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技成果——枸杞国家新品种“中科绿川1号”

合集下载

枸杞新品种宁杞1号

枸杞新品种宁杞1号

枸杞新品种宁杞1号
一、品种介绍
1、枸杞新品种的工厂化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工厂化快繁技术:通过外植体接种、继代培养、苗木复壮及苗木生根培养基的选择,使苗木分化系数由原来的3-4,提高到5-6,苗木生根率由原来的60.30%提高到93.70%。

试管苗容器化移栽:采用营养钵进行容器苗基质移栽,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到80%以上。

枸杞新品种嫩枝扦插工厂化繁育技术:在建立高标准采穗圃的基础上,利用嫩枝扦插工厂化繁育技术进行苗木繁育,应用微喷灌结合容器苗繁育技术实现环境湿度的自动化控制和苗木的容器化生产,嫩枝扦插成活率达98%以上。

2、枸杞新品种示范基地的建立和配套栽培技术:应用容器苗建立示范基地:采用营养钵扦插,自然修根的方法培育营养钵绿苗,在夏季仍可定植,这给枸杞建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加速了枸杞新品种的快速推广,而且定植苗木具有成活率高,定植后缓苗期短,生长快的特点。

枸杞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示范:通过滴灌技术等配套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的全面应用,基地管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经济效益:项目生产种苗115万株,产值172万元,直接经济效益80多万元;示范种植333.33hm2,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适用区域:枸杞种植区。

四、推广方式:新技术示范推广。

克隆植物“宁杞一号”枸杞新品种问世

克隆植物“宁杞一号”枸杞新品种问世

克隆植物“宁杞一号”枸杞新品种问世
宁夏第一家高科技民营研究所在国内外首创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新技术”推广应用后,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目前,已繁育出圃“宁杞一号”枸杞新品种等多种无性植物1000多万株,应用生产达万亩以上。

宁夏科隆实业有限?...
宁夏第一家高科技民营研究所在国内外首创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新技术”推广应用后,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目前,已繁育出圃“宁杞一号”枸杞新品种等多种无性植物1000多万株,应用生产达万亩以上。

宁夏科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科隆生物工程开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长潇等经研究,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对枸杞新品种“宁杞一号”、香椿等80多种名特优经济植物的应用研究和开发。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新技术是一项可用于多种经济植物无性快繁的生物技术,其仅用植物“一叶一芽”,通过“根多发”和“根多达”补液对材料切口周围组织细胞处理后,直接接种在简易条件下的大田沙床上或营养袋内,使其生根发芽,经4--11天即可获得完整再生植株,再经15--35天培育,即可出圃。

其可每时每刻无限级快繁,一年可繁殖10--12代(约30--50天一代)。

不同植株每代按几何级数增殖可达3--15倍以上。

该新技术克服植物组织培养和常规育苗的缺点,具有工厂化育苗、操作性强、普及率高、节约成本、成活率高、繁植率高等优点。

是一项将植物组织培养从试管走向田间,形成产业化的首创重大科技成
果。

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
【年(卷),期】2016(0)3
【摘要】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9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组建,是国内唯一公益类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技术依托单位是宁夏农林科学院。

"中心"立足宁夏,面向全国,围绕枸杞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组培快繁、规范化种植、机械研制、有效成分评价与质量监控、功能基因定位克隆与转基因技术、精深加工技术。

【总页数】3页(P39-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智项目顺利启动
2.关于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
3.对校企共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运行模式的思考——以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
4.“东大-欧维姆预应力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挂牌暨“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和装备研发部”揭牌仪式活动剪影"东大一欧维姆预应力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挂牌暨"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和装备研发部"揭牌仪式
5.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综合评审并正式更名为“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个枸杞栽培品种的优良性评价

9个枸杞栽培品种的优良性评价

9个枸杞栽培品种的优良性评价9个枸杞栽培品种的优良性评价枸杞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和营养食品,因其高含量的多种活性成分而备受赞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枸杞的种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培育,以提高其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评价9个枸杞栽培品种的优良性,分别为红宝石杞、宁夏特大果、对虫杀菌等等。

1. 红宝石杞红宝石杞是中国北京市特有的品种,得名于其特殊的颜色和外观。

它的果实呈鲜艳的红色,且味道酸甜可口。

红宝石杞不仅具有枸杞本身所具有的多种药用价值,还有较高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这使得红宝石杞成为北京地区最受欢迎的栽培品种之一。

2. 宁夏特大果宁夏特大果是宁夏地区独特的枸杞品种。

与其他品种相比,宁夏特大果的果实较大,单个果实可达到1.5厘米以上。

这使得它在市场上受到青睐,因其果实产量可观。

此外,宁夏特大果具有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和抗氧化性能,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3. 对虫杀菌对虫杀菌是以其抗虫和杀菌特性而得名的品种。

枸杞在生长期间很容易受到虫害的影响,而对虫杀菌则表现出较高的抵抗力。

此外,对虫杀菌还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对一些常见的枸杞病害具有防治效果。

因此,这个品种在种植过程中不仅能减少农药的使用,还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4. 宁西华杞宁西华杞是宁夏和陕西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良品种。

它的果实丰满而饱满,味道极佳。

宁西华杞对环境适应性强,耐寒性和耐旱性都较好,因此在干旱和高寒地区具有很高的生长适应性。

它还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抗虫病能力,因此在这些地区受到广泛种植和使用。

5. 秦蒙杞秦蒙杞是中国陕西和内蒙古地区特有的品种。

它的果实呈鲜红色,口感酸甜,营养丰富。

秦蒙杞适应力强,生长期相对较短,但产量较高。

此外,秦蒙杞在贮藏期间也能保持较好的品质和新鲜度,适合长途运输和市场销售。

6. 黄金果黄金果是中国新疆地区出产的一种品种。

它的果实呈金黄色且味道十分香甜。

黄金果的产量较高,果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

此外,黄金果对寒冷气候和贫瘠土地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使得它成为新疆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专家来宁夏农科院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中医科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专家来宁夏农科院开展学术交流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9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来宁夏农科院调研。

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刘常青,自治区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组长赵捷等陪同调研。

在宁夏农林科学院芦花台现代农业科研基地,黄璐琦调研了生物中心承担的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课题“药用苦枸杞品种选育研究”的进展情况,问询了苦枸杞种质资源收集引种、遗传关系分子鉴定、扦插及组培快繁育苗、引种后表型变化分析等研究工作进展。

在听取了课题组成员汇报后,黄璐琦对课题研究进展表示了肯定,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给予了指导。

该课题针对当前枸杞品种缺失传统味“苦”药用性状的问题,与黄璐琦团队联合攻关,开展苦枸杞引种驯化、快速繁育、配套栽培、“味苦”关联组分解析、药效综合评价等研究工作,旨在建立苦枸杞“资源引选-种苗繁育-配套栽培-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助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黄璐琦调研指导,开拓了生物中心科技人员的研究思路,明确了今后重点攻关方向,为课题高水平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周慧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来我院调研文/院生物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专家来宁夏农科院开展学术交流文/院生物中心9月1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袁媛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张重义教授应邀到宁夏农科院开展学术交流,分别作了题为“优质药材品质形成分子机理”和“克服中药材连作障碍研究的思考”的学术报告。

生物中心全体科技人员,以及院枸杞科学所、林草所相关科技人员参加了报告会。

会上,袁媛研究员从药材基因型、表观遗传修饰等方面阐述了影响优质药材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张重义教授以中药材地黄连作障碍为例,从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组、植物免疫响应等方面探讨了中药材连作障碍形成机制以及解决连作障碍的技术方案。

宁夏枸杞新品种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宁夏枸杞新品种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宁夏枸杞新品种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于新波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瓜果菜》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宁夏经30年研究实施的“枸杞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攻关项目,经国务院批准,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促进传统的枸杞生产向产业转化,在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下,由宁夏农林科学院主持,宁夏上实保健品有限公司、宁夏杞乡生物食品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该项目。

【总页数】1页(P29)
【作者】于新波
【作者单位】宁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49
【相关文献】
1.“京欣西瓜”育成记——记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西瓜优异抗病种质创制与京欣系列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 [J], 吴浩
2.1990年度高校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情况 [J],
3.浙江省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共28项成果获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 [J], 浙江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处
4.“花椰菜育种新技术研究及优质、抗病和高产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获2007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J],
5.1988年内蒙古科技成果喜获丰收——9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发明、星火和科技进步奖,103项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J], 云涛;张淑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科绿川1号’枸杞新品种经济性状研究

‘中科绿川1号’枸杞新品种经济性状研究

‘中科绿川1号’枸杞新品种经济性状研究杨天顺;董静洲;岳建林;王瑛【摘要】为了更加科学地揭示‘中科绿川1号’枸杞新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以‘宁杞4号’为对照,通过杭锦后旗区试点田间观测和试验测试方法对‘中科绿川1号’枸杞品种的经济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科绿川1号’枸杞新品种抗蚜虫和黑果病,果蒂易脱落,果实偏圆,含水量高达80.09%,果肉含枸杞多糖58.76mg·g-1、黄酮醇26.86 mg·g1、β-胡萝卜素1.65 mg·g-1,667 m2产量高达432.2 kg.由此表明,该枸杞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易采摘,易过筛分级处理,适宜鲜果直接制汁,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丰产性良好.【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26)002【总页数】7页(P274-280)【关键词】枸杞;‘中科绿川1号’;经济性状【作者】杨天顺;董静洲;岳建林;王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430074;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430074;内蒙古杭锦后旗沙海镇枸杞专业合作社,内蒙古杭锦后旗015400;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1+9枸杞是茄科(Solanaceae)、茄亚科(Solanoideae)、枸杞族(Lycieae)、枸杞属(Lycium L.)植物[1],在中国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2]。

枸杞的果实有抗肿瘤、防衰老、降血脂、抗氧化、增强造血功能等方面的功效[3]。

随着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果农收入显著提高,同时,上海世博会及中阿经贸论坛的成功举行也为枸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品种作为产业的源头,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育种等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获得了大量的育种中间材料,并在育种技术上开创了新思路,推进了枸杞新品种选育的进程[4]。

品种突围让宁夏枸杞焕发新光彩

品种突围让宁夏枸杞焕发新光彩

品种突围让宁夏枸杞焕发新光彩作者:张国凤来源:《农家科技》 2017年第10期宁夏枸杞是中国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素有“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之美誉。

枸杞虽小,学问可不少,简单的种植也无法直接带来上规模的经济效益。

品种散而乱、企业需求多、农民盼致富,已经打响知名度的宁夏枸杞,同样需要谋求转型。

如何变?宁夏看到了枸杞品种身上的潜力。

近年来,通过组建国家级的枸杞研究中心,宁夏的枸杞品种迎来了更新换代潮。

有了好品种,发展路子也就更宽了。

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却跟不上在位于中卫市中宁县的宁夏杞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不同种类的枸杞有序生长,个头小一点的“宁杞5号”数量众多,色泽也很鲜亮,而大一些的“宁杞7号”虽然不是最旺盛的,但却是最鲜嫩多汁的。

在整个宁夏,以“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9号”为代表的一大批近年来选育的优质新品种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市场份额。

“别看现在的枸杞品种数量又多又质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宁夏枸杞都受制于品种更新换代慢的局限。

”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龙介绍。

原来,尽管宁夏枸杞的种植基础不错,但大多是分散种植,也不注重对品种的挑选,“大小不一、高矮胖瘦”的枸杞品种随意生长,品种不给力导致产量上不去,效益自然也上不来。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宁夏枸杞的科研育种开始有了突破。

第一个新品种来自对突变株的选育,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终于诞生了宁夏的自主新品种“宁杞l号”,将枸杞的亩产一下子提高到二百公斤。

目前,在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宁杞l号”的种植面积均超过10万亩,成为宁夏枸杞的代表。

“但是,一个品种还不能实现多元化需求,必须在科研上形成体系和规模。

”曹有龙表示。

2005年,在宁夏自治区政府和宁夏农林科学院的支持下,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组建,并在2 013年通过科技部挂牌验收,成为国内唯一从事枸杞专业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

“宁杞5号~宁杞7号”正是在该中心被选育出来的,其中,“宁杞7号”因其果粒大、内含物丰富、易采摘等优势,深受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科技成果——枸杞国家新品种“中科绿川1号”
项目简介
“中科绿川1号”枸杞树势强健,生长快,树冠开张。

在内蒙古沙海镇栽植10年,树高2.3m,根颈粗5.2cm,树冠直径4.0m。

单株生产干果达9.8kg,树皮灰白色。

结果枝细长而软,弧垂生长,棘刺极少,平均长度为80cm,枝条节间长度0.46cm;叶深绿色,在二年生枝上簇生,条状披针形,叶片的形状、大小类似于大麻叶优系品种;花的植物学特征也类似于大麻叶优系品种;种条外皮颜色终生表现为灰白色;果大,成熟果形状为梨形或圆球形,从幼果到成熟果依次经过绿色→深绿→淡绿→淡黄绿→红黄→鲜红色。

花量大,果眼稠密,座果率高。

成熟鲜果平均纵径1.42cm,横径1.36厘米,果肉厚,果实总含水量为80.09%,收获末期鲜果千粒重623.8克。

干果含黄酮醇2.686g/100克,β胡萝卜素0.165g/100克,枸杞多糖3.82g/100g。

果口松,易采摘;果实圆,易过筛分级处理。

植株有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能力、繁殖能力、抗根腐病能力强,尤其对真菌病有极强的抗性。

该品种已于2011年由国家林业局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中科绿川1号”是采用群选优法选出的多年生优良品种,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合机械化的特点。

适宜栽培在内蒙、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适合用于制汁、低温干燥、制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