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理论模型和工具
企业文化咨询常用的33个模型

企业文化咨询常用的33个模型1. 文化冰山模型(Culture Iceberg Model)用以说明企业文化中隐性和显性的部分。
企业文化的显性部分包括可见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而隐性部分包括员工的价值观、信仰、态度等。
2. 文化篮子模型(Culture Basket Model)将企业文化比作一个篮子,篮子里包含了企业的宗旨、目标、价值观等各种元素。
3. 文化达尔文模型(Culture Darwin Model)讲述企业文化比喻为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文化能够存活下来,而不能适应变化的企业文化会消亡。
4. 资源依赖模型(Resource Dependency Model)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各种资源和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影响。
5. 文化墓地模型(Culture Graveyard Model)描述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老的文化会被新的文化所替代,形成文化的更替。
6. 文化围城模型(Culture Siege Model)企业文化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逐渐形成,并形成一个稳定的文化系统。
7. 文化天堂与地狱模型(Culture Heaven and Hell Model)企业文化的发展可以导致企业的天堂或地狱,好的文化可以带来成功,而坏的文化则会导致失败。
8. 文化变迁模型(Culture Transition Model)企业文化的变迁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各种条件的配合。
9. 文化瓶颈模型(Culture Bottleneck Model)企业文化的发展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需要通过和创新来突破。
10. 文化整合模型(Culture Integration Model)企业合并或重组时,需要整合两个企业的文化,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11. 文化赋能模型(Culture Empowerment Model)通过激励和赋能员工,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发挥个人价值。
12. 文化迷宫模型(Culture Labyrinth Model)企业文化像一个迷宫,需要通过逐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找到合适的出路。
企业文化工具

⽬目录
五层结构法⽂文化免疫机制⽂文化⼒力力判断法⽂文化规划⼯工具1、解决在什什么背景下,⽤用什什么⽅方法去推动⽂文化建设,超前、滞后都会影响到⽂文化正确的落地。
2、⽤用科学、快捷的⽅方法,去做⽂文化规划的准确设计。
五层结构法
根据企业⽂文化四层结
构在传统企业与现代
企业的不不同表现,⽤用
五层结构解决在⽂文化
设计上依据“⼈人性本
善、还是本恶”的问
题。
⽂文化免疫机制
利利⽤用”仿⽣生“思路路,对五
层结构法中“双制度”进
⾏行行独⽴立的分析判断,
解析出围绕价值体系
的最基础制度,与激
励制度。
⽂文化⼒力力判断法
将⽂文化环境(即⽂文化
⼒力力)按照不不同标志物
进⾏行行识别,区别出发
展阶段(基础⽂文化、
⽂文化体系、雇主品
牌),分别施加不不同
的⼯工作⽅方法。
⽂文化规划⼯工具
总结出“蓝图分解
法”(⾏行行为极⼤大值分解
法)、“建筑结构
法”(⽬目标框架补充
法),结合⽂文化⼯工作
框架与五元素,辅助
规划的设计。
五层结构法⽂文化免疫机制⽂文化⼒力力判断法⽂文化规划⼯工具
五层结构法⽂文化免疫机制⽂文化⼒力力判断法⽂文化规划⼯工具
-
五层结构法
⽂文化免疫机制⽂文化⼒力力判断法⽂文化规划⼯工具
+
+
-
五层结构法
⽂文化免疫机制
⽂文化⼒力力判断法
⽂文化规划⼯工具
五层结构法⽂文化免疫机制
⽂文化⼒力力判断法⽂文化规划⼯工具
x
2
2
x
2
3 3
1
2
2。
企业文化建设工具集

企业文化建设工具集C O N T E N T S010203文化诊断工具文化纲领架构工具文化审计工具文化落地工具0401文化诊断工具01工具:定量辨别组织主导型文化的奎因模型(OCAI )●美国组织行为专家奎因(Quinn )1988年开发出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
该模型把企业文化指标按照内部——外部和控制——灵活两个维度进行分类,最后形成四个基本的文化类型。
该模式经过含世界500强在内的1000多家企业、50000多个管理人员的测试,证明能够有效地测量企业的价值导向以及价值观导向下管理人员的胜任力,具有较高的效度及信度指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模型被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咨询公司和研究机构广泛使用,模型的本身也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企业文化分析工具。
这个模型不仅能够度量企业文化的实态,而且能够为未来文化发展提供策略指导。
外部发展内部运营灵活自主过程控制变革创新导向团队支持导向层级规范导向目标绩效导向25416【奎因模型(OCAI )】33如何对待员工,为他们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成功标准-什么标志着成功?奖励和庆贺什么样的行为?6战略模式-什么驱动了组织的业务成功?54组织凝聚物-是什么把组织凝聚在一起?渗透组织的领导风格和方法2总体特征-整个组织像什么?1创新型亲和型秩序型竞争型灵活自主过程控制注重内部管理与整合注重外部竞争与差异性大多数组织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主导性的文化,这些主导性文化一般是四个主要文化类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他们分别是:•创新型组织与文化•亲和型组织与文化•秩序型组织与文化•竞争型组织与文化文化类型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关键在于组织的文化特征是否与它所处的环境及组织的发展方向相适应。
亲和型创新型秩序型竞争型灵活性和适应性稳定和控制注重内部管理与整合注重外部竞争与差异性人们在一个非常友善的场所工作,共同分享成果,像一个大家庭。
老板经常被看做导师甚至是家长。
企业文化常用模型(超级干货实用)

.
企业文化的产生的一般模式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新建或者初建公司的一位或者数位高级管理人员制定并努力实施 一种创意/经营思想或者一种策略
企业经营行为
实施各项经营实务工作;企业员工运用受经营思想/经营策略指 导的行为方式,并进行实际操作
企业经营成功
企业运用各种措施,经营取得了成功;这些成功持续了相当长的 一段时期
我的 X
发展
我的位置
X
XX
X
X
X
管理层 支持
基本 需求
我的奉献 我的获取
X X XX X XXX
.
员工满意度调查项目流程
第一步
项目设计
调 研
第二步
数据收集
M 过
程
easurement
第三步
分析
定期跟踪
第四步
管
理
过 程
M 第五步 anagement
.
经理培训
部门/团队反馈与 行动计划
4、薪酬 5、工作满意度
文 计文 实化 化
创 沟 落审
体全 员 工
管 理
文化
团
队
领导核心
.
专 职
全体 工员
为谁做 怎么做 谁来做
4/10-4/20
Culture Survey Roadmap
(文化审计路线图)
4/20-4/30 4/30-5/15 5/15-5/30
启动会议
访谈
Interviews
焦点团体法
Focus group
培育英雄
讲解故事
文化激活
设计仪式
塑造形象
管理网络
.
执行和执行力
决策
企业文化测量:理论基础与模型分析

一
、
引 言
来看 , 企业文化不是一个静止 的概念 , 在进行企业文
化建设时 , 我们首先要对现有 的企业文化进行测量 、 诊断和评估 , 从而确定现有企业文化 的特征 , 比较现 实与期望的差异 , 比较本企业与全行业 的差异 , 量 衡
企业 文化 变革发 展 的方 向 与企 业 长 期发 展 战 略 的适
企业文化的量化研究采用 了社会学中功能 主义 的视角 , 这一学派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属性 , 可通 过测量和其他 的企业现象 区别 出来 , 能够用来预测 企业或员工的有效性 。从社会学 中功能主义的视角
[ 收稿 H期 ] 05—1 20 0—1 5
量或描述事物 的特征时 , 就要设法将该事物按照其
二 、 业文 化测 量 的理论 基础 企
例尺度 ( t a ) r i s l 。这 四种 尺度具有不 同的特征 , ao c e
也有不同的作用。在进行企业文化测量 时必须了解 这 四种尺度的性质 , 才能选择适当的尺度 , 用来编制
测量工具 。①类别尺度。是按照事物的特征或属性
的 同 , 赋予不 同名称 ; 为一 种标记 , 作 进而 可以将 特征或属性相同的事物归为类别。应用类别尺度测
找 到真 正零点 。在 对企业 文 化 的某 一 变 量进 行 测量
就是常模 。在企业文化 的测 量 中, 常用 的常模 有行 业常模。行业企业 文化数据 库 的建立 , 一个 重要 的
用途 就是 可 以得 到准确 的行 业 常模 。通 过 常模 我 们
就 可 以在 测 评 企 业 文 化 时 , 比较 该 企 业 的企 业 文 化 与整 个 行 业 企 业 文 化 的差 异 , 出该 企 业 的优 势 与 找
企业文化落地的三套模型(二)

企业文化落地的三套模型(二)引言: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文化的落地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三套模型,帮助企业实现企业文化的落地,从而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正文:一、模型一:价值观引领模型1.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2.将核心价值观与岗位职责相结合3.打造培训和激励机制,将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4.加强内外部宣传,强化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5.建立评估机制,持续监测价值观的落地情况二、模型二:行为规范引导模型1.明确企业的行为准则2.加强管理者在行为上的表率作用3.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确保行为规范的执行4.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行为规范的认知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遵守行为规范三、模型三:沟通引导模型1.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员工能够表达意见和建议2.定期组织交流会议,加强企业内外部沟通3.运用有效的沟通工具和技巧,提高沟通效率4.倾听员工的声音,及时解决问题5.建立反馈机制,评估沟通效果和改进方案四、模型四:环境营造模型1.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2.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3.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活动和义务社会责任4.建立奖励制度,激励员工做出贡献5.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五、模型五:学习循环模型1.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2.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资源3.促进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更新4.鼓励员工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5.建立评估机制,持续改进学习效果总结:通过以上三套模型的引导和落地,企业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从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到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再到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每个模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型,并不断优化和完善,以实现企业文化的最大价值。
企业文化诊断工具

企业文化诊断工具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核心价值和信念的集合,它与企业的发展、员工的行为以及企业形象息息相关。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自身的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才能更好地进行发展和管理。
为了帮助企业诊断自身的文化状态,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很多管理学者和顾问都开发了各种企业文化诊断工具。
这些工具通常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当前的文化状态,从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机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企业文化诊断工具。
首先,霍兰德理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文化诊断的工具。
这一理论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而不同类型的人更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
在企业文化中,这一理论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工作偏好,从而为员工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培养方案。
其次,层级文化诊断模型是另一种常用的工具。
该模型将企业文化划分为四个层级:表面文化、可视文化、操作文化和核心文化。
通过对这四个层级进行评估,企业可以深入了解自身文化的内在特点和外部表现,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除了以上两种工具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企业文化诊断工具,如奥肯学派的企业文化诊断模型、邓肯信任模型等。
每种工具都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理论基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工具进行诊断。
然而,企业文化诊断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它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因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较大。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个长期的企业文化诊断机制,定期评估和调整自身的文化状态。
在进行企业文化诊断时,企业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明确诊断的目的和范围,确保诊断结果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符。
其次是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因为企业文化诊断是一个群体过程,需要组织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最后是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即通过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及时跟进执行。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诊断工具是帮助企业了解自身文化状态、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有效方法。
企业文化诊断评估工具

企业文化诊断评估三大工具奎因模型奎因模型是管理咨询行业公认的企业文化特征诊断模型,它是一种竞争性价值分析模型,也称OCAI模型。
此模型综合企业关注的工作内容和采取的工作方式,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团队支持文化、灵活创新文化、市场绩效文化和层级规范文化四种文化类型。
该模型把企业文化指标按照内部外部导向和控制授权两个维度进行分类,最后形成四个基本的价值模式.从内在-外在、控制-灵活两个维度,将组织文化分为目标、规则、支持、创新四种导向,用来实证分析各种导向的文化类型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该模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一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企业文化分析工具。
麦肯锡7S模型麦肯锡7S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s)、战略(Strategy)、共同价值观(SharedValueds)。
也就是说,企业仅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还可能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失误。
因此,战略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麦肯锡的7S模型提醒我们,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7S指出,各公司长期以来忽略的人性,如非理性、固执、直觉、喜欢非正式的组织等,其实都可以加以管理,这与各公司的成败息息相关,绝不能忽略.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丹尼森认为理想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适应性、使命、一致性、参与性.四种文化特质即适应性、使命、一致性、参与性和组织有效性显著相关,其中每个文化特质对应着三个子维度,一共组成了12个子维度,每个维度都有特定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组织制度只是组织文化的外化,组织变革就是组织制度变革或组织文化
再造,因此,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塑造实质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不能 彼此孤立,组织成员的“努力”必须用文化嵌入机制来传导,以文化嵌入机制为 载体。
按照沙因的逻辑,组织文化的变革和组织变革是一回事。他认为组织文化能 够而且也的确发生变化,但要看组织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当组织处于建立
初期的增长阶段时,领导者完全依靠自身的投入和资源、地位的分配方式来 塑造群体价值观和文化假设,而组织达到成熟期以后,领导者对“变革”的作 用就会减弱,根本性的变革就主要依靠“努力”和“时间”了。正是基于这种看法 ,沙因提出了“解冻一重构一封冻”模型。显然,沙因所说的“变革”既是文化变 革也是组织变革。
企业文化理论模型和工 具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著名跨文化管理学者克拉克洪(F.R.Kluckhohn,1961)和斯乔贝克(F.L. Strodibeck,1961)在《价值取向的变异》一书中,指出不同的文明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他们根据全人 类面临的问题基本假设,提出了解释文明同质性和差异性的研究分析框架。这一框架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 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rel nature)、活动导向(activity orientation)、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among people)、时间取向(time orientation)、空间概念( space orientation),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取其两端和折衷情况,将各类世界管理类型分为三类。
有的资讯都是在物理环境下读取的,可以说是经由共有的代码来进行,所以其沟 通对于例行的情景通常是经济、快速、有效率的。每个人都是内因化的,几乎不 需要语言或文字的表现。人们重视对话背后隐含意义,至于口头上的说辞、情感 上的表达则显得间接而含蓄。他们会比较注重长期且持久的人际关系发展,人际 关系相对而言是长期且持久的,人与人之间拥有深厚的私人关系。
霍尔(Hall,E.T,1976)在其著作Beyond Culture一书中提出,社会文化的不 同导致人们沟通表达方式的差异。一般来说,社会文化可分为高情境文化(high contex-low content)和低情境文化(high content-low context)。在高情境文化 中,信息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前后关系,有时会隐含在个体特性之中;信息的传递 与沟通是通过体语、上下文联系、场景(沉默/停顿)、关系等进行的。低情境 文化中,大多数信息是由清晰的符号如语言、文字等表达的。从“高情境文化”到“ 低情境文化”依次分别为:日本人、中国人、阿拉伯人、希腊人、墨西哥人、西 班牙人、意大利人、法国人、法裔加拿大人、英国人、英裔加拿大人、美国人、 斯堪的那维亚人、日耳曼人、瑞士日耳曼人等。 根据霍尔的观点,日本属于高情境文化类型的社会。在该类型的文化中,因为所
“N一M一N”型是较普遍的文化变革模式。当网络型组织面对来自市场的威胁 时,企业开始注重效益目标与成果,其文化慢慢变为图利型。当大家都意识 到这项改变时,开始抵御企业内的冷漠社交关系,协助企业回归原来的状态 。如此来回移动,形成常见的“N一M一N”模式。
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中指出:任何企 业的成功要素中都离不开战略、结构、制度、人员、作风、技能、崇高目标等“ 七个变量”。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企业文化过于注重战略、结构、制度这三个 硬性变量,而日本的企业文化在不否认战略、结构、制度三个硬性变量的前提下 ,更注重于人员、作风、技能和崇高目标这四个软性变量。过分依赖硬性变量是 美国企业在日本企业的挑战面前频频败北的根本原因。从80年代开始,美国企业 向日本企业学习,软性变量得到大力改善和提升,从此美国企业称雄于世。这有 力地表明,企业在变革的过程中,如果过于注重硬性变量的变革,企业文化变革 相对滞后或不发生重大变革,则不可能使企业实现根本变革。
1、对人性的看法。 美国认为人性可善可恶,是善恶混合体,又可能改变;美国强调制度,尽可能考虑人性恶带来的坏行为。很难改变。“三
岁看老” 中国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制度比较稀松。 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 中国人讲求风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美国人更强调通过改变自然环境去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目标。人 主导环境。 东南亚海啸事件:美国人认为是人类预测不准备;中国及亚洲国家认为是人破坏自然带来的灾难。 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 中国:集体主义 西方:个体主义 4、人的活动导向 美国“强调行动的社会,人必须不断的做事,不断的处于在动之中才有意义,才创造价值。不仅要动,还要快。快餐文化 , 亚洲社会。静态取向,安然耐心被视为美德,强调“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强调无为而治。 当美国人发现问题 总是倾向于立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实施;而东方人有时会选择静观,什么也不做,让时间与外界环境自然成熟, 再抓时机去把问题解决掉。 5、人的空间观念 中国人倾向于把空间看做公共的东西,没有太多隐私而言; 美国人、德国人倾向于把空间看做个人的私密之处,他人不能轻易走进。 6、人的时间观念 一是关于时间的导向,即一个民族和国家注重过去、现在和还是未来。 一是针对时间的利用。即时间是线性的,应在一个时间里做一件事;还是时间是非线性的,在同一时间里可以做很多事 。 中国文化关注过去和现在,而较少注重未来;美国文化很少关注过去,基本着眼于现在和未来,这种导向在中美两国 创造的文学、电影和艺术作品中稍见端倪。 美国、德国文化,一个时间做一件事;意大利、中东人,同时做多件事。
沙因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包涵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化是深层次的。对文化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因此它是我们必 须怎样做事、怎样思维和怎样感知的默认规则。
②文化是广博的。随着企业的逐渐成长,企业逐渐适应外部和内部关系的方方 面面,企业的信念和假设规范着日常生活,规范着怎样在组织中工作,应该如 何对待客户,有哪些禁忌等。因而解读文化是个永无止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