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检验问与答
临床血液学检验 问答

骨髓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取材判断: 适应症: ①出现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②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③出现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④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⑤骨髓活检,微生物培养,寄生虫检查等禁忌症: ①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者不宜做,但也可以做,需在完成后局部压迫5-10分钟.严重血友病患者禁忌②晚期妊娠的妇女应慎重取材满意: ①抽吸骨髓液时,患者感到有瞬间的酸痛感②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黄色小粒③显微镜下涂片可见较多骨髓特有细胞④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的比值。
取材失败(即骨髓稀释):如抽吸骨髓时混进血液,称为骨髓部分稀释;如抽出的骨髓液实际上就是血液,称为骨髓完全稀释。
具体特征如下:1、完全稀释:与血涂片的细胞成分完全一样;2、骨髓小粒、油滴少或不见,骨髓特有细胞少,有核细胞少,成熟细胞/幼稚细胞>3/5骨髓象低倍镜检查:(1)判断骨髓涂片质量:染色是否良好,涂片是否满意,厚薄是否均匀,细胞分布是否适当。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根据有核细胞:红细胞可将骨髓增生程度分五级,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低下、增生极度低下。
(3)巨核细胞计数并分类。
(4)全片观察有无大体积和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
正常骨髓象特征:一、增生度:活跃或明显活跃;G:E=2~4:1。
二、各系各阶段比值在正常范围内:(1)粒系占40%~60%,原粒<2%,早幼粒<5%,中性杆状核>分叶核和晚幼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出现频率分布呈棱锥形,E<5%,B<1%。
(2)红系占20%左右,原红<1%,早幼红<5%,中、晚幼红为主,晚幼红略>中幼红或均等。
无异常形态。
(3)淋巴细胞占1/5(20%~25%)左右,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原、幼淋罕见。
(4)单核细胞<4%,主要是成熟单核细胞。
血液检验简答题及答案

血液检验简答题及答案简答题(1)试述造血祖细胞培养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估计及预示复发等方面有何意义?(2)何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该病的抗体有哪两种?分别用何试验检验?诊断本病最有意义的试验是什么?(3)HbF增高可见于哪些疾病?(4)D.IC所致的出血与使用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应如何鉴别?(5)小血管受损后主要通过血管里的哪些功能进行止血?(6)如何早期诊断DIC?(7)简述正常人体内铁总量中各种形式铁的含量,并描述发生缺铁时各自的变化顺序。
(8)诊断缺铁性贫血时,铁代谢检查包括哪些?各有何变化?答案:1.急性白血病时,CFU-GM和CFU-E的集落数明显减低,甚至无集落形成,同时细胞丛/集落数的比值增高。
缓解时,CFU-GM 和CFU-E的集落数均可恢复正常。
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小细胞丛型的完全缓解率较高,大细胞丛型和不生长型的缓解率低。
预后估计方面,在化疗致骨髓抑制时,若反复骨髓细胞培养均无集落形成者多数死于感染或出血;若只有白血病性集落生长者,且细胞丛/集落数的比值异常,提示疗效较差;若集落生长型恢复正常,多数可获完全缓解。
在缓解期,若生长型和集落大小都正常,多提示继续缓解;若集落消失而出现细胞丛型,常预示l~4周后复发;若正常细胞和白血病的集落、细胞丛同时存在,常预示几个月后临床复发。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表面有特异性抗体,损害红细胞能量代谢和功能,使其存活期缩短进而破坏而产生的一组溶血性疾病。
该抗体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类。
完全抗体可用凝集反应检测,而红细胞表面不完全抗体和(或)补体可用抗球蛋白试验检测。
由于临床上本病多由不完全抗体(温抗体)所致,故本病最有意义的检查是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3.HbF增高见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异常血红蛋白病(HBart,HbH)、再生障碍性贫血、PNH、铁粒幼细胞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及正常孕妇。
血液学检验问答

一、简述APTT检测原理以白陶土(激活剂)激活因子Ⅻ和Ⅺ,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3因子,在Ca2+参与下,观察贫血小板血浆(poor platel et plasma,PPP)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其临床意义:该试验是较敏感且可靠的检查内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当血浆凝血因子低于正常水平的15%~30%即可呈现异常,可替代CT或血浆复钙时间测定。
1)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X、V、Ⅱ、PK、HMWK和Fg(尤其因子Ⅷ、Ⅸ、Ⅺ)缺乏。
2)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3)肝素治疗的监护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
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为宜。
二、病例分析:女性患者,29岁,临产初产妇,分娩前寒战,胸闷,胎盘、胎膜娩出完整,用催产素后仍流血不止,患者呈休克状态,皮肤出现大片瘀斑,注射针眼渗血。
血常规检查:WBC 23.5×109/L,中性分叶细胞83%、中性带核细胞5%、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1%;HGB56g/L;PLT38×109/L。
凝血检查:PT20.8秒,INR2.0,APTT60秒,TT32秒,FIB0.9g/L,D-二聚体阳性,血浆FDP大于60mg/L。
本患者最应考虑的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试述该疾病实验室检查的主要方案。
最可能为DIC。
DIC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为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的异常:①PLT 小于100×109/L(白血病和肝病小于50×109/L)或呈进行性下降;或有两项以上的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血浆水平升高。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白血病和肝病分别低于1.8g/L和1.0g/L)或大于4.0g/L,或呈进行性下降。
输血问答题附答案

问答题1.ABO 血型鉴定试验有哪些注意事项?(输血科、检验必做)答:⑴分型血清试剂质量性能应符合商品合格实际的要求。
在每次试验结束后应放置4 C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⑵试剂红细胞以3个健康者同型新鲜红细胞混合,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以除去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
⑶试验中使用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⑷操作方法应按规程执行,一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悬浮红细胞,以便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⑸ABO血型鉴定最佳反应温度为4 C,通常在室温(20〜24 C)下做试验可出现良好的凝集反应,37 C可使反应减弱。
⑹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2.为什么要强调在ABO 血型鉴定时一定要做正反定型?(输血科、检验必做)答:⑴两种定型结果可互相验证,使血型鉴定结果更为准确。
在血型鉴定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导致错误结果,有些错误结果采用正定型不易发现,如标准血清问题、类B现象、红细胞多凝集或全凝集现象、某些原因的抗原减弱等,用反定型复查可弥补正定型的不足,在正反定型出现不一致时,易于发现和纠正血型错误。
⑵可以发现亚型或疾病因素导致血型抗原或抗体的改变。
亚型受血者红细胞上抗原弱不易查出,易被误定,但其血清中多含有与其血型相对应的抗体,所以反定型可以防止某些A、B 亚型的漏检。
(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3.血型抗体分几类?各有哪些临床意义?(输血科、检验必做)答:根据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血型抗体主要分为IgM和IgG两大类。
⑴igM类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够凝集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类抗体主要是ABO 以及P、MN 、Lewis 抗体,常为天然抗体。
能激活补体,发生血管内溶血。
⑵igG类抗体多数情况下在盐水介质中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只有在胶体介质、酶或抗球蛋白、凝聚胺介质中才发生凝集,这类抗体主要是Rh 、Kidd 、Duffy 等血型抗体。
通常情况通过免疫(输血、妊娠、器官移植)产生抗体,又称免疫抗体。
血培养常见问题探讨

2 不正确采样
不熟悉血培养采集指征,没掌握采集最佳时机,
即没有在患者寒战和发热前30min-1h或抗菌药物使
用之前抽血,有时采血量不足,皮肤消毒没有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等。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能提高血培
养的阳性率,而且能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临床采样指征: (1)菌血症 患者出现发热(≥38 ℃ )或低温(≤36 ℃ ),或寒战; 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或白 细胞计数减少(计数<3.0×109/L);有皮肤黏膜出血、昏迷、 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全身感染症状体征,只要具备其中 之一,又不能排除细菌、真菌血流感染的,就应进行血培养。 尤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进行血培养: a医院获得性肺炎; b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血管导管大于48h; c有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血培养采血时机
细菌浓度
体温
0
30 时间 (分钟)
60
三、 临床和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送检率低
血培养能直接从血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为临床
医生提供准确、直观的血流感染病原学诊断。
(1)临床不重视;
(2)送检率不高,不能做到双侧双瓶。
采血套数
表皮葡萄球菌的临床意义
阳性套数 采集套数 临床意义
实验室与临床医生沟通之后,发现抗生素给药 时机存在问题,患者透析治疗于输注抗生素后2h内 进行。所选抗生素蛋白质结合律低,血透时易滤过, 导致疗效降低。通过调整给药时间,患者感染症状 得以缓解。
(2)感染性心内膜炎 凡因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1周以上,伴有心脏杂音或心 脏超声发现赘生物,或原有心脏基础疾病、人工心脏瓣膜植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试题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血培养采血指征( D )A.患者发热≥38℃或≤36℃B.寒战C.昏迷D.使用抗菌药物2.张先生因为发热咳嗽肺部感染住院,医嘱给予头孢他啶输液治疗并采集血标本培养,护士采集血标本最佳采集时间是( A )A.抗菌药物应用前B.抗菌药物应用后C.寒战开始时D.发热的高峰期3.刘护士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集血培养标本后错误的做法是( C )A.血培养标本采集后在2小时内送检B.不能及时送检至于室温下C.不能及时送检至于冰箱冷藏D.密闭运送4. 采集血培养标本的部位正确的是( A )A.用采血针抽取肘静脉处血液送检B.从留置静脉针处采集C.从动脉导管内采血D.从挠动脉测压管处采血5.张医师怀疑患者导管血流感染,想保留导管,正确的做法是( A )A.分别从外周静脉和导管内各采一套血培养标本B.采集两套外周血培养标本C.采集一套血培养标本D.应用抗菌药物6、采集血液标本前应做好手卫生,静脉穿刺点选定后,去除血培养瓶的塑料瓶帽,切勿打开金属封口环和胶塞,使用75%乙醇或70%异丙醇消毒,自然干燥( D )。
注意采血前检查血培养瓶是否完好无损、是否过期。
A. 15sB. 30sC. 45sD. 60s7、关于血培养的采集时间,描述正确的是(A)A.寒战或发热初起时采集,抗菌药物应用之前采集最佳B.高热时C.高热减退时D.抗生素应用之后采集8、某患者怀疑发生败血症,需进行血培养,若患者采血量充足,使用注射器采集血液,血液注入血培养瓶的顺序为(B)A.先注入需氧瓶,后注入厌氧瓶B. 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C.可只采集需氧瓶D. 可只采集厌氧瓶9、血培养阳性报告程序分为( B )报告。
A. 二级B. 三级C. 四级D. 五级二、多选题:1、以下哪项提示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行血流感染( B、C )A.1套或以上血培养阳性,并且导管尖端培养阳性(≥10个菌落),血培养与导管尖端培养菌种相同。
【初学者必看】关于血培养从接收到阳性处理的常见7问。。。

【初学者必看】关于血培养从接收到阳性处理的常见7问。
关于血培养从接收到阳性处理的常见7问,不清楚的都来看看吧。
一、接到血培养瓶后的验收重点有哪些?1、除了常规的外观及病人信息检查外,需要通过刻度检查血量是否充分或超量,不合格的要标明,并备注告知临床;2、延迟送检的标本,要观察瓶内的絮状物、溶血、凝块、浑浊、密集小气泡、白色颗粒,如发现疑似生长信号时,应立即直接涂片镜检并转种平板。
二、收到不合格血培养标本如何处理?1、若是病人信息不对、瓶子破裂、明显污染及凝固时,应立即拒收并报告临床,做好记录;2、若采样时间与收样时间小于2小时,可重新采集不合格那一瓶,若超过2小时,建议其另外追加一次双瓶血培养,对于瓶子用错,如:儿童使用了成人瓶等,应重新正确采集。
三、收到合格血培养标本应如何处理?1、传统手工法每天早晚观察2次,若无菌生长将其混匀。
当可以生长时,用注射器无菌抽取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如发现细菌,应立即报告染色结果,并转钟平板及记录,阴性菌加种一个巧克力琼脂,阴性杆菌再额外加种一个MAC或EMB或中国蓝平板。
2、若为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就直接装载其中,仪器报阳时,按上述步骤处理。
四、血培养瓶培养过程中应如何观察和处理?1、传统手工培养为静置培养,在未振摇之前观察瓶内有无絮状物、均匀混浊、溶血、凝块、液体表面是否有菌膜,底部血细胞与液体交界处是否有白色颗粒,轻轻振摇时液体中是否有大量密集细小的气泡等来判断是否为阳性。
2、也可以每天或者每隔12-18小时盲种一次,但增加了污染了机会。
3、若培养至第7天仍未生长,可再进行一次盲种,仍无细菌生长可报告阴性。
4、自动培养可不必盲种,5天未报阳可直接报告5日培养无细菌生长,因为大多数真阳性发生在3天内,部分苛养菌发生在3-5天内,5天后报阳的多为污染菌。
特殊细菌需要额外延长培养时间,比如:布鲁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等。
阳性瓶按前面步骤处理。
五、疑似有菌生长,但转钟又不生长的原因是什么?1、培养环境不当,如缺乏CO2、厌氧或为微需氧条件;2、缺乏被检菌生长的特殊营养物质;3、转钟时间不够长,有些细菌生长缓慢易被漏检;4、存在抗菌药物;5、假阳性,比如血液中红细胞碎片过多而呈现浑浊,输注脂肪乳导致液体浑浊等六、若血培养仪提示有细菌生长,但革兰染色未见细菌如何处理?1、应补充吖啶橙染色检查弯曲菌和布鲁菌,发现细菌使用特殊培养基分离培养。
血培养的相关问题

血培养的相关问题
1.血培养顺口溜:
2.血培养最常见的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必须在寒战初起至时搞血培育?
答:有研究证明,寒战初起时也就是体温向上爬坡时血中的细菌浓度是最高的,而体
温上升到高点时,血中的细菌浓度已经在下降。
其实道理很简单,发烧本身就是机体与病
原体做斗争的一个反应方式,体温升高的过程就是细菌被清除的过程。
②三步消毒究竟所指的哪三步?
答:三步消毒简单地说就是:酒精-碘-酒精。
③为什么必须用三步?
答:其实clsi推荐的消毒步骤只有前两步,但是他对碘消毒的时间有严格的限制,
碘酊需要30秒以上,碘伏需要2-3分钟。
国内医院对血培养抽取很少有标准化培训,碘
消毒的时间一般都是不够的。
加一步酒精,一方面抽取的人在取酒精的过程中客观上延长
了碘消毒时间,另外一方面酒精也有脱碘的作用,可以减少碘污染。
④为什么必须改采双侧?
答:血培养抽取需要在不同的穿刺点抽取多套标本,国内很少有医院做到抽取多套,
所以提倡至少两套,也就是在左右两侧各取一个穿刺点,这样可以排除污染,因为同一个
穿刺点出来的血培养即便全部是阳性结果也有可能是污染造成的,而两个不同穿刺点出来
的血培养阳性基本上可以说明该病原菌就是致病菌了。
⑤什么叫做套?为什么必须按套提取?
答:一个需氧瓶加一个厌氧瓶称为一套。
按套抽取,一个是要保证抽血量足够,多个
研究证明,血培养的抽血量与病原菌的检出率在一定范围内成正变化。
另外,增加厌氧瓶,一方面是提高厌氧菌的检出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兼性厌氧菌的检出率,有一部分兼性厌
氧菌在需氧瓶中不生在而在厌氧瓶中生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常用血培养瓶
采集标本前:于室温保存,切勿冷冻。如冷藏需恢复至室温使用。 采集标本后:尽快送微生物室,如无法及时送检,应置于室温,不能置 于冰箱或温箱,以免影响检出。
Question
• 血培养应该采几套?每套包括几个瓶子?
Answer
• CLSI要求每次采集2-3套标本,每套应包括一个 需氧培养瓶,一个厌氧培养瓶 • 成年病人不能只采1瓶血培养标本,采血量不 足和只做1套血培养所得得结果是很难正确解 释的
Qestion
• 如何采集第二套血培养?
Answer
• 一个静脉穿刺点只能采集1套血培养,采集第2套血培 养应该选择第2个静脉穿刺点
Qestion
• 患者应采集多少血液?
Answer
• 即寒战—升温之间采血20ml,分装两个瓶内,各分配10ml,当采血
量不足20ml,应先注入需氧瓶,这样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采血量可以
组别 2组均报阳 2个需氧瓶组均报阳 1个需氧瓶1个厌氧瓶组 阳性菌株数 487株 86株 131株 阳性率 69.2% 12.2% 18.6%
Clin Infect Dis, 1999,29:1309-1311
报告时间提前
出现阳性时间: 需氧瓶有9%比厌氧瓶早1天报告结果 厌氧瓶有5%比需氧瓶早1天报告结果 因此,只做需氧菌不做厌氧菌培养,将有19%的菌 株不能发现,另有5%的血培养延迟1天报告阳性 结果
•
•
•
Qestion
• 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含树脂培养 瓶是否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BD BACTECTM Resin树脂技术
CH CH2 CH CH2
树脂包含有非离子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能患 者在(预)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中和各种抗 菌药物和其它可能的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 有助于溶解血细胞,以便释放被吞噬的细菌,使 其更为快速生长 为细菌生长提供生长中心(growth-centres), 以提高生长速度,提高检出率(高达40%多)。 一个BACTEC血培养瓶的树脂作用表面相当于5 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革兰氏染色镜检不受干扰
儿童专用培养瓶:
• • • •
领取时注意:粉红色标签 专门为儿童设计,采血量仅为1-3 ml 添加特殊促进细菌生长因子,采用树脂专利技术 低SPS浓度可提高儿童特征性病原菌(如耐瑟氏菌) 的检出率
树脂颗粒能 中和抗生素
Qestion
• 皮肤和血培养瓶的消毒方法?
Answer
美国CLSI推荐皮肤的消毒方法为:
广东省人民医院3-4月ICU1/2/13区血培共分离出50株可疑致病 菌株(不含CNS) 菌株检出与采血套数的关系:
ICU1区 1瓶 1
ICU2区 1
ICU保13区 0
% 4%
1套
3瓶 2套及以上
0
1 4(66%)
3
1 5(50%)
6
0 28(82.4%)
18%
4% 74%
CN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者,儿童患者出现低体温者
送检方法:
首先判断导管是否有保留的必要性,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取不 同的送检方法
送检方法:保留情况
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1套来自外周静脉 ,并做好标志,另外的1套则从导管中心或硅酮 隔膜无菌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 ≯5min),各自做好标记。
送检方法:不保留情况
HAP菌血症发生率:10%-31%
所有怀疑VAP的患者均应行血培养
Qestion
• 如何解读血培养报告?
Answer
一般超过72小时报警的往往为污染菌
单纯一次的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阳性往往为污染 可能 一次的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药警惕致 病原可能 多次血培养为同一种菌或和其他体液培养结果一致可 排除污染可能 不能仅凭血培养报告定义血流感染,要密切结合临床 排除污染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Dis, 2001,20:217-219
储从家数据(2000年) 591份血培养,81份阳性,阳性率为13.17%
组别 需氧瓶厌氧瓶均报阳 仅需氧瓶报阳 仅厌氧瓶报阳 阳性率 50份 7份 23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285
O’Donnel试验 8620份血培养,704株
局部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脑膜炎、 …
突发精神萎靡的儿童或老年人 虚弱、精神状态错乱、体重突然下降的老年人 肾功能不全、无法解释的白细胞增多及精神状态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CRP PCT
CUMITECH Blood Cultures IV, ASM Press 2005 Mylotte and Tayara EJCMID 2000
Qestion
• 血培养最佳的采血时机?
Answer
最佳采血时机
• 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 尽可能在寒颤和发热初起时
Chills 寒战 Blood Cultures 血培养
Temp
体温
BACTEREMIA LEVEL 菌血症的水平
0
30 Time (min)
60
Question
• 血培养瓶的种类?
采血套数
99%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套 2套 3套 4套
Cockerill, CID 2004
96% 80% 65%
血培养套数
血培养套数与阳性检出率(%)
采血套数
Weinstein et al. Detection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dults: How Many BloodCultures Are Needed J Clin Microbiol. 2007; 45:3546-3548
血培养 Q & A
CLSI血培养的原则和操作程序 推荐(Approved)指南
英国HPA 的血培养的研究 及操作程序
•
Proposed Guideline 2006年10月出
版:M47-P
• 2005-09-08出版:BSOP 37 第5版
• /pdf_sops.asp 参编单位: • 医学微生物协会, 临床微生物协会 苏格 兰微生物协会, IBMS, Welsh微生物协 会 统一由卫生防护署 (Health Protection Agency)领导
Connell TG. Pediatrics 2007;119(5):891.
新生儿败血症
最低的采血量不确定,通常0.75-1.0ml的血量是推荐的。
文献证实只采一套血培养大约10%-15%的败血症不能检出 即使血培养阴性,根据临床症状败血症仍然可以被怀疑
Long: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2nd ed.,2003
• 树脂对非树脂
• 结果
• 总计:提高18.3% • 治疗患者:提高35.4%
Qestion
• 怀疑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时应如何送 检?
CLSI对非隧道式和隧道式的中心静脉导管和输液港 (Venous Access Ports, VAP) 推荐的培养方法
目标人群:
携带深静脉导管超过48小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低血压的患
首先确定静脉穿刺点,首选70%异丙醇消毒并待干,然后用主要 消毒剂(洗必泰、碘酊、碘伏)消毒并待干,使之作用足够的时 间,整个过程要求严格无菌操作
血培养瓶的消毒方法: 弃去瓶顶塑料帽,用75%乙醇消毒瓶顶橡皮塞,待干60秒
Qestion
• 每次采集血培养的间隔时间?
Answer
每份血培养间隔应不超过30分钟,因为网状内皮系统 对于一过性菌血症和间歇性菌血症在15~30分钟内可 清除(CLSI规定每份血培养应同时获得,或尽可能短 的时间内)
•
•
Approved Guideline 2007年5月出版 : M47-A
•
Question
• 血培养的适应症是什么?
Answer
(血培养适应症)
发热(> 38°C)
体温过低 (< 36°C)
白细胞增多 (> 10.000/µl) 粒细胞减少(< 1.000/µl) 低血压
SO3- H+ SO3- H+ CH CH2
阳离子交换树脂
CH CH2 CH CH2 CH CH2
CH2
CH
CH2
CH
CH2
多价吸附树脂
Gram stain readings Charcoal based systems
Meta-分析BACTEC树脂培养瓶的性能
• 43份临床评估 • 1982-1996 • 评估130503份血培养
Question
• 一套血培养为何Answer
• 研究表明:用需氧瓶加厌氧瓶的组合检测出的葡萄球 菌,肠杆菌科菌中某些菌和苛氧菌比一对需氧瓶多。
2001年Khanna数据 7072份血培养,640份阳性,阳性率为9%
组别 需氧瓶厌氧瓶均报阳 仅需氧瓶报阳 仅厌氧瓶报阳 阳性率 55% 26% 19%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 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 或者定量培养
Qestion
• 血培养对CAP、HAP的检出率如何?
Answer
CAP菌血症发生率
住院患者:4 % - 14%
重症患者:18% 大多数CAP的指南推荐住院的患者进行血培养
关于采血的一些问题:
• 1、血培养采血建议从外周静脉采,不建议采动脉血,为什么? ——对检出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动脉穿刺危险性较大 2、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取血,为什么? ——污染菌或定植菌的可能性较大,除非怀疑CRBSI 3、如果需要从导管处取血,初段血或导管内的补液是否需要弃去?为什么 ? ——不能弃去,以便于判断污染菌、定植菌或病原菌 4、如果用注射器采血,采好后注入血培养瓶之前是否需要更换针头?为什 么? ——无需更换,对提升阳性率无统计差异,增加了针刺伤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