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实践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实践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涵盖电子、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的综合学科,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篇报告旨在总结我参与的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实践的经历和所获得的收获。

二、实践环节1. 实践内容在实践中,我主要参与了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相关活动。

我们团队研究并实践了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优化,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并开展了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等实际操作。

2. 实践过程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团队经历了需求分析、理论研究、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一系列环节。

首先,我们通过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确定了研究方向和实践目标。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了通信网络的相关原理,并利用已有资源进行了模拟实验。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积极讨论问题、尝试解决方案,并不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3. 实践成果通过我们团队的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

首先,我们成功优化了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传输效率。

其次,我们的图像识别算法在测试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最后,我们制作并调试成功了一块电路板,验证了我们的设计理念的可行性。

三、实践收获1. 学术收获通过参与实践,我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我对通信网络、图像识别和电路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 能力提升在实践中,我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们团队的成功依赖于有效的团队协作和良好的沟通,我学会了在团队中与他人协作,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我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3. 心理收获通过实践,我感受到了工程实践的乐趣和挑战。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在团队合作和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坚持、努力和不懈奋斗。

实践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使我更加坚定了选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信心和决心。

四、总结通过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实践,我不仅在学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探索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探索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探索分析摘要:本论文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分析,总结了实验的意义、目标和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了实验过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并总结了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领域,综合创新实验的开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并分析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与数据统计,将结合实际实验教学过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实验的意义与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和目标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种实验能够提供学生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和研究。

通过亲身参与设计和开展实验活动,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实践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综合创新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技术挑战和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通过积极探索和尝试,他们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实验还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往往需要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在综合创新实验中,学生通常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合作完成实验项目。

通过与团队成员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不同领域背景的知识和经验,学会团队合作、协调与沟通,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重要的是,综合创新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有机会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活动,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这种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展的能力。

二、实验的方法与策略(1) 项目化实践:项目化实践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教学大纲(综合实践类)

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教学大纲(综合实践类)

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教学大纲(综合实践类)综合实践名称: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英文名称: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terial Open Experiments课程编号:面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材料方向课程总学时3周课程学分: 3本大纲主撰人:董岩,邵起越(Tel:,Email:)一、综合实践作用和具体目标本综合实践环节是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的必修环节,旨在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路。

通过专业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电子信息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了解制备与测试相关设备或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对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所学相关课程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二、实践内容,学时分配与组织2、综合实践项目一“粉体材料制备及性能检测”的安排①选用材料高纯碳酸锶、高纯氧化铝、高纯氧化铕等②工艺路线备料→配料(0.5天)→高温灼烧及还原(2天)→后处理(0.5天)→各种性能测试(4天)→讨论(1天)3、综合实践项目二“薄膜材料制备及性能检测”的安排①选用材料单晶硅片,高纯Ti、Al靶,高纯氮气,高纯氩气等②工艺路线备料→直流磁控溅射法(1天)→射频磁控溅射法(1天)→薄膜性能测试(1~2天)→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材料(1天) →讨论(1天)4、综合实践项目三“半导体工艺实验”的安排①选用材料单晶硅片(锗片),高纯氮气,氧气等②工艺路线备料→半导体衬底清洗工艺(0.5天)→半导体性能测试(1~2天)→SiO2薄膜制备及性能测试(1~2天)→光刻技术与工艺(1~2天)→讨论(1天)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1、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学生需完成全部“必做实验”。

根据综合实践项目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每组人数1-3人,并由指导教师认可。

根据自己能力强弱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完成“选做实验”,选做实验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进行,需事先与指导教师预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项目一览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项目一览表
三相电路 电压、 电流的 测量 三相电路 功率的 测量 提高功率 因数的 研究 单级交流 放大电 路 射极输出 器 负反馈放 大电路
运算放大 器的基 本运算 电路 方波、三 角波发 生器 RC 正弦波振荡器 逻辑门电 路 组合逻辑 电路
触发器及 触发器 之间的 转换 触发器的 应用
设计任意 进制计 数器 施密特触 发器和 单稳态 触发器
020801
电子设计 自动 化
两级反相放大器 PCB 设计 两级放大电路 spice 仿真
信号完整 性分析
020802 020803 020804
运用 VHDL 语言完成 FPGA 设计
020805
双孔应变 传感器 —称重 实验

020901
温度传感 器—热 电偶测 温实验
020902
传感器技 术
光纤传感 器—位 移测量
编号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020101 020102 020103 020104 020105 020106 020107 020201 020202 020203 020204 020205 020206 020301 020302 020303 020304 020305 020306 020401 020402 020403 020404 020405 020406 020407 020501 020502 020503 020504 020505 020506 020601 020602 020603 020604 020605 020701 020702
020903
霍尔式传 感器— 直流激 励特性
020904
光电传感 器—光 电开关
020905
信号源实 验
021001
码型变换 实验

电子信息专硕“综合实验环节”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专硕“综合实验环节”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专硕“综合实验环节”改革探索作者:武迎春刘丽李素月康琳来源:《科技风》2023年第33期摘要:本文以应用类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了电子信息专业型硕士“综合实验环节”的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内容更新与实验题目动态优化方法,并构建从“模块化”到“系统化”的实验体系强化实验过程。

实验中注重情感植入,将前沿技术介绍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总指标,建立了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完成实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

最后分析了教改过程中的实验条件保障及教师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综合实验环节;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我国2009年开始面向应届生招收“全日制专业型硕士”。

电子信息专业作为IT行业人才培养的主干专业,近年来在专业型硕士招生中呈稳定增长趋势。

“综合实验环节”作为电子信息专业型硕士必修实践课程,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研究工程问题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12]。

当前电子信息专业“综合实验环节”的开展大多基于学生选做固定实验题目,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实验系统搭建、软硬件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工程研究能力。

然而,固定实验题目的设置,不能有效结合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也没有充分综合不同学生的研究方向,导致该环节在推进过程存在“三无”问题:(1)无趣,学生普遍认为实验内容设置枯燥,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无效,该环节与后期导师分配的具体研究任务衔接性不强,对后期研究工作促进效果不明显;(3)无用,该环节对后期学生就业方向引导性不强,对工作中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指导价值较小。

针对此种状况,国内各高校教师对实验环节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探索,王海等人通过精心组织教学环节、优化考核机制等多项措施,来调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意识[3];吕海霞等提出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驱动的“内接专业、外接产业”的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接[4];李幼真等提出面向拔尖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引入科研训练实验项目、成立课外实验探索小组,以及组织各类学科竞赛等实验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实验课程的趣味性和挑战度[5]。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进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具备在工程项目中协作与创新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精神;4.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了解工程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使其能够适应工程领域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 电路原理与设计- 信号与系统- 电子电路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2.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 模拟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 通信电路实验- 控制电路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3. 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实践- 设计与制作简单的电子产品原型- 参与真实的电子工程项目,如通信设备、控制系统等4. 软件应用- 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的使用- 仿真与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传授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和工程项目的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2. 项目驱动学习:通过实践项目的驱动,引领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

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多种类型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案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际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课程: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 项目实践: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项目化的实践教学,如参与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项目或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项目设计与实施。

3. 课程设计:开设课程设计环节,引导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成建平沈建华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20期摘要:针对电子信息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研究了适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实验课程体系。

从实验平台建设、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实践等方面讨论了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验课程;模块化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0-0164-02Abstract: Aiming at the cultivation demand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 integrated experimental course system is propos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system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atory platform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 practice.Keywords: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ntegrated experimental course;modularization一、课题背景自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经过30余年的建设,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质量有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据不完全统计,30余年来累计培养了近500万研究生,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_匹配滤波器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_匹配滤波器

实验二匹配滤波器一、 实验目的1、了解匹配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二相编码脉压信号的压缩比、主旁瓣比、码元宽度的测量方法。

3、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有关距离分辨力、横向滤波器和匹配滤波方面的知识。

二、 实验仪器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三、 实验原理二相编码信号的匹配滤波器为:12()()()H f f f μμ=⋅式中,1()f μ为子脉冲匹配滤波器,为横向滤波器(即抽头加权延时线求和网络)。

二相编码信号的匹配滤波器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一 二相编码信号的匹配滤波器结构子脉冲匹配滤波器频率特性为:1()()j fTf c fT e πμ=为横向滤波器频率特性为:12()(1)2()P j f kT P k k f c eπμ----==∑式中,P 为码长,T 为码元宽度,k c 为二相编码信号。

在此,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省略了子脉冲匹配滤波器,所以脉压输出不再是三角波而是方波。

横向滤波器(即抽头加权延时线求和网络)在此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完成。

四、 实验电路该实验箱能够产生矩形脉冲、m 序列、PN 截断码、巴克码、互补码等多种信号以及其对应的匹配滤波输出。

通过按键的选择,可以观察各种信号形式以及对应的匹配滤波输出结果,测量各种信号的脉压参数。

试验箱OUT1端口为原始波形信号输出,OUT2端口为信号匹配滤波输出。

数码管用以显示当前信号波形以及频率指示,K1~K8用来选择波形以及当前信号频率。

其含义如下:1、按键K1:数码管显示P。

单脉冲。

周期1ms;脉冲宽度30us。

2、按键K2:数码管显示SP。

脉冲串。

周期1ms;脉冲宽度10us。

一个周期有7个单脉冲。

3、按键K3:数码管显示31。

31位m序列。

无限长;码元宽度1us。

4、按键K4:数码管显示P31。

31位PN截断码。

周期1ms;码元宽度1us。

5、按键K5:数码管显示b13。

13位巴克码。

周期1ms;脉冲宽度30us。

6、按键K6:数码管显示cb4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转速测量与控制一、实验目的1.熟悉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2.熟悉硬件设计原理3.熟悉软件编程方法二、实验仪器PC机、示波器、综合实验板、数字表,频率计三、实验设计原理1.硬件设计原理(1)整体设计框图图1-1 整体设计方框图其中,图的上半部分为测量部分,下半部分为控制部分CPU: AT89C52I/O:人机接口,7290D/A:5618V =24v直流电机:m(2)硬件主要由三块集成芯片和直流电机、光电转速传感器等组成。

①信号产生与放大整形图1-2 信号产生与放大整形示意图注:圆盘上有360个孔,因此每转输出360个脉冲。

光电转速传感器:传感器的作用是将各种现场的被测物理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便于测量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

转速传感器将电动机转速转化为电压信号,作为整个系统的输入。

本实验中采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一个圆周上有均匀分布小孔的圆盘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光强,使光的强度呈周期性变化。

光电二极管的回路电流也呈周期性变化,频率f=N/60×360=6N Hz,其中N为转速,单位为 R/min。

信号放大整形: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比较小,一般只有几毫伏到几十毫伏,不足以驱动后边与之相连的芯片,并混有许多干扰信号,因此必须将信号放大到与下一极芯片驱动电压相匹配的程度,并去除干扰,变成一个方波信号。

本实验中电动机、光电传感器及信号放大整形电路都集成到一块,封装在一个圆柱形容器。

输出的信号经过反向器(近一步提供驱动)和缓冲器后输送给AT89C52单片机T0管脚。

②数据采集与处理单稳态触发器测速装置缓冲器单片机1秒1GT0图1-3 数据采集与处理框图电路板上有一个由555集成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提供1秒钟的定时,来控制74HC244缓冲器的通与断,这样单片机计数器一次所累积的数即为脉冲频率,经换算后可得到电动机的转速。

图1-4 定时电路原理图单稳态触发器的特点是:电路有两个工作状态:个稳态,一个暂态。

在没有外界触发信号时,电路处于稳态,并且能一直保持下去。

在外界信号的作用下,电路由稳态转换为暂稳态。

暂稳态是一个不能长久保持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电路会自动返回到稳态。

暂稳态的持续时间,就是电路输出脉冲的宽度,它仅取决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触发脉冲无关。

输出脉冲宽度为ln 3 1.1w t RC RC =≈,适当选取定时元件R1和C3的数值,使w t =1s 。

这种单稳态触发器电路要求输入触发负脉冲的宽度小于输出脉冲的宽度。

单片机:本实验中,单片机的型号是AT89C52,是整个实验的核心,主要负责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显示,并控制直流电机。

AT89C52是一款具有低功耗和高性能的、CMOS 制造工艺的8位微处理器,有8K 字节的FLASH 可编程和可擦除只读存储器(PEROM )。

有片256×8位部RAM ,32根可编程I/O 线,3个16位定时/计数器,八个中断源,和可编程串行通道等。

电路图如下:图1-5 单片机电路原理图说明:P1口是数据/地址复用口,P2口是地址口;P1口多用途:P10、P11作为2I C 串行总线的两根线,一根数据线,一根时钟线,P12,P13,P14作为与CS5460A 的接口线,本实验中没有用到,P15,P16,P17作为三-八译码器的输入信号线;P30,P31是串行输入/输出通道,P32(INT0)与ZLG7290的中断管脚相连,P33(INT1)与CS5460A 的中断管脚相连。

P34(T0)作为计数器的输入端,P35(T1)作为输出,作为外部芯片的读信号线;使用部晶振,外接起振晶体。

单片机将采集来的数据经过一定的算法处理后,输出给D/A,来控制电机转速。

③状态显示与键盘设置本实验中用ZLG7290作为键盘接口和LED显示驱动。

特点:2I C串行总线接口,提供键盘中断信号,方便与处理器接口;可驱动8位共阴数码管或64只独立LED和64个按键;8个功能键,可检测任意键的连击次数。

因为ZLG7290采用2I C串行总线,而AT89C52部没有集成2I C总线接口,因此利用软件模拟2I C总线接口功能。

本实验中使用了8个数码管,分为两组,数码管的左四位显示数值为当前所处状态,右四位显示数值为对应状态的数值。

以数值表示的状态含义如下:0101――当前电机转速0102――设置电机转速4ⅹ4键盘布键如下:图1-6 4ⅹ4键盘布键示意图实验板的左下方有一4ⅹ4键盘, 配合数码管使用。

测量当前电机转速,则按一下“电机”键,数码管右四位即表示当前电机转速;若要改变转速,则按一下设置键,这时,数码管左四位显示“0102”,即可进行设置转速,设置好后再按“确定”键。

再按一次“电机”键,即可看到电机当前转速,再按一次又回到设置转速;设置时如想修改,按“取消”,即可重新输入设置值(设置值500-2500R/M,否则无效)。

电路图如下:图1-7 4ⅹ4键盘电路示意图④控制电路本实验中,要通过设置转速来控制电机的转速,需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电路中使用了D/A转换芯片TLV5618。

芯片特点:12位双通道串行接口;可编程设置转换时间,高速模式下为2.5us,低速模式下为12us;89C52将保存的设置预期转速值转换成串行数据输出到5618的SDI 端,从SDI端输入的数字信号经TLV5618转换成模拟信号,由OUTB端输出,经放大后作用于直流电机,达到闭环控制目的。

电路图:图1-8 控制电路示意图驱动电路:直流电机的驱动电流和电压都比较大,一般要0-24V的电压,而D/A输出的信号电压和电流比较小,电压围为0-5V,不能直接驱动,中间要经过电压、电流放大。

图1-9 驱动电路示意图图1-10 信号放大器电路示意图根据理想运放的性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为:11120*55.1fm outB outB outBRV V V VR+++==≈当outBV在0~5V之间变化时,mV+约在0~24V之间变化,变换后的电压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直至电机转速达到预期设定值,从而实现闭环控制。

但是因为放大电路的非线性性,会带来转速误差。

⑤直流调速电机在本实验中为受控对象,在一定的输入电压下,输出相应的转速。

输入电压的围为0~24V。

2.软件设计原理图1-11 软件设计流程图实验程序见附录 四、实验步骤1. 按实验要求连接电路,检查没有连接错误后,给综合实验板上电,开始实验。

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 用键盘设置电机转速,从500R/min 开始,当数码管显示的当前转速在设定转速附近上下小幅波动时或稳定在设定转速时,用示波器测量TLV5618的OUTB 端的信号频率,用万用表测量OUTB 端的信号电压、直流电机的输入电压m V +(测试点为f 对应m2,VOUTB 对应R23,m V +对应m+). 3. 改变设定的转速,依次输入500R/min ~2500R/min 之间的值,重复步骤2。

4. 记录数据,处理数据。

五、数据的采集和分析1.数据采集表1-1 所测参数2.数据分析 理论上,出f =60360/ m R ⨯)转速(,(即理论值),A=outB m V V ∆∆+(不能用表1-1中数据直接计算,因为有初始值)=dR dV dR dV outB m //+=12K K ,η=理论值理论值实测-×100%。

经过表1-1中数据计算,__A =4.9(1)在实验数据选择上,设定参数的前五个转速由上而下的以300R/m 递增,同时测得数据outB V 的值也相应以相似的差值递增,因此,我们设想outB V 和转速R 成线性关系。

设 outB V = aR + c ——式① 其中a 和c 为未定常量。

因为d outB V /Dr = a = ΔoutB V /ΔR ——式② 将表1-1中数据代入式①和式②,可得到表1-2表1-2 参数a 和c 的值因此,_a = , _c = 0.558 因此,outB V = 0.00148R + 0.558(2)由表1-1可知,outB V 和 +m V 成 倍的关系。

由(1)中同样的分析方法可得:+m V = 0.00739R + 1.04综上,转速方程为:outB V = 0.00148R + 0.558+mV = 0.00739R + 1.04 (3)验证转速方程的正确性选取转速为 1300 R/m ,测量得outB V = 2.49 V ,+m V = 10.74 VoutB V (理论值)=2.482 V ,+mV (理论值)= 10.647 V 计算得到η1=,η2=,η=(η1+η2 )/2S=(10-η)×10 =表1-3 所测参数的值outB V η1 +m V η2 η S2.49 0.322% 10.74 0.873% 0.59 94.14.用Matlab 画出转速特性曲线(1)outB V :(2)+m V :六、实验思考题1、在测量转速时,本实验设计是采用的硬件定时,若用软件定时,该如何设计?请用C51设计出基于软件定时的转速测量程序。

#include <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define LED_DAT P0sbit LED_SEG0 = P2^7;sbit LED_SEG1 = P2^6;sbit LED_SEG2 = P2^5;sbit LED_SEG3 = P2^4;//sbit pin_SpeedSenser = P3^5; //速度传感器信号接在T1上#define TIME_CYLC 100 //12M晶振,定时器10ms 中断一次我们1秒计算一次转速// 1000ms/10ms = 100#define PLUS_PER 50 //码盘的齿数,这里假定码盘上有50个齿,即传感器检测到50个脉冲,认为1圈#define K 100.0 //校准系数uchar code loops[] = {0xFE,0xFD,0x0FB,0x0F7,0x0EF,0x0DF,0x0BF,0x7F};uchar code table[]={0x28,0xEB,0x32,0xA2,0xE1,0xA4,0x24,0xEA,0x20,0xA0,// 0 1 2 3 4 5 6 7 8 90x60,0x25,0x3C,0x23,0x34,0x74,0x00,0x00,0xF7,0x00,0xFF };// A B C D E F H L - 全亮全灭uchar data Disbuf[4];// 显示缓冲区uint Tcounter = 0; //时间计数器bit Flag_Fresh = 0; // 刷新标志bit Flag_clac = 0; //计算转速标志bit Flag_Err = 0; //超量程标志//在数码管上显示一个四位数void DisplayFresh();//计算转速,并把结果放入数码管缓冲区void ClacSpeed();//初始化定时器T0void init_timer0();//初始化定时器T1void init_timer1();//延时函数void Delay(uint ms);void it_timer0() interrupt 1 /* interrupt address is 0x000b */{TF0 = 0; //d定时器 T0用于数码管的动态刷新//TH0 = 0xC0; /* init values */TL0 = 0x00;Flag_Fresh = 1;Tcounter++;if(Tcounter>TIME_CYLC){ Flag_clac = 1;//周期到,该重新计算转速了}}void it_timer1() interrupt 3 /* interrupt address is 0x001b */{TF1 = 0; //定时器T1用于单位时间收到的脉冲数//要速度不是很快,T1永远不会益处Flag_Err = 1; //如果速度很高,我们应考虑另外一种测速方法,:脉冲宽度算转速}void main(void){Disbuf[0] = 0; //开机时,初始化为0000Disbuf[1] = 0;Disbuf[2] = 0;Disbuf[3] = 0;init_timer0();init_timer1();while(1){if(Flag_Fresh){ Flag_Fresh = 0;DisplayFresh(); // 定时刷新数码管显示}if(Flag_clac){ Flag_clac = 0;ClacSpeed(); //计算转速,并把结果放入数码管缓冲区 Tcounter = 0;//周期定时清零TH1=TL1 = 0x00;//脉冲计数清零}if(Flag_Err) //超量程处理{//数码管显示字母‘EEEE’Disbuf[0] = 0x74; //开机时,初始化为0000Disbuf[1] = 0x74;Disbuf[2] = 0x74;Disbuf[3] = 0x74;while(1){ DisplayFresh();//不再测速等待复位i}}}}//在数码管上显示一个四位数void DisplayFresh(){P2 |= 0xF0;LED_SEG0 = 0;LED_DAT = table[Disbuf[0]];Delay(1);P2 |= 0xF0;LED_SEG1 = 0;LED_DAT = table[Disbuf[1]];Delay(1);P2 |= 0xF0;LED_SEG2 = 0;LED_DAT = table[Disbuf[2]];Delay(1);P2 |= 0xF0;LED_SEG3 = 0;LED_DAT = table[Disbuf[3]];Delay(1);P2 |= 0xF0;}//计算转速,并把结果放入数码管缓冲区void ClacSpeed(){uint speed ;uint PlusCounter;PlusCounter = TH1*256 + TL1;speed = K*(PlusCounter/PLUS_PER);//K是校准系数,如速度不准,调节K的大小Disbuf[0] = (speed/1000)%10;Disbuf[1] = (speed/100)%10;Disbuf[2] = (speed/10)%10;Disbuf[3] = speed%10;}//初始化定时器T0void init_timer0(){TMOD &= 0xD8; //定时10毫秒 /* Timer 0 mode 1 with software gate */ TMOD |= 0xF0; /* GATE0=0; C/T0#=0; M10=0; M00=1; */TH0 = 0xC0; /* init values */TL0 = 0x00;ET0=1; /* enable timer0 interrupt */EA=1; /* enable interrupts */TR0=1; /* timer0 run */}//延时函数void Delay(uint ms){uchar i;while(ms--)for(i=0;i<100;i++);}//初始化定时器T1void init_timer1(){TMOD &= 0x0F; /* Counter 1 mode 1 with software gate */TMOD |= 0x50; /* GATE0=0; C/T0#=1; M10=0; M00=1; */TH1 = 0x00; /* init values */TL1 = 0x00;ET1=1; /* enable timer1 interrupt */EA=1; /* enable interrupts */TR1=1; /* timer1 run */}2.结合该实验的硬件结构,查阅有关资料设计一个步进电机的控制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