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复习课程

工程力学复习课程

r 2dA
A
惯性半径
iy
Iy A
iz
Iz A
21
第6、7、8、9章精华
圆形截面 环形截面
矩形截面
Iy

Iz

I

d 4
64
Wy
Wz
W

d 3
32
Iy
Iz
I
D4
64
1 4
d
D
Wy
Wz
W
D3
32
1 4
d
D
hb3 I y 12
关于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将产生连续分布的内力。
弹性体内力应满足:与外力的平衡关系;弹性体自身变形协调关系;
力与变形之间的物性关系。
这是材料力学与工程静力学的重要区别。
关于工程静力学概念与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可用
性与限制性
2019/12/12
17
解题思路和方法:
看清题目,分清出约束类型
能力层次 识记 识记 识记 识记 识记 识记 识记 识记 识记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3
第1章 工程静力学基础
知识点 14 固定铰支座、滚动铰支座及其约束反力 15 链杆约束、链杆支座约束及其约束反力 16 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17 内力与外力 18 受力分析方法
能力层次 理解 理解
简单应用 理解
7 圆轴扭转时的抗扭强度设计方法
能力层次
识 记、应用 识记 理解 理解 理解 识记
理 解、应 用
2019/12/12
12
第10章 复杂受力时构件的强度设计
知识点
1 应力状态概念、复杂应力状态与简单应力状态的区别 2 应力状态的基本分析方法 3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和应变的确定 4 方向角与应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 5 单元体(微元)概念、局部平衡分析方法 6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和应变的计算公式 7 主平面、主应力、主方向 8 主应力、最大切应力求解方法 9 广义的胡克定律、总应变能密度及其计算公式 10 三个判断准则及其应用范围 11 圆轴承受弯曲与扭转共同作用时的强度计算方法

工程力学(一)重点考点及试题解析

工程力学(一)重点考点及试题解析

《工程力学(一)》串讲讲义】课程介绍一、课程的设置、性质及特点《工程力学(一)》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等专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要求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主要的各种公式。

在考试中出现的考题不难,但基本概念涉及比较广泛,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

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1.一门专业基础课,且部分专科、本科专业都共同学习本课程;2.工程力学(一)课程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内容而编写,全面介绍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材料力学。

按重要性以及出题分值分布,这几部分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二、教材的选用工程力学(一)课程所选用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机械类专业),该书由蔡怀崇、张克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三、章节体系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体系进行,依次是第1篇理论力学第1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第3章力矩平面力偶系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第5章空间力系重心第6章点的运动第7章刚体基本运动第8章质点动力学基础第9章刚体动力学基础第10章动能定理第2篇材料力学第11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第12章轴向拉伸与压缩第13章剪切第14章扭转第15章弯曲内力第16章弯曲应力第17章弯曲变形第18章组合变形第19章压杆的稳定性第20章动载荷第21章交变应力●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静力学公理: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二力使刚体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应用此公理,可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何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一点的两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亦作用于该点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同一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其对于刚体的效应。

《工程力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结构

《工程力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结构

《工程力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结构1、课程的知识体系《工程力学》是一门是既与工程又与力学密切相关的技术基础课程,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桥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从力学角度对工程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初步解决此类问题的实践能力,并且获得大量的工程背景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掌握机械等工程设计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的内容。

“静力学”主要研究刚体的受力和平衡的规律;“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问题,在保证构件既安全适用又经济的条件下,为合理设计和使用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静力学主要研究的问题: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条件。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杆件在发生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基本变形时内力、应力和变形的计算,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强度和刚度计算;应力状态的基本理论;材料在复杂应力作用下破坏或失效规律及其应用;压杆稳定性问题。

2、课程的内容结构第一章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几类典型约束及约束力的特征,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二章介绍汇交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

第三章介绍力偶的概念及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第四章介绍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刚体系的平衡问题求解。

第五章介绍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

第六章静力学专题:桁架杆件内力的求解;滑动摩擦、摩擦角和自锁现象、以及滚动摩擦的概念。

第七章介绍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外力和内力、应力和应变的概念。

第八章介绍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变形及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强度和刚度问题,简单静不定问题,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第九章介绍圆轴扭转的外力、内力、应力与变形,圆轴的强度和刚度计算,静不定轴的扭转问题。

第十章介绍梁的外力和内力(剪力与弯矩),内力图的绘制。

第十一章介绍对称弯曲时梁的正应力、切应力、强度计算和梁的合理强度设计。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3学分)课程内容简介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3学分)课程内容简介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中文名称:工程力学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开课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课程代码:16C53
学分:3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制图等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内容简介:《工程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中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其主要内容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初步计算方法和原理。

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部分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材料力学中的变形及其强度、刚度、稳定性等相关理论和计算;结构力学中对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静力学定理求解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了解各变形杆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并掌握其应力、变形量的求解方法,从而建立强度条件、变形条件,且利用该强度条件进行构件承载能力校核、强度验算等。

工程力学题库64-知识归纳整理

工程力学题库64-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202007批次《工程力学》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一、 考试复习所用教材《工程力学》第一版,祝瑛、蒋永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二、 考试相关概念、知识点1.基本概念:(1) 变形: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其形状及尺寸的变化称为变形;(2) 弹性变形: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载荷去掉后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3) 强度: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反抗破坏或过大塑性变形的能力;(4) 刚度: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反抗弹性变形的能力;(5) 稳定性:构件在压力作用下,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6) 失稳:构件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忽然发生不能保持原有平衡形式的现象;2.力的三要素和力偶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是矢量,所以里的合成是矢量和,区别于标量和);力偶的三要素: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矩的转向以及力偶作用平面在空间的方位。

3.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1) 延续性假设含义: 以为整个构件体积内毫无空隙地充满着物质。

即主为物体是密实的。

推论: 构件内的一些力学量即可用坐标的延续函数表示,也可用无限小的数学分析想法。

(2) 均匀性假设含义: 以为构件内的任何部分其力学性能相同。

推论: 在构件内任意取一单元体研究,其力学性质可代表其它部分。

(3) 各向同性假设含义: 以为在构件内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相同。

推论: 在构件内沿任意方向取单元体研究,其力学性质可代表其它任何方向。

(4) 小变形假设含义: 以为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其变形与构件的原始尺寸相比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推论: 在研究构件的内部受力和变形等问题时,按构件的原始尺寸和形状计算。

4.静力学五大公理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同一点上的两个力可合成一具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用矢量表示为:F R =F 1+F 2。

公理2: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向来线上。

工程力学复习大纲

工程力学复习大纲

工程力学复习大纲一、理论力学部分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图并画出受力图。

刚体和力的概念刚体的定义、力的定义、三要素静力学公理静力学五大公理体系约束与约束反力自由体和约束体的定义、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受力图2、平面任意力系掌握各种类型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失和主矩。

能熟练地应用各种类型的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平面力系的简化力线平移定理,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简化结果分析合力、合力偶、平衡的条件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物系的平衡问题的求解3、空间力系掌握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能计算空间力系的主失和主矩。

能掌握常见类型的简单空间物体系的平衡问题,掌握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

空间汇交力系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空间力的分解空间力的矩空间矩的方向性,向量表示法空间力偶空间力偶的向量表示及等效性空间力系的简化力线空间平移,主矢、主矩简化结果分析合力、合力偶、力螺旋、平衡的条件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方程的形式,求解空间约束空间力系平衡问题重心重心的定义、计算二、材料力学部分4、材料力学基本概念明确材料力学的任务,熟悉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内力、应力、应变等概念,熟悉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的特征。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均匀性、各向同性的概念外力、内力、应力的概念外力、内力、应力的定义,截面法的应用变形与应变正应变、剪应变的定义,与变形的关系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压)、剪切、扭转、弯曲5、拉伸、压缩与剪切熟悉轴向拉、压的概念,熟练掌握截面法的应用,能绘制轴力图,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应力的计算,熟悉材料拉压力学性能的测定;熟练掌握许用应力的概念和拉压强度条件的应用,掌握拉伸、压缩变形的计算,掌握虎克定律及拉压变形能、拉压静不定问题的计算,掌握材料的拉压实验;掌握剪切与挤压的概念及相应的实用计算,掌握剪切虎克定律。

轴向拉(压)的概念和实例轴向拉压对外力的要求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轴力的计算,平面假设,应力的计算轴向拉压斜截面上的应力斜截面应力的计算,最大剪应力的位置材料拉伸时力学性质低碳钢、铸铁的拉伸曲线分析,塑性和脆性材料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质低碳钢、铸铁的压缩曲线分析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许用应力,强度判别式的应用轴向拉压时的变形变形与应变的计算,泊松比,横向变形拉压静不定静不定的基本解法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利用静不定的解法剪切和挤压实用计算剪切变形的定义和要求,实用计算,挤压的计算6、扭转熟练掌握外力偶矩的计算和扭矩图的绘制,熟练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应用。

《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复习大纲

《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复习大纲

《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学习资料继续教育学院《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复习大纲一、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各层次含义如下: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

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表达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和说明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计算和处理涉及一两个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的会计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三、考试题型●选择题:20%●填空题:20%●简单计算题:30%●综合计算题:30%四、考核的内容和要求第1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结构计算简图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和学习目的;了解静力学公理,理解约束和约束力。

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的概念,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静定和超静定问题的判断。

掌握求解平面汇交力系问题的几何法和解析法的计算、平面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和平面力偶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计算。

第3章空间力系理解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及空间力偶的概念。

掌握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空间平衡问题的求解,重心的概念及重心问题的求解。

第4章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掌握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和变形与应变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5章拉伸、压缩与剪切理解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的概念及计算,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强度计算以及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

工程力学辅导总目与知识框图

工程力学辅导总目与知识框图

工程力学学习方法
• 工程力学系统性较强,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紧密,学习中:
• 要循序渐进,要认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 要注意所学概念的来源、含义、力学意义及其应用; • 要注意有关公式的根据、适用条件; • 要注意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 • 在学习中,一定要认真研究,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 习题,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概念、理论、公式的理解、记忆 和应用。
工程力学一般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和运动力学三部分。 本考试涉及: 静力学主要研究力系的简化及物体的平衡规律。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1.研究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此时将物体视为刚体〉 2.研究杆件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荷载的分类
工程力学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一般分为两种: (1)使物体运动或有运动趋势的主动力,如重力、风压力; (2)阻碍物体运动的约束力。
宁波市建工城建专业一级水平考试
《工程力学》考试辅导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考核考生对《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理论与计算方法的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这些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工程力学所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两门学科。
《工程力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静力:杆的内力及内力图
第二章:静力学基础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学习要求
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平衡、力、刚体、约束)。
熟悉: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
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三章: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学习要求
了解:平面力系的基本概念。
熟悉: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坐标,画出整个杆 上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18
第6、7、8、9章精华
FN A
1 M ( x) ( x) EI
Mz y x Iz
max
Mz Mz ymax Iz Wz
d 2 w( x) M ( x) dx EI
dw M ( x) dx C l dx EI M ( x) w dx dx Cx D l l EI
利用公式(10-1)求出单元体内部 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求出单元体内部任意斜截面中 最大的正应力或切应力或主应力
根据材料类型,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
判断强度失效问题
2018/10/20
24
应力是对 某点而言的,同一点的位于不同截 面上的应力是不同的。
研究应力状态就是研究 一点处的位于各个截 面上的应力变化情况 及其变化规律。
2018/10/20
5
第3章 工程构件的静力学平衡
知识点 1 2 3 4 5 6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方程 超静定的概念 刚体平衡问题的求解 摩擦的概念 考虑摩擦时刚体的平衡问题 摩擦角与自锁的概念 能力层次 理解、应用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2018/10/20
6
第4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W
d 3
16
W
D 4 1 4
32
d , D
D 3 1 4
16
,
d D
22
单一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 只有正应力 或 切应力
在6、7、8、9章所学的应力计算公式、强度设计问题:
FN x A
M y x z Iz
Mx x I
2018/10/20
11
第9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刚度设计
知识点
1 2 3 4 5 6 7 扭转变形、扭转破坏 切应力互等定理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协调方程 圆轴扭转时的静力学方程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扭转角的公式及其应用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的公式及其应用 圆轴扭转时的抗扭强度设计方法
能力层次
识 记、应用 识 记 运 用 运 用 运 用 运 用 运 用
2018/10/20
14
确定研究对象 解除约束 画出隔离体图
画出所有主动力 画出所有约束力
2018/10/20
工程静力学部分
受力分析流程图 工程力学课程主线
判断是否安全
(强度、刚度、稳定性)
应力分布、应变大小
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15
第1、2、3章精华
d ( ) dx
2018/10/20
d M x dx GI
( ) G ( ) G

Mx d dx I
( )max
P M x 9549 N m n
M x max Mx I I
2018/10/20
9
第7章 梁的强度问题
知识点
1 2 3 4 5 6 7
能力层次
识 记、应用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梁的几何参量,以及如何定义、求解
几种典型横截面形状的几何参量(圆、矩形) 移轴定理 转轴定理 主轴的概念、形心主轴、主惯性矩等 形心坐标公式 平面弯曲、纯弯曲概念
2
第1章 工程静力学基础
知识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18/10/20
能力层次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理 解 理 解 理 解 理 解
3
力 刚体 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构件)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自由体与非自由体(约束体) 约束与约束反力 判定约束反力方向的原则 光滑接触约束及其约束反力 柔索约束及其约束反力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及其约束反力
其中通过实验确定
max
s n s b nb
韧性材料 脆性材料
s b s b
max
2018/10/20
s n 0.5 ~ 0.577 ductile s b brittle n b

max
Mx W
19
第6、7、8、9章精华
ω
ω
x
M 0
x
M 0
d 2 w( x) 0 2 dx
d w( x) '' w ( x) 0 2 dx
x
2
x ω
M 0
2018/10/20
d w( x) 0 dx2
2
ω
d 2 w( x) '' M 0 w ( x) 0 2 dx
2018/10/20
8
第6章 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
知识点 1 2 3 4 5 6 7 8 应力计算、变形计算 拉压杆件的强度设计方法 材料的力学性能(韧性、脆性材料)、材料参数 韧性、脆性材料的破坏特征 韧性材料的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的定义 应力集中的概念、解释某些问题 如何求解超静定问题(拉压杆件) 变形协调方程、物理方程 能力层次 理 解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理 解 理 解/应用
d 4
Wy Wz W
d 3
32




d D
d D
Wy Wz W
D 3
32
1
4
矩形截面
hb 3 Iy 12
bh 3 Iz 12
I z bh 2 Wz h 12
实心圆截面 I 空心圆截面 I
2018/10/20
d 4
32
2018/10/20
截面二次矩 (惯性积)
I yz yzdA
A
截面二次极矩 (极惯性矩)
惯性半径
I P r dA
2 A
iy
Iy A
iz
Iz A
21
第6、7、8、9章精华
圆形截面 环形截面
64 D 4 Iy Iz I 1 4 64 Iy Iz I
2018/10/20
25
第11章精华
稳定性问题的研究 对于给定材料,首先求出
2E p p
a s s b
a b 或 s b
对于题目中的压杆,求其细长比:
l i
μ 为反映不同支承影响的长度系数, l 为压杆长度, i 为 全面反映压杆横截面形状与尺寸的几何量。
对于两端为固定铰支链的约束,μ=1
知识点 1 2 3 4 5 6 7 材料力学与静力学的异同点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假定 截面法 正应力、切应力的定义 正应变、切应变的定义 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能力层次 理解 识 记 掌握、应用 理解 理解 识 记 识 记
2018/10/20
7
第5章 杆件的内力图
知识点 1 2 3 4 5 6 整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的概念 控制面的概念 杆件内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 用截面法求解内力分量 轴力图、扭矩图 剪力图、弯矩图 能力层次 理 解 识 记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应 用
能力层次
识 记、应用 理 解 识 记 理解、应用 识 记 识 记 理解、应用 识 记
挠度曲线的概念、挠度方程的推导过程 在纯弯曲下梁的挠度、转角的计算公式 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应用和符号法则
应用积分法求解梁在纯弯曲下的挠度和转角 各种不同约束作用下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 叠加法及其应用范围 梁的刚度设计问题、分析步骤 几种情况的梁的挠度与转角公式
第11章 压杆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2018/10/20
1
工程力学总论
知识点 1 2 3 4 5 6 7 8 工程力学 工程构件 失效 强度失效 刚度失效 稳定性失效 工程力学的研究模型 工程力学课程分析方法 能力层次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2018/10/20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识 记 理 解、应用 理 解 理 解 理 解、应 用 理 解 理 解
2018/10/20
13
第11章 压杆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知识点
1 2 3 4 5 6 7 稳定性失效、屈曲失效的概念 临界状态、临界载荷 如何求解细长杆的临界屈曲载荷 如何求解中长杆的临界屈曲载荷 如何求解粗短杆的临界屈曲载荷 临界应力总图 压杆的稳定性设计
8
9 10 11 12 13
2018/10/20
主轴平面的概念
识 记
理 解、应 用 理 解 理 解 理 解、应 用 理 解
10
纯弯曲中的应力分析过程、计算公式、应用范围
中性轴的概念及特点 如何求出纯弯曲中的最大正应力
梁的强度失效、分析步骤
斜弯曲的概念、特征
第8章 梁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知识点
1 2 3 4 5 6 7 8
一矩式平衡方程 二矩式平衡方程
F 0 F 0 M (F ) 0
x y B
F 0 M (F ) 0 M (F ) 0
x A B
三矩式平衡方程
M M M
2018/10/20
A B C
(F ) 0 (F ) 0 (F ) 0
16
第4章精华
关于工程静力学模型与材料力学模型
韧性材料
脆性材料
23
第10章精华
根据外加载荷情况
(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载荷和约束力)
利用6、7、8、9章的应力公式
求出单元体六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