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饮食解读

合集下载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 饮食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 饮食

卷三飲食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物;羹藜含糗,難語太牢之滋。

•甘甜脆穌、農淳肥美的食物,吃多了便是腐爛腸胃的毒藥。

•對於那些終日以粗糧野菜充飢的人,很難描述牛、羊、豬這些佳餚的滋味。

•【注解】1、甘脆肥膿:指食物甜的、脆的、肥的、厚的。

•2、腐腸:腐爛腸胃。

•3、羹藜含糗:藜,蓬蒿。

糗,米、麥等穀物。

•4、太牢:古代祭祀社稷時用的牛、羊、豬三牲,稱太牢。

御食曰珍饈,白米曰玉粒。

好酒曰青州從事,次酒曰平原督郵。

•皇帝吃的食品叫珍饈,白米又稱玉粒。

•青州從事是好酒的別名,平原督郵是次酒的代稱。

•【注解】1、御食:皇帝食用的食品。

凡王者之饋珍用八,豹胎、熊掌、白鴞胸、腥唇、紫駝峰、螭髓、素麟脂、金鯉魚尾,為八珍。

•2、珍饈:珍奇美味的食物。

饈,美味的食物。

•3、白米曰玉粒:晉‧張華《博物志》歸州有米田,屈原耕於此,產白米似玉。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晉代桓溫手下有位主簿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次酒叫做平原督郵。

因為青州有齊郡,齊與臍同音,好酒直下到臍下;平原有革縣,革與膈同音,次酒只到膈下。

•從事:職官名。

漢以後三公及州郡長官皆自闢僚屬,多以從事為稱。

•督郵:職官名,自漢代開始設置。

督郵是郡一級的重要官吏,平時由郡太守排出巡視郡內屬縣的各個地方官是否稱職,掌管郡內驛站,案驗刑獄,檢核非法。

魏晉時,督郵的地位開始下降。

魯酒、茅柴皆為薄酒;龍團、雀舌盡是香茗。

•魯酒、茅柴都是芳香醇厚的酒;龍團、雀舌都是上等的香茗。

•【注解】1、魯酒:春秋時,楚國大會諸侯,魯國獻的酒味道不濃。

•2、茅柴:指酒味道就像茅柴燒過一樣。

•3、龍團:宋時專供皇帝飲用的上等茶。

將茶製成圓餅狀,上印龍鳳圖紋。

或稱為「龍鳳茶」。

•4、雀舌:一種上等的茶葉。

•唐劉禹錫〈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詩:「添爐烹雀舌,灑水淨龍鬚。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四.雜誌一》:「茶芽,古人謂之『雀舌』、『麥顆』,言其至嫩也。

」•宋.梅堯臣〈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江南雖盛產,處處無此茶,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幼学琼林师生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师生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师生全文及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里的师生那部分!啊,那可是本超级厉害
的书呢!就好比是知识的宝藏库。

里面关于师生的内容,那可真是精彩极了!比如说“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这句话啥
意思呢?就是说学生称赞老师善于教导,就像坐在温暖的春风中;学
生感激老师成就学业,就像仰承及时的雨化育。

这不就像我们在成长
路上遇到了一位超级英雄,指引着我们前进嘛!你想想,要是没有老
师的教导,我们能有今天的进步吗?
再看“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这桃李在公门不就是说老师的弟子众多嘛,就像那满树的桃子和李子。

而苜蓿长阑干则形象地表示老师饮食的简陋,哎呀,老师们为了我们
付出了那么多,真的太不容易啦!就好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和感恩吗?
还有“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谓弟子优于师傅”。

这多形象啊,学生就像那不断成长超越的后浪,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多让人骄傲啊!这不正说明了老师教导的成功吗?
总之,里关于师生的内容真的是既有趣又有意义。

它让我们更加明
白师生之间的情谊是多么珍贵,多么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维护。

老师就
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没有他们,我们怎么能走得稳、走得远
呢?所以啊,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这就是我的观点,你们觉得呢?。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范文一:我最近在学校听了一堂关于《幼学琼林》的课,感觉受益匪浅。

《幼学琼林》是一本明代的儒家教材,也是人们学习儒家思想的重要读物。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幼学琼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格物致知”的故事了。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想要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于是他把鱼儿放进缸里观察,却不知道鱼儿在缸子里的生活远不能反映鱼儿的真实状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仅仅从表面现象出发,我们不能真正了解一件事物的本质,要想真正了解一件事物,就需要深入探究,寻求更多的信息。

除了“格物致知”,《幼学琼林》中还有许多非常有深度的思想和观念,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之交淡如水”,“忠诚仁爱”的道德理念等等。

这些思想和观念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写作中,我想要表达《幼学琼林》所传递的价值观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学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去发现、认识、了解世界,同时保持一颗友善、真诚的心,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当我们渗入这些价值观成为我们自身的行为准则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在用词方面,我选择了一些人人皆知的成语,如“匪浅”、“精髓”、“行为准则”。

这些成语短小精悍,表达思想的同时又不失生动。

同时,我还选用了一些形象直观的比喻,如“鱼儿在缸子里的生活远不能反映鱼儿的真实状态”,这些比喻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我的意思。

范文二:我最近在学校上了一节讲《幼学琼林》的课,我感觉很受启发。

这本书是一本儒家教材,看过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它弘扬了什么样的理念以及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

在《幼学琼林》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我深深地明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每个人的能力、经验和知识面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的经历都值得我们谦虚地借鉴和学习。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不只要向老师和学长学习,我们更要向周围的同学、家人和朋友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智慧。

幼学琼林(卷二 祖孙父子)

幼学琼林(卷二 祖孙父子)
máo yì pěng xí wèi qīn zhī cún bó yú qì zhàng yīn mǔ zhī lǎo。
毛 义 捧 檄,为 亲 之 存;伯 俞 泣 杖,因 母 之 老 。
《幼学琼林》祖孙父子篇 全文:
cí mǔ wàng zǐ yǐ mén yǐ lǘ yóu zǐ sī qīn zhì hù zhì qǐ
【译文】 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公公婆婆;顺从父母的心意,得到父母的赞
许,才称得上尽了为人子的本分。 掩饰父亲的过失叫做干蛊;养育别人生的儿子叫做螟蛉。
成语: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释义:作为长辈,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经典解析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须如李亚子, 朱温叹存勖之词。
【注释】 ①孙仲谋:孙权,字仲谋。曹操与孙权交战,孙权这边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曹操见之,叹 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经典解析
弑父自立,隋杨广之天性何存?杀子媚君,齐易牙之 人心何在?
【注释】 ①杨广:隋炀帝,据说他毒死自己的父亲隋文帝,自立为皇帝。 ②易牙:战国时齐国人,善于烹饪,他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烹给齐桓公吃,从而得到桓公重用。
【译文】 杨广杀了自己的父亲而登上皇位,他的天性何在?易牙烹了自己
的儿子给齐桓公吃 ,他的人心何在?
dié zhī mián mián。
瓞 之 绵 绵。
经典解析
何 谓 五 伦,君 臣 、父 子 、兄 弟 、夫 妇、 朋 友; 何 谓 九 族,高、曾、祖、考、己 身、子、孙、曾、玄 。
【注释】 ①五伦:又称五常,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古代社会注重名分,每个人必须 遵照自己在五伦中所处的地位,恪守伦理道德,恪尽义务,做到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爱 弟悌,朋谊友信。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一)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一)

《幼学琼林》全⽂及解释(卷⼀)在编者看来,中国传统的蒙学读本,编得最好的,⼤概要数这部《幼学琼林》了。

⾸先,相对⽽⾔,它较少封建伦理说教,⽽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任;其次,它包罗了⼗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全部传统知识类型的⼀个缩影,也可以称得上是⼀部百科全书;再次,正⽂部分就有释⽂,⼈们读起来颇党明⽩晓畅,毫⽆滞碍,⽽且释⽂简洁允当,决不拖泥带⽔;最后,它不为字数所限,不拘短长,只求偶句成对,颇便诵读。

正因为如此,此书成篇后,续作不绝,增补如缕。

清⼈邹圣脉、民国时⼈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再增补。

此外,还有⼈仿效其体式,另⾏撰述,如清⼈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

《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民国时期风⾏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致,如《故事寻源》、《幼学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

此书的作者,⼀般都认为是明西昌⼈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邱睿(——三点⽔)。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童的启蒙读物。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邱睿。

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了增补。

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骈体⽂写成的,全书全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

全书内容⼴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称“读了《增⼴》会说话,读了《幼学》⾛天下”。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物、天⽂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朝廷⽂武、饮⾷器⽤、宫室珍宝、⽂事科第、释道⿁神等诸多⽅⾯的内容。

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但是书中也有⼀些属于封建时代的观点,对于现代⼈来说难以认同。

《幼学琼林》卷三·器用原文及译文

《幼学琼林》卷三·器用原文及译文

《幼学琼林》卷三·器用原文及译文作者:程登吉一人之所需,百工斯为备。

但用则各适其用,而名则每异其名。

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

墨为松使者,纸号楮先生。

纸曰剡藤,又曰玉版;墨曰陈玄,又曰龙脐。

共笔砚,同富之谓;付衣钵,传道之称。

笃志业儒,曰磨穿铁砚;弃文就武,曰安用毛锥。

剑有干将镆邪之名,扇有仁风便面之号。

何谓箑,亦扇之名;何谓籁,有声之谓。

小舟名蚱蜢,巨舰曰艨艟。

金根是皇后之车,菱花乃妇人之镜。

银凿落原是酒器,玉参差乃是箫名。

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

斗筲言其器小,梁栋谓是大材。

铅刀无一割之利,强弓有六石之名。

杖以鸠名,因鸠喉之不噎;钥同鱼样,取鱼目之常醒。

兜鍪系是头盔,叵罗乃为酒器。

短剑名匕首,毡毯曰氍毹。

琴名绿绮焦桐,弓号乌号繁弱。

香炉曰宝鸭,烛台曰烛奴。

龙涎鸡舌,悉是香茗;鹢首鸭头,别为船号。

寿光客,是妆台无尘之镜;长明公,是梵堂不灭之灯。

桔槔是田家之水车,袯襫是农夫之雨具。

乌金,炭之美誉;忘归,矢之别名。

夜可击,朝可炊,军中刁斗;《云汉》热,《北风》寒,刘褒画图。

勉人发愤,曰猛着祖鞭;求人宥罪,曰幸开汤网。

拔帜立帜,韩信之计甚奇;楚弓楚得,楚王所见未大。

董安于性援,常佩弦以自急;西门豹性急,常佩韦以自宽。

汉孟敏尝堕甑不顾,知其无益;宋太祖谓犯法有剑,正欲立成。

王衍清谈,常持麈尾;横渠讲《易》,每拥皋比。

尾生抱桥而死,固执不通;楚妃守符而亡,贞信可录。

温桥昔燃犀,照见水族之鬼怪;秦政有方镜,照见世人之邪心。

车载斗量之人,不可胜数;南金东箭之品,实是堪奇。

传檄可定,极言敌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为。

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译文凡是一个人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物品,需要具备各种技能的工匠才能制造出来。

虽然每种物品都有其适用之处,名称则各不相同。

管城子、中书君都是毛笔的别号;石虚中、即墨侯都是砚台的不同称呼。

墨又称做松使者,纸称做楮先生,剡藤和玉版都是纸的别名;陈玄、龙剂都是墨的别号。

幼学琼林读后感范文大全对《幼学琼林》的理解和感悟

幼学琼林读后感范文大全对《幼学琼林》的理解和感悟

幼学琼林读后感范文大全对《幼学琼林》的理解和感悟《幼学琼林》被古人称为“小型百科全书”。

书名中的“琼林”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源于唐代皇家内库琼林库,寓意本书堪称典故宝库;二是源于宋代皇帝设宴款待新科进士的琼林苑,寓意学童早日金榜题名。

因为这本书的原名是《幼学须知》,所以它可以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比如:“两刖卞和之足”告诉我们,不要总觉得自己说得一定是对的,也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中的“披星戴月”和“沐雨栉风”都被用来形容人辛苦劳作,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养成不懒惰的好习惯;“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不能不自量力,但还是应该给自己更多的挑战!这本书里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想:如果一个人能符合这本书的全部道理,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这个寒假,我读的好书是《幼学琼林》,全书共四卷,从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章制度到婚姻家庭、风俗礼仪和鸟兽花木等方面来写的。

最初此书称《幼学须知》又叫《成语考》、《故事寻源》编著者是明朝的程登吉,清朝嘉庆年间经邹圣脉补充。

《幼学琼林》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故事和道理。

如:“年”的传说使我了解了很多的知识。

传说很久以前,每到大年三十的夜晚,“年”兽都要去村中吃人,人们为了避免“年”兽的袭击,每年的大年三十都要逃到山上躲避。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有个人经过村子,了解此事后留了下来,到了夜晚时分,“年”兽又来到了村庄,此时村中灯火通明,并响起了噼呖啪啦的鞭炮声,把“年”兽吓的魂飞魄散,狼狈地逃窜了。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

从那以后每年的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光通明、守更待岁。

还有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朋友间心心相印、志同道合,这些都是朋友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因为其难得才特别的珍贵,我们要更加的珍惜友情,好好对待朋友。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蒙学读本之一,我一定要认真读这本书,从书中找到更多的知识,大家不妨也去看看。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幼学琼林》卷一: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饰《幼学琼林》卷三: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太守处死了她,东海因此三年大旱不雨。

邹衍:战国时人,燕惠王听住谗言把邹衍抓进,就凭记忆谱写了一首《霓堂羽衣曲》。

孟嘉:晋代人,桓温的参军,曾随桓温重九登高,帽子吹落却没有感觉到,桓温叫人不要告诉他,良久命人交还给他,并命孙盛作文嘲笑阵嘉,孟嘉也作文应答,言辞非常得体。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南方之神曰祝融,居离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

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

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皞:音浩。

古人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和方位,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东西南北中及春夏秋冬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干对应,他们的对应关系是:中央:戊己,黄色,属土。

春:东方,甲乙,青色,震位,属木夏:南方,丙丁,红色,离位,属火秋:西方,庚辛,白色,兑位,属金冬:北方,壬癸,黑色,坎位,属水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晷:日影。

日晷: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的仪器。

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刻,是古代一种测量方法。

在用布缦密封的房间内,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的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将灰吹得飞起来。

梧叶落:传说有一种金井梧桐,立秋时至,则落一叶。

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望:月满之日,日在东方升起,月在西方落下,遥遥相望,故称望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学琼林》饮食全文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羹藜含糗,难语太牢之滋。

御食曰珍馐,白米曰玉粒。

好酒曰青州从事,次酒曰平原督邮。

鲁酒茅柴,皆为薄酒;龙团雀舌,尽是香茗。

待人礼衰,曰醴酒不设;款客甚薄,曰脱粟相留。

竹叶青、状元红,俱为美酒;葡萄绿、珍珠红,悉是香醪。

五斗解酲,刘伶独溺于酒;两腋生风,卢仝偏嗜乎茶。

茶曰酪奴,又曰瑞草;米曰白粲,又曰长腰。

太羹玄酒,亦可荐馨;尘饭涂羹,焉能充饥。

酒系杜康所造,腐乃淮南所为。

僧谓鱼曰水梭花,僧谓鸡曰穿篱菜。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

羔酒自劳,田家之乐;含哺鼓腹,盛世之风。

人贪食曰徒哺啜,食不敬曰嗟来食。

多食不厌,谓之饕餮之徒;见食垂涎,谓有欲炙之色。

未获同食,曰向隅;谢人赐食,曰饱德。

安步可以当车,晚食可以当肉。

饮食贫难,曰半菽不饱;厚恩图报,曰每饭不忘。

谢扰人曰兵厨之扰,谦待薄曰草具之陈。

白饭青刍,待仆马之厚;炊金爨玉,谢款客之隆。

家贫待客,但知抹月批风;冬月邀宾,乃曰敲冰煮茗。

君侧元臣,若作酒醴之曲蘖;朝中冢宰,若作和羹之盐梅。

宰肉甚均,陈平见重于父老;戛羹示尽,邱嫂心厌乎汉高。

毕卓为吏部而盗酒,逸兴太豪;越王爱士卒而投醪,战气百倍。

惩羹吹齑,谓人惩前警后;酒囊饭袋,谓人少学多餐。

隐逸之士,漱石枕流;沉湎之夫,藉糟枕曲。

昏庸桀纣,胡为酒池肉林;苦学仲淹,惟有断齑画粥。

分段解读【注释】 (01)甘脆肥脓:指食物甜的、脆的、肥的、厚的。

(02)腐肠:腐烂肠胃。

(03)羹藜含糗:藜,蓬蒿。

糗,米、麦等谷物。

(04)太牢:古代祭祀社稷时用的牛、羊、猪三牲称太牢。

(05)御食:皇帝食用的食品。

(06)珍馐:珍奇美味的食物。

(07)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晋代桓温手下有位主簿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次酒叫做平原督邮。

因为青州有齐郡,齐与脐同音,好酒直下到脐下;平原有革县,革与膈同音,次酒只到膈下。

(08)鲁酒:春秋时,楚国大会诸侯,鲁国献的酒味道不浓。

(09)茅柴:指酒味道就像茅柴烧过一样。

(10)龙团、雀舌:古代茶叶的名称。

(11)醴酒:甜酒。

(12)脱粟:糙米。

【译文】甘甜脆酥、浓醇肥美的食物,吃多了便是腐烂肠胃的毒药。

对于那些终日以粗粮野菜充饥的人,很难描述牛、羊、猪这些佳肴的滋味。

皇帝吃的食品叫珍馐,白米又称玉粒。

青州从事是好酒的别名,平原督邮是劣酒的代称。

鲁酒、茅柴都是味道不醇厚的酒;龙团、雀舌都是上等的香茗。

待客的礼仪渐衰微,称为醴酒不设。

款待客人十分菲薄叫做脱粟相留。

【注释】 (13)竹叶青、状元红:都是美酒名,竹叶青产于古苍梧,用竹叶掺和,故名;状元红来自古诗‚持杯醉饮状元红‛。

(14)葡萄绿、珍珠红:酒名。

(15)醪:醇厚的美酒。

(16)五斗解酲:酲,酒后神志不清。

晋代刘伶嗜酒,故对妻子戏言:‚喝五斗酒才能解酒瘾。

‛ (17)两腋生风:唐代诗人卢仝爱喝茶,曾说:‚喝过了茶就成两腋生风。

‛ (18)酪奴:茶的别名。

(19)瑞草:珍贵的草,茶的别名。

(20)长腰:米名,形状狭长。

(21)太羹:传说尧以肉汁作羹,没有盐等调味品,称为太羹。

(22)玄酒:祭祀用的水。

(23)尘饭涂羹:儿童游戏时用土做的饭和汤。

(24)杜康:传说中酿酒技术的发明者。

(25)腐:豆腐。

据说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发明的。

(26)水梭花、穿篱菜:《东坡志林》载,僧谓酒为般若汤,鱼为水梭花,鸡为穿篱菜。

是一种僧人忌讳的说法。

(27)扬汤止沸:汤,开水。

把开水从锅中舀起再倒进去来阻止水的沸腾。

【译文】竹叶青、状元红都是甜美的红酒,葡萄绿、珍珠红都是醇厚的香醪。

喝五斗酒才能解酒瘾,刘伶极其爱酒;卢仝特别喜好喝茶,喝了七杯茶以后觉得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又名酪奴,又称瑞草;米也称为白粲、长腰。

祭祀祖先不一定要丰馔美酒,只要恭敬诚心,即使用肉汁清水,也可以荐祀的,把灰尘泥土当做羹饭哪能救人饥荒呢!酒是杜康首先制造的,豆腐则是淮南王刘安所发明。

僧人给鱼起个别名叫水梭花,给鸡起的别名是穿篱菜。

【注释】 (28)羔:小羊。

(29)含哺鼓腹:含着食物敲着肚子,形容太平盛世。

(30)徒:只是。

(31)饣甫:,吃。

(32)啜:喝。

(33)嗟来食:春秋时,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黔敖摆设食物于路口,准备救济饥民。

有个饥民走来,黔敖看到后,傲慢地喊道:‚嗟!来食!‛那个饥民瞪着眼说:‚我正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嗟,呼唤对方,含有轻蔑之意。

(34)饕餮:比喻贪吃。

(35)欲炙之色:炙,烤肉。

想吃肉的样子。

晋代顾荣与同僚喝酒,看见送肉的人想吃肉的样子,就将自己的一份送给他吃了。

(36)向隅:对着墙角。

(37)饱德:《诗经》中有‚既醉以酒,既饮以德‛的句子,指饱受恩德。

(38)安步:平和安稳地走路。

(39)当车:当做坐了车子一样舒服。

(40)晚食:很晚才进食,指肚子饿了才吃。

(41)贫难:贫苦困难。

(42)半菽:吃的饭里有一半是豆子,指粗劣的饭食。

菽,大豆。

(43)扰:叨扰。

(44)兵厨之扰:晋代阮籍嗜酒,听说步兵厨房里贮有三百斛酒,就申请当步兵校尉。

(45)草具之陈:装粗劣食物的餐具,指款待薄。

《史记》载,项羽派遣使者到刘邦营中,陈平行反间计,开始上的是太牢之具,见到项羽的使者说:‚我还以为是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羽派来的。

‛于是换上草具。

【译文】吃了羊羔美酒,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这是种田人家自己慰劳自己,表达出农家的欢乐。

口里含着食物,肚子吃得饱饱的,这是形容太平盛世人民饱食自得、无忧无虑的状况。

贪吃懒做的人,每天只知吃喝叫做徒啜;带有轻视性的施舍叫做嗟来食。

贪于饮食不知厌足,这是饕餮这一类的人;看见食物就垂涎三尺,一副很想吃的样子。

没有被邀请同食叫向隅,感谢主人殷勤款待赏赐食物叫做饱德。

平和安稳地走路当作坐车子一样舒服,肚子饿了才进食食物都很美味。

家境穷困时常吃不饱称为半菽不饱。

受人厚恩常思报答称为每饭不忘。

兵厨之扰是表示叨扰酒食的谢意;主人自谦待客菲薄叫做草具之陈。

【注释】 (46)刍:喂牲口的草。

(47)炊金爨玉:炊、爨,烧火做。

金、玉,比喻食物精美。

(48)抹月批风:抹、批,切菜的方式,细切为抹,薄切为批。

把风月当做菜肴,表示家贫无以招待客人。

苏东坡有‚家无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的诗句。

(49)敲冰煮茗:敲开冻冰,煮水做茶招待客人。

(50)君侧元臣:君王身边的大臣。

(51)曲蘖:酿酒用的发酵剂,比喻大臣的辅佐作用。

(52)冢宰:宰相。

(53)和羹:调和制成的羹汤。

(54)盐梅:调味品。

(55)宰肉甚均:汉代陈平在乡中分肉非常平均,深得乡中父老的信任。

(56)戛羹示尽:刘邦到嫂子家,嫂子正在吃肉羹,见刘邦到来,就刮盆底假装没有了。

刘邦因此怨恨嫂子,当皇帝后封侄儿为羹颉侯。

(57)毕卓为吏部而盗酒:晋代毕卓提任吏部郎,邻居家酿酒,他去偷喝,结果醉卧在酒瓮旁。

(58)越王爱士卒而投醪:越王勾践曾把酒倒在河上游,让士兵迎着河水饮酒,士兵因此感动,无不献身。

(59)惩羹吹齑:齑,细切的冷食。

被热汤烫过后吃咸菜也要先吹一吹,比喻过于谨慎。

(60)酒囊饭袋:比喻只会吃,不会做事。

(61)漱石枕流:晋代孙楚少年时想隐居,对王武子说:‚当枕石漱流。

‛结果说成漱石枕流,然后辩解说:‚所以漱石,是为了磨砺牙齿;枕流,是为了洗耳。

‛后用此比喻士大夫隐居。

(62)藉糟枕曲:靠着酒糟,枕着酒曲。

(63)酒池肉林:形容穷奢极欲。

(64)断齑画粥:宋代大臣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煮粥待凝固后划成四块,早晚可取两块,就着咸菜吃。

【译文】给客人的仆人吃白米饭,用青草喂他的马,由此可知主人待客之厚,炊金爨玉比喻饮食之精美豪奢,是宾客感谢主人款待隆重的说词。

抹月批风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可以招待客人的戏言,敲冰煮茗是冬天邀请客人的雅称。

陈平分肉十分公平,乡里父老都夸奖他;大嫂厌恶刘邦,在他来时故意敲锅子,表示羹已经吃完。

毕卓在吏部做官,夜里却到邻家偷酒喝,这种逸兴未免太过分;越王把酒倒在河水上游,让军士们都能喝到,军士们感激他的恩惠,因而勇气百倍。

惩羹吹齑是说因为喝热汤烫伤了,连吃冷菜,也不敢到口就吃,还要把它吹一吹,是惩前戒后,过分小心的意思。

酒囊饭袋是形容人不学无术只会吃喝。

隐逸山林之士漱石枕流,是何等的清高;沉湎于酒中的人,如同靠着酒糟,枕着酒曲每天活在醉乡之中。

昏庸无道的桀、纣,为什么要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作长夜之饮呢?范仲淹刻苦求学,每天仅靠咸菜与粥度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