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量核算标准 -

合集下载

教师工作量计算与评价方案

教师工作量计算与评价方案

教师工作量计算与评价方案教师工作量计算与评价方案是确保教师工作负荷合理、公平分配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教师工作量的概念、计算标准、评价方案等多个角度展开回答,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总结。

一、教师工作量的概念教师工作量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投入的工作时间和精力。

它既包括教课时间,还包括备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教育教学相关的工作。

二、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1. 学时计算:根据各种类型教学活动所占学时比例来计算教师工作量。

例如,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教师工作量中通常计为2学时;参加一次学科组会议计为0.5学时等。

2. 学生人数计算:教师工作量与学生人数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教师工作量与学生人数呈正比例关系,但也要考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三、教师工作量评价方案的设计原则1. 公平性原则:教师工作量评价方案应坚持公平原则,确保教师在相同教学条件下获得相近的工作量。

2. 奖励性原则:教师工作量评价方案应适当考虑教师的工作成果,给予奖励和鼓励。

3. 可操作性原则:教师工作量评价方案应具备可操作性,确保方案能够被顺利实施。

四、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具体指标1. 指导学生工作时间:包括指导学生作业、实验、课题研究等时间。

2. 实验、实训课时间:包括实验室工作时间、实训课的备课和操作时间等。

3. 系部会议时间:包括参与系部会议和各类教研活动的时间。

4. 教学考试成绩统计时间:包括批改试卷、录入成绩等时间。

5. 教材编写时间:包括编写教材、教辅材料的时间。

五、教师工作量评价方案的优势与问题1. 优势:教师工作量评价方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工作负荷,有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比较与激励。

2. 问题:教师工作量的评价往往过于注重数量指标,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和工作成果。

六、如何改进教师工作量评价方案1. 引入多维度评价:除了数量指标,还应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引入客观指标:尽量减少主观评价的干扰,增加客观指标的权重,确保教师工作量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确保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公平和科学。

本文将介绍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工作时间、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等。

一、工作时间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一般为每周40小时,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8小时。

这包括教学时间、备课时间和其他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晚会、运动会、家长会等特殊活动的时间不计入工作时间。

由于中小学课程设置较为丰富,教师要负责多门不同课程的讲授工作,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应适度,不得超过每周48小时,以保证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备课时间备课是中小学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周的备课时间应不少于每周授课时间的1/3。

也就是说,教师每周的备课时间应不少于每周教学时间的1/3。

备课时间的安排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具体工作安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教学内容。

同时,备课时间也需要适度,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教师的休息和其他工作。

三、授课时间中小学教师的授课时间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间。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周的授课时间应不超过每周工作时间的2/3。

这意味着教师每周授课时间应不超过每周工作时间的2/3。

授课时间的安排应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班级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和其他工作。

同时,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天的最大授课时间为6小时,不得连续超过4个小时,以确保教师精力充沛、教学质量高效。

四、其他工作除了教学和备课工作之外,中小学教师还需要承担一些其他职责和工作。

教育部规定,教师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班级管理、教育实践、学科竞赛等,这些工作也要计入教师的工作量。

同时,中小学教师还需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部规定,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的时间应不超过每周工作时间的1/3,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教育部教师工作量标准

教育部教师工作量标准

教育部教师工作量标准教育部制定了教师工作量标准,其中包括中学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

按每学年34周计算,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为每周10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12节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12-14节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每周14节的教学任务,计算机、艺术欣赏。

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为每周12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12节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14节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每周16节的教学任务,音乐、美术。

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为每周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年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课时10节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15-18节的教学任务。

中学和小学中层领导的工作量要求达到6节以上。

如果工作量不足,每少一节课扣1分。

如果兼任学校两基工作,则计为3-4课时;专职普九工作计为满工作量。

跨科目情况下,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0.5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加1课时。

实验室工作方面,一类实验室需要生物、化学、物理各1人满工作量,二类实验室需要生化、化学、物理各1人满工作量。

中心学校按班级计算,6-12个班级计4课时,12-18个班级计5课时,18-24个班级计7课时,24-36个班级需专职一人。

图书管理员方面,36个教学班以上配1人,XXX班计7课时,24-18教学班计5课时,18-12个教学班计4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计3课时。

会计满工作量,出纳半工作量。

教辅八员方面,36个教学班以上3人,24个教学班以上2人,16个教学班以上1人,16个教学班以下兼职。

团队工作方面,36个教学班以上半工作量,35-13个教学班4-3课时,12个教学班以下2课时。

对于学校领导,教学班在24个以上的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需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其他行政领导每周代课2-3节。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教师的工作量标准是根据每周的课时数来计算的。

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数学、语文和外语每周需要教授10节课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而物理和化学每周需要教授12节课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和体育每周需要教授12-14节课;计算机和艺术欣赏每周需要教授14节课。

对于初中教师来说,数学、语文和外语(汉语)每周需要教授12节课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而物理和化学每周需要教授12节课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和计算机每周需要教授14节课;音乐和美术每周需要教授16节课。

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标准是根据每学年的周数来计算的。

教师每周需要教授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需要教授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者教授10节课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需要教授15-18节课。

对于中学(包括高中)和小学的中层领导,他们需要教授6节以上的课程。

如果工作量不足,每少一节课就会被扣1分。

如果兼职学校的两基工作,需要计算3-4节课时;专职普九工作需要计算满工作量。

对于跨科目情况,如果是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需要额外加0.5节课;如果是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需要额外加1节课。

实验室工作方面,一类实验室需要1名生物、1名化学和1名物理教师满足工作量;二类实验室需要1名生化、1名化学和1名物理教师满足工作量。

对于中心学校,需要按班级计算,6-12个班级需要计算4节课时;12-18个班级需要计算5节课时;18-24个班级需要计算7节课时;24-36个班级需要专职1名教师。

图书管理员需要根据教学班的数量来确定,36个教学班以上需要配备1名图书管理员,36-24个教学班需要计算7节课时;24-18个教学班需要计算5节课时;18-12个教学班需要计算4节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需要计算3节课时。

会计需要满足工作量,而出纳需要计算半工作量。

教辅八员方面,36个教学班以上需要3名教辅八员,24个教学班以上需要2名教辅八员,16个教学班以上需要1名教辅八员,16个教学班以下需要兼职。

教师工作量计算参考标准

教师工作量计算参考标准

教师工作量计算参考标准哎呀,说到教师的工作量,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啊。

作为一个当老师的,工作量这事儿就像一盆大菜,种类繁多,味道也千差万别。

大家可能会以为教师就只是上上课、批批作业那么简单,其实不然,背后的辛苦可是比咱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计算这些工作量,也让大家更清楚到底当老师都忙些什么。

1. 教师工作量的基本构成1.1 上课时间首先,咱们得从最基础的说起:上课时间。

你以为教师就只是在教室里站一站?那可真是太天真了。

上课时间,按理说,就是你每天面对学生的那些课时。

可是,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咱们得算一下,假如一节课是40分钟,那老师一天上5节课,听起来还好,但别忘了,除了上课,备课、讲解、解答学生问题等等,那都是时间消耗的大户呢。

1.2 备课和教案接下来,备课和教案的时间也是个大头。

备课,这玩意儿就像是做饭之前要准备的材料一样,得把所有东西都整齐利索摆好,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教案更是不可少的,想象一下,一个老师在纸上写得密密麻麻的教学计划,光是想出要讲啥,得花多长时间啊。

这些都是看不到的辛苦,但绝对是教师工作量中重要的一环。

2. 作业批改和学生辅导2.1 批改作业说到批改作业,那真是一个不堪回首的故事。

作业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每次批改都是一场持久战。

特别是中小学的作业,量大且琐碎,每个作业都得认真批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反馈。

想想看,一堆卷子,批下来可是要耗费不少时间的。

试卷上那密密麻麻的字迹,有时候简直让人想放弃,可咱们还是得耐心点,一个个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错误。

2.2 学生辅导再来说说学生辅导。

辅导不仅仅是课后答疑,更是学生遇到难题时的求助点。

想象一下,学生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老师得一一解答,这个过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在考试季节,辅导更是占据了老师大量的时间,能不能帮学生搞懂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绩,这可不是小事儿。

3. 其他工作量的“隐形”部分3.1 参加会议除了上课、批改作业,还有一项工作量叫做“参加会议”。

教师工作量标准

教师工作量标准

教师工作量标准教师工作量标准是指对于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进行量化和标准化的一种规定。

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有助于合理调配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并提供一个公正、客观的依据,保障教师的权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关于教师工作量标准的参考内容:1. 教师课堂教学时间:- 小学教师:每周不少于20节课,每节课40分钟。

- 初中教师:每周不少于18节课,每节课45分钟。

- 高中教师:每周不少于16节课,每节课50分钟。

2. 教师备课时间:- 按照每节课的教学时间的1/4分配备课时间。

- 教师备课时间应该包括教学准备、教案编写、教学资源整理等内容。

3. 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包括学生作业改查、答疑辅导、课堂纪律管理等。

- 按照每天不少于2小时进行计算。

4. 教师班级管理:- 包括班级会议、家长会、班级评比等。

- 每周至少2小时。

5. 学科和研究工作:- 包括参与学科研究、撰写教研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

- 每周至少3小时。

6. 学生考试命题和批阅:- 按照每次考试的数量和难易程度进行考虑。

- 每周至少2小时。

7. 教师个人成长和业务学习:- 包括参加培训、自学、阅读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书籍、参加学术研讨会等。

- 每个月至少10小时。

8. 其他工作:- 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学校管理、指导学生社团等。

- 每周至少4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参考内容,具体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时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具体工作要求进行调整。

而且,不同地区、学校、学段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师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合理的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jiàoshī)工作量计算方法(修订)沪商院人(2005)第28号为了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确保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同时为考核教师、评聘教师职务提供必要的依据(yījù),按照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特重新修订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一、教师(jiàoshī)工作量的概念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完成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关的全部工作。

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其他工作量。

根据国家法定的工作日制度,结合学院实际,每位教师一般(yībān)应完成工作量为1600小时/年,其中,教学工作量1280小时,科研工作量160小时,其他工作量160小时。

二、教学(jiāo xué)工作量的统计范围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和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均列入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具体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训实验指导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

实行单独收费付酬的辅修课、重修课、考证辅导课,以及成教和自考项目的教学工作量,不列入本统计范围。

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采取“课时”加“系数”的方法计算。

每位教师全年一般应完成320标准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每一标准课时相当于4工作小时。

同时,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课程难易程度,规定不同的课程系数,按系数计算标准课时课酬。

1、标准课时和标准班级。

除少数课程外,学院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书确定的每1节课堂理论课为1个标准课时;授课班级以35-40人为一个标准班,其中,艺术和外语专业以25-30人为一个标准班。

计算标准课时,其授课人数以标准班为基数;非教师原因造成授课班级人数低于标准班人数下限的,其标准课时按标准班计算。

2、合班或大班上课。

以标准班人数上限(40人)为基数1,授课班实际人数在41-80人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2;授课班实际人数81人以上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1;授课班人数增加不足10人的,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计算系数。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

怀化市东晟中学教师工作量核算方案为加强学校教师管理,科学、公平、合理地量化教师工作量,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参照教育部及省市区教育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工作量核算标准。

一、教学岗位工作量:1、语文、英语、数学科任教师每周10节课满课时量。

2、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课科任教师每周12节满课时量。

3、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阅读、生命与健康、心理健康、劳动、综合实践、湖地文、主题活动等课科任教师12-14节满课时量。

二、管理岗位和非教学岗位工作量:1、校长、书记岗位工作量:折合为满课时量的3/4;2、副校长、工会主席岗位工作量:折合为满课时量的2/3;3、各处室正职岗位工作量:折合为满课时量的1/2;4、团委书记、各处室副职岗位工作量:折合为满课时量的1/3;5、教务员、政教员、卫生专干、党建专干岗位工作量:折合为满课时量的1/3;6、出纳、会计岗位工作量:折合为满课时量的1/2;7、图书阅览室管理员、食堂管理员岗位工作量:折合为满课时量的1/4;8、物理实验室管理员+保健员岗位为满工作量;生物实验室管理员+化学实验管理员(含仪管员)岗位为满工作量;9、以下岗位折算为相应课时,按20元/课时标准计酬,不计入工作量。

(1)学籍管理员、后勤专干、资助专干、备课组长、办公室专干按1课时/周计酬;(2)早读按0.5课时/次计酬;(3)体育老师大课间管理按0.5课时/次计酬;(4)科技辅导员按10课时/学期计酬;三、补充说明:1、超出课时的,超出部分按20元/节计酬(按每周12节满课时量计算);课时不足的,不足部分按1.25分/节扣相应绩效分;2、一人任多重岗位的以最大工作量的岗位认定工作量,其余岗位折合课时计酬。

四、各学科工作量系数怀化市东晟中学2023年8月25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课时)核算标准
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劳好多得,客观公正地衡量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工作量基本趋于合理,本着客观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对我校全体教师的工作量做出定量指标与定量标准。

一、学科标准系数(A):
根据各学科的难易程度,把学科的完整教学过程看成备、教、改、考、辅、评、析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分别赋予学科标准系数:(表一)
二、班容量标准系数(B):
由于班容量不同,工作量大小也不同,以45人为标准,各班参照得出班容量标准系数(表二):
三、周课时(C):
C=∑A×B×实际任课节数
四、学校分管工作和兼职工作周标准课时数(D):
根据各职能工作的特点,分别赋予相当的周标准课时数(表三):
(注:周标准课时=岗位系数×人均周标准课时)
五、周工作课时总量(E):
E=C+D
六、人均周标准课时:
人均周标准课时=全校在编教师周工作课时总量÷全校在编教师总人数七、本方案自 2010年5月1日开始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