析上,選擇送風條件溫度為首要工作,常用方法有下列三種,茲分叩別說明如下:方法一:選擇適當之送回風溫差,決定送風條件狀態溫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