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套笔记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套笔记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套笔记

2014年高中语文

——各专题知识摘要

一、基础选择题(8分)

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

如“作(zu ō/zu ò)”“症(zh ēng/zh èng)”“强(qi áng/qi ǎng )”“模(m ó/m ú)” (2)形近字, 如“呛(qi àng)”“怆(chu àng)”

(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 ín —明m íng)、卷舌

音(寺s ì—饰sh ì)

(4)生僻字,如噽(pǐ)罅(xi à)隙 (5)成语中古音,

虚与委(w ēi )蛇( y 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①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

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

2、近义词辨析

(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

(1) 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

(2) 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 (

3)

用法(对象、搭配、词性)

建议:

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1)勿望文生义,

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

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

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语病题

(1)几种类型: ①成分残缺或赘余

②语序不当(多层定、状语、关联词) ③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 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⑤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 ⑥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多层否定)

(2)快速判断语病有“十看”

①看介词(小心缺失主语)

②看代词,如这、那、它(小心指代不明) ③看判断词“是”(小心主宾搭配) ④看两面词

(小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

⑤看关联词(小心语序不当和搭配) ⑥看并列词(小心搭配不当) ⑦看多层否定

(小心否定和肯定间的变换) ⑧看主干(特别动宾) (小心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

⑨看数量词(包括前后的约数)(小心重复) ⑩看多义词,如“杜鹃” 注意:也可以看有“、”出现的地方,看并列是否“原因是”与“所致、造成”重复。

建议:①按照以上几点判断,勿自乱阵脚。 ②若有两项不肯定,根据语感用排除法。 /过渡)

(2)抓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词(如首先、总之、不但…

建议:

①看前后文的内容提示,明确前后顺序。

②从几个选项入手,试排、对比、排除

二、古文阅读(约25分)

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 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1)通假字:蚤-早

(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 (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 (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 (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

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 (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

法和意义。

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 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

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

7、信息筛选

(1)题型:?人物?品行

(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

②排除被否定的项; ③验证所选项。

8

、内容概括 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

分与全部等方面值得注意;

(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

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

是倍数加一)

(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 ① 虚 词

③修辞标志:

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 如…何;得无…乎;何…为 建议:

1、2次再判断; 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10、翻译

(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

(1) 几种句式类型

(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 ①判断句

②省略句

③被动句

④倒装句

(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附:①判断句:

……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无、莫、乃、亦、皆/无标志按句意。 ②被动句

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 /被/无标志看句意。 ③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④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等)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未、毋、无、莫) 3、“之”“是”作提宾标志。(注意介词) 二、状语后置

句首:夫、惟、盖、凡、且夫 句中:于、以(不明显) 句尾:也、乎、哉、焉、而已 对话中的动词:云、曰、道、言 发现动词:往前后找主、宾语 人名、地名、官职、时间的提示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注意:于、以、乎=于等 三、定语后置

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

2、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 三、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12-13分)

1、 形象

答题提示:(省略号内为结合诗词分析)

①通过对……内容的描写,②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P

(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P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

动静、虚实、远近高低、正侧面、抑扬、 联想想象、工笔白描、对比、衬托(渲染)、 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

(3)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主观情感字词)

②间接抒情

+具体体现的诗句意思+这样写…(效果、情感)

4、内容情感(题材分类)

5、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 (1)题目(大小标题) (2)作者 (3)序注 (4)意象

(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定点取向,多方印证,勿先入为主 断章取义。

6、名句名篇默写 (1)理解分类记忆;

(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 (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 (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 多写几遍。

四、现代文必考题(论述类为主)

1、考点内容:

(1)重要概念的含义(指代、比喻)

(2)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看位置)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繁长 (4)分析行文结构思路 变 (5)归纳各段要点概括中心 简短 (6)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2、考查形式:

选择+主观表达题

3、选择题的设错方式(设错陷阱) (1)由“或然” “必然” (可能 必然) (2)由“未然” “已然”

①儿女情怀(爱情、闺怨)

②建功立业(边塞、爱国、战事) ③离愁别绪(离乡、送友) ④山水田园(热爱、抒怀) ⑤思古咏史(怀古伤今) ⑥咏物伤时(托物言志、触景伤情) ⑦送别悼亡 (生离、死别)

(将 已经)

(3)无中生有 (4)故意曲解

(5)以偏概全(部分

全部) (6)恰好说反(是 不是)

(7)夸大其词(难以 不可能) (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

(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

4、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 (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句子,方便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3)出现具体句子时回到原句作对比。 根据前后文理解作答。 1、文学类——考点内容 (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 (2)人物 (3)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应等 (4)语言特点(注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 (5)环境的作用 (景物情景描写) (6)写作意图(主题) 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

2、实用类

(1)考点内容: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意思)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 ③分析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④评介文本观点和倾向及社会价值

⑤思考与判断文本特色(结构、手法、语言) 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发掘深层含义(有理有据)

⑦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⑧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 (2)传记

(3)表达技巧 ①修辞手法(见诗歌专题) 记叙、叙述(顺/倒/插/补) 描写(白描/细节) ②表达方式 议论 直接 抒情 间接 ③表现手法(见诗歌鉴赏专题)

④其它如线索、过渡、悬念等(见文学类) (4 (5)科普文 文体特征: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 语言特征: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①制造气氛营造氛围 ②衬托人物心境情绪 ③表现心理活动 ④渲染烘托活动背景 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⑥象征社会环境 ①传主(形象、个性、精神) ②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 ③语言:平实、简明、生动…

④时代影响及其价值

⑤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见下表) 外貌肖像 语言 动作 心理

六、语言运用题

1、扩展、压缩语段

(1)扩展语段(把简练

提示:

①看清题干要求,把握扩展方向。

②展开合理想象,突出原来的词语。

(2)、压缩语段(概括、提炼中心内容)

“……是……”

=本质特征(种差)+大概念如:人是会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

2、选用句式、变换句式

长句短句(因成分多而显长)

句整句散句(结构是否相同或相似)

式单句复句(一套主谓就是单句)

分常式变式(变式是指各种倒装句)

类肯定否定

主动被动

四种不同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提示:

1)长句变短句时

(2)短句变长句时

——以上两种可关注句中动词的提示。

(3)修改句式常要求改成“长单句”即句子成分多,但都是在一套主谓的句子中。

(4)写作时尽量运用多种句式表达,可以增加语言亮点。

(5)选用句式要看上下文提示和题干要求。

3、判断修辞与仿写修辞(常见的为主)

(1

4、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

提示:

以上要求往往体现在以下题型中———压缩(电报、信息)、广告语、转述、复述、介绍词等

5、拟写短信

(1)主题突出(祝对方什么—生日、新年)(2)情真意切

(3)语言简洁

(4)讲究修辞

6、新闻点评(小而精)

(1)切中要害(找主要的点,忌面面俱到)

(2)客观点评,言语精炼生动。

①扩展、压缩语段

②选用句式、变换句式

③判断修辞与仿写修辞

④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

⑤拟写短信

⑥新闻点评

⑦图文转换题

⑧颁奖词

⑨介绍词

⑩串联词

⑾写对联

⑿广告词

⒀其它(各种语境题)

①找最大主干

②分清各修饰成分

③排列各句(主谓

式)顺序

①找信息含量最大的为主干

②把修饰成分与其对象一一搭配

③把上一项搭配成的几个分句排序代入主干

7、图文转换题

(1) 介绍图像要有一定的顺序如上—下—

左—右;东—南—西—北 。

(2) 漫画类往往带有讽刺教育意味,也有褒

扬现实一些现象。

3)图标类注意图和对象的联系。

8、颁奖词:

(1)语言生动,感人、动听 (2)紧扣人物突出的特点、事迹

(3

)参考最近几年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9、介绍词(与“欢迎词”相近)

10、串联词:

提示:

(1)作用:串联上下语境,起过渡之用,

切忌太啰嗦冗长。

(2)找出上下语境的联系或异同,才能设

好串词。

11、对联拟写或鉴赏(形神两个角度)

12、广告词:(拟写或鉴赏)

从特性、优点、情感、语言等方面

13、其它:

建议、活动推介语、解说词、赞美词、 读后感、便条、请假条、语境对应等

题型,无需焦急。它一般在前后文或题干有 明显的提示语,关键是审清除题目要求,此

类题目难度不会太大。

七、作文(60分)

1、作文的三种类型及其审题方式 (1)、标题/话题/范围 (2)、材料+标题/话题/范围(注意材料带来的提示/限制作用) (3)、材料作文(何人-何事-何果)

提示:①审题分清单要素或多要素,思考如何突

出每个要素内容 (辩证思维)

②多角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分析题目/话题

(1)析结构,抓“题眼”;

①独词型(注意多义性) ——化大为小,添枝加叶。 如:季节(自然、人生、商业)

英雄(见义勇为、有责任、舍己为人等)

②关系型——分角色、判轻重。 铭记与忘记 有 并列式 坚持、勇气、智慧 区 一步与一生 别 怀想天空

动宾式 必须跨过这道坎

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 诗意地生活 偏正式

诗意的生活 我能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论证时要分清修饰词与中心词。

(2)析深意,作联想; 实:地上一道坎 ①坎 虚:困难、挫折 实:春天的光

②春光 虚:温暖、爱心、快乐 实:母亲 ③妈妈 虚:(大)祖国、故乡、自然

(3)作比较,定重点;诗意地.——诗意的.

(4)联自身,定文体。

像命题作文那样审题(分清结构关系内容)

比高低,找规律 做统计,找走势 归类别,作概括 招呼语:尊敬的…… 介绍语:即被介绍人的主要情 况(与邀请意愿有关) 结束语: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 欢迎……为我们作演讲

如“雕琢..心中的天使..”

3、新材料作文

(1)提示:新材料作文比起旧材料作文题目中出

现的对象要多,立意角度也较多。

(2)审题步骤:总——由果推因,由物及人。

4、作文备考讲究“一稳几新”(行文“亮晶晶”)

行文中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 准确清晰最为根本。

5、作文题目——讲原则讲方法

(1)拟题原则:

(2)拟题方法:

①形象描绘法 《滴露的康乃馨》 《那一缕书香》 《欲望有声》

②仿拟名句法 《月下独酌》 《对影成三人》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巧用修辞格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张开的弓》 《读书·读山·读人》

《为爱撑起一支长蒿》

《自己作主》

④揭示主题法: 《有梦想就有可能》 《作文恰如行路》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⑤设置悬念法: 《山的那边》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⑥营造矛盾法: 《道是缺憾却完美》 《大爱无痕》

⑦相辅相成法:

⑧标点符号的应用(视乎需要)

提示:

①标题不宜含糊,应对文意有所透露。 ②标题不宜为“新”而新,应为内容服务。

6、开头(议论文中好的开头应有观点透露) 雕琢:强调过程 天使:突出是美好的人物、事物 ① 何人——何事——何果

② 找主次,抓关键

③ 看结果,判断感情和评价

① 准——准确贴切 ② 简——简洁醒目 ③ 俏——生动形象 ④ 新——新颖独特 《成功的伴侣——诚信》 《诚信,难道要出口转内销?》 《形式最重?本质第一!》 ①题记提示法; ②引用导入法; ③排比开头法; ④比喻起兴法; ⑤描写叙述入题法;(营造氛围) ⑥直入正题法;(开门见山) ⑦议论“点睛”法。

7、结构样式

8、论证段注意事项

1、叙议结合,议多叙少

2、叙议方式:

①场景人物式②形象人物式

③评价人物式④跨越时空式

⑤名句人物式

9、论证方法:

因果、假设、意义、正反对比、

排例、归谬法

10、论证思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1、搭造桥梁、打造亮点

①叙例和观点之间的桥梁

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桥梁

③选词造句+修辞

④段落长短错落,有建筑美

⑤书写工整优美,吸引眼球

12、素材——讲究新旧结合,以新为主

“私人”搜集15个左右+ 一材多用

提示:

(1)古代文史学家事例可增加文章的历史底蕴;现当代及社会时事例子则彰显出“时代感”。讲究新旧结合,以新为主,旧为辅。还要注意顺序。

(2)新材料的收集不妨关注:

①近三年感动中国人物(宜作排例)

②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联系,那便是作文

创作新鲜之“源”!

13、语言

(1)最忌!

①语意不通,存在语病或隐晦。

②平淡、“暗哑无光”

(2)“妙语华章,彰显文采”的方式:

②段落外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全文

才显紧凑。(方式)

①过渡句、过渡段;

②情节发展顺序;

③每段的第一句或最后句。

——同一主题下,句式相同或相似,

或者透露主题。

14、其他提点:

(1)顺序: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

(2)注意速度,认真书写,卷面干洁;

(3)写好作文,稳住江山,切题+870字。

①三三式(排比三句开

头、三段事例段)

②并列式(对比、正反、

排例)

③小标题式

④对比式

⑤褒贬式

⑥长短交叉错落式①语言大气、意蕴深厚

如“故老的风铃开始变奏,浑厚如黄钟大吕的……”

②善用修辞,句式灵活

如排比、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引用、长短句间变换、不同语气句子……

③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动词、形容词、成语

如“那微波荡漾的未名湖,拔地而起的图书馆……”

高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的确定性 元素的互异性 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关系 元素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 }”括起来表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复数集C 5、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2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 与B,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若a ∈A,则a ∈B,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包含集合A,记作A ?B,这时我们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注意:B A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 2.“相等”关系: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 -1个真子集, 2n -2个非空真子集。 运算 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定 义 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记作A I B (读作‘A 交B ’),即A I B={x|x ∈A ,且x ∈B }.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Y B (读作‘A 并B ’),即A Y B ={x|x ∈A ,或x ∈B}). 设S 是一个集合, A 是S 的一个子集,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叫做S 中子集A 的补集 记作A C S ,即C S A=},|{A x S x x ?∈且 韦 恩 图 示 A B 图1 A B 图2 性 质 A I A=A A I Φ=Φ A I B=B I A A I B ?A A I B ?B A Y A=A A Y Φ=A A Y B= B Y A A Y B ?A A Y B ?B (C u A) I (C u B)= C u (A Y B) (C u A) Y (C u B)= C u (A I B) A Y (C u A)=U A I (C u A)= Φ. S A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最新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三篇

最新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三篇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众多,如果不梳理总结出来会影响到同学们复习时的效率,为了减轻同学们的学习压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1 《登楼》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翻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锦江的__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塞下曲》作者: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翻译】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翻译】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雨霖铃》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2 1.词语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最新_最全}

高中物理 第一节力,重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质性) 2.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3.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4. 研究支持力时:桌面为施力物体,木块为受力物体 研究压力时:木块为施力物体,而桌面为受力物体 二.力的三要素 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问题:①作用点是否一定在物体上?不一定②作用在物体上不同的点效果是否一样?也不一定)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N) 3.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图示法要求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具备,另外还有标度。 示意图只要求两个要素(方向和作用点,高中作图多是这种)三.力的分类 1.按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效果命名:如推力,拉力,向心力等。 记忆技巧:按性质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产生原因,按效果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作用结果。四.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区别于地球的吸引力) 2.重力的方向:正确说法有①竖直向下②垂直于该处水平面向下 3.重力的大小: ①计算公式:G = mg ②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在地球上同一地方 随高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根据万有引力来推导) 注意:重力的大小变化实质上是由g的大小变化引起的。(质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所以g 的大小变化规律和重力的大小变化规律一样。 4.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例3:铁环,篮球等 ③悬挂法(只)可以测薄板形物体的重心。悬挂法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物体的重心。但注意悬挂法并非任何时候都可适用,有条件成立,强调薄板,物体厚度可忽略,其他条件不需要。 第二节弹力 一.弹力的产生过程(弹力的定义)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 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x 且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知识点1 语文基本知识 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 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_.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_.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_. 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_.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_.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_. 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_. 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_. 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_. 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_. 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_. 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高中语文知识点2

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_.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_.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_.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_.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_.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_.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_.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_.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_.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_.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_.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_.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_.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一、知识点: 本周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在进行集合间的运算时要注意使用Venn图。 本章知识结构 1、集合的概念 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唯一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

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N+、Z、Q、R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 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 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 (100) 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 ●注意a与{a}的区别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但关键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 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x|y=x2},{y|y=x2},{(x,y)|y=x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注意辨清Φ与{Φ}两种关系。 5、集合的运算 集合运算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集合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学习了三种创造新集合的方式:交集、并集和补集。 一方面,我们应该严格把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它们的运算性质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c.求)(x f -;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高考语文备考笔记

提供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全套超清正版视频辅导课程下载 本辅导课程全部为无密码、无加密的独立视频课件,您可以无任何限制的在电脑、手机、平板、高清电视上面顺畅观看。 最新版、新课标,全网最低价!最适合有一定基础,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 可以免费试看,马上联系我们吧! 下载试听:【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政治】【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历史】【高中地理】 学考易VIP下载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1、内容-总容量高达数百G最齐全最完整的辅导视频课程,全部为最新版新课标; 2、速度-所有更新课程均第一时间提供下载; 3、服务-全程资料免费更新、提供论坛版块交流和答疑;专业客服随时在线,优质的售后服务为您解决后顾之忧; 4、下载-所有视频辅导课件和其他复习资料均提供24小时批量高速下载服务。 郑重承诺:我们提供全网最好的课程质量、最快的更新速度和最完善的售后服务。 交易流程: 咨询在线客服(或联系QQ:2929039796)→本站提供汇款账号→汇款→通知本站您已经汇款→本站确认后为您开通下载权限 注:购买后即时开通VIP下载权限,马上可以下载到总容量高达数百G最齐全最完整的视频辅导课件! 同学们,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VIP下载服务;又或者您有其他任何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吧^_^ -------------------------------------------------------------- 【马上点击“在线咨询”和我们的客服联系吧】 咨询QQ:2929039796 联系邮箱:2929039796@https://www.360docs.net/doc/3614416322.html, -------------------------------------------------------------- 关于我们:【学考易】是一家专业提供各类考试应试辅导服务的网站。致力于提供学历类,外语类,计算机类,财会类,资格类,工程类,医药类等考试最有效的应试助考服务。成立以来,学考易凭借高效热忱的服务、高通过率,赢得了广大考生的一致好评,正以坚实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 求真务实,真诚服务是我们团队的宗旨,助您考试一臂之力,顺利通过是我们服务的目的。 新的一年,我们将勤以为事、诚以为人、信以为业为准则,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614416322.html,

高一物理笔记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笔记总结归纳 学习物理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高一物理笔记都整理好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笔记总结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 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 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 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 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 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与位移式 (4)平均速度公式 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 识点总结归纳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笔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举例:质点(地球公转长途运行的火车,长跑运动员);非质点(自转的物体上的点,火车过桥,体操运动员)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实际上不存在)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 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t=t 2—t 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典型题: 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若质点运动了 1.75 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 第三节 运动运动的描述——速度 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 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 ,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X=X 2—X 1 2.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v=s/t 速度是矢量,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位置变化)的快慢 3.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是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v=s/t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0 1 2 3 4 n-1 n t /s 第3秒初 第3秒(内) 第3秒末 第n 秒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

最全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加习题练习状元笔记)

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状元笔记)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秘诀:“想”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 ........(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 .............)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F合=0 a=0 V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 但F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 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⑨类平抛运动; 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 (1)力或定义的公式(2)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加速度a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a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90302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