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生物)

合集下载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后附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后附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6分)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3.(6分)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4.(6分)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

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5.(6分)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6.(6分)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

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必考题:7.(8分)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

0稳态与环境-2018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含解析

0稳态与环境-2018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含解析

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2018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知识内容要求3—1 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ⅡⅡ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ⅡⅠⅡⅠ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Ⅱ稳态与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专题01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0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03种群和群落、专题04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高考卷中大约占30分,现分别对以上专题进行解读。

专题01 植物的激素调节本专题包括(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命题规律:这一专题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对该专题的考查较多,植物激素的共同作用是全国卷常考内容.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仅仅是记忆,而是围绕着一个基本观点“大多数情况下,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它们的相对浓度)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能否正确分析出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如何应用于生产实际中以达到不同的生产目的才是真正能够看出考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

命题趋势:预计2018年的高考中对植物激素的考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长素的运输、作用特点和对其他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理解,非选择题主要以实验分析与设计题、曲线分析题、新情境试题的形式呈现,如设计实验探究植物激素分布的因素等.1.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2018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之遗传与进化

2018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之遗传与进化

2018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之遗传与进化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2018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遗传与进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专题01 遗传的细胞基础、专题02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03 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题04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在高考卷中大约占20分,现分别对以上专题进行解读。

专题01 遗传的细胞基础本专题包括(1)细胞的减数分裂,(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3)动物的受精过程。

命题规律:此专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常结合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一并考查,在 2017 年新课标 I 卷的第 6 题和新课标 II 卷第 1 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纵观近五年的全国卷,高考对遗传的细胞基础的考查频率增多,此部分内容可能成为2018年高考的重要命题点,考生予以重视。

命题趋势:预计2018年高考对于遗传的细胞基础考查,有可能以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坐标曲线图等为着眼点考查基础知识或结合突出成就或热点问题进行命题。

1.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且复制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表现为DNA含量缓慢增加;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

2.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极体)形成过程中【答案】D3.如图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大纲——生物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6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6分)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6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6分)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

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6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2018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

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 ] C[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2 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B. 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C. 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D. 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 答案 ] B[ 说明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21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局部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构造。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拟、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展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展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

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展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双链不能解开。

假设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参加适量的该物质,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随后细胞中的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 ] C[ 说明 ] 此题以“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察考生对“的状态〞和“复制、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2 以下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B. 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C. 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D. 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 说明 ] 此题考察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8年生物考试大纲

2018年生物考试大纲

生物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II.考试范围与要求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I和II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I和II的含义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
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
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
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生物知识内容表二选考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