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贫富解读

合集下载

《幼学琼林》全文(卷二)

《幼学琼林》全文(卷二)

《幼学琼林》全文(卷二)上一卷阅读:《幼学琼林》全文(卷一)《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二)卷二祖孙父子【原文】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已身、子、孙、曾、玄。

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

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

祖称王父,父曰严君。

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桥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gu]阿翁[gong];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盖父愆,名为千蛊;育义子,乃曰螟蛉。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须如李亚子,朱温叹存勖之词。

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是训,父亲教子之严。

绍箕裘,子承父业;恢先绪,子振家声。

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俱在。

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克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

称人有令子,曰鳞趾呈祥;称宦有贤郎,曰凤毛济美。

弑父自立,隋杨广之天性何存;杀子媚君,齐易牙之人心何在。

分甘以娱目,王羲之弄孙自乐;问安惟点颔,郭子仪厥孙最多。

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位杖,因母之老。

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

爱无差等,曰兄子如邻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

长男为主器,令子可克家。

子光前曰充闾,子过父曰跨灶。

宁馨英畏,皆是羡人之儿;国器掌珠,悉是称人之子。

可爱者子孙之多,若螽斯之蛰蛰;堪羡者后人之盛,如瓜瓞之绵绵。

【注释】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妇;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已身、子、孙、曾、玄。

五伦:人与人之间的无种关系。

考:指死去的父亲。

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

耳孙:离高祖很元,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过,故名之。

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

肯构肯堂:父亲要筑房子,已设计好,儿子不肯打地基,更不肯构建房子。

这里反其意用之,形容父亲和儿子共创事业。

祖称王父,父曰严君。

《尔雅》云“父之考曰王父”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1. 背景概述《幼学琼林》是明代赵君能于1469年所编写的一部儿童读物,该书共分为七个部分,涵盖了语文、数学、历史、人伦、音乐、绘画等各个领域,内容涉及广泛,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读物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学琼林》的全文和解释。

2. 全文和解释2.1 语文篇语文篇共分为三十五则,主要包括字音、字义、词义、造句、修辞等各方面,为中国古代教学中的“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著作的姊妹篇。

2.2 数学篇数学篇共分为十六则,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基础内容,其中包括数的计算、比例、方程式的解法、三角形的面积、体积等基本知识。

2.3 历史篇历史篇共分为二十一则,主要介绍中国历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状况等内容,涉及从黄帝时期到明王朝的历史发展。

该部分内容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启发,启发读者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2.4 人伦篇人伦篇共分为二十九则,介绍了封建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家庭关系、友谊等内容,强调了对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教育,对当时孩子们的品德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5 音乐篇音乐篇共分为六则,介绍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包括音高、音符、乐器等,本篇内容较为简单,旨在启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音乐普及工作。

2.6 绘画篇绘画篇共分为八则,介绍了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包括用笔、色彩、造型等,通过实例的讲解,为孩子们提供一定的美术素养和技巧。

2.7 文史篇文史篇共分为四则,介绍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周易》、《论语》等内容,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 评价在中国古代,儿童读物少而精,而《幼学琼林》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肯定。

作为一部全面性的儿童读物,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弘扬了儒家精神,对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出了极大的影响。

它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品德和思想的培养。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范文一:我最近在学校听了一堂关于《幼学琼林》的课,感觉受益匪浅。

《幼学琼林》是一本明代的儒家教材,也是人们学习儒家思想的重要读物。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幼学琼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格物致知”的故事了。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想要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于是他把鱼儿放进缸里观察,却不知道鱼儿在缸子里的生活远不能反映鱼儿的真实状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仅仅从表面现象出发,我们不能真正了解一件事物的本质,要想真正了解一件事物,就需要深入探究,寻求更多的信息。

除了“格物致知”,《幼学琼林》中还有许多非常有深度的思想和观念,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之交淡如水”,“忠诚仁爱”的道德理念等等。

这些思想和观念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写作中,我想要表达《幼学琼林》所传递的价值观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学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去发现、认识、了解世界,同时保持一颗友善、真诚的心,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当我们渗入这些价值观成为我们自身的行为准则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在用词方面,我选择了一些人人皆知的成语,如“匪浅”、“精髓”、“行为准则”。

这些成语短小精悍,表达思想的同时又不失生动。

同时,我还选用了一些形象直观的比喻,如“鱼儿在缸子里的生活远不能反映鱼儿的真实状态”,这些比喻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我的意思。

范文二:我最近在学校上了一节讲《幼学琼林》的课,我感觉很受启发。

这本书是一本儒家教材,看过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它弘扬了什么样的理念以及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

在《幼学琼林》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我深深地明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每个人的能力、经验和知识面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的经历都值得我们谦虚地借鉴和学习。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不只要向老师和学长学习,我们更要向周围的同学、家人和朋友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智慧。

《幼学琼林》讲解(九)

《幼学琼林》讲解(九)

《幼学琼林》讲解(九)许老师国学讲堂 2022-05-15 00:00 发表于福建●讲解幼学琼林文臣篇2【原文】汉刘宽责民,蒲鞭示辱;项仲山洁己,饮马投钱。

李善感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阳;汉张纲弹劾无私,直斥豺狼当道。

【译文】汉代刘宽责民时,蒲鞭示辱,何等和平;项仲山的为人,饮马投钱,何等廉洁。

李善感的直言,是廿年所未有,都说是“鸣凤朝阳”;汉张纲的弹劾,即使国戚也不忌,竟然斥豺狼当道。

【原文】民爱邓侯之政,挽之不留;人嫌谢令之贪,推之不去。

廉范守蜀郡,民歌五袴;张堪守渔阳,麦穗两歧。

【译文】邓侯做官极清,百姓留他不住;谢令做官极贪,百姓推他不去。

廉范做蜀郡知府,政令便民,百姓因歌五袴;张堪做渔阳知府,劝民耕稼,麦穗秀得两枝。

【原文】鲁恭为中牟令,桑下有驯雉之异;郭伋为并州守,儿童有竹马之迎。

鲜于子骏,宁非一路福星;司马温公,真是万家生佛。

【译文】桑下驯雉,接近鲁恭,因为他是中牟的好知事;儿童骑竹马,欢迎郭汲,因为他是并州的贤知州。

鲜于子骏,是一路福星;司马温公,是万家生佛。

鸾凤不栖枳棘,羡仇香之为主簿;河阳遍种桃花,乃潘岳之为县官。

刘昆宰江陵,求神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令民卖刀买牛。

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攸著。

【译文】鸾凤不躲在枳棘,做主簿的倒有仇香;河阳种满桃花,做县官的只有潘岳。

刘昆做江陵知事,向着火磕头,便见反风灭火;龚遂做渤海知州,逢着民做盗,便令卖刀买牛。

以上都是行德政的,所以名誉也极好。

(增)【原文】太守称为紫马,邑宰地号雷封。

槐位棘垣,三公及孤卿异秩;稜官紧职,拾遗与御史别称。

【译文】知府的称呼,叫做紫马;知事的领土,叫做雷封。

“槐位”“棘垣”,三公和九卿各有班次;“稜官”“紧职”,拾遗和御史各有别称。

【原文】给事谓之夕郎,黄门批敕;翰林名为仙掖,紫禁宣麻。

饱卿睡卿,名号自别;铨部祠部,政事攸分。

【译文】给事叫做夕郎,他在黄门里发出敕令;翰林叫做仙掖,他在紫禁里誊写诏书。

光禄是饱卿,鸿胪是睡卿,名号各别;铨部是吏部,祠部是礼部,政事不同。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一)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一)

《幼学琼林》全⽂及解释(卷⼀)在编者看来,中国传统的蒙学读本,编得最好的,⼤概要数这部《幼学琼林》了。

⾸先,相对⽽⾔,它较少封建伦理说教,⽽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任;其次,它包罗了⼗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全部传统知识类型的⼀个缩影,也可以称得上是⼀部百科全书;再次,正⽂部分就有释⽂,⼈们读起来颇党明⽩晓畅,毫⽆滞碍,⽽且释⽂简洁允当,决不拖泥带⽔;最后,它不为字数所限,不拘短长,只求偶句成对,颇便诵读。

正因为如此,此书成篇后,续作不绝,增补如缕。

清⼈邹圣脉、民国时⼈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再增补。

此外,还有⼈仿效其体式,另⾏撰述,如清⼈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

《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民国时期风⾏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致,如《故事寻源》、《幼学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

此书的作者,⼀般都认为是明西昌⼈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邱睿(——三点⽔)。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童的启蒙读物。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邱睿。

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了增补。

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骈体⽂写成的,全书全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

全书内容⼴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称“读了《增⼴》会说话,读了《幼学》⾛天下”。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物、天⽂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朝廷⽂武、饮⾷器⽤、宫室珍宝、⽂事科第、释道⿁神等诸多⽅⾯的内容。

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但是书中也有⼀些属于封建时代的观点,对于现代⼈来说难以认同。

《幼学琼林》详解

《幼学琼林》详解

《幼学琼林》详解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也被称为《幼学故事琼林》。

这本书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观点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

清朝的嘉靖年间,邹圣脉对这本书进行了补充,并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幼学琼林》全书共分四卷,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三十三类。

全书以骈体文写成,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

其内容广博、包罗万象,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此外,“琼林”二字在唐宋时期有特殊的含义。

唐德宗皇家内库有一个琼林库,用来比喻这本书典故收罗得很多,可以说是典故宝典。

在宋代,皇帝在琼林苑设宴款待新科进士,后人就以“琼林”比喻考中进士,寓意学童自幼要努力读书,早日金榜题名。

因此,《幼学琼林》不仅是一本启蒙读物,更是一本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的书籍。

在中国古代,它被列为儿童启蒙之必读书,其影响力之大,甚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能熟背《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全文及翻译

【幼学琼林】全文及翻译

【幼学琼林】全文及翻译【幼学琼林】全文及翻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一·地舆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一·岁时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一·朝廷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一·文臣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一·武职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兄弟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夫妇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叔侄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师生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婚姻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女子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外戚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老幼寿诞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身体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衣服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人事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饮食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宫室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器用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珍宝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贫富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文事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科第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制作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技艺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讼狱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鸟兽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花木原文及译文。

《幼学琼林》释译卷三贫富

《幼学琼林》释译卷三贫富

《幼学琼林》释译卷三贫富(周道云考辑)【原文】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

【注释】修短:长短。

指物的长度。

富贵: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译文】人寿命的长短自有定数,人的富贵全取决于天意。

【原文】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注释】安贫:安于贫困。

达人:通达的人。

【译文】只有君子才能安贫乐道,乐观的人才能了解命运顺其自然。

【原文】贯朽粟陈,称羡财多之谓;紫标黄榜,封记钱库之名。

【注释】贯朽粟陈:穿钱的绳子烂了,仓库的粟米放陈了。

贯:穿钱的绳子。

紫标黄榜:梁武帝爱钱,每百万为一堆,挂上黄榜,每千万作一库,挂上紫标。

【译文】汉武帝初年,京师里的钱贯都朽了,仓内的谷粟,陈年堆积都红腐不能食了,贯朽、粟陈是称道别人财多的说法。

挂一紫标,贴一黄榜是梁武帝封闭钱库、标明钱数的标记。

【原文】贪爱钱物,谓之钱愚;好置田宅,谓之地癖。

【注释】钱愚:晋代和峤担任太傅,富比王侯,但是吝啬,杜预称他为“钱愚”。

地癖:谓广置田产的癖好。

唐李恺善于置办田产,人称地癖。

《旧唐书》:“憕丰於产业,伊川膏腴,水陆上田,脩竹茂树,自城及阙口,别业相望,与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

郑巖,天宝中仕至绛郡太守,入为少府监,田产亚於憕。

”【译文】贪爱钱财叫做钱愚;喜欢置买田宅称为地癖。

【原文】守钱虏,讥蓄财而不散;落魄夫,谓失业之无依。

【注释】守钱虏: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

《后汉书》载:“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汉代马援发财后,将其钱财全部分给亲朋好友,说:“挣了钱,贵在能施舍予人,否则只是守钱奴罢了。

”落魄:即是不得志又身边没钱或妻离子散之意,以形容男子为主女子也可用,也就是失意潦倒。

另一联略异:守钱虏讥不能散;落魄子叹其无依。

【译文】守钱虏是讥讽财富多而又吝啬的人。

落魄夫是指贫困失业无所依靠的人。

【原文】贫者地无立锥,富者田连阡陌。

【注释】立锥:插立锥尖。

形容地方极小。

阡陌:二字均从阜,阜即土堆、土埂。

“千”是空间概念,指南北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学琼林》贫富
全文
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贯朽粟陈,称羡财多之谓;紫标黄榜,封记钱库之名。

贪爱钱物,谓之钱愚;好置田宅,谓之地癖。

守钱虏,讥蓄财而不散;落魄夫,谓失业之无依。

贫者地无立锥,富者田连阡陌。

室如悬磬,言其甚窘;家无儋石,谓其极贫。

无米曰在陈,守死曰待毙。

富足曰殷实,命蹇曰数奇。

苏涸鲋,乃济人之急;呼庚癸,是乞人之粮。

家徒壁立,司马相如之贫;扊扅为炊,秦百里奚之苦。

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饿死留君臣之义,伯夷叔齐;资财敌王公之富,陶朱猗顿。

石崇杀伎以侑酒,恃富行凶;何曾一食费万钱,奢侈过甚。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真是剜肉医疮;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九年耕而有三年之食,庶几遇荒有备。

贫士之肠习藜苋,富人之口厌膏粱。

石崇以蜡代薪,王恺以饴沃釜。

范丹釜中生鱼,破甑生尘;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

子路衣敝缊袍,与轻裘立,贫不胜言;韦庄数米而炊,称薪而爨,俭有可鄙。

总之,饱德之士不愿膏粱;闻誉之施奚图文绣。

分段解读
【注释】 (01)修短:长短。

(02)贯:穿钱的绳子。

(03)紫标黄榜:梁武帝爱钱,每百万为一堆,挂上黄榜,每千万为一库,挂上紫标。

(04)钱愚:晋代和峤担任太傅,富比王侯,但是吝啬,杜预称他为‚钱愚‛。

(05)地癖:唐李恺善于置办田产,人称地癖。

(06)守钱虏:汉代马援发财后,将其钱财全部分给亲朋好友,说:‚挣了钱,贵在能施舍予人,否则只是守钱奴罢了。

‛ (07)立锥:插锥子,形容地方小。

(08)阡陌: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译文】人寿命的长短自有定数,人的富贵全取决于天意。

只有君子才能安贫乐道,乐观的人才能了解命运顺其自然。

汉武帝初年,京师里的钱贯都朽了,仓内的谷粟,陈年堆积都红腐不能食了,贯朽、粟陈是称道别人财多的说法。

挂一紫标,贴一黄榜是梁武帝封闭钱库、标明钱数的标记。

贪爱钱财叫做钱愚;艾死叫待毙。

守钱虏是讥讽财富多而又吝啬的人。

落魄夫是指贫困失业无所依靠的人。

贫穷的人连块锥尖大小的土地都没有,富人的田地则南北相连非常广阔。

【注释】 (09)悬磬:悬着的磬。

磬,石制或玉制的乐器,很光滑。

悬磬形容很贫穷。

(10)儋:同担,古代容量单位,一石是十斗,两石为一担。

(11)在陈:指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被困之事,楚国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前往楚国,经过陈蔡时,被陈蔡出兵相阻,孔子不能通过,断粮七天。

(12)待毙:等死。

(13)蹇:艰阻,不顺利。

(14)数奇:命数单而不偶合,指命运不好。

(15)苏涸鲋:庄周学问很大,但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等秋后我的采邑税金收上来,借给你三百金。

好不好?‛庄周很生气地说:‚昨天,在我回这里的路上,有条陷入干涸车辙里的鲋鱼,向我求升斗之水以活命。

我说:‘等我去引西江水来救你。

’鲋鱼说:‘如果这样,不如早一点到卖干鱼的市场找我吧。

’‛喻处于困境、亟待救援的人或物。

鲋,指小鱼。

(16)呼庚癸:春秋时,吴国的申叔仪向公孙有山氏借粮,公孙有山氏回答说:‚细粮没有了,只有粗粮。

如能登上首山高呼‘庚癸’,就可得到粮食。

‛庚是西方,主谷物;癸是北方,主水。

古时军中以‚庚癸‛为粮食的隐语。

后因以‚呼庚癸‛表示请求接济粮
食。

(17)家徒壁立:汉代司马相如,成都人,路过临邛,爱上了新寡的卓文君,卓文君夜奔相如。

两人回到成都,家中全无资财,空有四面墙壁。

后形容家中贫穷,一无所有。

(18)扊扅为炊:指用门闩烧火做饭。

扊扅,门闩。

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亡时被晋所俘虏作为陪嫁之臣送给秦国。

后来百里奚又逃亡到楚国,被楚国扣押。

秦穆公听说他贤能,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回来。

后来一个下人在洗衣服时唱到:‚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询问,原来是自己离散的妻子。

(19)鹄形菜色:鹄,天鹅,面瘦颈长。

菜色,形容因五谷不收,人只吃菜,所以脸色呈菜色。

(20)炊骨爨骸:用死人的骨头做饭。

炊、爨,都是指烧火做饭。

(21)伯夷叔齐:商代末年,商的属国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因都不愿继承国君之位而出走。

后来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两个人又以食周粟为耻,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皆饿死。

(22)陶朱:指范蠡,曾积累财产百万,自号陶朱公。

(23)猗顿:山东的贫士,听说陶朱公致富,前往请教致富之术,后来猗顿按陶朱公的指点去做,很快致富。

【译文】室如悬磬是说家中空无一物,生活极为窘迫;家无儋石是说家中连一升一斗的米都没有,指人穷困到了极点。

无米断炊断绝了粮米叫做在陈;等死叫待毙。

家境富裕钱粮充足称为殷实,命运不佳遇事不顺称做数奇。

援助危难中的人称为苏涸鲋,向人借贷钱粮,隐称登山高呼庚癸之神。

家中只剩下四面墙壁别无他物,司马相如是如此的贫穷。

做饭时没有柴草,连门闩也拆了当柴烧,百里奚
的生活曾经极为困苦。

如黄鹄的面容,青黄的面色,是形容穷人饥饿的模样,交换儿子来当做食物吃,用死人的骨头当柴火烧,这是军中缺粮时的惨状。

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以留君臣大义,千古以来只有伯夷和叔齐二人。

陶朱、猗顿善于经营,资产比得上王公贵族之富有。

【注释】 (24)侑酒:劝酒。

(25)剜肉医疮:比喻只顾眼前,不顾日后的困苦。

(26)藜苋:藜藿和苋菜。

(27)膏粱:指肥肉和优质米。

(28)以蜡代薪:晋代石崇曾用蜡代替木柴。

(29)以饴沃釜:晋代王恺曾用饴糖洗锅。

(30)釜中生鱼,破甑生尘:鱼,指小虫子。

东汉时人范丹,家贫,时常断炊,但却不以为意,言笑自若。

乡里人作歌谣讥笑他说:‚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釜中生鱼,破甑生尘,表明经常断炊。

后形容生活贫困,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31)捉襟见肘,纳履决踵:相传曾参在卫国时,生活极端贫困,竟至
一连几天无法生火烧饭,饿得脸浮肿,十年不做衣服,理一下衣襟,臂肘就露出来,穿着没有后跟的鞋。

形容衣衫褴褛。

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32)缊袍:用乱麻旧棉做絮的袍,是贫穷的人穿的。

(33)轻裘:轻暖珍贵的狐皮袍子。

(34)数米而炊:先数米粒再做饭,形容吝啬。

(35)饱德:心中充满仁德。

(36)奚:何必。

【译文】石崇以美女陪酒,客人不饮便将歌妓杀死,这是富豪横蛮的做法。

一顿饭吃下来花费万金,实在是过分奢华。

二月蚕尚未吐丝就已预先出售,五月稻谷尚未成熟便已出卖,真是剜心头肉医眼前疮;耕种三年的田地,就可以积蓄一年的粮食,耕种九年就可储备三年的粮食,即使遇到灾荒,也可以有备无患。

贫寒之人的肠胃习惯了野菜粗食,富贵人家吃腻了肥肉好米。

石崇以蜂蜡当柴火烧,王恺用饴糖洗锅,这是多么的奢侈啊!范丹穷困断炊,锅里可以用来养鱼,这样,岂不是很清廉吗?曾子安贫乐道,衣服破损了,提整衣襟就会露出手肘,鞋子破了,露出后脚跟;子路衣衫褴褛,这是穷苦的士子常有的事。

韦庄生性吝啬,做饭要数了米粒才下锅,柴薪要称了分量,才拿去烧煮,过分的吝啬是会惹人鄙薄的。

总而言之富于仁义德行的人,不羡慕美味佳肴;名望声誉卓著的人,怎么会去谋求绣花的衣服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