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五脏与五行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的原理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的原理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中医理论,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而五脏则是心、肝、脾、肺、肾。
这种对应关系源自古代中国哲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行相互作用而成的,而人体也受到五行的影响。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解释的。
具体而言,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
这种对应关系主要是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解释的。
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而相克则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克制关系,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根据中医理论,当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失衡时,就会影响到人体的五脏功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
因此,中医治疗常常会通过调整五行与五脏之间的关系来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
这种对应关系的原理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
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
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
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
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
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五行与五脏及其功能

五行和五脏的关系五行五脏五腑五季五方五色五味五液性志开窍其华在体木肝胆春东青酸泪怒目爪筋火心小肠夏南赤苦汗喜舌面脉土脾胃长夏中黄甘涎忧思口唇肉金肺大肠秋西白辛涕悲鼻皮毛皮肤水肾膀胱冬北黑咸唾恐耳与二阴发骨肝—血之存库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1、主藏血:贮存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肝血不足—血虚易长斑;2、主疏泄: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对胆:胆汁为肝之余气化所生,胁下胀痛,口苦,甚至黄疸;对精,月经:精液排泄不畅,月经混乱,经行不畅,甚而痛经;肝气郁结:胸肋、小腹胀满不适。
血淤:脾胃运化不好,腹痛腹泻、暧气打嗝、口苦、恶心呕吐、甚至黄疸、胃肠病变。
3、在体合筋:血虚不能养筋,肌腱、韧带和筋膜出现病变,腰酸背疼、关节活动不利、易疲劳、肢体麻木等。
4、其华在爪:肝血不足:指甲薄而软,易脆裂、枯而无光泽、凹凸不平甚至变形。
5、开窍于目: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阳不足:视物不清;肝经风热:目赤痒痛;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6、在志为怒:性志气郁、郁郁寡欢、急燥易怒。
7、在液为泪:两目干涩,流泪增多或目眵睁不开眼。
养肝护肝:1、保持心情愉快,不急不怒不压抑;2、不抽烟,少喝或者不喝酒;3、十一点至凌晨两点一定要深度睡眠;4、减少药物刺激或者毒素;5、蔬菜:水果:肉类食物=7:2:1.调理搭配:基础组合+维康素心—君主之宫心,主血脉,主神明,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1、主血脉:心血亏虚:心慌、心悸、面色无华。
心血淤阻:心闷痛、面色灰暗。
2、主神明:心功能障碍:睡觉不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健忘、神志不清。
3、在志为喜:过喜则神伤。
4、在液为汗:动则汗多。
5、在体合脉:心气过盛→血压高、心血淤阻→血液循环差、脉无力、四肢凉。
6、其华在面:心气过盛→红赤脸、且脸常有红晕,多现血压血脂异常;心血淤阻→脸颊及嘴唇呈紫色,是血在脉管中循行无力,多现血脉阻滞。
五脏六腑与五行关系

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
肺 大肠 金 鼻:
。
肺主皮毛:
悲:
辛辣入肺: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 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 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 肺脏功能不强的人少吃辛
好,会引起鼻塞,鼻炎, 孔粗,皮肤无光泽
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 辣的食物,
鼻窦炎
悲,喜也悲,悲伤过度,
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
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五色
脸色发青:
肝功能不强的人
脸色发红:
心功能不强的人(高血压的 人脸色发红)
脸色发黄:
脾胃不和的人,脸色发黄无 光泽。
脸色发白:
肺脏功能不强的人,(结核 的病人过午发烧,脸色发 红)
脸色发黑:
肾功能不强的人,,因为肾 过滤血液毒素的,如肾脏不 好,毒素虑不出去,反射到 脸上,所以脸色黑。
肾 膀胱 水 耳:(二阴)
肾主骨:
恐:
咸味入肾: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 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则伤肾。惊吓刺激肾功 肾功能不强的人少吃咸
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
能,膀胱内气功能不好, 的,,咸味过重伤肾
炎,闹耳 底
您就说:吓得屁滚尿流。
三焦
三焦:三焦总司人体汽化,水谷精微生化精养,水液代谢。 上焦司呼吸主血脉,谓气。 中焦熟水谷,吸精养通肺化生营血。 下焦分清浊
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 的,苦的在血管里不易流动
场合。脾 胃,胰源自土 唇:脾主肌肉:思:
甜味入脾: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 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 脾功能不强的人少吃甜食,
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肢无力
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 影响消化
十二经脉运行时间和五行学说(简化版)

从胸部走向手指末端的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部的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从头部走向足部的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从足部走向胸部的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脉、阳脉穴位A十四经穴:归属12正经和任督二脉循行线上的穴位,大概有361个B奇穴:指十四经穴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穴位C阿是穴又称压痛点:以疼痛部位或与疼痛有关的压痛点作为穴位经气运行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即为一条经络的开穴运行时间子时(23-1点)胆经值班,迎接入睡(可在21-23点,进行敲打或揉手足外侧的少阳经)丑时(1-3点)肝经值班,静卧深睡(可在19-21点改在同名经手厥阴心包经按摩)寅时(3-5点)肺经值班,熟睡或静坐(气血由阴转阳,睡不着可面南盘腿静坐)卯时(5-7点)大肠经值班,排便迎新(可适当喝杯温水)辰时(7-9点)胃经值班,及时吃早餐(肠胃有问题可以揉搓或敲打两腿或推摩胸腹)巳时(9 -11点)脾经当值,忙里偷闲按摩一下(采用坐位,搭4字腿式,用对侧的手逐个按揉或敲打脾经上的隐白、大都、太白、公孙、三阴交)午时(11 -1点)心经值班,靠按摩、午睡蓄精(摩擦手臂内侧,至有热感为止)未时(13 -15点)小肠经值班,吃份高营养午餐(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能治疗颈肩部的病症)申时(15-17点)膀胱经值班,学习、工作的高效时间(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酉时(17-19点)肾经值班,以休息、补充能量为主(不适宜做太强烈的运动,也不适宜大量喝水,肾经分布在腿部后面的内侧)戌时(19-21点)心包经值班,与家人共进晚餐.(可拍拍手张开双臂,是看书的最佳时间)亥时(21-23点)三焦经值班,入睡、行房事的时期.(阴气更重,阳气更弱)手少阳三焦经三焦腑亥时21:00-23:0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
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道医——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道医理论中五行与五脏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五行之间的关系便是五脏间的关系。
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而五脏中肝胆代表木,心、小肠代表火,脾胃代表土,肺、大肠代表金,肾、膀胱代表水。
明白了五脏六腑对应的五行后,便要开始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了,也可以变相地说是五脏六腑间的关系。
相生关系:木(肝、胆)生火(心、小肠),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肠),金生水(肾、膀胱),水生木。
木生火。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木可做火的燃料。
而在五脏中,属木的肝藏血,肝胆循环系统旺盛,可有充足的血液供属火的心、小肠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
形象地用太阳之正阳之火对地面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
在五脏中属火的心、小肠循环系统旺盛,可促进属土的脾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
用金属从土中而生作比喻,如矿质。
五脏中属土的脾胃循环系统旺盛,被称为中气的脾气可以促进属金的肺、大肠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
解释要复杂一些。
我们在自然界可以发现,有石就有水。
石头结构的山可以生长树木,因为岩缝可以使水达到山顶。
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
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的一片,没有一棵树木。
石头中含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
五脏中属金的肺循环系统旺盛,肺气可促进属水的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树木生长必须需要充足的水分。
肾、膀胱循环系统旺盛,肾气和肾水可促进肝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是五行相生关系,也是五脏六腑间相生关系。
五行相克关系。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无尽的循环……木克土。
有两个理解。
第一,用树木破土而出来作比喻。
第二,以树木吸收土中营养,致使土中营养流失来理解。
五脏中属木的肝循环系统不畅,没有充足的血液支持脾胃,脾循环系统便会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
例如肝胃不和等。
土克水。
这个很容易理解,用土能阻挡水的运行作比喻。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阴阳五行学在我们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那么阴阳五行与中医中的养生是怎样的呢?五行和五脏最主要的区别还是什么下面店铺分享了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一起来了解吧。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木与肝木多指植物,植物最大的特性就是生长、条达,肝脏主要的特性为条达,疏泄气机,受人情绪的影响,情绪好肝脏舒畅,情绪暴躁肝气郁阻,故肝属木。
肝位于胁部,主要的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火与心火最大的特性是温热上升、火苗上长,只要具有温热上升特性的都属火,心脏主管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保持人体体温的必要条件,故心属火。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里。
土与脾土最大的特性是生化、承载、收纳,意思是说:植物种在土里,从土里吸收一切营养,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万物之母。
脾胃有消化吸收的作用,脾胃把食物的营养吸收进人体各个器官,二者的特性都是供应营养,故脾属土。
脾位于中焦,主要的功能是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金与肺金泛指金属,古代多属兵器,兵器必须保持清洁锋利不能沾染一点尘土,肺为娇脏,非常娇贵不能受到一点影响,故肺属金。
肺位于胸中,上通咽喉,肺主要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大肠相表里。
水与肾水的特性是寒凉的,滋润下行,人体的体液都归属与肾,体液对人体有滋润的作用,体液下行入肾,故肾属水。
肾位于腰部,故称“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前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大肠相表里。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PDF.pdf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
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
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
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
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
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经八脉、五脏与五行
一、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部;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
二、阳明、太阴在前;少阳、厥阴在中(侧);太阳、少阴在后;足厥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内
踝上8寸以下)及足背行于足太阴经之前是一特殊。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
督脉——与手足六阳交汇于大椎,和阳维脉交会于哑门、风府;起于会阴,与任脉相接
于承浆穴。
为阳脉之海。
任脉——和三阴交会于中极、关元,和阴维脉交会于天突、廉泉;和冲脉交会于阴交。
虽不和手阴经直接相交,但也能通气。
阴脉之海。
起于会阴至阴户前。
冲脉——并足少阴挟済直上,居一身重要。
接受胃肾两经之脉气,所以称为十二经之海。
同时足阳明经又主血液,因而也成为血海。
带脉——将全身直立的各经约束起来,为一条带子。
阳维脉——与手足三阳联系密切。
阴维脉——主一身之里。
阳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阳。
阴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阴。
三焦:胸腔部分为上焦(包括心肺),胃下部分为中焦(包括脾胃),小腹部分为下焦(包括
肝肾、膀胱、大小肠)。
三焦的功能主持通气,通调水道,是水液出入的通道。
五脏:心——支配神气、血脉。
肝——储藏血液,五脏之冠,支配肌肉及眼睛。
脾——支配食
物的吸收。
支配肌肉、手脚(手脚冰冷),支配血液。
肺——支配呼吸、血液循环、支
配皮肤(皮肤健康)支配鼻子。
肾——藏精气,支配体内水分,支配骨、耳、发。
六腑:胆——下定决心(胃肠消化何时进行)。
胃——支配消化(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小肠
——将营养加以分类(便秘)。
大肠——支配排泄(下痢、便秘),肛门(痔疮)。
膀
胱——藏水分(排尿多、浮肿)。
三焦——促进血及津液的循环。
心包络——不是五脏六腑,但它能代替心脏的机能。
一般人说的心病,就是心包络的疾病。
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脾——主肌肉、四肢,
其华在唇、开窍于口。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肾——生髓主骨通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
二阴。
根据中医学理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
十二经脉营气流注顺序歌:
【出处】选自《类经图翼》,明。
张介宾撰。
此书广泛收集文献和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歌应掌握。
【歌诀】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白话解】十二经脉营气运行或称气血流注的顺序是:起于肺经,顺序流注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复回肺经。
手三阴经由脏走手,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二阴经由足走腹,足二阳经由头走足。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出处】选自《针灸大全》,明。
徐凤编撰。
此书是综合性针灸书。
可参考用于补泻手法。
【歌诀】
多气多血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
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
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白话解】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应记住。
少血多气的有六条经,即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
多血少气的有四条经,即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
临床可根据各经气血多少,选用不同的补泻手法、针刺浅深、留针时间、艾灸壮数。
五脏与五行:
心(火)——肺(金)——肾(水)——脾(土)——肝(木)
火克金生土、金克木生水、水克火生木、木克土生火、土克水生金。
生化过程——生、长、化、收、藏。
五色——青、赤、黄、白、黑。
时令——春、夏、长夏、秋、冬。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腑——筋、脉、肌肉、皮毛、骨。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官九窍——目、舌、口、鼻、耳(前后阴).
十二经脉兴旺时辰:胆经旺子时(23--1时)、
肝经旺丑时(1--3时)、
肺经旺寅时(3--5时)、
大肠经旺卯时(5--7)、
胃经旺辰时(7--9)、
脾经旺巳时(9--11)、
心经旺午时(11--13)、
小肠经旺未时(13-15)、
膀胱经旺申时(15-17)、
肾经旺酉时(17-19)、
心包经旺戍时(19-21)、
三焦经旺亥时(21-2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