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试验方法注意事项
结核菌素试验须知

结核菌素实验须知
结核菌素(简称结素)实验在左前臂屈侧作皮内打针,经48-72h测量皮肤硬结程度,剖断成果有阴性.弱阳性.阳性反响及强阳性反响.
「留意事项」
结素实验后可能会消失一些平常反响,应予妥当处理.
1.局部:消失水泡.溃疡,应保持干净,涂2%甲紫,须要时可用打针器将水泡液抽除.
2.全身:
①发烧,多属热原反响,一般于数小时内可恢复;
②晕厥与休克,多与精力重要.恐怖有关,可嘱其平卧.保温,须要时皮下打针0.1%肾上腺素0.5~1.0ml;
③病灶反响,注后数小时肺部病灶四周毛细血管扩大,通透性增长,侵润渗出,形成反常反响性病灶四周炎,一般不必特别处理,2~5天可自行消退.
④有下列情形暂不宜作结素实验:℃以上;传染病恢复期,器质性心脏病.肝肾血管疾病.精力病.癫痫.细胞免疫功效缺点.丙种球蛋白缺少和月经期.
「打针PPD今后留意事项」
1、打针部位不克不及用手抓.擦,以免沾染发炎,也不克不及涂抹任何药物和花露珠.风油精.番笕等,以免影响成
果断定.
2、实验后,在原地歇息少焉无不适再分开,特别是过敏体质者要留意有无过敏反响.
3、亲密不雅察实验后反响,一般无不良反响.曾患过结核病者或过敏体质者,局部可能消失水疱.浸润或溃疡,有
的消失不合程度发烧,一般能自行消退或自愈.轻微者应实时到病院做局部消炎或退热处理.
4、实验后48—72小时准时看反响成果,提前或推迟规准时光会影响成果断定的精确性.
5、在结核菌素实验前后防止用激素类的药物,发烧或其他疾病者,不成做此实验.若有运动的结核病灶时,不宜做
此实验,以免产生轻微的过敏反响或导致病情加重.。
结核菌素试验注意事项

结核菌素试验注意事项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结核病的常用方法,其注意事项如下:1. 试验前,应询问被试者是否有患有结核病或接触到结核病患者的情况,以及是否有过敏史等。
同时,还应了解被试者是否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试验的结果。
2. 应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下进行试验,减少传染的风险。
试验者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等,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 结核菌素试验的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前臂内侧,但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部位。
注射前应仔细检查注射部位的皮肤,确保其完整无损。
4. 在试验注射之前,应清洗和消毒注射部位。
注射前需要准备好适量的结核菌素,并注意其有效期或是否存放适当。
5. 结核菌素试验是通过皮下注射结核菌素液体来进行的。
在注射时,要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并确保注射器操作的正确性。
6. 注射结核菌素后,应在注射部位形成一个直径为5毫米的硬结,而不是脓疱或者疼痛感。
在注射后应把注射器放置不动,以防止结核菌素流出。
7. 在注射后,应向被试者说明结核菌素的副作用、试验的目的以及观察反应的时间和方式。
被试者还应知道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如红肿、疼痛等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8. 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需要在48-72小时内进行读取和判断。
在读取结果时,应仔细观察结核菌素注射部位有无发生变化,主要是硬结的大小和颜色。
9. 读取结果时,还应根据被试者的基础情况进行判断。
一般认为硬结直径大于等于10毫米是阳性反应,5毫米至9毫米是可疑阳性反应,而小于5毫米则是阴性反应。
10. 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也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免疫状态、疾病状态等。
因此,在判断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总之,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安全、简便且经济的检测结核病的方法。
进行试验时需要注意消毒、注射的正确性、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并根据被试者的基础情况进行判断。
这些注意事项的遵守将有助于保证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核菌素试验方法注意事项课件

试验操作
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试 验,确保注射剂量准确、 注射部位正确,避免交叉 感染。
试验后观察
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和记录 受试者的反应情况,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察反应情况
观察时间
按照规定时间观察受试者 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 应及时处理。
记录数据
详细记录受试者的反应情 况,包括红肿、硬结等体 征,以及受试者的主诉症状。
总结词
阳性结果通常表示受试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或已接种过卡介苗。
详细描述
在结核菌素试验中,如果受试者出现红肿、硬结等阳性反应,即为阳性结果。这 通常表示受试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或者已接种过卡介苗,体内产生了免疫反 应。
结果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总结词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对于诊断结核病、评估疾病活动性和预防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排除受试者存在过敏反应、免疫系统疾病等禁忌症的可能性。
准备相关物品
准备试验所需的物品,如结核菌素试 剂、注射器、消毒用品、观察记录表 等。
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和完好性,确保试 验过程中使用的物品符合要求。
02
试验中注意事项
正确操作流程
01
02
03
试验前准备
确保试验环境清洁、安全, 准备好试验所需物品,如 结核菌素试剂、注射器、 消毒用品等。
判断结果
根据观察到的反应情况, 判断受试者是否感染结核 菌,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 措施。
异常情况处理
过敏反应
数据异常
如受试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 试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及时 就医。
如发现观察数据异常或不符合逻辑, 应及时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必要时重 新进行试验。
严重不良反应
如受试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 就医,并告知医生受试者接受过的试 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注意事项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主意事项
[结核菌素试验的禁忌症]
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广泛皮肤病者及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结核菌素试验一般无不良反应。
结核病人或过敏体质者可出现局部反应:水泡、浸润或溃疡。
一般无须处理,严重者可给予局部消毒抗感染。
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能自行消退,偶有严重者可予对症处理。
有的出现晕厥,注射后5~30分钟发生,极少见,多为心理因素。
可做其思想工作,口服糖水、平卧休息。
注射前应避免饥饿。
结核菌素试验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足球、篮球、拔河、快速跑、爬山、摔跤等),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麻辣、咖啡、浓茶等),须戒烟戒酒。
结核菌素试验后1小时可以正常洗澡,但应避免刻意抓挠注射部位。
结核菌素试验注意事项

结核菌素试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前,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尤其是与结核病相关的情况,如曾经是否接触过结核患者、是否有结核病症状等。
2. 结核菌素试验需要进行皮内注射,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前臂前面、背部以及肩胛骨下角区域。
3. 在注射结核菌素前,应用酒精或其他适当的消毒剂消毒注射部位,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在注射结核菌素时,需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5. 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解读。
通常,24至48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
6. 在观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时,需要注意注射部位的红斑直径和硬结大小。
这些指标反映了机体对结核菌素的免疫反应程度。
7. 结核菌素试验通常会引起局部反应,如红斑、硬结或水肿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等,则应及时就医。
8. 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后,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X线胸透、痰液培养等,以确定结核病的诊断。
9. 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0. 结核菌素试验不能用于确定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仅适用于结核病的初步筛查和诊断。
如果怀疑患者患有结核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和治疗。
结核菌素试验使用指导建议建议

结核菌素试验使用指导建议xx年xx月xx日•试验目的•试验材料•试验步骤•试验结果解读目•试验注意事项•试验异常处理录01试验目的1诊断结核感染23结核菌素试验常用于诊断结核菌感染,当试验结果为阳性时,提示受试者可能感染了结核菌。
结核菌感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确诊结核感染。
临床诊断结核菌素试验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评估结核免疫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可以评估人体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提示细胞免疫反应较强。
细胞免疫反应变态反应免疫系统状态疫苗接种效果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基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检测方法,阳性结果表示受试者对结核菌的变态反应较强。
通过结核菌素试验可以评估免疫系统的状态,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免疫抑制。
结核菌素试验可用于评估卡介苗疫苗接种效果,阳性结果表示疫苗接种成功。
02试验材料03结核菌素的运输由于结核菌素是一种活菌,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确保菌种活性不受影响。
结核菌素01结核菌素的质量控制确保结核菌素来源合法、质量可靠,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
02结核菌素的储存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将结核菌素储存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规格的注射器,确保注射量准确、安全。
注射器注射器的选择使用前应将注射器进行彻底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注射器的消毒在注射前,应检查注射器是否完好无损,并确保针头和活塞紧密配合,防止出现漏液或阻塞的情况。
注射器的使用酒精棉球的储存应将酒精棉球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明火和高温。
酒精棉球的作用用于消毒注射部位,减少感染的风险。
酒精棉球的使用在使用前应将酒精棉球拧干,避免过湿而影响消毒效果。
酒精棉球结核菌素试验注射卡应包含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注射时间、注射部位等信息,以便于记录和管理。
注射卡的设计结核菌素试验注射卡在每次注射前,应认真填写注射卡,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注射时间、注射部位等信息,并签名确认。
结核菌素试注意事项

结核菌素试注意事项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结核病感染的方法,也是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以确保试验的质量和准确性。
首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项试验需要由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操作,包括皮肤测试和结果的解读。
医生应具备对结核病和结核菌素试验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判断试验结果的阳性或阴性,避免误诊。
其次,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前,需要对被测者进行相关的评估和咨询。
医生需要了解被测者的个人病史、用药史以及过敏史,特别是对于可能对结核菌素过敏的人群,需要谨慎进行试验。
此外,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的人员也需要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其他疾病或药物使用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接下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前,需要对被测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知情同意。
医生应向被测者详细解释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目的和过程,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或过敏反应。
被测者应明确了解试验的风险和收益,自愿参与试验,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试验应在专业的医疗机构或卫生院进行,保证试验环境的洁净和卫生。
试验最好在早上进行,减少皮肤接触后的日常活动,以避免结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时,需要注意皮肤清洁和消毒。
医生应对被测者的皮肤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试验感染和误差。
同时,医生还应选择适当的测皮区域进行试验,通常是在前臂的内侧。
在试验结果判断时,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解读。
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测量和判断。
通常,阅读试验结果的最佳时间为48至72小时后,过早或过晚读取结果都可能导致误诊。
医生应根据被测者的试验结果和临床情况,判断结果的阳性或阴性,并及时向被测者进行解读和建议。
最后,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后,应对可能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处理。
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红肿和瘙痒等不良反应,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冷敷、口服抗过敏药物等。
简述结核菌素实验方法

结核菌素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结核病筛查和辅助诊断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检测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
下面是结核菌素实验的方法步骤:
1. 注射部位选择:选择前臂屈侧或内侧皮肤进行注射,避开皮肤破损处和瘢痕处。
2. 注射剂量:通常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作为抗原,注射剂量为0.1毫升或0.1毫升/公斤体重(一般为2-5毫克),注射至皮下。
3. 观察时间: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
4. 结果判断:测量注射部位的皮肤硬结直径,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为阴性,大于等于5毫米为阳性。
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但出现红晕、瘙痒等症状时也视为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结核菌素实验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结核病,它可能是曾经接触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等原因导致的免疫反应。
因此,结核菌素实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确定是否患有结核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环境处理措施
日常预防性环境消毒
自然通风 天气条件好时,多通风 通风条件:有效对流(受宿舍、教室设计影响) 雾霾天气: 若无可疑病人,可少通风,减少雾霾影响 若有可疑病人,建议:10-15分钟/次 2-3次/天 根据天气条件、室内活动人数 权衡利弊,适当调整
15
学校环境处理措施
出现疫情时环境消毒
学校结核病疫情监测与调查处置
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结控所 张东晓
目录
01
河南省学校结核病疫情处 置技术方案解读
02 03
新生入校和教职员工常规 体检结核病监测方案
洛阳市学校结核病疫情现 状及问题分析
河南省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技术方案 要 点
适用范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及托幼机构
疫情监测与报告
疑似学生的落实需要教 育部门及学校的配合
学校环境处理措施
地面和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 消毒方法:(1)地面要湿式拖扫,用0.1%过氧乙酸拖地 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喷洒(拖地)。 (2)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等物体表面可用 1000mg/L— 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一般作用30分钟后,清水去除残余消毒剂。 液体消毒剂配制的简易计算方法 以“84消毒液”为例,来配制1,000mg/L 84原液为5%。相当于50,000mg/L 要配制1000mg/L,需稀释50倍即:1份消毒剂,兑水49份 过氧乙酸配制,同理
12
疫情调查与处置
休学管理
(根据休学诊断证明,学校对患肺结核的学生采取休学管理。结核病定点 医疗机构的医生,对符合下述病情条件之一的学生病例,应当开具休学诊 断证明: 1、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包括涂片阳性和/或培养阳性患者);
2、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病灶范围广泛和/或伴有空洞的菌阴肺结核患者 ; 3、具有明显的肺结核症状; 4、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议休学的其他情况。
空气消毒
条件:无人室内,密闭
方法:① 紫外线灯,1.5w/m3,30分钟 ,每日一次,连续5天。 常用灯管为30w,若室内高3m 则:1支灯管/7平方米 方法:②薰蒸或喷雾 过氧乙酸:0.5%~1.0%水溶液, 加热蒸发120min。 过氧乙酸:2%喷雾消毒,60min, 每日一次,连续5天。
16
出现疫情时环境消毒
问题
结核病新生体检措施未落实到位,部分县区新生体检未开展,个别县区 不能及时进行新生体检。
建议:
把好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关,严格按照国家《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 (2017版)》中的有关规定及时开展新生体检工作。
29
学校结核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健康促进工作不够深入,学生对结核病认识不足,出现疑似症状时未及 时就诊,确诊后隐瞒病情,带病上课。
13
复学管理
疫情调查与处置
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好转,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根据下列条件可开具复 学诊断证明,建议复学,并注明后续治疗管理措施和要求:(我市采取结防治疗单 位和学校属地单位双证明) 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以及重症菌阴肺结核患者(包括有空洞/大片干酪状坏死病 灶/粟粒性肺结核等)经过规范治疗完成全疗程,初治、复治、耐多药患者分别达 到其治愈或治疗成功的标准。 菌阴肺结核患者经过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光片病灶明显 吸收,后续2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并且至少一次痰培养检查为阴性(每次痰涂片检 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休学至少4个月 对教职员工肺结核患者的休、复课管理,可参照学生休、复学管理要求执行。
建议:
学校应建立长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配备校医,日常监测、晨检、因病 缺课登记制度应落实到位。
学校结核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学校硬件条件差,个别学校教室、宿舍通风不好,不能定期对宿舍和教 室等学生聚集场所消毒通风。
建议:
改善教室、宿舍环境,定期对教的问题及建议
结果判定
硬结直径≤5mm为阴性 5~15mm为中度阳性(++) ≥15mm为强阳性(+++)
硬结示意图
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
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
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
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禁忌症
1、高热患者,体温超过38度。 2、各种传染病(包括恢复期),结素试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使病情加重。 3、有器质性病变,如心血管、肾脏病、肝炎的急性期及活动性肺结核。 4、有过敏反应史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或有癫痫、癔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5、广泛皮肤病者或接种部位有皮肤病体弱及严重衰竭者。
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皮内注射法
用0.1毫升的结核菌素试剂于前臂、掌侧中下1/3处的位置皮内注射 。 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 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 非特异性反应。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注意事项
注射前 1、学校要做好宣教工作,消除顾虑、精神放松、避免空腹注射; 2、体检时学校请配合准备好温开水和葡萄糖。 3、医务人员、校医、班主任要密切观察学生在注射中或注射后的异常情况。 注射后: 1、注射部位72小时内禁止按压、揉搓和肥皂刺激,洗脸洗手时尽量避开注射部 位; 2、避免激素类药物的应用。
5
疫情调查与处置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书面通知学校,指导学校制 定疫情处置计划。 2、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发生疫情的学校名称、详细地址、学校隶属关 系、在校学生数、教职员工数、年级(班级)组成及人数、寄宿与走读 情况、教室和宿舍容量、结核病患者所在教室、宿舍的分布情况、校医 的配置、环境卫生状况、日常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 分析患病原因、找出传 常规体检结核病检查情况。
洛阳市学校结核病疫情现状及 问题分析
近年洛阳市学生结核病年龄、性别分布特征
30
25
20
15
10
5
0
9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6 27
男生
女生
25
2018洛阳市新生总数及新生结核病筛查总数
学校结核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学校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制定有效的结核防控措施,不能 及时给予密切接触者筛查、疑似患者落实等方面的支持。学校校医配备不 足,日常监测、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患者。
9
疫情调查与处置
密切接触者筛查方法
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胸部X光片异常 者应当收集3份痰标本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同时进行分子生物学检 查,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由学校督促落实 及时向疾控部门反馈
对胸片高度可疑排菌者应增加查痰次数,对取痰困难者进行雾化吸入诱 导取痰。
4
疫情监测与报告
1、晨检制度。中小学校应当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落实晨检工作,发现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后,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卫生(保健)室。 2、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如怀疑为肺结核,应当及时报告学校 卫生(保健)室或校医院。
及时发现患者,避免 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3、开展学校肺结核疫情的主动监测、舆情监测和汇总分析。对监测发现 的学生(或教职员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例,将结果反馈给学校, 学校应协助调查核实。
染源、确定筛查范围
3、定诊患者的个案调查:对所有定诊的肺结核患者开展详细的个案流 行病学调查。 4、密切接触者筛查。
6
疫情调查与处置
结核病暴露分级与疫情筛查范围
(一)筛查范围判定。根据我省工作实际,分为4级。 第4级:当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发生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对其 密切接触的教师、同班、同宿舍的同学在患者发现7个工作日内完成疫情 处置,并将处置报告逐级上报。 第3级:如在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筛查中新发现1例及以上活动性肺结 核患者,应扩大筛查范围至相邻班级师生、相邻宿舍同学(如新发现病 例为教师,应扩大筛查范围至其教研室同事及授课班级学生)。密切接 触的教师、同学在新患者发现10个工作日内完成疫情处置,并将处置报 告逐级上报。
8
疫情调查与处置
密切接触者筛查方法
15岁以上的学生是 肺结核高发人群
15岁及以上的密切接触者,必须同时进行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 PPD阴性也可能 试验和胸部X光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者和肺结核患者。
是肺结核患者
15岁以下的密切接触者,应当先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 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以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开展胸部X 光片检查。 (密切接触者筛查必须以整个班为单位,如果同时存在不满15岁与15 岁及以上情况时,应计算全班平均年龄,平均年龄达到15岁时按照15岁 及以上年龄组处置。)
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要达到95%以上,未参加筛查者由学校负责追踪落 实。
10
密切接触者筛查后的处理
疫情调查与处置
1、定诊。对筛查发现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转到属地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进行定诊。
2、治疗管理。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定诊病例提供规范抗结核病治疗。 对休学在家的病例,居住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应 当组织落实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在校治疗的病例,学校所在地的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当与学校共同组织落实治疗期间 的规范管理,校医或班主任应当协助医疗卫生机构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 定期复查。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要指导学校做好疑似病例的隔 离工作。疑似病例确诊后,学校应当及时登记,掌握后续治疗和转归情 况,对不需休学的学生,应当安排好其在校期间的生活及学习。
健康体检
学校要求必 查
健康教育
卫生环境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