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的期末计量例题
存货的期末计价 例题

例题存货的期末计价
20*3年11月18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于20*4年2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某类机器1000台,每台售价1.5万元(不含增值税)。
20*3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该类机器1300台,每台成本1.4万元。
20*3年资产负债表日该机器市场价格为每台1.3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税费为每台0.05万元。
计算20*3年资产负债表日甲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中该机器应列示的金额。
解析
资产负债表日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中该机器应列示的金额就是该机器期末的账面价值。
该机器的库存数量大于合同销售数量,应分别计算。
1 有销售合同部分
成本=1000×1.4=1400(万元)
可变现净值=1000×1.5-1000×0.05=1450(万元)
因为成本<可变现净值,机器未发生减值。
期末以成本1400计量。
2 无销售合同部分
成本=300×1.4=420(万元)
可变现净值=300×1.3-300×0.05=375(万元)
因为成本>可变现净值,所以该机器发生减值,期末按可变现净值375万元计量。
20*3年资产负债表日甲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中该机器应列示的金额=1400+375=1775(万元)。
第05讲_存货的期末计量,存货的清查盘点

第三节存货的期末计量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账面余额。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提示】对于用于生产产品的材料,其终端产品如果没有减值,则该材料不认定减值,应维持原账面价值不变;如果终端产品发生减值而且减值是由于材料减值所造成的,则以可变现净值确认存货的期末计价。
【例题】甲公司库存商品1 000件,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0万元,其中已经签订合同的商品800件,合同价为每件12万元,预计每件商品的销售税费为1.5万元;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售价为每件10.5万元,预计每件商品的销售税费为1万元。
【答案】有合同存货可变现净值=(12-1.5)×800=8 400(万元)有合同存货成本=10×800=8 000(万元),未减值。
【解析】期末产品的账面成本=2 500+3 000-2 800=2 700(万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差额为3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2 700-300=2 400(万元),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所以账面价值为2 400万元。
【2016·单选题】甲公司2×15年末持有乙原材料100件,成本为每件5.3万元,每件乙原材料可加工为一件丙产品,加工过程中需发生的费用为每件0.8万元,销售过程中估计需发生运输费用为每件0.2万元,2×15年12月31日,乙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为每件5.1万元,丙产品的市场价格为每件6万元,乙原材料持有期间未计提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15年末对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
A.0万元B.30万元C.10万元D.20万元【答案】B【解析】每件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0.2=5.8(万元),每件丙产品的成本=5.3+0.8=6.1(万元),乙原材料专门生产的产品发生了减值,因此表明乙原材料应按其可变现净值计量。
存货的期末计量试题及答案

存货的期末计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在完成存货的期末计量时,公司应该采用的原则是:A. 成本原则B. 实际原则C. 公允原则D. 概念原则2.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用于权益法计量存货?A. 完全控制其他公司B. 对其他公司具有重要影响力C. 投资其他公司少于20%的股权D. 投资其他公司30%的股权3. 下列哪项属于存货的货物运输成本?A. 运输货物的保险费B. 仓库租金C. 购置货物的成本D. 货物仓储费用4. 公司在年底时采用采购成本法对存货进行估值。
在这种情况下,存货的计量基础是:A. 买入成本B. 卖出成本C. 所处市场价格D. 成本与市场价格的较低值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15分)1. 存货期末计量是决定公司存货账面价值的过程。
2. 公允价值法是计量存货的唯一合理方法。
3. 存货的计量方法会影响公司报告的利润水平。
4. 按照LIFO方法计量存货,即采用后进先出的原则。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1. 简要解释存货的期末计量方法。
2. 存货的计量方法有哪些?请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3. 存货的期末计量方法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哪些影响?4. 请说明实物盘点在存货期末计量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40分)1. 某公司采用LIFO(后进先出)法进行存货期末计量。
下面是该公司某一产品的进货情况,求该产品的期末库存价值。
进货日期数量单价(元)1月1日 10 502月1日 20 603月1日 15 702. 某公司采用FIFO(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期末计量。
下面是该公司某一产品的进货情况,求该产品的期末库存价值。
进货日期数量单价(元)1月1日 10 502月1日 20 603月1日 15 703. 某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存货期末计量。
下面是该公司某一产品的进货情况,求该产品的期末库存价值。
进货日期数量单价(元)1月1日 10 502月1日 20 603月1日 15 70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A成本原则是存货计量的基础,准确反映了存货的成本和价值。
【精品文档】期末存货的计量

第三节期末存货的计量知识点框架及历年考情本节知识点年份/题型考点1.存货期末计量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原则2017年/单选题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2.存货的可变现净值2018年/单选题材料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3.存货期末计量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2017年/单选题2016年/单选题材料存货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计算一、存货期末计量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原则1.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2.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提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使存货符合资产的定义,且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2017年•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17年1月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2500万元,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当年购入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30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10万元,当年领用原材料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的成本为2800万元(不含存货跌价准备);当年末原材料的成本大于其可变现净值,两者差额为300万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原材料的账面价值是()。
A.2200万元B.2400万元C.2710万元D.3010万元【答案】B【解析】2×17年12月31日原材料成本=2500+3000-2800=2700(万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差额为3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2700-300=2400(万元),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故,账面价值为2400万元,选项B正确。
二、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提示】可变现净值不一定等于公允价值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二节存货的期末计量【考点】存货的期末计量(四)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成本 - 可变现净值)- 存货跌价准备已有贷方余额(1)结果>0表示当期应当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2)结果<0减值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应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范围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教材例2-11乙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16年12月31日,乙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0000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0000元,预计产成品的销售价格为500000元,销售费用为60000元。
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且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1)产成品的预计可变现净值=500000-60000=440000(元)(2)产成品的预计成本=350000+110000=460000(元)可变现净值<成本,产成品预计发生减值,需要进一步测算自制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3)自制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500000-110000-60000=330000(元),自制半成品的成本=350000(元)。
所以,该自制半成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50000-330000=20000(元)。
教材例2-12丙公司2×15年年末,A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00000元,由于本年以来A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状况确定的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500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000元(100000-95000)。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A存货5000贷:存货跌价准备——A存货5000教材例2-13,沿用例2-12假设2×16年年末,丙公司存货的种类和数量、账面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均未发生变化,但是2×16年以来A存货市场价格持续上升,市场前景明显好转,至2×16年年末根据当时状态确定的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10000元。
存货的期末计量例题

存货的期末计量例题
一.甲同乙签订合同,合同价每台30万,12台。
01.12.31,成本392万,14台,其中向乙销售费用12台,每台0.12万,向其他销售费用每台0.1万,市场价每台32万。
求原材料期末账面价值
30×12-12×0.12+2×32-0.1×2
二.原材料期末账面余额100万,100吨。
A专门生产,乙订20台Y产品,合同售价每吨10万,进一步加工成Y还需95万,估计每台Y销售税金1万,期末该批原材料市场价格为每吨9万,估计销售原材料每吨税费0.1万,原材料期末账面价值20×10-20×1-95
三.存货的账面价值1390万
①A,100件,成本每件10万,账面成本1000万,其中40件签合同,合同价每件11万,A产品08年12,31市场价格每件10.2万,估计销售费用每件0.5万
②B件50套,每套8万,账面400万。
B配件专门生产A,50套B对应50套A,B配件08.12.31市场价格每套9万,将B加工成A尚需加工成本每件2万
③08.1.1存货跌价为30万(均对A提取),08年对外销售A产品转校跌价准备20万
要求08.12.31计提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合同价 40×11-40×0.5=420>400(成本) 20 30
其他60×10.2-60×0.5=582﹤600(成本) 23
600- 582=18万33
10.2×50-0.5×50-2×50=385<400
400-385=15 18+15-(30-20)=23。
存货期末计价的例题

存货期末计价的例题存货期末计价1.分别为800万元和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本年销售甲产品和丙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和100万元。
本年末存货资料如下(金额单位:万元)甲产品可变现净值:280×﹙13 - 0.5﹚= 3500成本:280×15 = 4200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4200 - 3500 = 700原已提跌价准备:800 – 200 = 600本期补提跌价准备:700 – 600 = 100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100原已提跌价准备:0本期补提跌价准备:40 –0 = 40借:资产减值损失 40贷: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 40丙产品可变现净值:100×﹙2 - 0.15﹚= 1850成本:1000×1.7 = 1700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0原已提跌价准备:150 – 100 = 50本期转销跌价准备:50 – 0 = 50借:存货跌价准备—丙产品 50贷:资产减值损失 50丁配件因为丁配件用于丙产品的生产,则: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400×(2-0.15)=740丙产品的成本:400×1.75=700故丙产品没有减值,因此丁配件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如果将对应的丙产品的单位售价为1.8,单位销售税费0.135,则: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400×(1.8-0.135 )=666丙产品的成本:400×1.75 =700由于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丙产品发生减值,则丁配件的期末计价为其可变现净值:丁配件的可变现净值:400×(1.8-0.135)- 400×(1.75-1.5)=566丁配件的成本:400×1.5=600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0-566=34借:资产减值损失 34贷:存货跌价准备 342.鸿达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
存货的期末计量试题及答案解析

存货的期末计量试题及答案解析【知识点】存货的期末计量▲▲▲(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认1.成本,即为账面余额;2.可变现净值的确认(1)库存商品(即完工待售品)的可变现净值确认①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②可变现净值中预计售价的确认A.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以商品的合同价格为预计售价。
B.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按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基础知识题】甲公司库存商品 100 件,每件商品的成本为 1 万元,其中合同约定的商品 60 件,合同价为每件 1.3 万元,预计每件商品的销售税费为 0.2 万元;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售价为每件 0.9 万元,预计每件商品的销售税费为 0.15 万元。
『答案解析』该存货期末应提足的跌价准备 10 万元,(这里务必要注意,不能将有合同部分与无合同部分合并在一起认定存货的跌价幅度,那样的话,该存货的贬值就不准确,而这样做就会掩盖无合同部分存货的可能损失。
)如果调整前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2 万元,则当期末应补提跌价准备 8 万元,分录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8贷:存货跌价准备8【关键考点】完工待售品如果同时存在合同约定与非合同约定部分的,一定要分开测算。
【2012 年判断题】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若超出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则超出的部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确定。
【2015 年判断题】企业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正确答案』√【2012 年单选题】2011 年11 月15 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商品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于 2012 年1 月15 日按每件 2 万元向乙公司销售 W 产品100 件。
2011 年12 月31 日,甲公司库存该产品 100 件,每件实际成本和市场价格分别为 1.8 万元和 1.86 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货的期末计量例题【例题10·单选题】下列关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09年考题)A.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市场销售价格B.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入C.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现金流入的现值D.可变现净值是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重要依据之一【答案】D【解析】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所以选项A、B和C都不正确。
(3)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如果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下同)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在确定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相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即如果企业就其产成品或商品签订了销售合同,则该批产成品或商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生产该标的物的材料,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例题11·单选题】2010年9月3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
双方约定,2011年1月20日,甲公司应按每台52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A产品6台。
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A产品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80万元,数量为5台,单位成本为56万元。
2010年12月31日,A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50万元/台。
销售5台A产品预计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结存的5台A产品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280 B.250 C.260 D.270【答案】B【解析】根据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该批A产品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其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52万元作为计量基础,其可变现净值=52×5-10=250(万元),因其成本为280万元,所以账面价值为250万元。
【例题12·单选题】2010年12月26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
双方约定,2011年3月20日,甲公司应按每台50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B产品6台。
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还没有生产该批B产品,但持有的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B产品6台,其账面价值(成本)为185万元,市场销售价格总额为182万元。
将C 材料加工成B产品尚需发生加工成本12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2010年12月31日C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A.300 B.182 C.180 D.185【答案】C【解析】由于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B产品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甲公司还未生产,但持有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B产品,且可生产的B产品的数量不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该批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B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300万元(50×6)作为计量基础。
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300-120=180(万元)。
②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例题13·判断题】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 )(2010年考题)【答案】×【解析】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若超出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则超出的部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确定。
③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但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④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应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
【例题14·单选题】2010年,东方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停止生产丙产品。
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丙产品的外购D 材料全部出售,2010年12月31日其成本为200万元,数量为10吨。
据市场调查,D 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0万元/吨,同时销售10吨D 材料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1万元。
2010年12月31日D 材料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 .99B .100C .90D .200【答案】A【解析】2010年12月31日D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10-1=99(万元),成本为200万元,所以账面价值为99万元。
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如下图所示:(4)材料期末计量特殊考虑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成本计量。
其中,“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②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材料期末计量如下图所示:合同价一般市场价 一般市场价【教材例2-4】20×9年,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甲公司决定停止生产B 型机器。
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甲公司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B 型机器的外购原材料——钢材全部出售,20×9年12月31日其账面价值(成本)为900 000元,数量为10吨。
根据市场调查,此种钢材的市场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为60 000元/吨,同时销售这10吨钢材可能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50 000元。
本例中,由于企业已决定不再生产B 型机器,因此,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不能再以B 型机器的销售价格作为其计量基础,而应按照钢材本身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因此,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应为550 000元(60 000×10-50 000)。
【教材例2-6】20×9年12月31 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钢材的账面价值为600 000元,可用于生产1台C 型机器,相对应的市场销售价格为550 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
由于钢材的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用钢材作为原材料生产的C 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由1500 000元下降为1350 000元,但其生产成本仍为1 400 000元,即将该批钢材加工成C 型机器尚需投入800 000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50 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可按以下步骤确定该批钢材的账面价值:第一步,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C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C 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 350 000-50 000=1 300 000(元)第二步,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C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l 300 000元小于其成本l 400 000元,即钢材价格的下降和C 型机器销售价格的下降表明C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因此该批钢材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三步,计算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其期末价值。
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C 型机器的估计售价-将该批钢材加工成C 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 350 000-800 000-50 000=500 000(元)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500 000元小于其成本600 000元,因此该批钢材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500 000元,即该批钢材应按500 000元列示在2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例题15·单选题】甲公司2010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2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
该批配件可用于加工100件A 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 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
A 产品2010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30.7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1.2万元。
该配件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10年12月31日该配件的账面价值为( ) 万元。
A .1200B .1080C .1000D .1750【答案】A【解析】该配件所生产的A 产品成本=100×(12+17)=2 9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100×(30.7-1.2)=2 950(万元),A 产品没有发生减值。
该配件不应计提减值准备,其账面价若材料 直接出售 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材料可变现净值=材料估计售价-销售材料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 若材料用于生 产产品 ①产品没有发生减值:材料按成本计量 ②产品发生减值: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产材料账 面价值 的确定值为其成本1 200万元(100×12)。
【例题16·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
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
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 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
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95万元。
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
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
期末该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85 B.89 C.100 D.105【答案】A【解析】产成品的成本=100+95=195(万元),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20×10-20×1=180(万元),产品发生减值。
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10-95-20×1=85(万元),成本为100万元,账面价值为85万元。
【例题17·多选题】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的表述,正确的有()。
A.无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一般市场价格为基础B.有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C.用于出售的无销售合同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D.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答案】ABC【解析】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应以该材料生产产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当有迹象表明存货发生减值时,企业应于期末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确认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教材例2-12】丙公司20×8年年末,A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00 000元,由于本年以来A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状况确定的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5 00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 000元(100 000-95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