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_存货的期末计量
存货的期末计量总结

存货的期末计量总结一、存货的定义和分类1. 存货的定义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是指企业按照正常经营活动目的购买、生产的、使用或者企业拟用于销售、消耗的商品、原材料、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及周转材料,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便于确保存货价值保持和能够确定其实际存在的待售商品。
2. 存货的分类存货按照其用途和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原材料:指用于生产或加工成产成品的商品,如棉花、石油等;(2) 在产品:指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成品和组装后待装配商品;(3) 成品:指已经生产完成,可以直接销售给用户或者转移到其他企业中作为原材料或在产品继续生产的商品;(4) 商业零售商品:指面向终端用户销售的商品,一般是成品;(5) 周转材料:指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非直接原材料,如办公用品、燃料等。
二、存货的计量原则1. 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写一些相关的理论,如“以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即根据存货的实际购入成本进行计量。
同时,为了保证存货的真实价值,还需要采取一些补充计价方法,比如“最低成本法”等。
2. 存货的计量方法根据不同的存货特点和企业的需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计量方法:(1) 先进先出法(FIFO):假设最先购入的存货最先出售,计价时以最早购入的存货的成本为准。
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材料和商品一直持续进货和出货的情况,较能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
(2) 后进先出法(LIFO):假设最后购入的存货最先出售,计价时以最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为准。
这种方法在价格上涨期间可以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但可能导致存货成本与实际价值不相符。
(3) 加权平均法:按照存货的平均购入成本计价,适用于原材料和商品的进出货频率较高、价格波动较小的情况。
(4) 特定成本法:根据每个存货的实际成本进行计价,适用于存货的进出货频率较低、存货种类较多、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
三、存货计量的影响因素1. 市场行情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以及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税费等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存货的实际成本。
存货的期末计量例题

存货的期末计量例题【例题10·单选题】下列关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09年考题)A.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市场销售价格B.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入C.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现金流入的现值D.可变现净值是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重要依据之一【答案】D【解析】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所以选项A、B和C都不正确。
(3)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如果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下同)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在确定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相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即如果企业就其产成品或商品签订了销售合同,则该批产成品或商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生产该标的物的材料,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例题11·单选题】2010年9月3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
双方约定,2011年1月20日,甲公司应按每台52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A产品6台。
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A产品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80万元,数量为5台,单位成本为56万元。
2010年12月31日,A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50万元/台。
销售5台A产品预计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结存的5台A产品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280 B.250 C.260 D.270【答案】B【解析】根据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该批A产品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其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52万元作为计量基础,其可变现净值=52×5-10=250(万元),因其成本为280万元,所以账面价值为250万元。
存货的期末计量

有合同部分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3-2-2)×400=3600(万元),其成本=10×400=4000(万元),减值400万元;无合同部分产成品成本=(10+2)×600=7200(万元),可变现净值=(15-2.5)×600=7500(万元),产品未发生减值,故原材料按成本计量,无须计提减值。
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贷方余额为500万元,期末贷方余额为400万元,当期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100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提示】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2017年12月10日签订一项不可撤销合同,合同约定产品的售价是205元/件,销售数量1000件,2018年1月15日交货。
2017年年末甲公司剩余存货1500件,成本200元/件,市场销售价格191元/件,预计销售费用均为1元/件。
该批存货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则2017年年末甲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元。
(2018年改编)A.15000B.0C.1000D.5000【答案】D【解析】签订合同的1000件,可变现净值=(205-1)×1000=204000(元),成本为200000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未发生减值。
超过合同数量的500件,可变现净值=(191-1)×500=95000(元),成本为100000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因该批存货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所以甲公司2018年年末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5000元。
【例题•单选题】2013年1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项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14年1月12日以每吨2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乙公司销售K产品200吨。
存货的期末计量会计处理解析

存货的期末计量会计处理解析[摘要]本文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提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量方法,可变现净值的确认,以及存货期末计量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存货;期末计量;可变现净值;会计处理如果两者比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就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差额部分要提取存货的跌价准备。
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按照成本计量。
一、存货是否跌价的判断只要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那么存货就发生了减值,如果存货的价值一点也没有了,就将它核销,全部减值,相应地对存货要计提减值准备。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可变现净值是指可变成现金的净值,有的存货如商品、产品直接出售,那么能够变成现金的净值就等于存货的售价扣除存货在出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费用;有的需要加工出售的,如材料,计算可变现净值的时候,就用加工后的产品的售价扣除进一步加工所发生的支出再扣掉相关的税费。
举个例子:杯子和做杯子的钢材,如果算杯子的可变现净值,就用杯子的售价扣掉出售杯子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而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就不能简单以钢材的售价扣掉出售钢材发生的一系列费用,而要用杯子的售价扣除加工成杯子发生的费用再扣掉出售杯子发生的费用。
三、可变现净值确定的具体运用1.只要是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第一就是不要进一步加工的,没有加工成本的;第二是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其可变现净值就是将这一存货的一般售价也就是市场价格扣除掉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的费用和税金。
【案例1】假定A公司2005年12月31日库存W型机器12台,总成本(不含税)为360万元,单位成本为30万元。
2005年12月31日该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2万元/台,发生销售费用为0.12万元/台。
【解析】本例中直接销售的存货是产品——W型机器,其可变现净值=32×12-0.12×12=382.56(万元),W型机器的成本=360(万元),W型机器成本低,所以存货期末按照成本计价。
【案例2】2007年12月31日甲企业持有的库存Y材料,该批材料账面价值为300000元,市场销售价格280000元,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28000元。
存货的期末计量试题及答案解析

存货的期末计量试题及答案解析【知识点】存货的期末计量▲▲▲(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认1.成本,即为账面余额;2.可变现净值的确认(1)库存商品(即完工待售品)的可变现净值确认①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②可变现净值中预计售价的确认A.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以商品的合同价格为预计售价。
B.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按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基础知识题】甲公司库存商品 100 件,每件商品的成本为 1 万元,其中合同约定的商品 60 件,合同价为每件 1.3 万元,预计每件商品的销售税费为 0.2 万元;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售价为每件 0.9 万元,预计每件商品的销售税费为 0.15 万元。
『答案解析』该存货期末应提足的跌价准备 10 万元,(这里务必要注意,不能将有合同部分与无合同部分合并在一起认定存货的跌价幅度,那样的话,该存货的贬值就不准确,而这样做就会掩盖无合同部分存货的可能损失。
)如果调整前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2 万元,则当期末应补提跌价准备 8 万元,分录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8贷:存货跌价准备8【关键考点】完工待售品如果同时存在合同约定与非合同约定部分的,一定要分开测算。
【2012 年判断题】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若超出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则超出的部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确定。
【2015 年判断题】企业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正确答案』√【2012 年单选题】2011 年11 月15 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商品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于 2012 年1 月15 日按每件 2 万元向乙公司销售 W 产品100 件。
2011 年12 月31 日,甲公司库存该产品 100 件,每件实际成本和市场价格分别为 1.8 万元和 1.86 万元。
4.5.2 期末存货的计量—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三、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例2】12月31日,某航空制造A公司库存原材料A的账面成本为 300万元,市场销售价格总额为28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销售费用。 1. 用A材料生产的产成品—W1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A材料按成本计量(300万元) 2. 用A材料生产的产成品—W1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财务会计学
4.5.2 期 末 存 货 的 计 量—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刘永丽 副教授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商品、出售的材料)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估计的相关税费
2. 需进一步生产耗用的材料存货
存货的估计售价
存货类型
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商 有 持有数量多于 合同数量——合同价格
品合
合同数量 超出合同数量——市场价格
存同
货 约 持有数量少于 持有数量——合同价格
定
合同数量
无合同约定
持有数量——市场价格
材
料
出售
持有数量——市场价格
存
货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例1】:2018年10月1日,中港公司与甲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 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中港公司应按每台13万元的价格向甲公司 提供M1机器100台。2018年12月31日,中港公司M1机器的成本为 1 000万元,单位成本为10万元/台。M1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2万元/ 台。请计算当中港公司的存货分别为100台、90台、110台时的可变 现净值。假定不考虑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100台时:可变现净值=100×13万元 90台时:可变现净值=90×13万元 110台时:可变现净值=100×13万元+10×12万元 假定没有销售合同:可变现净值均应该按照存货数量×市场售价
存货期末计量核算方法

存货的期末计量及其账务处理

2资产负债表 1,企业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 3 表 明存货 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 应全额计提跌价准备 :1已霉 () 烂变质的存货;2e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 ) () ( 生产中 3 已不再需要 , 并且亦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 ) ( 其 4 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
贷: 无形资产 2 0 年计提减值准备 : 08 () 3 因产品的更新换代 , 原有库存原材料 已不适应新产 品
因为在具体运用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 4.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10 3 许多不确定 的因素 ,比如无形资产时间价值 的折现率 , 折 1. 现系数的确定都有一定的困难 , 42 6 带有主观因素。在本文中, 说服力不强 。 1. 笔者采用了复利现值系数 , 42 6
贷: 无形资产
310 4. 5
[ ] 恕莲 , 玉光. 3余 史 具体会计 准则解析与实 务例解 [ . M] 北京 : 外 对
经 济 贸易 大 学 出 版社 。0 6 20.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 在时间价值视角下计算期末无形 资产的价值 , 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 的价值 , 可 从量
20 年 1 月 08 1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 n n g me t no ma in z t n i aMa a e n fr t ia i I o o
No .2 0 v, 0 8 V 11 , . 2 o . 1 No2
第 1 卷第 2 1 2期
存货 的期末计量及 其账务处理
例 1 2 0 年 1 月 3 甲公司 A设备 的账面价值 07 2 11 3。 为2 0万元 , 数量 1 0台, 其市场销售价格为 l 万元 。 9 每台 [ 收稿 日期 】080—5 20—4 1 1 万元 , . 9 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为 5 o 元 。公司无 O 0 [ 作者简介 】 徐荣伟 (94 )女 , 16一 , 鲁东大学财务处会 计师 , 主要研 销售合 同。 究方向 : 校财务管理。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值合计:276+76.5=352.5
计提金额:352.5-100=252.5
【答案】D
【解析】年末乙材料计提跌价准备前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1 500-1 400=100(万元);无销售合同部分材料可变现净值=(1 650-450-82.5)×20%=223.5(万元),成本=1 500×20%=300(万元),无销售合同部分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300-223.5=76.5(万元);有合同部分材料可变现净值=1 350-450×80%-82.5×80%=924(万元),成本=1 500×80%=1 200(万元),有合同部分存货跌价准备余额=1 200-924=276(万元),全部乙材料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76.5+276=352.5(万元),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52.5-100=252.5(万元)。
4.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如果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等于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在确定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相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即:
①如果企业就其产成品或商品签订了销售合同,则该批产成品或商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②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2)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销售合同约定数量的存货,应以销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提示】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3)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小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实际持有与该销售合同相关的存货应以销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5.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
(1)单项比较法:也称逐项比较法或个别比较法,指对库存的每一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逐项进行比较,每项存货均取较低数确定期末的存货成本。
通常应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跌价准备;
(2)分类比较法:也称类比法,指按照存货类别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类存货取其较低数确定存货的期末成本。
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综合比较法:也称总额比较法,指按照全部存货的总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总额相比较,以较低数作为期末全部存货的成本。
发现了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例题·多选题】下列表明存货发生减值的情况有()。
(2015年)
A.企业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高于其账面成本
B.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C.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导致原材料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D.原材料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E.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
【答案】BCD
【解析】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表明企业存货发生减值:①存货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③企业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低于其账面成本;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⑤其他足以证明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应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6.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3)假设2×16年11月30日,因存货用于对外销售而转出已提跌价准备5 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5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 000
(4)假设2×16年年末该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94 00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为6000,则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 000-5 000-6 000=19 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19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19 000
(5)假设2×17年年末该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一步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05 000元。
则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6 000元(以已经计提的跌价准备为限)。
会计分录为:借:存货跌价准备 6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6 000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2016年)
A.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
B.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可按可变现净值调整存货的账面价值
C.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D.结转发生毁损存货的成本时,应相应结转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答案】B
【解析】选项B,存货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果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将存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可变现净值;如果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要进行调整。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原材料数量为10吨,账面成本为9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5万元。
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需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
合同约定的售价为每台10万元(不含增值税)。
估计将该原材料加工成Y产品每台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5万元,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
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
则期末该原材料尚需计提减值准备为()万元。
)。
(2017年)
A.-5
B.5
C.-14
D.15
材料减值测试(杨氏万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