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存在问题与临床实践.
血液形态学检验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血液形态学检验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血液形态学是临床血液检验的重点与难点课程,其中又以实验课为主。
广州医科大学就血液检验形态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积极探讨优化教学方法,为培养优秀的检验工作者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字:血液检验;形态学教学;教学改革一、存在的问题1.缺乏专业教师目前我国从事形态学诊断工作方面的人才不多,并且由于形态学专业的特殊性,培养一名合格的有经验的血液形态学人才教师往往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导致形态学教学师资匮乏问题突出。
目前为了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部分指导形态学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师并非长期从事与形态学诊断相关工作。
有些教师并无细胞形态学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在实验课过程中往往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形态学专业问题无法给予十分专业及准确的指导。
2.教学因素(1)硬件设施。
形态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工具是真实案例图片、骨髓玻片以及血玻片。
图片以及玻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
目前形态学诊断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很早以前被认为是细胞经典形态的图片已经与当前新理念有所冲突。
许多教学玻片的标本片年代久远,标本质量严重下降,细胞形态几乎难以辨认。
另外受当时诊断条件的影响,某些教学标本的典型形态玻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
(2)教学内容。
以往传统形态学实验教学多采用PPT图文结合方式对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进行讲授。
由于形态学理论抽象,骨髓及血液涂片染色及质量的差异明显,使得教学PPT上所展示典型细胞形态图片与实际学生镜下所观察形态相差甚远,学生往往不能将两者相结合并抓住细胞典型特征,由于一些涂片颜色差异反而易混淆细胞之间特点。
3.学生因素血液形态学检验知识点繁多,加上细胞形态本身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很多刚刚接触形态学检验课程的学生往往面对几十种相似的骨髓细胞感到辨认困难,无从下手,学生往往會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消极应对,并对血液形态学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二、教学改进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应当经常投入临床工作当中,通过临床实践充实知识、提高技能,此外还应当有计划地参加国内一些权威血液病医院举办的学习班及学习相关进修课程,掌握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并且及时补充新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近年来,临床血液学的检验在市场经济的催促下有了较快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对仪器检验结果的精密度改进上,血液学检验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也有相应的提升。
但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论文根据目前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检验中存在的项目归属问题、结果一致性问题、质量控制与校准体系问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等常见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标签:临床;血液学;检验;问题近年来,临床血液学检验有了较快的发展。
检验仪器得到很大的改进,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供。
卫生部也对相应的血液检验质控进行了相应评测制度的制定。
但就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的总体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血液学检验的发展,阻碍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临床血液学检验中的项目归属问题目前,临床血液学检验中的项目归属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同的临床血液学项目在同一医院的不同实验室进行血压学检验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
这之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实验室对于血液学项目检验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一,主要是指检验方法、检验仪器、检验试剂的不同,其中也包括检验员检验水平对同一项目检验结果的影响。
另外,各个实验室对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评估的要求不同也会导致血液学检验项目的结果出现差异。
这种项目的归属问题对诊断患者、病情治疗、预后判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这也影响了医院的就诊质量和社会信誉。
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加强对医院检验过程的外部监控,建立健全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
同时,建议在同一所医院尽量采取统一实验室检验同一项目的方法对临床血液学进行检验,将常规血液学检验项目都应用统一的检验方法,避免因为检验方法和检验设备都影响因素所带来的混乱局面。
二、临床血液学检验中的结果不一致问题上述项目归属问题是在不同实验室进行而产生的差异性结果。
而临床血液学检验的结果不一致是由于在同一实验室采用了不同的检验方法、检验分析仪器、检验试剂所造成的。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的液体,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这些血细胞在形态上的改变能够反映出人体内的病理变化,因此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本文将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以期增进对该检验项目的认识,提高对临床检验的重视程度。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不同的疾病会引起血细胞形态的改变,比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快速确定疾病类型,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尤其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患者,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还能够帮助监测疾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定期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特别是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对于病情的监测十分重要,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提供直观的病情变化信息,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还可以帮助鉴别疾病的发展进程。
在一些疾病比如恶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的发展进程会直接影响到血细胞的形态,因此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确定疾病的发展程度,从而为给予患者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还对于监测疫情或疾病爆发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一些传染病的爆发或流行期间,可以通过对血细胞形态学的检验来发现患者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血细胞形态,从而及时控制疫情的蔓延。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能够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还可以帮助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帮助鉴别疾病的发展进程,对疫情监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边红放
( 河北保定 2 2医院 检验 科 ,河北保 定 0 10 ) 5 700
[ 中图分 类号]T 7 3 H 7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2 7 (0 1 2—0 3 0 0 2— 3 6 2 1 )1 08— 2
有重要 意 义 。 14 白细胞 形态 检查 意义 .
( )手指采血 ,促使血小板 聚集 ,造成血小 1
板减 少 ;
( ) 抽 血 比例 ,血浆 中 出现 微 血块 ,凝 块 可 2 能堵塞 仪器影 响检 测结果 ;
14 1 用以肯定或基本肯定诊 断,如检测 出白血 .. 病细胞 ,可确立 白血病的诊断等。 142 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如 白细胞数 ..
血细 胞形态 学检 查是 临床 工作 中最 常用 的检验
通 过 白细胞数 增高 的程度 判断 感染 的严重 程度 ,急 性 细 菌性炎症 感染 时 白细胞 的增高 更为 明显 。抗感
项 目,是 常规 检查 的核心 。除对初 诊患者 作 为必查 项 目,了解病 人一 般病理 状态 和健 康体 检外 ,对相 关疾 病 的诊断 、鉴 别诊 断 、疗 效观 察和 预后评 估都
髓 纤维 化 )
123 为疟疾 诊 断提供 重要 的依据 ..
1 3 白细胞 形态 检验 内容 . 染 色 后病理 状态 下 ,白细胞 除计 数 、分 类 比值 发生 变化外 ,形 态也 发生 改变 。观察 白细胞 形态 体
切 ;不 能 区分 杆状核 与分 叶核 ,涉及 到识 别 中毒颗
成文 的隐形 规定 :医 技科室 无条 件服从 和服务 于 临
放 射技 术专 业与 临床 相关专 业 问加强 横 向联 系 ,互 办 讲 座 ,加 强放 射技 术与 临床相 关科 室各专 业 问的 相 互 了解 ,同时应该 密切放 射技 术人 员与 临床 医师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到我们医院进行临床检验的60例临床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检验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细胞形态检验精准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有明显提升,(P<0.05)。
结论:在临床检验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模式,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诊断和检验的精准度,因此这种检验模式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重大突破,因此这种检验模式值得推行。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临床检验;临床意义引言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检验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在针对临床检验患者进行检验和疗效判定的过程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因此在当前的临床检验过程中作为首选方式进行推行,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当前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水准和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模式有更高的应用标准和要求,同时也更充分体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检验效果。
针对此类情况来说,在本次研究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这个阶段内接受的需要临床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该类患者检验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
现在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一共有60例,是我医院在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接收的需要进行临床检验的患者,在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18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37.2±3.9)岁,经检查均为健康自愿者。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对两组的基础资料展开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外周血细胞形态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内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实习时间:2023实习单位:XX医院检验科一、实习背景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我选择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作为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并参加了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过程1. 学习理论知识在实习开始前,我认真学习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发育过程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形态学改变。
通过学习,我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际操作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我参加了实际操作。
首先,我学习了血涂片的制作方法,掌握了如何正确采集血液、涂抹玻片、烘干、染色等步骤。
然后,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接下来,我参与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的实践,对患者的血涂片进行观察和判断。
3. 病例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病例的分析。
通过对病例的观察和讨论,我进一步了解了各种疾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征,提高了诊断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将形态学特征与临床症状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掌握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实践能力。
最后,我通过分析病例,提高了自己的诊断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实习体会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同时,我也认识到临床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诊断能力。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哪些注意事项在临床检验中,血液学检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是临床治疗和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控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检验工作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度与可靠性,获取准确的参考依据。
血液细胞形态学主要涉及外周和骨髓细胞形态两个部分,血液细胞形态检验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决定着血液疾病的最终诊断。
因此,必须要控制好血液细胞形态检验质量,相关操作人员要明确其中的注意事项,以此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哪些具体的注意事项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标本的采集为了获得可靠、精准的检验结果,就必须要确保标本的高质量。
而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基础。
确保血液标本中所有细胞形态的完整,是高质量血常规标本的基础要求。
制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标本主要包含两个步骤,即抗凝与采集。
1.1采集标本1.1.1选择采集血液的位置临床中最常用的方式是采集静脉与末梢毛细血管位置的血液。
有相关研究显示,静脉血是最可靠安全的标本,手指部位的血液是末梢毛细血管中和静脉学差别最小并且稳定性最高的血样。
有相关研究显示,对比静脉血液,手指部位的血液依旧不具备良好的可重复性与精准性: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而血小板计数大幅度下降。
所以,很多专家提出: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尤其是操作血液分析仪器的过程中,需要采集静脉部位的血液。
1.1.2静脉血采集在实际采集静脉部位血液的时候,应注意不可以在病人输液滞留针位置或者是输液静脉相同一侧血管采集血液标本,从而防止血液出现稀释的现象。
另外止血带不可以压迫血管超过一分钟,避免出现血液浓缩以及淤血的情况。
1.2标本的抗凝在实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使用的血液必须要通过抗凝剂的处理,在现阶段临床中使用的各种抗凝剂当中,EDTA盐是对血小板与白细胞形态的干扰程度比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除了采血位置和生理性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之外,通常状况下,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也会直接影响血液样本的质量。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形态,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并进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其必要性,并探讨其在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作用。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一些疾病。
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征,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变化,例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等。
这些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贫血、感染性疾病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评估疾病治疗效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通过观察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对于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来说,通过观察血液中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了解治疗是否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可以发现一些慢性疾病的潜在风险,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从而及早干预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他们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也对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来说,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医学教育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也是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可以培养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评估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为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提供重要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存在问题与临床实践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医学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常常发生,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医学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常常发生,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较多,应积极研究对策,确保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不断提高。
一、专业知识面窄造成漏检与对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涉及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它异常细胞形态学的知识和丰富经验。
临床工作中常由于形态学知识面窄而造成漏检,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例1,男、8岁,主因经常鼻衄、皮肤紫癜而求诊,甲院查血常规RBC 3.8×1012/L,HBG 105g/L,WBC 4×109/L,PLT
84×109/L,按血细胞减少症治疗不见好转而转乙院。
血常规结果与甲院近似,血象中粒细胞胞质中多见Dhle小体,并伴有巨大血小板。
其母血象与患者近似。
结合临床诊为May-Hegglin畸形。
家属认为甲院检验人员工作不认真,要追查其责任,后经耐心解释,家属不再追究。
例2,患者,男,80岁,因发热查血常规,甲院化验报告,RBC 3.5×1012/L,WBC 20.3×109/L,W-SCR 0.26 ,W-LCR 0.74(两分群),未提示形态学异常,PLT 160×109/L。
转乙院W-SCR 0.74 , W-MCR 0.07 ,W-LCR 0.19(三分群)。
查血象多为带空泡的绒毛淋巴细胞,骨髓及血涂片证实为伴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家属拟起诉甲院延误诊断,由于本病非常少见,经解释,家属理解。
对策:①普及血细胞形态学知识,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业务水平。
②从事血细胞形态学的检验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正规培训。
③建立形态学检验人员评价认可制度。
④加强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工作,对多次不达标实验室应提出警告。
二、染色技术不正规发生漏诊与对策有些基层实验室使用快速染色法,这种染色法操作迅速,但不适合鉴别细胞结构。
例3,女,4岁,主因皮肤出现小脓泡、肝、脾肿大而求诊。
甲院查血常规RBC 3.1×1012/L,HBG 93g/L,WBC 3.8×109/L,血涂片快速染色后白细胞分类为N 0.63,L 0.36,M 0.01,未报形态学异常。
转到乙院后查血象,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有粗大紫灰色颗粒,淋巴细胞胞质中可见到1~2个粗大紫红色颗粒。
结合临床特点诊断为Chediak-Higashi综合征。
患者家属对早日确诊非常满意。
对策:①提倡使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Romanowsky染色法,也可使用Wright、Giemsa或Wright-Giemsa混合染色法。
②严格按标准化程序进行染色。
③采用快速染色法的单位应定期更换分染试剂,以免影响染色质量。
三、仪器法引发的医疗纠纷与对策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从而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等现象,以至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普遍关注。
1、异常结果提示未引起重视例4,患者,女,40岁,因干咳而住甲院,血常规检查提示WBC 11×109/L,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MCR 0.19,异常提示F2,未查血片。
后患者转外院住院,多次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高,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先后支付医疗费用较多,认为甲院延误了诊断,要求赔偿。
例5,患者,女,38
岁,脑外科术前查血常规,血液分析仪RBC 4.25×1012/L,PLT 58×109/L 。
异常提示为PLT直方图DW,医生不给做手术,转内科进一步检查。
再次以手工法计数RBC 3.85×1012/L, P LT 114×109/L,血片内有巨大血小板,又转去手术。
患者家属认为延误了治疗过程,应处理当事人。
2、有报警信号不会利用例6,患者,女,15岁,因贫血和白细胞高从甲院转来乙院,家属带来甲院血常规化验单上有WL报警信号,通过复查血涂片,白细胞增高是由于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经校正为患者发出准确报告。
家属向甲院领导反映了上述情况,要求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例7,患者,女,28岁,因贫血在某院门诊查血常规,RBC 1.98×1012/L,HBG 90g/L,HCT 0.24,RBC、HCT及MCV、MCH、MCHC均提示RU,未进一步复查就发出了化验报告。
医生拿到化验单后,认为HGB与RBC、HCT等结果不一致,要求重新查血常规。
血标本经加温30分钟后上机, RBC、 HGB、HCT等参数均显示轻度贫血。
避免了一次医患纠纷。
3、血常规不做镜检传统的血常规检查都要求血涂片染色后镜检,随着血液分析仪的使用及工作量不断增加,有的实验室仅凭仪器分类就发出报告,从而造成漏诊或误诊。
例8,患者,女,20岁,阴道不规则出血查血常规,RBC 1.30×1012/L,HBG 105g/L,WBC 2.4×109/L, W-LCR 0.72, W-SCR 0.28(两分群) 。
数天后再次查血象,镜检中性粒细胞0.08,淋巴细胞0.38幼稚细胞0.54。
骨髓象报告AML-M3。
患者家属质问检验人员,为什麽不早给做镜检?后因领导承担责任,家属未再追究。
例9,患者,男,30岁,因发热、血便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RBC 1.31×1012/L, WBC 5.2×109/L,PLT 66×109/L,转上级医院后查血常规,RBC 1.65×1012/L,WBC 6.2×109/L,NE 0.646,LY 0.335,MO 0.005,EO 0.005,BA 0.005(五分类),DF1、DF2均提示大细胞图形,两院都未报告镜检结果。
送骨髓和血涂片后,髓象和血象可见多数被吞噬和散在真菌,培养证实为马尔尼菲菌感
染。
对策:①上岗前应经过岗位培训,检验人员能分析直方图和散点图的变化规律。
②上机者应掌握异常报警的含义。
③手册中应明确规定白细胞分类过筛后不能发出报告的标本,要进行染色镜检。
④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对可疑标本要与临床协作,早日提供形态学信息。
四、判断能力导致误诊与对
策血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可见于恶性疾病,也可见于良性疾病,仔细辨认细胞形态学特点并做出正确判断非常重要。
临床上,常由于不能对血细胞准确辨认而造成误诊,引发医疗纠纷的例子时有发生。
例10,患者,女,36岁,主因淋巴结、肝、脾肿大入甲院,RBC 3.5×1012/L,HBG 98g/L,WBC 3.8×109/L,N 0. 42,L 0. 53,M 0.05,血片尾部可见不典型单核细胞,PLT 80×109/L。
骨髓象异形组织细胞多见,实验室考虑有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可能,送外院会诊也提示恶组病,临床按恶性组织细胞病治疗有改善,半年后患者在乙院检查布氏杆菌试验阳性,家属认为医院误诊,要求赔偿,经专家鉴定为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综合上述各例,说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检验质量,给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