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 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合集下载

建筑物理答案

建筑物理答案

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篇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大体知识习题1-一、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如何阻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日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

这些都是依照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依照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

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显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

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令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二、什么缘故说,即令人们富裕了,也不该该把屋子弄成完全的“人工空间”?答:咱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转变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

而一个相对稳固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致使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令人慢慢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

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通过三个进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进程部是三种大体传热方式的综合进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发的对流传热进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进程。

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进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当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份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相互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滑腻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阻碍?答:关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关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

柳孝图-建筑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柳孝图-建筑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篇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习题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

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

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

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

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

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

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1.2章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1.2章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1.2章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1.2章1.传热有哪几种方式?各自的机理是什么?答: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其传热机理分别是:(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固体导热是由于相邻分子发生的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热能传递;液体导热是通过平衡位置间歇着的分子振动引起;气体导热是通过分子无规则运动时互相碰撞而导热。

(2) 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3) 辐射传热以电磁波传递热能。

凡是温度髙于绝对零度的物体,由于物体原子中的电子振动或激动,就会从表而向外界空间辐射出电磁波。

2. 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试列举一些建筑材料的例子说明。

答:(1)物理意义材料导热系数是在稳定传热条件下,lm厚的材料,两侧表而的温差为1°C,在1秒钟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它反映了壁体材料的导热能力。

(2)影响因素受迫对流换热时的对流换热系数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围护结构外表面:ac= (2. 5〜6.0) +4.2u围护结构内表面:ac=2. 5+4. 2u上两式中,1)表示风速(m/s),常数项反映了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其值取决于温度差的大小。

4. 辐射换热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平均角系数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它们各自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辐射换热系数的含义辐射换热系数是指互相可见的两物体表面在单位温差,单位而积互相辐射从而交换热量的能力。

(2) 平均角系数的物理意义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1投射到物体2的辐射换热量与物体1或物体2向外界辐射的总热量的比值。

(3) 因素影响①物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主要取决于各个表面的温度与相对位置、发射和吸收辐射热的能力。

②平均角系数的取值取决于两表面的相对位置、大小及形状等几何因素。

柳孝图《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及详解(建筑光学)【圣才出品】

柳孝图《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及详解(建筑光学)【圣才出品】

第2篇建筑光学第1章建筑光学基本知识1.波长为540nm的单色光源,其辐射功率为5W,试求:①这单色光源发出的光通量;②如它向四周均匀发射光通量,求其发光强度;③离它2m远处的照度。

解:(1)对于波长为540nm的单色光其光视效率是0.96,则这个光源发出的光通量是2.一个直径为250mm的乳白玻璃球形灯罩,内装一个光通量为1179lm的白炽灯,设灯罩的光透射比为0.60,求灯罩外表面亮度(不考虑灯罩的内反射)。

解:3.一房间平面尺寸为7m×15m,净空高3.6m。

在顶棚正中布置一亮度为500cd/m2的均匀扩散光源,其尺寸为5m×13m,求房间正中和四角处的地面照度(不考虑室内反射光)。

解:4.有一物件尺寸为0.22mm,视距为750mm,设它与背景的亮度对比为0.25。

求达到辨别几率为95%时所需的照度。

如对比下降为0.2,需要增加照度若干才能达到相同可见度?解:求视角图1-1 视觉功效曲线图(辨别几率为95%)由于c=0.25,由上图可知所需照度E=70lx若对比度下降0.2,则所需照度E=125lx5.有一白纸的光反射比为0.8,最低照度是多少时我们才能看见它?达到刺眼时的照度又是多少?6.试说明光通量与发光强度,照度与亮度间的区别和联系?答:(1)光通量与发光强度的区别与联系光通量是指标准光度观察者对光的感觉量,常用光通量表示一个光源发出光能的多少。

发光强度是指特定方向上照射的光通量除以该立体角的商。

光通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2)照度与亮度间的区别与联系照度是指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的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

亮度就是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立体角投影定律示某一亮度为Lα的发光表面在被照面上形成的照度值的大小,等于这一发光表面的亮度Lα与该发光表面在被照点上形成的立体角Ω的投影(Ωcosi)的乘积。

7.看电视时,房间完全黑暗好,还是有一定亮度好?为什么?答:房间亮点好。

建筑物理

建筑物理

建筑物理(第三版)东南大学柳孝图热工学和光学1.11、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P18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据研究,当达到热平衡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换热量占总散热量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2、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P18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3、PMV-PPD?P20是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指标。

六个物理量:气温、相对湿度、环境表面平均辐射温度、气流速度、人体活动量、所着衣服热阻。

PMV值按人的热感觉分成很热、热、稍热、舒适、稍冷、冷、很冷七个等级。

国际标准组织规定,PMV在-0.5~0.5范围内为室内热舒适指标。

只有舒适性空调建筑才具有这一指标。

4、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P25太阳辐射,气温,空气湿度,风,降水5、民用建筑不同热工设计分区相应的设计要求?P301.21、传热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P36导热是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固体导热是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热能传递;液体导热是通过平衡位置间歇移动着的分子振动引起的;气体则是通过分子无规则运动互相碰撞而导热;单纯的导热仅能在密实的固体中发生。

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和而传递热能。

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或固体表面和与其紧邻的运动流体之间。

辐射是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

2、导热系数?P37导热系数直接关系到导热传热量。

在数值是等于:当材料层单位厚度的温度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表面积的热量。

主要影响因素:材质、材料的干密度、材料含湿量。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第三版(柳孝图)建筑物理复习笔记】=txt>第一章室内热环境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对流换热量qc,辐射换热量qr,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w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风降水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11、微气候影响因素:地段下垫面,建筑群布局、选用的建筑材料等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1h 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

柳孝图《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及详解(建筑声学)【圣才出品】

柳孝图《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及详解(建筑声学)【圣才出品】

第3篇建筑声学第1章声音的物理性质及人对声音的感受1.什么是正常听觉的频率范围,语言声、音乐声大致的频率范围,以及建筑声环境分析的主要频率范围?答:(1)正常人耳可听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语言声的频率范围是160~5200Hz,音乐声的频率范围大致是50~11000Hz。

(2)就建筑声环境而言,常用的8个倍频带的中心频率是63Hz、125Hz、250Hz、500Hz、1kHz、2kHz、4kHz及8kHz。

250Hz以下的倍频带通常称为低频,500Hz至1kHz 的倍频带是中频,2kHz以上的倍频带称为高频。

2.什么是声音的频谱图?用图分析连续的频谱和只有纯音成分的频谱的区别。

答:声音的频谱图是用来表示声音各组成频率的声压级分布图,其以频率(或频带)为横坐标,声压级为纵坐标。

连续频率成分的噪声的频谱是连续谱,为连续的曲线;纯音成分的频谱是具有单一频率的声音的频谱,其频谱图为一直线段。

图1-1 纯音的频谱图1-2 随机噪音的频谱3.什么是倍频带?倍频带中心频率与其上限频率及下限频率的关系如何?中心频率为500Hz的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各是多少Hz?答:(1)倍频带是两个频率限值之间的连续频率,频带宽度是频率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

正常人耳可听的频率范围相当大(20~20kHz),不可能处理其中某一个的频率,只能将整个可听声音的频率范围划分成为许多频带,以便研究与声源频带有关的建筑材料和围蔽空间的声学特性。

(2)倍频带的中心频率须由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的几何平均值求得,就是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乘积的平方根。

(3)中心频率为500Hz,其上限频率为:=1.414×500=707Hz 下限频率为:=0.707×500=353.5Hz4.倍频带与1/3倍频带有什么关系?列出在建筑声环境频率分析中常用的倍频带中心频率和1/3倍频带中心频率。

答:(1)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仔细地分析与声源频率有关的建筑材料、噪声环境和围蔽空间的声学特性,用1/3倍频带作测量分析。

(NEW)柳孝图《建筑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柳孝图《建筑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2)影响因素 ① 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 大气的对流作用 ③ 下垫面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④ 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对气温及其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3)变化 ① 气温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②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也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空气湿度 (1)定义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空气中水蒸气的浓度随海拔高 度增加而降低,通常以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来表示。 (2)相对湿度(图1-2)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 影响,一般是大陆大于海面,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相对湿度 日变化趋势与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 (3)绝对湿度 通常一年中绝对湿度的大小和相对湿度相反,一年中最热月的绝对 湿度最大,最冷月的绝对湿度最小。
③ 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 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④ 在人体与周围空气的对流换热中,人体所着服装会有影响。衣服 的热阻越大,则对流换热量越小。
(3)辐射换热量qr 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并取决于两者温度、辐射系 数、相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① 当人体温度高于周围表面温度时,人体失热,qr为负值; ② 反之,人体得热,qr为正值。 (4)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w 是由无感蒸发散热量与有感的显汗蒸发散热量组成。
(1)定义 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主要包括内蒙 古和东北北部、新疆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 (2)设计要求 该区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加强建筑物的防寒措施,一 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寒冷地区 (1)定义 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地 区、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2)设计要求 该区建筑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