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黛玉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她的形象充满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和诗意情感,成为了文学经典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1. 哀怨寂寞的情感
林黛玉的形象深深地打上了“哀怨寂寞”的烙印,她在一系列感情失落的事件中,表达了十分沉痛的情感。
在家境破败后,她的父母相继离世,使得她由富贵家庭陷入了悲惨的命运中。
在和贾宝玉的感情中,她同样经历了许多内心的波折,最终流离失所、病死在荒凉的草庵之中。
她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生难免遭遇挫折的伤痛,也一定程度上抒发了作者对人世奇冤的感叹。
2. 才情横溢的女子
林黛玉具有出众的才情和天赋,她写得一手好诗歌,还是《红楼梦》唯一一个会画画的女子。
她不仅具备多方面文艺才华,而且思辨独立、洞察深邃。
她的才情实为当时大家闺秀中的一股清流,也反映了现代人追求精彩人生的心态。
3. 现代女性意义
虽然林黛玉身在闺阁,但她的追求和表现实际上提前了许多现代女性的理念。
她在社会和家庭地位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照顾,但她却追求自己的价值和人格塑造。
她崇尚自由、平等和
正义,坚持自我,拒绝贾宝玉的过分照顾和爱护。
在《红楼梦》这个宏大的社会画卷中,她的形象成为了人性深层的反映,也为现代女性的崛起和解放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800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一、林黛玉的背景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府的亲戚。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因嫁入荣府而过世,黛玉从小生活在荣府,与贾府的人有着亲密的关系。
她天生聪慧,文学才华出众,与众不同的性格也为她赢得了众多的喜爱和关注。
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1. 敏感脆弱黛玉的性格多愁善感,十分敏感脆弱。
她对世间的冷暖、善恶都有敏锐的感觉,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情绪波动。
她对自己和别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担忧和忧虑,常常为他人的痛苦而伤心难过。
2. 独立意识尽管黛玉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中,但她对女性的地位有着独立的意识。
她不愿意受到束缚,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
她对那些只会逢迎讨好的女子感到厌恶,她希望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3. 情感丰富黛玉的情感丰富而复杂,她对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她对贾宝玉的情感是纯粹的,她深深地爱着他,但又感到无尽的痛苦和无奈。
她对待友情也非常真挚,与宝玉的好友袭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4. 文学才华黛玉天生的文学才华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赞赏和关注。
她能够写出让人动容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文学创作才华在贾府中独树一帜,使她成为了许多人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三、林黛玉的命运林黛玉的命运非常坎坷。
早年失去了母亲的她,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呵护,使得她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她的亲情和爱情皆未能得到满足,深受伤害而痛苦。
最终,她因为失恋和生病而离开人世,给读者留下了一段悲伤而动人的回忆。
四、林黛玉的意义林黛玉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不仅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整个作品的象征之一。
她代表了许多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束缚和压抑,她向读者揭示了女性的苦闷和无奈。
通过黛玉这个角色,作者曹雪芹呈现了他对于封建家族衰落的深刻思考和悲愤。
黛玉的个性复杂而矛盾,她不仅代表了女性的脆弱和无助,也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才华。
她的悲剧也反映出封建家族的缺陷和剥削。
对林黛玉的理解和评价

对林黛玉的理解和评价
林黛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府中的贵族女子。
下面是对林黛玉的理解和评价:
1. 天资聪颖:林黛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着相当的才华和智慧。
她对诗词歌赋有着天赋般的理解力,能够写出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2. 敏感婉约:林黛玉性格敏感、婉约,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她对自己的家族、亲人和朋友都抱有深深的情感,对于生活中的琐碎和世俗之事往往视若无睹,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感受。
3. 悲观厌世:林黛玉对于人生抱有悲观厌世的态度,她认为人生苦短,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因此常常陷入忧郁和悲伤之中。
她的忧郁情绪也与她非凡的才华和对美的追求有关。
4. 对世俗的反叛:林黛玉是一个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人,她对于社会的虚伪、世俗的道德标准都持有怀疑的态度。
她不愿意迎合世俗的期待,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5. 对友情的珍视:林黛玉是一个极富同情心和真诚的人,她对待朋友非常真挚和坦诚。
她与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的友情都是纯粹的,她们之间相互扶持、关心彼此,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总体来说,林黛玉是一个深情、敏感、独立的女子形象。
她的出现使小说具备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她对于生命和人生的反思,使读者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林黛玉的形象既是对于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反思,也是对于人性、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浅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论文摘要:《红楼梦》是一部流传最广、意义最深远且文学价值也是最高的章回小说之一。
书中,作者对女儿之美的敬爱与歌颂是这部名著的一大特色.本文聚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林黛玉形象进行分析,力图从黛玉的“外貌、性格、爱情"三方面挖掘她自身所散发的艺术魅力。
一、林黛玉的外貌.作者对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黛玉——一个美貌出众,清新脱俗的女子跃然纸上.二、林黛玉的性格。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有血有肉,文中的她纯真率直、实话实说;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文中的她又时而多疑、小性、爱发脾气, 总之她是一个立体的形象。
三、林黛玉的爱情。
黛玉与宝玉的恋爱是全文中的经典恋情,黛玉用眼泪去浇灌爱的花朵,无奈的是眼泪并没有挽回他们的婚姻。
本段通过两个方面分析宝黛二人爱情破灭的主要原因.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形象,浅析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不知倾倒了多少代人,这是一部流传最广、意义最深远且文学价值也是最高的章回小说之一。
作者将他一生辛酸的血泪史,将他的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和感受,借作品中这一虚拟贾府的兴荣衰败折射出来。
在这样一个大观园里,上演着人间百态,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这样的初级红迷如痴如醉。
不管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只要你愿意去读,便可以享受到其中不同层次的艺术魅力.书中作者对女儿之美的敬爱与歌颂是这部名著的一大特色,在百花争艳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着妩媚丰美的薜宝钗,有直爽天真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才貌不亚于其姐的宝琴等等众多人物.曹雪芹笔下的女儿个个如花似玉,他毫不吝惜地赞扬她们每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休凉着她们的不足与过失,最终发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千古绝唱。
曹雪芹这位“造物主”,也只将“精华灵秀"钟情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这一角色。
黛玉,小说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母的外孙女,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也是他毕生难忘的恋人。
林黛玉:独立女性,情感丰富,命运悲惨

林黛玉:独立女性,情感丰富,命运悲惨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位极具特色的人物,她的性格、情感和命运都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以下是对林黛玉的点评:1.林黛玉,一位出自红楼梦的经典人物,性格独特,魅力无穷。
她拥有敏感、多情、独立、反叛等多元化特质,使得她的形象深入人心。
林黛玉的个性强烈,独立思想熠熠生辉,她不愿随波逐流,对传统礼教和封建束缚有着怀疑和反叛的态度。
这种独特的性格使她在封建社会中显得尤为突出,也让我们看到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
⏹林黛玉的才华横溢,才情出众,她的敏感也使得她对世间的痛苦和不公感到敏锐,常常因此陷入深深的忧郁和自怜之中。
她的每一首诗、每一篇散文都充满了情感和深思,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深思考。
⏹在林黛玉的性格中,我们看到了敏感、多情、独立和反叛等多重特点的完美结合。
她既拥有传统女子的温婉和感性,又有着男子般的坚韧和独立。
她的才华和敏感也使她在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不可替代的经典形象。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她的才华让我们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和敬意。
她的故事也让我们反思自身,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持独立和反叛的精神,同时又能温文尔雅,充满爱心。
林黛玉的形象和性格,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人生启示。
1.林黛玉是一位情感丰富而真挚的女子,她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纠葛是《红楼梦》的一大看点。
林黛玉对宝玉的爱意溢于言表,但同时也充满了悲欢离合。
她对家族和社会的无奈和矛盾情感,让她在感情上备受困扰和痛苦。
她既渴望美好的爱情,又深知现实的残酷。
林黛玉的敏感和多疑也让她的情感世界更加复杂而深刻。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真挚爱情和悲惨命运,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情感的复杂性和人生的苦涩。
2.林黛玉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和深邃,她的情感世界也是《红楼梦》中的一大看点。
她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情的女子,她的才华和智慧让她在红楼中的地位更加崇高。
然而,她的情感世界却充满了悲欢离合,她的敏感和多疑让她在感情上备受困扰和痛苦。
林黛玉的评价

林黛玉的评价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极具个性的女性角色,她的形象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对于林黛玉的评价因人而异,不同的读者和评论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价角度:
●才情与敏感:
林黛玉是一个极富才情和敏感的女子。
她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她的才情和敏感性使得她在小说中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
●感性与多愁善感:
林黛玉的性格多愁善感,对于生活和人际关系有着强烈的感悟。
她的情感世界丰富而复杂,对于自己和身边人的遭遇都有深切的感受。
●命运坎坷:
林黛玉的一生经历了种种坎坷和不幸,包括早逝的母亲、感情的痛苦、身世的不明等。
她的命运在小说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她的悲剧性命运成为《红楼梦》中的一部分。
●反叛和独立:
林黛玉在小说中展现出一些反叛和独立的特质。
她对于封建礼教和家族安排有着自己的看法,表达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观点。
●文学形象的艺术价值:
从文学角度看,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具有深刻艺术价值的角色,她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人物,更是对人性、命运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引人深思的角色,她的形象丰富多彩,引起了读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评价她的形象时,往往也会涉及到对小说整体主题的理解和对于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地位的反思。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4d69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红楼梦》有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十二金钗为其代表,其中又以黛玉最为痴情,黛玉的美丽多情,以及一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心,自古以来,多少读者为之凄婉动容,哀叹连连。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黛玉的人物特征1、多愁善感林黛玉,一字颦颦,别号潇湘妃子,这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蹙眉」的神态以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时宝玉送她的「颦颦」字号可说是恰至妙极。
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己有如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
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又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
」黛玉也因为幼年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于同一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喻指自己的一生,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
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怙失恃、凄惋哀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由此可看出,面对万物的消散、生命的短暂,黛玉能够细腻地体会它们的命运,独自一人悄然掩埋落花,一行泪一行歌地唱出愁绪满腔的悲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令人心醉神摇的千古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人物之林黛玉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我看来,是一部旷世奇书。
也许乍一看,它仅是一部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的言情小说,然而深读之后你会发现,它是通过对君主专制统治时期四大家族兴衰史的描写,来反映封建社会末期的人性世态以及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全书有着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阶级的挖掘,对爱情的深刻体会以及对人生的感叹,体现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部不可逾越的鸿篇巨制。
而林黛玉,这一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全书始终的第一女主角,是曹雪芹集中其全部文化智慧精心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她不仅是大观园女子中最清纯、最优秀的代表,也是全书的情感中心点和灵魂所在。
要全面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对我来说难度太大。
下面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
毫无疑问,林黛玉是美的,而且这种美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那是一种人间少有的绝代芳容,更是一种超凡脱俗,仙气灵秀的飘逸之美,又是一种清高孤傲,遗世独立之美。
曹雪芹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初见时,凤姐惊叹其标致,宝玉也称其为“神仙似的妹妹”。
从对黛玉的描写中,我们便可看出她的特点:天生丽质,娇美,柔弱,拥有绝世的姿容,心思更是
胜过比干的七巧玲珑心,还有西施般的清瘦之美与病态之美。
再者,黛玉的前世本是一株绛珠仙草,为“还泪”而投到人间,本身就有着仙人的不凡与灵性,给人清新、飘逸的感觉。
不得不说的是林黛玉的才情。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像黛玉那样才华横溢的女子实属罕见,堪称奇女子。
身于世袭列侯的官宦之家兼书香门第,黛玉自幼读书,这使得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她拥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她的诗,在大观园中也是出类拔萃,堪称一绝的。
黛玉诗思敏捷,记得书中有一回是说元妃让宝玉即兴作诗,而宝玉一时无从下手求助黛玉,只一小会儿功夫,黛玉就帮着作出了一首妙诗,诗作一挥而就,信手拈来且风流别致,让宝玉都自叹不如。
每次诗社赛诗,黛玉总能标新立异,技压群芳,常常夺魁。
而《葬花吟》,更是黛玉的代表作品。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两句,着实佩服黛玉的才华,总能将普通的草木山石诗化成有血有肉的形象,融情于景,赋予其灵魂。
林黛玉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多愁善感,“见花掉泪,对月伤心”,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是泡在药罐子里长大的,对于自己的久病不愈,黛玉是无能为力而又自怜伤感的,只能是郁郁寡欢。
再者,黛玉幼年丧母,过早得承受了丧母之痛,后来父亲也相继去世,留下黛玉一人,身世漂零,寄人篱下,为人处事只能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太
过压抑自己,无法随性而为。
而对宝玉,两人之间的爱情总是受阻,每每看到宝玉跟宝钗或者其他女子过于亲密,黛玉就会伤心感怀,情感上的难以圆满,也是黛玉多愁善感的根源之一。
同时,黛玉又坦率纯真,真诚热情,不畏强权,极度自尊。
对于宝钗的丫鬟香菱,黛玉能够以诚相待,耐心地教她品诗作诗,还将自己的诗集珍本借与她学习。
黛玉待人宽厚,从不与人心存芥蒂。
当史湘云说某个戏子长得像黛玉时,黛玉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内心十分不悦,而后来,她还是能不计前嫌,与湘云和睦相处。
对于宝钗,本是情敌,然而在宝钗略表关怀,予以训导后,黛玉便能开诚布公,跟宝钗掏心窝,对她就像亲姐姐一样。
我觉得林黛玉还有一点特别开明的地方,那就是她虽然身于官宦之家,却并不热衷于权位名利,所以她从来不要求,也不希望宝玉去考取功名,厮混官场。
这一点,与宝玉刚好合拍,两人都不屑于争名逐利,可以说是志同道合,趣味相投。
同时,她也没有被封建思想所禁锢,能够追求自我和个性,有那么点叛逆的味道,比如,她能和宝玉一起阅读《西厢记》等在当时被视为“不堪入目”之书。
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林黛玉也是有缺陷的。
首先,作为一名贵族小姐,她有着明显的阶级优越感,与大观园中很多下人都相处不太好。
她太过于自命清高,过于洁身自好,然而在那样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想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十分困难的,这也使得她与周遭之人格格不入,与人相交存在隔阂。
同时,她的性格中也透露着一点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的成分,时不时会用她
的伶牙俐齿来讽刺他人一下。
而且在对待宝玉方面,黛玉十分容易心生嫉妒,常常使小性子,爱吃醋,显得过分小家子气,小心眼。
当然,作为十二金钗冠首之人,林黛玉还是比较完美的,不管是从人格气质上来说还是精神世界来说,她的光芒远胜于她的小缺陷。
可是,她与宝玉的爱情始终是我不敢触及的,我无法接受这样的悲惨结局。
无论黛玉多么勇敢、决绝,无论她进行多么强烈的反抗,她和宝玉,始终只能经营一份不被认可,不被接受的爱情,而结果,只能是悲剧。
泪尽,人亡。
黛玉临死,是那样的痛心疾首,那样的伤心欲绝,那样的不甘心。
或许只有悲剧,才能让人铭记。
我,记住了,林黛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可是,真的荒唐吗?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红楼梦》?我自问,我还没到达那个境界。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林黛玉,上面仅是我个人的看法。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忧伤而风情万种。
愿世上女子都能像黛玉一样才华横溢,秀外慧中,但不要像她一样多愁善感,伤春悲秋,要做明媚的女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