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康复评定

合集下载

腰椎病康复评定

腰椎病康复评定

腰椎病的康复评定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通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功能,通过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100%为治愈,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二、腰椎活动度评定1.因痉挛而活动受限者在角度后加S2.因疼痛而活动受限者在角度后加P3.N为活动围正常腰椎的运动围较大,运动形式多样,表现为屈曲、伸展、侧弯、旋转等多方向的运动形式。

L4-L5和L5-S1节段是腰椎动度最大的节段。

评定主动运动时,患者取站立位,观察患者腰椎各向动度是否受限,并观察主动活动是否自如,是否伴有疼痛、痉挛或僵硬。

若患者主动运动不受限,可在主动运动达最大动度时施加外力。

如患者做某个动作时出现了症状,应该让患者在该诱发症状的体位停留10s-20s,观察症状是否加重。

(1)前屈:腰椎最大屈曲活动度为40°-60°。

腰椎的前屈与人们俗称的弯腰动作有一定的区别。

一般认为,弯腰的活动围较大,但是弯腰并非为单独的腰椎前屈活动,而是腰椎和髋关节共同运动的结果。

(2)后伸:腰椎后伸的最大活动度为20°-35°。

当完成这个动作的时候患者应该用双手支撑腰部以稳定腰背部。

(3)侧屈:腰椎侧屈的最大活动度为15°-20°。

嘱患者以一侧手放于下肢的侧面尽力向下,测量双侧指尖距离地面的距离。

脊柱侧屈常为伴随旋转的复合动作。

(4)旋转:腰椎旋转的最大活动度为20°。

检查时患者取坐位以排除髋关节和骨盆运动的影响。

如果站立位测量时需固定骨盆。

(5)复合动作检查:腰背部的损伤很少由单一的动作引起,因此检查时需要让患者进行复合动作,如前屈时侧屈、后伸时侧屈、前屈和旋转、后伸和旋转等。

腰痛的康复评定内容和方法

腰痛的康复评定内容和方法

腰痛的康复评定内容和方法
腰痛的康复评定内容和方法会根据个体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
1. 病史评定: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腰痛的起因、发展过程、疼痛特点、持续时间等。

2. 症状评定:对腰痛的症状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的放射程度等。

3. 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腰腿功能,包括腰腿活动范围、腰腿力量和耐力、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等。

4. 神经系统评定: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感觉、肌力、肌张力、反射等。

5. 肌肉功能评定:评估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

6. 柔韧性评定:评估腰部和下肢的柔韧性,包括腰背部、臀部和下肢肌肉的伸展程度。

7. 平衡评定: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包括静态站立、动态平衡和步态等。

8. 心理社会评定:评估腰痛对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包括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等。

康复评定方法通常包括让患者填写问卷、进行体格检查、进行功能测试、观察患者的日常活动等。

评定结果可以用于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监测康复进展,并作为康复效果评估的依据。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一)评定技术
➢ 腰椎活动度评定 ➢ 肌力和耐力评定 ➢ 特征性检查 ➢ 疼痛评定 ➢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 ➢ 心理评定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二)腰椎活动度评定
躯干屈曲、伸展
患者坐位,固定骨盆。评定者将角度尺中心置于第五腰椎棘突 固定臂为通过第五腰椎棘突的垂直线,移动臂平行于第七颈椎棘突 和第五腰椎棘突的连线,胸、腰椎屈曲或伸展至最大范围。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四)特殊性检查——梨状肌试验
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 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 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四)特殊性检查——屈颈试验
患者仰卧,也可端坐或者直立位,检查者一手置于患者胸 部前,另一手至于枕后,缓慢、用力的上抬其头部,使颈前屈, 若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二)腰椎活动度评定
躯干旋转
患者坐位,固定骨盆。评定者将角度尺中心置于头顶中央,固 定臂平行于两髂嵴上缘的连线,移动臂与两肩峰连线相平行,躯干 左右旋转至最大范围。
参考值:0°~45°(图2-40)。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三)背肌力检查
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两膝伸直,将把手调至膝盖高度,两手 抓住把手,然后用力伸直躯干上拉把手。以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 数=拉力(kg)÷体重(kg)×100,正常值:男性150~200,女 性100~150。进行背肌力测试时,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或复 发,一般不用于腰痛患者及老年人。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四)特殊性检查——4字试验
4字试验是指被测试者仰卧平躺,一腿伸直,提起另 一侧小腿置于伸直腿的膝上弯曲下压(即两腿构成一个“4” 字),以观察是否诱发同侧骶髂关节疼痛,正常的话盘起 的一侧的膝盖是能够很轻易地碰到地面或床面的,这是判 断骶髂关节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量表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量表

平衡功能评定:6. 闭上眼睛并维持站姿不扶。

指令:请闭上眼睛并站好持续 10 秒钟4 能安全地站好并持续 10 秒钟3 能在监督下站好并持续 10 秒钟2 能站好3 秒钟1 无法保持闭眼3 秒钟,但可站稳0 需要帮忙以避免跌倒7. 双脚并拢并维持站姿不扶。

指令:请将双脚并拢,不扶任何东西站好4 能独自并拢双脚,安全地站一分钟3 在监督下能独自并拢双脚,站一分钟2 能独自并拢双脚但无法维持30 秒钟1 需协助始能并拢双脚但可站15 秒钟0 需协助始能并拢双脚且无法维持15 秒钟8. 站姿手前伸。

指令:抬起手臂至 90度,将手臂与手指伸直并尽量往前伸。

( 受试者手臂抬至90度时,施测者将尺规置于受试者手指末端。

当受试者手臂往前伸展时,手指不可触碰尺规。

记录受试者往前伸展之最远距离。

可能的话请受试者使用双臂,以避免受试者转动身体。

)4 能自信地往前伸展 25 公分以上3 能安全地往前伸展 12 公分以上2 能安全地往前伸展 5 公分以上1 需在监督下始能往前伸展0 伸展时失去平衡或需外力支持9. 由站姿捡起地上的东西。

指令:捡起置于脚前的鞋子或拖鞋。

4 能安全轻易地捡起拖鞋3 需在监督下才能捡起拖鞋2 无法捡起拖鞋,但可弯腰几乎可以碰到拖鞋(2.5-5cm 左右),且可自己保持平衡1 无法捡起拖鞋且在尝试时需要监督0 无法尝试或需协助以免失去平衡或跌倒10. 站着转头向后看。

指令:把头转向你的左边,往你的正后方看。

然后向右边重复一次。

测试者可在受试者正后方举起一物供其注视,以鼓励其转头的动作更流畅。

4 能够往两侧向后看并且重心转移的很好3 只能往一侧回头向后看,往另一侧看时重心转移得较少2 只能转头至侧面但能维持平衡1 转头时需要监督0 需要扶持以防止失去平衡或跌倒11. 转圈走360度。

指令:转一圈走360度。

停下来。

换另一个方向再转一圈走360度。

4 每侧皆能够在4秒内安全地转360度注:4个站到坐的项目。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康复训练 康复评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康复训练 康复评定
➢ 恢复期 可用温热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进行腰背肌和腹肌的肌力训 练,改善腰椎稳定性;鼓励适度活动;避免可能加重症状的体位 和姿势;减少腰背受力,改善工作环境,预防疾病复发。
三、康复治疗方法
绝对卧床休息 腰椎牵引 物理因子治疗 运动治疗 手法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腰椎牵引治疗
(一)牵引对象的选择 (二)牵引设备的选择 (三)牵引重量的选择
● (三)影像学检查
●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片征象有:脊柱腰段外形的改变,正位片上可见腰椎侧弯、旋转、小关节 对合不良;侧位片腰椎生理前凸明显减小、消失、甚至后凸;可有椎间隙左右不等宽、前后不等 宽。
● 2.CT扫描由于CT其他病变中普遍受到重视。
预防
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 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 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 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 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三、临床分型
1.根据突出物的位置分:单侧、双 侧型和中央型。 2.根据突出的方向不同分:后中央 突出、后外侧突出及侧方突出。 3.病理分型:可分为6型 (1)退变型(2)膨出型 (3)突出型(4)脱出后纵韧带下型 (5)脱出后纵韧带后型 (6)游离型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 2.下肢放射痛 3.马尾神经症状 (二)体征 1.一般体征 2.神经系统表现
●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习惯性影响,多数腰椎CT仅做椎间盘扫描而不做椎体扫描,可能遗漏椎 体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一、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是评定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患者通过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二、功能恢复
功能恢复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肌肉力量等指标得到改善。

功能恢复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三、神经功能改善
神经功能改善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

例如,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

四、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评估是指通过腰椎X线、CT或MRI等检查,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变化情况。

如果治疗后突出物明显缩小或消失,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五、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包括疼痛程度、功能恢复、神经功能改善、影像学评估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腰椎术后康复评定

腰椎术后康复评定

腰椎术后康复评定
1.JOA腰背痛评定
2.视觉类比评分法(VAPS)
3.关节活动度评定(ROM)
4.Fugl-Meyer平衡量表
5.Holden步行功能分级
1.JOA评分表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主诉:
诊断:
(日期:前/ / / ,后/ / / )
评定日期:评定者:
2.视觉类比评分法(VAPS)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主诉:
诊断:
(0无痛,10剧痛难忍,5中度疼痛)
前: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评定日期:评定者:
3.关节活动度评定(ROM)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主诉:
诊断:
4.Fugl-Meyer平衡量表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主诉:
诊断:
评定日期:评定者:
5.Holden步行功能分级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室:主诉:
诊断:
Holden步行功能分级
Hlden步行功能评级标准
评定日期:评定者:。

患者康复情况评估报告

患者康复情况评估报告

患者康复情况评估报告一、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35岁- 疾病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住院号:123456- 入院日期:2021年10月8日- 出院日期:2021年11月5日二、评估依据根据《康复医学评定标准》和《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指南》,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功能检查及康复训练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评估内容1. 临床症状- 疼痛程度:患者在入院时疼痛评分为8分(满分10分),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出院时疼痛评分为3分。

- 活动受限程度:入院时腰椎活动受限明显,特别是前屈和转体动作。

出院时,患者腰椎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前屈角度达到正常范围的90%,转体活动基本无限制。

2. 功能检查- 肌力:入院时患者左腿股四头肌力量评分为3级,出院时力量评分提升至4级。

- 肌张力:入院时患者肌张力偏高,出院时肌张力恢复正常。

- 神经传导速度:入院时患者左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出院时传导速度恢复正常。

3. 康复训练情况- 训练依从性:患者在住院期间,严格按照康复治疗计划进行训练,依从性良好。

- 训练效果: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后,疼痛程度减轻,活动受限程度改善,肌力及肌张力均有所提升。

四、评估结论根据上述评估内容,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功能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出院时,患者已具备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但需注意日常保养,避免复发。

五、建议1. 出院后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和重体力劳动。

2.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加强腰背肌力量,提高脊柱稳定性。

3. 遵医嘱,按时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六、签名- 康复医师:李四- 康复治疗师:王五- 患者或家属:张三(患者本人)日期:2021年11月6日---以上为患者康复情况评估报告的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祝您工作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③明显弱(0-3 级)
③频发轻度或偶有重度下肢麻痛 1
3.日常生活动作(14 分)
④频发或持续重度下肢麻痛
0


(3)步行能力
(1)卧位翻身 0
1
①正常
3
(2) 站立
0
1
②500 米以上出现痛、麻、乏力 2
(3) 洗漱
0
1
③500 米以内出现痛、麻、乏力 1
(4) 身体前倾 0
1
④100 米以内出现痛、麻、乏力 0
注意事项
(1)
使用范围:徒手肌力评定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 变化(尤为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若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 偏瘫等)引起的肌力变化,性质则不相同,此时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 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时,除非完全迟缓阶段或肌肉功能已恢复至自主 随意收缩,否则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2)
评定规范化:在评定过程中,应对患者姿势和躯干、肢体位置进行标准摆放,并对近端关节 进行良好的固定,以防止代偿运动及其他干扰因素。评定者在重力检查、抗阻检查、肌肉收 缩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中应注意操作的正确性,以减少主观因素,保证评定的信度和效度。 同时应正确记录评定结果。
(3)
避免疼痛:在评定过程中患者不应出现疼痛感,尤其是在抗阻检查采用制动试验时,阻力应徐 徐增加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和疼痛迹象,一旦发生,应立即中止继续增加阻力。
4=罪恶妄想伴有指责或威胁性幻觉
0=无症状;
1=觉得活着没意思;
自杀 2=希望自己已经死去或常想到与死有关的事;

3=消极观念(自杀念头);
4=有严重的自杀行为
0=无症状;
入睡 1=主诉有入睡困难,上床3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

困难
2=主诉每晚均有入睡困难
0=无症状;
睡眠 1=睡眠浅,多恶梦

不深
2=半夜(晚12点以前)曾醒来(不包括上厕所)
(1)前屈:腰椎最大屈曲活动度为 40°-60°。腰椎的前屈与人们俗称的弯腰动作有一定的 区别。一般认为,弯腰的活动范围较大,但是弯腰并非为单独的腰椎前屈活动,而是腰椎和 髋关节共同运动的结果。
(2)后伸:腰椎后伸的最大活动度为 20°-35°。当完成这个动作的时候患者应该用双手支 撑腰部以稳定腰背部。
四、腰椎耐力评定
(1)躯干屈肌耐力评定: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并拢抬高 45°,测量能维持该体位的时 间,正常值为 60 秒。 (2)躯干伸肌耐力评定:患者俯卧位,双手抱头,脐以上在床缘以外,固定下肢,测量能 保持躯干水平位的时间,正常值为 60 秒。
基本情况 主要诊断
时间 体检


治疗
姓名
性别总分:□□ 症状持续时间:(天) 评估者签名:
评估日期:□□□□年□□月□□日
房日常事务
0=无症状
1=精神检查中发现轻度迟滞
阻滞 2=精神检查中发现明显迟滞

3=精神检查进行困;
4=完全不能回答问题(木僵)
0=无症状
激越 1=检查时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2=明显心神不宁或小动作多
3
3=不能静坐,检查中曾起立 4=措手、咬手指、扯头发、咬嘴唇
0=无症状
1=问及时叙述
精神性
2=自发性表达
腰椎病的康复评定
一、
JOA 下疾患疗效评定
1.主观症状(9 分)
评分
(1)
(2)感觉障碍
①完全无
3
①无
②有时轻微
2
②轻(患者自身未意识到)
③经常或有时很严重
1
③重(患者自身意识到)
④经常有非常剧烈的
0
(3)运动障碍
(2)下肢痛及麻木
①正常(5 级)
①只是下肢痛,没有麻木
3
②稍弱(4 级)
②时有轻度下肢麻痛
二、腰椎活动度评定 1.因痉挛而活动受限者在角度后加 S 2.因疼痛而活动受限者在角度后加 P 3.N 为活动范围正常
腰椎的运动范围较大,运动形式多样,表现为屈曲、伸展、侧弯、旋转等多方向的运动形 式。L4-L5 和 L5-S1 节段是腰椎动度最大的节段。评定主动运动时,患者取站立位,观察患 者腰椎各向动度是否受限,并观察主动活动是否自如,是否伴有疼痛、痉挛或僵硬。若患者 主动运动不受限,可在主动运动达最大动度时施加外力。如患者做某个动作时出现了症状, 应该让患者在该诱发症状的体位停留 10s-20s,观察症状是否加重。
三、腰椎肌力评定
Lovett 分级法
分级 0 1 2 3 4 5
表现 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 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在消除重力姿势下能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 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的运动
(1)躯干屈肌肌力评定:患者仰卧,屈髋屈膝位,双手抱头能坐起为 5 级肌力;双手 平伸于体侧,能坐起为 4 级肌力;仅能抬起头和肩胛为 3 级肌力;仅能抬起头部为 2 级肌力; 仅能扪及腹部肌肉收缩为 1 级肌力。 (2)躯干伸肌肌力评定:患者俯卧位,胸以上在床缘以外,固定下肢,能对抗较大的阻力 抬起上身为 5 级肌力;对抗中等阻力抬起上身为 4 级肌力;仅能抬起上身不能对抗阻力为 3 级肌力;仅能抬起头为 2 级肌力;仅能扪及腰背部肌肉收缩为 1 级肌力。 (3)腹内和腹外斜肌肌力评定:用以测定一侧的腹内斜肌和对侧的腹外斜肌的共同肌力。 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尽力抬起头和一侧的肩部,双手抱头能屈曲旋转腰椎为 5 级,双臂胸前 交叉能屈曲旋转腰椎为 4 级,双臂前伸能旋转屈曲腰椎为 3 级,仅能抬起头部为 2 级,仅能 扪及肌肉收缩为 1 级。
0=无症状
早醒 1=有早醒,比平时早醒1小时,但能重新入睡

2=早醒后无法重新入睡
0=无症状
1=提问时才叙述
2=自发地直接或间接表达对活动、工作或学习失去兴趣,如感到无精打采、犹豫不
工作
决、不能坚持或需强迫才能工作或学习

和兴趣
3=活动时间减少或效率降低,住院者每天病房劳动或娱乐不满3小时
4=因目前的疾病而停止工作,住院者不参加任何活动或没有他人帮助便不能完成病
(5) 坐(1h)
0
1
2.体征(6 分)
(6) 举持重物 0
1
(1)直腿抬高试验
4.膀胱功能(-6 分)
①正常
2
(1)正常
②30°~70°
1
(2)轻度排尿困难(尿频、排尿踌躇)
③<30°
0
(3)重度排尿困难(、尿闭)
总分
前分
后分
评分
2 1 0
2 1 0
轻 2 2 2 2 2 2
0 -3 -6
JOA 总评分最高为 29 分,最低 0 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 通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功能,通过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率还可对 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 100%为治愈,大于 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 25%为 无效。
(4)
避免疲劳:必要时可采用筛选试验。例如患者肢体被动地有评定者置于某一可进行正常肌力 评定而不必考虑重力的体位时,患者能抗阻力保持体位,则可快速作出 5 级或 4 级的判定,
反之则采用 4 级以下的标准评定。此外,结合两侧肢体的评定也可作为筛选方法。 (5) 注意结合其他功能评定:肌力情况与肌肉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密不可分,因此,在徒手肌力评 定前应对所测肌肉(或肌群)的萎缩、肥大情况及两侧同名肌(或肌群)的对称情况也应有 大致的评定。此外,定量分级粗略,较难排除评定者主观误差等因素,故要求在徒手肌力评 定的同时应配合其他功能评定,如评定前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必要的步态分析。

2=重度
0=无症状
1=对身体健康过分关注
疑病 2=反复考虑健康问题

3=有疑病妄想
4=伴幻觉的疑病妄想
0=无症状
体重
1=一周内体重减轻1斤以上

减轻 2=一周内体重减轻2斤以上 0=知道自己有病,表现为抑郁
□ 自知力 1=知道自己有病,但归咎于饮食太差、环境问题、工作繁忙、病毒感染、需要休息
2=完全否认有病
(3)侧屈:腰椎侧屈的最大活动度为 15°-20°。嘱患者以一侧手放于下肢的侧面尽力向下, 测量双侧指尖距离地面的距离。脊柱侧屈常为伴随旋转的复合动作。
(4)旋转:腰椎旋转的最大活动度为 20°。检查时患者取坐位以排除髋关节和骨盆运动的 影响。如果站立位测量时需固定骨盆。
(5)复合动作检查:腰背部的损伤很少由单一的动作引起,因此检查时需要让患者进行复 合动作,如前屈时侧屈、后伸时侧屈、前屈和旋转、后伸和旋转等。如小关节突综合征的患 者,作后伸和旋转复合动作会引起症状的加重。
0=无症状
1=只有在问到时才叙;
抑郁
2=在谈话中自发地表达

情绪
3=不用语言也可以从表情、姿势、声音或欲哭中流露出这种情绪
4=患者的自发言语和非言语表达(表情、动作)几乎完全表现为这种情绪
0=无症状;
1=责备自己,感到自己已连累他人;
有罪感 2=认为自己犯了罪,或反复思考以往的过失或错误;

3=认为目前的疾病是对自己的错误的惩罚或有罪恶妄想;
年龄


描述
性质
诱发因素 部位 原因
程度(数字评分)
外部痛 钝痛
放射痛 持续痛
内脏痛 刺痛
非放射痛 间断痛
缓解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