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报告(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田间试验设计、观察记载及试验报告编写

田间试验设计、观察记载及试验报告编写

田间试验设计、观察记载及试验报告编写田间试验程序一、编写田间试验计划书在进行田间试验之前,必须制订试验计划,明确规定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和便于在进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1、田间试验计划的内容。

田间试验计划一般包含以下内容:A 、试验名称。

B 、试验目的及其依据,包括现有的科研成果,发展趋势,以及预期的试验效果。

C 、试验年限和地点。

D 、试验地的土壤、地势等基本情况和轮作方式及前作状况。

E、试验处理方案。

F、试验设计:包括小区排列、重复次数等。

G、整地播种及田间管理措施。

H、田间观察记载及室内考种、分析测定项目及方法。

I、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和要求。

J、收获计产方法。

K、试验的土地面积、人力、机械及主要仪器设备。

L、计划书编制人及执行人。

2、编制种植计划拟定试验计划之后,还要编制种植计划书,目的是为把试验处理种植到大田做好准备,并可作为试验记簿之用。

内部包括处理种类、种植区号、田间记载项目等。

试验计划与种植计划书都十分重要,应该备有复本,一本种植计划书用于田间种植,并绘有田间种植图,以后又经常用来做观察记载。

这些以后都应抄写在另一份种植计划书上,妥善保管。

田间种植图应在试验布置到田间后绘下,附于种植计划书前面。

对比试验田间种植图二、田间试验准备1、试验地的准备和田间区划试验地在进行区划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各处理有较为一致的环境条件。

试验地在犁耙时要求做到犁耕一致,耙匀耙平。

犁地的方向应与将来作为小区长度的方向垂直,使每一重复内各小区的耕作情况最为相似。

试验地准备工作初步完成后,即可按田间试验设计与种植计划进行试验地区划。

通常可先计算好整个试验区的总长度和总宽度,然后再划分重复、小区、走道和保护行等。

在不方正的田地里设置试验时,整个试验地的边界线先要拉直,不能简单采用与田埂(或地边)平行的方法,否则试验区可能不成方形或长方形,面积就不准确了。

田间实验操作实习实训报告

田间实验操作实习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田间实验操作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田间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在XX农业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间实验操作实习实训。

二、实习目的1. 熟悉田间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各种农业器械的使用技巧。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解决实际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准备阶段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田间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们对实验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各种农业器械的使用技巧,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田间实验操作(1)播种:在实验田中,我们进行了小麦的播种实验。

首先,我们按照实验要求,将小麦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每粒种子都能均匀地分布。

(2)施肥:为了观察施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在实验田中进行了施肥实验。

在施肥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施肥的方法和技巧,如施肥深度、施肥量等。

(3)灌溉:灌溉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灌溉的方法和技巧,如灌溉水量、灌溉时间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节水灌溉技术。

(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各项实验数据,包括播种时间、施肥量、灌溉量、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实验结束后,我们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习体会1. 严谨的实验态度:田间实验操作需要严谨的态度,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严谨实验态度的重要性。

2. 团队协作精神:田间实验操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田间实验实习报告

田间实验实习报告

田间实验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田间实验实习。

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作物栽培、土壤管理、农业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也体验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现将我的实习经历和感受报告如下。

二、实习内容1. 作物栽培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栽培工作。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实践,我了解到不同作物对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小麦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而玉米则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进行播种、施肥、除草等管理措施。

2. 土壤管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土壤改良、轮作、秸秆还田等土壤管理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3. 农业灾害防治农业生产过程中,灾害防治是保证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农业灾害的种类、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例如,针对小麦锈病,可以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识别和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常见害虫。

4. 农业机械操作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农业机械的基本操作技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三、实习感悟1. 农业生产实践是学习农业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田间实习,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农业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2. 农业生产劳动辛苦,农民辛勤付出。

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艰辛,更加珍惜粮食,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3. 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环保意识在农业生产中尤为重要。

农业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田间实验报告范文

生物田间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实验地点:XX省XX县XX村玉米试验田实验时间:2023年3月-2023年10月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 分析不同施肥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玉米品种:XX品种2. 施肥材料: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3. 仪器设备:土壤养分测试仪、土壤取样器、电子秤、量筒等实验方法:1. 试验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地形平坦、排水良好的玉米试验田。

2. 试验设计:将试验田划分为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00平方米,随机排列。

设置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 处理1:不施肥(对照)- 处理2:每亩施尿素2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处理3:每亩施尿素40公斤、磷酸二铵40公斤、硫酸钾40公斤- 处理4:每亩施尿素60公斤、磷酸二铵60公斤、硫酸钾60公斤- 处理5:每亩施尿素80公斤、磷酸二铵80公斤、硫酸钾80公斤3. 试验实施:- 玉米播种:3月15日播种,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

- 施肥: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底肥,追肥分别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

- 浇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

- 病虫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病虫害防治。

4. 数据采集:- 玉米产量:成熟后,每小区随机选取5株进行测产,计算平均产量。

- 土壤养分:分别在播种前和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产量:- 处理2、3、4、5的玉米产量分别为750公斤/亩、850公斤/亩、950公斤/亩、1050公斤/亩,均显著高于处理1(不施肥)的450公斤/亩。

-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正相关,即施肥量越高,产量越高。

2. 土壤养分:- 播种前,处理5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1。

- 收获后,处理5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处理1。

- 施肥量越高,土壤养分含量越高,但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养分下降。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内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内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内容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农药品种在田间条件下的药效表现,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农药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二、试验地点与作物试验地点位于某县农田,选取当地种植的主要作物为试验对象,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三、试验药剂与处理1.试验药剂:选取市面上常见的A、B、C、D四种农药作为试验对象,对每种农药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A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进行使用;(2)B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的1.5倍进行使用;(3)C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的0.5倍进行使用;(4)D农药:不使用任何农药,作为对照处理。

2.处理方法: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选取10株作物进行观察。

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苗期、生长期、发病期等)分别进行施药处理,共施药3次,每次施药间隔7-10天。

四、试验指标与测定方法1.防治效果:分别在施药前、施药后一段时间内,对作物进行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测定。

病情指数越高,表示作物病情越严重;防治效果越好,表示农药效果越显著。

2.产量:在作物收获期,对每个处理进行实际收获,并计算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比较各处理与对照处理的产量差异,评估不同农药对产量的影响。

3.安全性:在施药期间,观察作物是否出现药害现象,如叶片扭曲、褪绿、枯萎等。

若出现药害,记录药害程度及恢复情况。

4.生态环境影响:在试验期间,监测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评估不同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1.数据统计: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包括处理方式、防治效果、产量、安全性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数据。

2.结果展示:将统计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各处理之间的差异。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次试验中,A农药的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B农药,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C农药防治效果较差。

D农药(对照处理)防治效果最差。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题目: 田间试验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寻找适合田间试验的设计因素;3. 进一步了解田间试验对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农田试验地块;2. 灌溉系统;3. 种植工具;4. 常用化肥和农药。

三、实验步骤:1. 选择试验地块并清理杂草;2. 根据种植作物的要求,制定肥料和农药使用方案;3. 准备土壤,并进行土质分析和调整;4. 根据试验要求,设置田间试验区域,并进行分组观察;5. 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安排施肥和农药使用计划;6. 在种植季节,按照试验计划进行灌溉、施肥和农药喷洒;7. 定期进行作物生长观察和数据收集;8. 结束试验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各组田间试验的作物生长情况、品质和产量数据。

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对田间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种植方案的建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田间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巧。

实验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作物生长情况、品质和产量的数据,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的措施,对今后的田间试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七、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试验组数不够多、数据统计不够全面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增加试验组数和扩大样本范围,同时加强数据的收集和统计,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九、致谢: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实验室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配合。

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备注:以上为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

田间实验报告样本

田间实验报告样本

实验名称:玉米品种抗病性田间试验实验地点:XX省XX县XX镇XX村实验时间:2023年5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实验目的:1. 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

2. 确定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玉米品种。

3. 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玉米种子:品种包括A、B、C、D、E。

2. 农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 仪器设备:测土仪、水分计、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1. 试验地选择:选择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农田作为试验地。

2. 播种:按照品种A、B、C、D、E分别播种,每个品种播种3次重复,每次重复面积20平方米。

3. 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 病虫害调查:在玉米生长期间,每10天调查一次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情况,记录病叶率。

5. 数据记录:记录各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病叶率等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育期:各品种玉米生育期基本一致,从播种到成熟时间约为130天。

2. 产量:各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品种A产量最高,为每亩830公斤;品种B 产量最低,为每亩680公斤。

3. 病叶率:品种A、C、D病叶率较低,分别为5%、7%、6%;品种B、E病叶率较高,分别为12%、10%。

结论:1. 品种A、C、D对玉米大斑病具有较强的抗性,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2. 品种B、E抗病性较差,不适宜在当地种植。

3. 在玉米生产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提高产量。

建议:1. 在玉米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检测,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2.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治玉米大斑病。

3. 推广抗病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提高玉米产量。

实验总结:本次田间实验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评估,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田间实验报告

田间实验报告

田间实验报告标题:田间实验报告——优化农业生产的新策略摘要:本报告旨在介绍一项针对农业生产的田间实验,通过应用新的农业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土壤侵蚀和环境污染为目标。

本实验旨在验证新策略的可行性和效果,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引言: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土壤贫瘠、病虫害的泛滥以及对环境的不可持续利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农业方法和技术。

本报告介绍的田间实验旨在寻找一种优化农业生产的策略。

1. 实验设定和目标本次田间实验选择了一处小麦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区。

通过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对比,我们将分别使用传统耕作方法和新的种植技术进行比较。

实验的主要目标包括:1.1 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优化土壤肥力和合理施用肥料,以期获得更高的农作物产量;1.2 缓解土壤侵蚀:采用保护性耕作和植物覆盖,减少水土流失;1.3 减少环境污染:限制农药和化肥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2. 实验方法2.1 控制组:采用传统农业耕作方法,包括传统耕地处理、常规施肥和农药喷洒制度;2.2 实验组:应用新的种植技术,包括保护性耕作、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方法。

3. 实验结果3.1 农作物产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农作物产量明显高于控制组。

这归因于实验组中应用的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3.2 土壤侵蚀: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和植物覆盖在实验组中的应用明显减少了土壤侵蚀。

实验组的沟壑和浅层侵蚀现象明显减少,土壤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3.3 环境污染:实验组中限制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策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减少明显,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4.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田间实验,我们验证了新的农业生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这表明,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是优化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肥效
验证试验报告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
2014 年12 月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
肥效验证试验报告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尤四海
1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方依达”牌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该
肥料产品的登记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4 年黑龙江省土肥管
理站受该公司委托,在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肥效验证试验。

现将试
验结果总结如下: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点:尚志市鱼池乡
2.2试验作物及品种:玉米品种先玉335。

2.3试验地基本情况
2.3.1 试验时间:2014 年4 月至2014 年11 月。

2.3.2 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5g/kg,碱解氮
含量为126.47mg/kg,速效磷102.54mg/kg、速效钾107.29mg/kg,pH6.59。

2.3.2 供试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颗粒,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0.2 亿/克、N+P2O5+K2O≥15%)由哈尔滨肥黄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提供;其它肥
料由试验单位自筹,主要有尿素(含氮46%),磷酸二铵(五氧化二磷含量46%、氮含量18%),硫酸钾(氧化钾含量40%)。

2.4试验方法
2.4.1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设4 个处理,3 次重复,共计12 个
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2.5 平方米,各小区随机排列。

处理1: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施肥量,同时亩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 5 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处理2: 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施肥量,同时亩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5 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处理3:常规施肥。

处理4:空白(不施用任何肥料)。

2.4.2施肥方法
常规施肥:亩施掺混肥(14-18-15)35 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3试验结果
3.1应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根系发达,长势好、增产效果明显。

3.2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玉米产量影响
3.2.1产量结果:小区实收测定产量见表1。

表1 2014 年小区实测产量
产44.5 公斤/亩,增产率为7.4%;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53.0kg/亩,增产率达8.9%.;比空白对照增产292.0kg/亩,增产率达82.3%。

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增产8.5kg/亩,增产率达1.4%;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47.5kg/亩,增产率达69.7%。

常规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39.0kg/亩,增产率达67.3%。

3.2.2产量结果方差分析
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与对照相比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见表2。

表2 方差分析表
结果有效;处理间F≥F0.01,说明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表3 多重比较单位:kg/亩
平均产量显著水平
处理(Kg/亩) 0.05 0.01
1 646.9 a A
2 602.4 b B
3 593.9 b B
4 354.9 c C
由表3 可知,处理1 与处理2、处理3 及处理4 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2 与处理3 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与处理4(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

4.结论
我中心玉米田间试验表明,玉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比灭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增产44.5 公斤/亩,增产率为7.4%;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53.0kg/ 亩,增产率达8.9%.;比空白对照增产292.0kg/亩,增产率达82.3%。

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增产8.5kg/亩,增产率达1.4%;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47.5kg/亩,增产率达69.7%。

常规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39.0kg/亩,增产率达67.3%。

增产效果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 年 11 月 22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