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试行)
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关于《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颁发试行的通知冶金部勘察研究总院、沈阳、武汉、成都勘察研究院、勘察科研的避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长沙、昆明勘察院:《冶金工业建设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经有关单位审定,现颁发为冶金工业部及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所属各勘察单位的统一规程,自1987年1月1日起试行。
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并将改进意见寄交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
冶金工业部基本建设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基本建设部一九八六年七月七日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程适用于冶金企业已建的上游法尾矿堆积坝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第1.0.2条勘察目的:一、验证已建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二、为已建尾矿堆积坝继续加高的可行性及设计提供依据;三、为同类型的新建尾矿坝提供可资借鉴的工程地质资料。
第1.0.3条勘察要求是:一、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组成,密实程度及其沉积条件;二、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动力性质及高应力状况下的强度与变形性质;三、查明勘察期间浸润线的位置;当渗漏较严重或因渗漏而污染自然环境时,尚应查明渗漏途径;四、研究尾矿坝基的稳定性,查明各种不稳定因素,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方案。
第1.0.4条尾矿砂及尾矿土按颗粒组成分类。
尾矿砂分为:尾砾砂、尾粗砂、尾中砂、尾细砂四种;尾矿土分为:尾矿泥、尾重亚泥、尾轻亚粘、尾亚砂、尾粉砂五种。
判定标准见附录四。
可采用相近似的地基土图例。
第1.0.5条尾矿库的分级按“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程”(试行)中的规定,见本规程附1。
第二章工程地质调查第2.0.1条工程地质调查以搜集研究已有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为主。
当地质构造复杂,且存在不良地质现象时,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第2.0.2条搜集资料,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一、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其中应注意老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如:断裂及其活动性、岩溶、滑坡、泥石流、软弱土夹层、管涌等;二、所在地区的地质资料及地震地质资料,地震和震害的历史记录;在强地震区还应包括主要构造带和强震震中分布图、强地震区预测图以及卫星照片等;三、尾矿的来源(原矿石种类与放矿方法),全尾矿成分与粒度,放矿方式,放矿管位置;尾矿坝逐年上升高度,最终堆坝的设计高度,设计对堆坝的要求,实际堆坝状况与设计要求的对比等;四、尾矿沉积的特点及粒度的变化,坝坡的稳定性,有无经受洪水、地震或其它原因致使坝体受损及其情况,其后如何修复,以及修复后的稳定性等。
上游式尾矿堆积坝浸润线计算探讨

上游式尾矿堆积坝浸润线计算探讨一、前言根据《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下简称《尾矿规范》)规定,尾矿坝设计必须进行渗流计算。
渗流计算的目的是提供各种工况的浸润线、逸出渗透坡降和渗透流量,以供分析坝坡静力(动力)抗滑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确定排渗设施的结构断面。
对渗流计算的方法,《尾矿规范》提出:1、2级山谷型尾矿坝应按三维计算或由模拟试验确定;3级以下尾矿坝应按附录三进行;渗流计算中要考虑尾矿滩面放矿水流的影响。
首先应指出,尾矿堆积类型除上游式外还有中线法和下游式(包括一次筑坝法),规范提出的浸润线计算方法仅针对上游式是因为上游式尾矿库占我国尾矿库总数的绝大多数,本应是规范的重点,同时中线式尾矿库因下游坝体是旋流分级的粗尾砂,颗粒较均匀,渗透系数大,坝基设置可靠的排渗层,浸润线基本上在排渗层内。
而下游式或一次筑坝的尾矿库,尾矿不堆坝,堆存尾矿的浸润线对基本坝体的安全已不重要。
其次,尾矿库的类型除山谷型外,还有傍山型和平地型,它们与山谷型的区别就是堆积坝体浸润线面的前沿宽度与下游逸出宽度基本一致,不存在山谷型尾矿库平面上渗流集中的三维问题。
《尾矿规范》通过化引滩长和化引库水位仅解决滩面放矿水流的问题。
既然着重提出山谷型尾矿库就必然有三维计算问题,关于三维计算是否必须进行,未要求论证。
第三,上游式尾矿库以中、低浓度放矿时,滩面(包括水下)尾矿沿程自然分级,按平均粒经大小,渐变形成尾中砂、尾细砂、尾粉砂、尾粉土、尾粉质粘土和尾粘土.因其物理力学指标有明显变化,可以进行概化分区。
上游式尾矿库尾矿排放按规定在堆积坝轴线长度上定间距轮流进行均匀放矿,实践早已证明,均匀是相对的,即使在放矿口间距范围相对于放矿口仍是集中放矿,矿浆进入滩面,迅速成为毫米级厚度薄层流体,由于放矿顺序、放矿时间、每次堆积高度、滩面水流的游弋,都有一定的随意性,尾矿各土层必然会普遍形成毫米级年轮状夹层和局部较厚层的粗、细透镜体。
国家标准《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2007年3月31日目次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基本规定4 勘察工作量布置4.1 一般规定4.2 搜集和分析资料4.3 工程地质测绘4.4 勘探4.5 取样与试验4.6 原位测试4.7 水文地质测试5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5.1 一般规定5.2 静力触探试验5.3 标准贯入测试5.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5.5 十字板剪切试验5.6 现场直剪试验5.7 波速测试5.8 抽水试验5.9 注水试验5.10 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5.11 室内动力性质试验6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6.1 一般规定6.2 计算参数的分析和选取6.3 渗流稳定分析6.4 坝坡抗滑稳定性分析6.5 液化分析7 勘察文件的编制8 监测8.1 一般规定8.2 日常巡视8.3 地下水和库内水位监测8.4 坝体变形监测9 加固与治理9.1 一般规定9.2 加固和治理9.3 抢险治理方案附录A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评价任务书附录B 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钻探要求附录C 上游式尾矿坝的渗流计算简法附录D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方法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尾矿堆积坝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上游式尾矿堆积坝的勘察、评价、监测和治理,对中线式、下游式尾矿堆积坝可参照执行。
1.0.3 尾矿堆积坝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评价。
对运行中的尾矿堆积坝,勘察评价宜在堆积高度达到1/2至2/3设计最终坝高时进行;当需在最终坝以上继续加高坝体时,宜在达到最终坝高前进行;当需评价闭库后的堆积坝稳定性时,宜在闭库前进行。
1.0.4 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勘察和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尾矿tailings选矿和工业生产中形成的细颗粒的、采用水力输送排放,可用土的特征描述的固体物质。
选矿车间新建尾矿设施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某新建尾矿设施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拥有******巨型××矿床一座,分公司拟在小******新建一座尾矿库,由××××××××设计(以下简称设计院)。
受设计院委托,我公司对新建的尾矿库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技术人员及施工队伍于2006年8月上旬进场,克服山势高而险峻、道路小而崎岖,甚至无路而须披靳斩棘等重重困难,至9月8日完成外业勘探调查工作,9月下旬提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新库包括初期坝、排水井、排水隧洞和拦洪坝。
初期坝轴线两端坐标分别为:X=3664591,Y=36634186和X=3664591,Y=36634280。
坝底高程850.0m,坝顶高程为885.0m,坝高35 m,坝顶宽4m,坝长94m,拟采用碾压堆石坝,上下游边坡均为1:2.0,有效库容23.3×104m3,可服务3.75年。
后期尾矿堆积坝采用上游法尾矿堆坝,尾矿堆积边坡1:4,尾矿最终堆积标高900.0m,堆高15.0m,总坝高50.0m,总库容52.74×104m3,有效库容51.0×104m3,可服务8.23年。
库尾设置2座排水井和1座连接井,井径分别为2.0m、4.0m和4.0m,井高分别为8m、10m和0m。
两个排水井坐标分别为:X=3664823,Y=36634158和X=3664867,Y=36634206。
尾矿库设2道排水隧洞(本报告编号:大沟以下的为Ⅳ—Ⅳ’,小沟至大沟的为Ⅴ—Ⅴ’),隧洞断面采用城门洞形,宽B×高G分别为3.4m×3.4m、2.3m×2.3m,隧洞总长1466余m。
排水隧洞从尾矿库至大******的汇入点坐标为:X=3664415,Y=36633715,从大******至******口的排水隧道两端坐标为:X=3664128,Y=36633820和X=3663495,Y=36633772。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讲座XX0529

l
我国在1986年由原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
业总公司颁发了《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
程》(YBJ11-86)(试行),20多年来这本规程指导了我
国尾矿堆积坝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l
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中有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讲座 XX0529
二、浅谈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尾矿堆积坝的特点 实质上是尾矿沉积体,这种水力充填沉积的
砂性土边坡稳定性能较差;大、中型尾矿堆积坝 最终的高度往往比初期坝高得多,是尾矿坝的主 体部分。堆积坝一旦失稳,灾害惨重。所以如何 确保堆积坝的安全历来是设计和生产部门十分重 视的一项工作,也是我们勘察工作者所关注的问 题。
l 本规范的专门性较强,对通用性的岩土工程勘 察等工作尚应执行其他相关的国家标准。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讲座 XX0529
二、浅谈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GB50547-2010)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自2010年7月1日实施。
2.尾矿堆积坝勘察的勘探线数量不得少于3条 勘探线数量不足可能使评价的剖面未设在最 不利、不安全的位置。实际经验表明有的坝在3 条剖面的评价中,安全系数最小的剖面不是中间 沿谷底的剖面而是一侧的剖面。有的单位为减少 工作量,只布置1条垂直坝轴线的剖面,是不妥 的。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将本条列为强制 性条文。
l 2000年以来尾矿库事故有上升趋势。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讲座 XX0529
一、概述
2000年10月18日广西南丹宏图选厂尾矿库 垮塌,死亡28人,伤56人。
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规范实施指南范本

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规范实施指南目录1 安全生产目标 (44)1.1 目标的设立 (44)1.2 目标的实施计划 (44)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44)2.1 法律意识 (44)2.2 法律法规需求的识别与获取 (44)2.3 法律法规的融入要求 (44)2.4 法律法规的评审与更新 (44)3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44)3.1 安全生产责任制 (44)3.1.1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44)3.1.2 管理人员和各岗位 (44)3.1.3 责任制的评审 (44)3.2 安全机构的设置与人员任命 (44)3.2.1 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 (44)3.2.2 安全管理机构 (44)3.2.3 最高管理者书面任命的职位 (44)3.3 员工参与 (44)3.3.1 员工权益 (44)3.3.2 员工参与 (44)3.4 文件与资料控制 (55)3.4.1 文件控制要求 (55)3.4.2 基本安全规章制度 (55)3.4.3 记录要求 (55)3.5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 (55)3.5.1 外部联系 (55)3.5.2 内部沟通 (55)3.6 系统管理评审 (55)3.6.1评审的任务 (55)3.6.2评审的输入 (55)3.6.3评审的要求 (55)3.6.4评审结果的沟通 (55)3.7承包商管理 (55)3.8 安全认可与奖励 (66)3.9 工余安全管理 (66)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66)4.1 辨识与评价要求 (66)4.1.1 一般要求 (66)4.1.2 方法的确定 (66)4.1.3 辨识与评价流程 (66)4.1.4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原则 (66)4.1.5 持续风险评价 (66)4.2 尾矿库风险评价 (66)4.2.1 初始风险评价 (66)4.2.2 风险分级管理 (77)4.3 关键任务识别与控制 (77)4.3.1 识别与分析关键任务程序 (77)4.3.2 作业指导书 (77)4.3.3 操作控制程序 (77)4.3.4 任务观察 (77)5 安全教育与培训 (77)5.1 员工安全意识 (77)5.1.1 意识的辨识与输入 (77)5.1.2意识的提升 (88)5.2 培训 (88)5.2.1 培训需求的识别与分析 (88)5.2.2 培训内容与执行 (88)5.2.3 培训评审 (88)6 尾矿库建设 (88)6.1 尾矿库勘察 (88)6.2尾矿库设计 (88)6.3 安全设施施工及验收 (88)7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99)7.1 尾矿输送系统 (99)7.2 尾矿筑坝与排放 (99)7.2.1 子坝的堆筑与维护 (99)7.2.2 尾矿排放 (99)7.3 尾矿库水位控制与防汛 (99)7.3.1 水位控制 (99)7.3.2 防汛 (1010)7.4 尾矿坝渗流 (1010)7.5 尾矿库防震与抗震 (1010)7.6 变化管理 (1010)7.6.1 变化的识别 (1010)7.6.2 变化的管理 (1010)7.6.3 变化管理评估与检验 (1010)8 尾矿库的闭库及再利用 (1010)8.1 尾矿库的闭库 (1010)8.2 闭库尾矿库的再利用 (1111)9 职业卫生管理 (1111)9.1 健康监护 (1111)9.1.1 健康保护程序 (1111)9.1.2 设施及服务 (1111)9.2 职业危害控制 (1111)9.3 职业卫生监测 (1111)10 安全检查与检测、检验 (1111)10.1 计划性的综合检查 (1111)10.1.1 检查内容 (1111)10.2.1 检查程序 (1212)10.2 专项安全检查、监测 (1212)10.2.1 防洪安全 (1212)10.2.2 尾矿坝安全 (1212)10.2.3 尾矿库库区 (1212)10.3 日常检查 (1212)10.4 法律法规依从 (1212)10.4.1 法定要求依从检查程序 (1212)10.4.2 通报程序 (1313)10.5 现场管理检查 (1313)10.6 整改和预防 (1313)10.6.1 整改和预防程序 (1313)10.6.2 整改和预防行动沟通 (1313)11 应急救援 (1313)11.1 应急准备管理 (1313)11.1.1 认定紧急情况 (1313)11.1.2 应考虑的灾难类型 (1313)11.1.3 应急准备企业管理 (1313)11.2 应急响应计划 (1313)11.2.1 紧急事件与意外事故计划的要求 (1313)11.2.2 计划与程序包括的主要内容 (1414)11.2.3 培训、训练及演习 (1414)11.3 应急保障 (1414)11.3.1 组织机构 (1414)11.3.2 应急队伍 (1414)11.3.3 应急装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尾矿库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受本XXX铁选厂的委托,我公司对XXX铁选厂新建尾矿库进行地质勘察。
该尾矿库由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1.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XXX铁选厂北侧370米处。
新建坝轴线两端坐标分别为:X= ,Y= ;X= ,Y= .尾矿库类型属于凹型采矿坑充当尾矿库,于原山坡现人工开凿缺口处筑坝,为五级库,距乡级公路约20米,库区南侧370米为XX铁选厂。
1.2勘察的主要目的及要求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10月对XXX铁选厂新建尾矿库编制《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
勘察内容及要求为:(1)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院的意见,采用废弃矿坑作为尾矿库。
(2)勘探孔深至基岩。
(3)给出岩石、冲积层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渗透系数。
(4)给出勘察纵、横地质剖面。
(5)给出库区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水对混凝土、钢筋侵蚀)。
(6)提出尾矿库渗漏和不良地质情况。
勘察报告要求提交:(1)勘察说明书。
(2)勘察纵、横地质剖面及柱状图.(3)给出土质物理力学性质.1。
3勘察依据、方法和完成工作量1.3.1勘察依据:(1)《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2)《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教程》(YBJ11-86);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5)《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003-2004);(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8)《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SJ1-90);(10)《工程岩体实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1.3。
2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辅以原位测试、现场试验以及室内实验,在主坝中心轴线方向布设1条剖面,计3个钻孔,孔间距约15米;沿尾矿库北侧周边线布置4个钻孔,孔间距约25米。
某尾矿库初步设计报告

某尾矿库初步设计报告目录1 设计依据 (1)1.1 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规定 (1)1.2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1.3 其它资料 (2)2 工程概况 (3)2.1 位置及交通 (3)2.2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3)2.2.1 自然地理概况 (3)2.2.2 经济概况 (3)2.3 矿山设计简介 (4)3.工程地质 (5)3.1地形地貌及地质简况 (5)3.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5)3.3场地水文地质 (7)3.4场地地震效应 (7)3.5岩土参数 (8)4.尾矿库的工程概况 (11)4.1尾矿库库容量及服务年限 (1)4.2尾矿库等级 (1)4.3初期坝 (2)4.5拦水坝 (5)4.6库区内排水系统 (6)4.7库区上游(拦水坝以上)排水系统 (7)4.8排渗水设施 (7)4.9尾矿输送 (8)4.10尾矿回水 (8)4.11尾矿库的观测设施 (9)4.12值班室、供电及通讯 (9)4.13 尾矿库的破坏危害程度 (9)5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10)5.1尾矿坝渗流分析 (10)5.2坝体安全措施 (11)6 尾矿库洪水计算及调洪演算 (13)6.1尾矿库防洪标准 (13)6.2洪峰流量计算 (13)6.3洪水总量计算 (14)6.4 调洪演算 (15)6.5 库区泄水能力计算 (16)6.6 库区上游(拦水坝以上)排洪系统泄流能力演算 (21)7 尾矿库安全管理 (22)7.1 尾矿库管理 (22)7.3 尾矿库水位控制与防汛 (25)7.4 排渗设施管理与渗流控制 (26)7.5 尾矿库防震与抗震 (27)7.6 尾矿库汛期安全检查 (27)7.7 排水构筑物安全检查 (28)7.8 尾矿坝安全检查 (28)7.9 尾矿库库区安全检查 (29)7.10 尾矿库区范围内违章建设情况 (29)7.11 尾矿库的事故及其处理措施 (29)7.12 尾矿库所在区域的人文、自然地理情况 (30)7.13 人员编制 (31)7.14 应急救援预案 (31)7.15 补充建议 (31)8 尾矿库安全设施专项资金 (32)1 设计依据1.1 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资源法》;(5)《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6)《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