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常数测定
介电常数稳定测量方法

介电常数稳定测量方法
介电常数是描述物质在电场中响应能力的物理量,稳定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全面的回答:
1. 直流电桥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
通过建立一个电桥电路,利用被测介质和标准介质之间的差异来测量介电常数。
当两侧电容的介电常数不同时,电桥会失衡,通过调节电桥的参数来使其重新平衡,从而得到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
2. 微波共振法,这种方法利用微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测量介电常数。
通过调节微波频率,当微波与介质的共振频率匹配时,可以得到介质的介电常数。
3. 时间域反射法,这种方法利用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反射特性来测量介电常数。
通过分析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和幅度变化,可以推导出介质的介电常数。
4. 穿透法,这种方法利用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衰减特性来测量介电常数。
通过测量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可以推导出介质的介电常数。
5. 振荡电路法,这种方法利用介质对电路振荡频率的影响来测量介电常数。
通过测量电路在不同介质中的振荡频率,可以推导出介质的介电常数。
总的来说,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来进行介电常数的稳定测量。
介电常数测定

仪器和用具
交流电桥
DF2826数字电桥是带有 微处理器的智能型交流电 桥。通过操作【参数】按 键可选择测量L(电感)、 C(电容)和R(电阻)。 本实验选择测量电容,选 择后有对应的红色指示灯 点亮。测量电感或电容时, 在测试台的两个电极上会 有交流电压输出,交流电 压的频率由面板上的【频 率】按键 切换,可选择100Hz、 1kHz 或 10kHz。频率越高测量灵敏度越高, 因此本实验中选择10kHz,同样有对应的红色指示灯点亮。记录 时读取面板左侧显示器(DISPLAY A)的显示值(电容量),显 示值的单位由两显示器中间的红色指示灯提示。
• 4.电场强度 • 存在 界 面 极化时,自由离子的数目随电场 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损耗指数最大值的 大小和位置也随此而变 • 在较 高 的 频率下,只要绝缘材料不出现局 部放电,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E数与电 场强度无关,
影响因素
• 1.频率 • 只有 少 数 材料,如聚苯乙烯、聚丙烯、聚四氟 乙烯等,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相对介电常数和介 质损耗q数是基本恒定的,因而一般的绝缘材料必 须在它所使用的频率下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和相对 介电常数。 • 相对 介 电 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变化是由于介 质极化和电导而引起的,极性分子的偶极极化和 材料不均匀性导致的界面极化是引起上述变化的 主要原因
介电常数的测定
第二组
概念
• 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是表示在单位电场理
绝缘 材 料 的相对介电常数是电极间 及其周围的空间全部充以绝缘材料时, 其电容Cx同样构型的真空电容器的电 容C。之比:
测试标准:GB1409-88
试样制备
测定 材 料 的相对介电常数,最好采用片状试样, 也可以采用柱状试样 在测 定 介电常数值时,最大的误差来自试样尺 寸的误差,尤其是厚度的误差,对于1%的精度 来说1.5 m m的厚度就足够了;对于更高的精度要 求则试样应更厚些‘
聚合物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测定

聚合物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测定
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学性质。
介电常数描述了材料在电场中的响应能力,介电损耗则表示了
材料在电场中能量的耗散情况。
测定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和方法:
1. 介电常数的测定:
静电法,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电场下的电容来计算介电常数。
谐振法,利用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和电容值来计算介电常数。
微波法,利用微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和波长来计算介电常数。
2. 介电损耗的测定:
并联谐振法,利用谐振电路的损耗因子和谐振频率来计算介
电损耗。
阻抗分析法,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来计算介电
损耗。
热量法,通过测量材料在电场中的温度变化来计算介电损耗。
3. 实验条件:
在测定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时,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外界
电磁场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数据处理:
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算出介电常数和介电
损耗的平均值和误差范围。
5. 应用:
了解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对于材料在电子器件、电
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材料的选用和
性能优化。
总的来说,测定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需要结合多种方
法和技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并且这些性质的测定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

无机材料的介电常数及磁导率的测定、实验目的1. 掌握无机材料介电常数及磁导率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
2. 学会使用Agilent4991A 射频阻抗分析仪的各种功能及操作方法。
3. 分析影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 介电性能介电材料(又称电介质)是一类具有电极化能力的功能材料,它是以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 电极化方式来传递和储存电的作用。
极化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构成电介质材料的内部微观粒子, 如原子,离子和分子这些微观粒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分离,并沿着外部电场的方向在一定的范围 内做短距离移动,从而形成偶极子的过程。
极化现象和频率密切相关,在特定的的频率范围主要有 四种极化机制:电子极化(electronicpolarization , 1015Hz),离子极化(ionic polarization , 10 〜10 Hz),转向极化(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 10 〜10 Hz)和空间电荷极化(space charge polarizati on , 103Hz)。
这些极化的基本形式又分为位移极化和松弛极化,位移极化是弹性的,不 需要消耗时间,也无能量消耗,如电子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
而松弛极化与质点的热运动密切 相关,极化的建立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也通常伴随有能量的消耗,如电子松弛极化和离子松弛极 化。
相对介电常数(£),简称为介电常数,是表征电介质材料介电性能的最重要的基本参数, 它反映了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程度。
& 的数值等于以该材料为介质所作的电容器的电 容量与以真空为介质所作的同样形状的电容器的电容量之比值。
表达式如下:式中C 为含有电介质材料的电容器的电容量; G 为相同情况下真空电容器的电容量;A 为电极极板 面积;d 为电极间距离;& 0为真空介电常数,等于8.85 X 10-12F/m 。
另外一个表征材料的介电性能的重要参数是介电损耗,一般用损耗角的正切(tan S)表示。
介电常数的测定 (4)

介电常数的测定0419 PB04204051 刘畅畅实验目的了解多种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替代法,比较法和谐振法测固体电介质介电常数的原理和方法,用自己设计与制作的介电常数测试仪,测量压电陶瓷的介电常数。
数据处理与分析(一)原理: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采用相对介电常数r ε来表示,通常采用测量样品的电容量,经过计算求出r ε,它们满足如下关系:00r CdSεεεε==式中ε为绝对介电常数,0ε为真空介电常数,1208.8510/F m ε-=⨯,S 为样品的有效面积,d为样品的厚度,C 为被测样品的电容量,通常取频率为1kHz 时的电容量C 。
(二)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压电陶瓷尺寸:直径:0.9524.7840.063D mmv mm ==厚度:0.950.2720.043H mmv mm==一.根据所给仪器、元件和用具,采用替代法设计一台简易的介电常数测试仪,测量压电陶瓷的介电常数r ε。
在实验中采用预习报告中的图()a 连接电路,该电路为待测电容Cx 、限流电阻0R 、安培计与信号源组成的简单串联电路。
接入Cx ,调节信号源频率和电压及限流电阻0R ,使安培计读数在毫安范围内恒定(并保持仪器最高的有效位数),记下Ix 。
再换接入Cs ,调节Cs 与Rs ,使Is 接近Ix 。
若Cx 上的介电损耗电阻Rx 与标准电容箱的介电损耗电阻Rs 相接近,即Rx Rs ≈,则Cx Cs =。
测得的数据如下:输出频率 1.0002~1.0003kHz 输出电压 20VIx=1.5860mA Is=1.5872mA Cs=0.0367F R=1000μΩIs Ix ≈。
此时Rx Rs ≈,有Cx Cs ≈。
所以Cx = Cs = 0.0367 F μ。
63212223001200.0367100.272102339.264024.784108.8510 3.1422r Cd CH C N m SD εεεεεπ------⨯⨯⨯=====⋅⋅⎛⎫⎛⎫⨯⨯⨯⨯ ⎪⎪⎝⎭⎝⎭二.用比较法设计一台简易的介电常数测试仪,测量压电陶瓷的介电常数r ε。
(完整word版)材料物理性能 实验五材料介电常数测定

材料介电常数的测定一、目的意义介电特性是电介质材料极其重要的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电介质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例如,制造电容器的材料要求介电系数尽量大而介电损耗尽量小。
相反地,制造仪表绝缘机构和其他绝缘器件的材料则要求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都尽量小。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要求材料的介质损耗较大。
所以,研究材料的介电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①探讨介质极化与介电系数、介电损耗的关系; ②了解高频Q 表的工作原理;③掌握室温下用高频Q 表测定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值。
二、基本原理2。
1材料的介电系数按照物质电结构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性的电荷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固有偶极子和感应偶极子会沿电场方向排列,结果使电介质表面产生等量异号的电荷,即整个介质显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过程称为极化。
极化过程可分为位移极化、转向极化、空间电荷极化以及热离子极化.对于不同的材料、温度和频率,各种极化过程的影响不同。
(1)材料的相对介电系数ε 介电系数是电介质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选择绝缘材料或介质贮能材料时,都需要考虑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此外,由于介电系数取决于极化,而极化又取决于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形式.所以,通过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频率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推断绝缘材料的分子结构。
介电系数的一般定义为:电容器两极板间充满均匀绝缘介质后的电容,与不存在介质时(即真空)的电容相比所增加的倍数。
其数学表达式为 0a x C C ε= (1) 式中 x C ——两极板充满介质时的电容; 0a C —-两极板为真空时的电容;ε——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相对介电常数.从电容等于极板间提高单位电压所需的电量这一概念出发,相对介电常数可理解为表征电容器储能能力程度的物理量。
从极化的观点来看,相对介电常数也是表征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介电常数测试方法

介电常数测试方法介电常数是描述物质对电场力的响应能力的一种物理参数,是介质中储存电场能量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能力。
介电常数是介质在电场中的表现,它的大小与介质分子的极性、极化程度和密度有关。
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中,了解和准确测定介电常数对于研究介质特性、设备设计、材料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频率法、电容法、瞬态电荷法、时域反射法和频域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量目标和实验条件。
频率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
它利用物质对射频或微波信号的响应来测量介电常数。
样品放置在测量装置中,通过改变频率,在不同的频率下测量样品对电磁波的吸收和反射情况。
通过比对测量结果和标准值,可以得到介电常数的准确值。
电容法是测量介电常数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介质的电容效应,通过测量介质和导体之间的电容来计算介电常数。
在实验中,将样品放置在电容器中,然后通过测量被测电容和无样品电容的差异来计算介电常数。
该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各种样品,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量方法。
瞬态电荷法是一种相对先进的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它利用电容器上电压的非强制反转,通过测量反向电荷的大小和时间来计算介电常数。
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尤其在高介电常数和高频率情况下更有效。
时域反射法是一种测量介电常数的非接触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电磁波在介质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率来计算介电常数。
在实验中,首先将样品放在一个特定的夹具中,然后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发送和接收信号,并根据反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来计算介电常数。
时域反射法适用于固态和液态样品,特别适用于非常复杂的介质。
频域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
它是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和反射来测量介电常数。
在实验中,通过测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相对介电常数与空气之间的差异来计算介电常数。
该方法适用于固态和液态样品,尤其适用于高质量的样品测量。
除了上述常见的测量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法、紫外吸收法和介质分子动力学模拟等。
固体介电常数测量

固体介电常数测量
固体介电常数的测量有多种方法,以下是其中几种:
1.电容法:利用平行板电容器的原理,通过测量介质中的电容值和真空中的电容值,
可以计算出介电常数。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介质。
2.微波法:利用微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波长与介电常数的关系,可以测量介电常
数。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测量高频介质的介电常数,如聚合物材料和生物组织。
3.频率法:利用介电常数随频率变化的规律,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介电常数,可以
得到介电常数与频率的函数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介质中有极性分子的情况,如水和酒精。
4.阻抗法:利用介质中的电阻和电感与介电常数的关系,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电阻
和电感,可以计算出介电常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介质中有电导率的情况,如金属和电解质溶液。
以上是固体介电常数的测量方法,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验条件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因素
• 1.频率 • 只有 少 数 材料,如聚苯乙烯、聚丙烯、聚四氟 乙烯等,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相对介电常数和介 质损耗q数是基本恒定的,因而一般的绝缘材料必 须在它所使用的频率下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和相对 介电常数。 • 相对 介 电 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变化是由于介 质极化和电导而引起的,极性分子的偶极极化和 材料不均匀性导致的界面极化是引起上述变化的 主要原因
仪器和用具
交流电桥
DF2826数字电桥是带有 微处理器的智能型交流电 桥。通过操作【参数】按 键可选择测量L(电感)、 C(电容)和R(电阻)。 本实验选择测量电容,选 择后有对应的红色指示灯 点亮。测量电感或电容时, 在测试台的两个电极上会 有交流电压输出,交流电 压的频率由面板上的【频z。频率越高测量灵敏度越高, 因此本实验中选择10kHz,同样有对应的红色指示灯点亮。记录 时读取面板左侧显示器(DISPLAY A)的显示值(电容量),显 示值的单位由两显示器中间的红色指示灯提示。
• 2.温度 • 损耗 指 数 在某一频率下可以出现最大值, 这个频率值与绝缘材料的温度有关。介质损 耗因数和相对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可以是正 的也可以是负的,这由测量温度下的损耗因 数与其最大值的相对位置来决定。 • 3.湿度 • 极化 的 程 度随水分的吸收量或绝缘材料 表面水膜的形成而增加,其结果使相对介电 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导率增大。
• 4.电场强度 • 存在 界 面 极化时,自由离子的数目随电场 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损耗指数最大值的 大小和位置也随此而变 • 在较 高 的 频率下,只要绝缘材料不出现局 部放电,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E数与电 场强度无关,
介电常数的测定
第二组
概念
• 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是表示在单位电场 中,单位体积内积蓄的电能的大小
实验原理
绝缘 材 料 的相对介电常数是电极间 及其周围的空间全部充以绝缘材料时, 其电容Cx同样构型的真空电容器的电 容C。之比:
测试标准:GB1409-88
试样制备
测定 材 料 的相对介电常数,最好采用片状试样, 也可以采用柱状试样 在测 定 介电常数值时,最大的误差来自试样尺 寸的误差,尤其是厚度的误差,对于1%的精度 来说1.5 m m的厚度就足够了;对于更高的精度要 求则试样应更厚些‘
固体测量电极
固体测量电极中上电极与下电 极构成一组平行板电容器。上电 极与千分尺相连,调节千分尺即 可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间距,并 从千分尺刻度上读出平行板电容 器极板的间距。电极通过电极引 出插座与测量仪器相连接。
实验内容
电桥法测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检查电极千分尺的零位,将极板间距调到零,接近零位时要慢慢旋动顶部旋钮, 听到“咯、咯”声停止旋转,记录零位读数D0。 按图将固体介质测量电极连接到交流电桥的测试台上。调节极板间距D = 5.000mm 从交流电桥上记录极板间为空气时的电 容量C1 。将固体样品慢慢放入两极板之间, 放入样品时不得碰到上电极,以免改变极板 间距。记录放入样品时的电容量C2。反复将 样品取出及放入,重复三次记录C1和C2。 用千分尺测出样品的厚度t,用游标卡尺测出 样品直径d ,均应在不同位置重复测量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