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意外事故紧急处理小常识
幼儿意外事故急救常识

幼儿意外事故急救常识危险就在你我的身边,它还在继续;危险无处不在,但我们并不被动。
提早准备,别让孩子的伤害源于我们的无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下举例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及处理措施。
一、烧伤的紧急处理1、孩子烧伤时有衣物附着在患处,要剥去附着物。
如衣物贴在儿童的皮肤上,千万不能强行撕下。
2、用冷水冲洗冷却患处15分钟左右或用冰块敷患处。
3、不要用任何药膏或药水去涂患处,只能用无菌纱布覆盖所有的患处,避免感染。
4、将孩子的烧伤部位抬高,使患处的血流减少。
5、如果伤较严重,就要将孩子平躺在床上,并抬高儿童的下肢,让儿童的头部倾向一侧,以保证血流向往内的重要器官,防止儿童休克。
二、碰伤1、孩子受到的碰击不是很严重,患处没有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等症状,可以在皮肤的淤血斑处进行一小时左右的冷敷。
2、如果伤口出血,要用一块消毒的棉垫或卫生纸压迫伤口十分钟以上。
如果伤口不大,在止血后,用冷开水洗干净患处,用创可贴盖住患处。
3、如果伤口较大,或碰击物可能带有破伤风杆菌,应当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必要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4、如果症状较重,患处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或碰伤的部位是头部或胸部,尤其是出现了头晕、呕吐、意识丧失、耳鼻有淡黄色的液体或血流出时,必须立即将孩子送去医院救治。
三、扭伤1、将扭伤的孩子平躺在床上.抬高患处,进行冷敷,以减轻患处的肿胀。
2、在患处垫上棉花,再用绷带将患处并节捆-绑起来、注意不要使绷带相得太紧,不利于血液循环。
3、不要触动受伤的关节。
如果孩子的患处有畸形或剧烈的疼痛,说明孩子病情不只限于扭伤,可能发生了骨折,这样应马上送医院治疗。
四、烫伤1、应立即用冷水冲洗15分钟以上,降低局部温度,减少创面的进一步损伤,减少疼痛。
2、如果起泡,小泡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对黄豆大小的水泡,如果创面也比较浅,可以用消毒剪刀剪开水泡,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蘸干。
为避免感染,最好还是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在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常让人措手不及。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自救互救的常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键的知识和技巧,希望能够有助于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1. 灭火器的使用:在发生火灾时,灭火器往往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当你见到明火时,应立即找到最近的灭火器,并按下刹车,从距离火源10米的地方开始灭火。
将灭火器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射,并进行左右扫射,直到火势被扑灭。
此外,在火灾期间,要尽量保持低姿势,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2. 躲避烟雾:火灾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烟雾中的毒性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火灾中保护好呼吸道非常重要。
当你被困在浓烟之中时,应尽量靠近地面,因为烟雾的密度越往下越小。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阻挡烟雾的进入,然后尽快找到安全出口。
3. 消防疏散通道的使用:在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疏散通道是最安全的逃生通道。
通常,疏散通道会被标志为“应急出口”或者用绿色的“EXIT”字样标示。
在疏散过程中,不要使用电梯,因为电梯会停电或失去控制,增加逃生的风险。
另外,不要逆行或携带大型物品,以免阻碍他人的逃生。
4. 快速发出求救信号:当你陷入危险时,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可以提高被救援的几率。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手电筒等工具来进行求救。
用手机拨打紧急电话(如110、119)并向对方描述你所处的位置和状况。
使用手电筒时,要将光束直接指向空中,或者使用SOS的国际摩尔斯码发出求救信号。
5. 互相帮助伤者:在突发事件中,许多人可能会受伤或陷入困境。
如果你看到有人受伤,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量寻找医疗设备或人员。
对于一些常见的急救处理,如止血、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如果你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可以尝试进行紧急处理。
但如果感觉无法处理或者对伤者的伤势不确定,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援助或联系急救人员。
6. 合理利用建筑结构:在紧急情况下,建筑结构可以成为我们躲避、保护自己的武器。
应急应知应会常识(六个专题)

应急应知应会常识(六个专题)一、紧急呼救常识1.110报警电话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案件时,应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应急要点●发现斗殴、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等刑事、治安案件时,应立即报警。
若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警,则应在制服犯罪嫌疑人或脱离险情后,迅速报警。
●发现溺水、坠楼、自杀,老人、儿童或智障人员、精神病患者走失,公众遇到危难孤立无援,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均可拨打110报警。
2.119火警报警电话●发生火情应及时拨打119火警报警电话。
应急要点●拨打119时,必须准确报出失火方位。
如果不知道失火地点名称,应尽可能说清楚周围明显标志,如建筑物等。
●尽量讲清楚起火部位、着火物资、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困等情况,同时应派人在主要路口等待消防车。
●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灭初起火灾,以免火势扩大蔓延扑救时需注意自身安全。
3.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纠纷,可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
应急要点●拨打122或110时,必须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
●双方认为可以自行解决的事故,应把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协商处理;其他事故,需变动现场的,必须标明事故现场位置,把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候交通警察处理。
●遇到交通事故逃逸车辆,应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如未看清肇事车辆车牌号,应记下肇事车辆车型、颜色等主要特征。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同时不要破坏现场和随意移动伤员。
4.120医疗急救求助电话需要急救服务时,可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
应急要点●拨通电话后,应说清楚病人所在方位、年龄、性别和病情。
如不知道确切的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个方向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发病表现,如胸痛、意识不清、呕血、呕吐不止、呼吸困难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
小学生急救小常识

小学生急救小常识引言概述:小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希翼,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最为关注的。
然而,意外事故时常发生,因此,了解小学生急救小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小学生急救小常识,匡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
一、窒息急救小常识:1.1 学会正确的背部拍打法:当小学生窒息时,家长或者老师应迅速将其转至背部,用力拍打背部,以促使异物排出。
拍打的力度应适中,不宜过轻或者过重。
1.2 实施人工呼吸:如果背部拍打无效,家长或者老师应即将实施人工呼吸。
将小学生平躺在坚硬平面上,用手捏住其鼻孔,用自己的嘴对准其嘴巴,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应持续1-2秒,每分钟12-20次。
1.3 及时呼叫急救电话: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家长或者老师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具体情况,并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
二、心脏骤停急救小常识:2.1 进行心肺复苏:在发现小学生心脏骤停时,家长或者老师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将小学生平躺在坚硬平面上,用手掌压在胸骨下方,进行按压。
按压的频率应为100-120次/分钟,按压与松开的比例为30:2。
2.2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有条件,家长或者老师可以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急救。
按照设备上的指示,正确粘贴电极片,然后按下除颤按钮,等待设备完成电击。
2.3 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匡助: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状况,家长或者老师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应及时呼叫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匡助。
三、骨折急救小常识:3.1 确保伤者安全:在发现小学生骨折时,家长或者老师首先要确保伤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可以将伤者移至安全的地方,避免挪移受伤的部位。
3.2 固定骨折部位:家长或者老师可以使用固定物,如木板、报纸等,固定骨折部位,以减轻疼痛和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3.3 尽快送往医院:骨折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和治疗,因此,家长或者老师应尽快将小学生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四、烧伤急救小常识:4.1 即将冷却烧伤部位:在小学生烧伤时,家长或者老师应立即将烧伤部位放置在冷水中,或者用冷水冲洗,以降低烧伤程度。
小学生急救知识教育PPT

急救知识小常 识
急救知识小常识
保持冷静和用电话报警 预先学习急救知识
急救知识小常识
不私自用药治疗伤病 急救后寻求专业医生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学生急救知 识教育PPT
目录 引言 常见急救场景及处理方法 如何预防常见意外事故 急救知识小常识
引言
引言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救人生命的关 键一步 目标受众:小学生及其家长
引言
内容概述:学习基本急救技能 ,提高自景及处理方法
意外摔倒或受伤 - 红肿、出血:用干净纱
布包扎并提高患处 - 骨折:尽量保持稳定,
不要移动,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常见急救场景及处理方法
烧伤 - 热水烫伤:用冷水冲洗
30分钟,不要用冰水 - 触电烧伤:断电后立即
用非导电物品将人与电源隔离
常见急救场景及处理方法
窒息 - 哽咙卡住:让其弯腰并轻拍
背部 - 气道堵塞:施行胸外按压急
救措施
常见急救场景及处理方法
中暑或中毒 - 中暑:将患者移到阴凉
处,并用冷水擦拭 - 中毒:尽早拨打急救电
话,告知中毒原因
如何预防常见 意外事故
如何预防常见意外事故
安全出行 - 拥有交通安全意识 - 穿戴安全帽、系好安全
带等
如何预防常见意外事故
安全游戏 - 不乱跑乱玩 - 不在高处攀爬玩耍
如何预防常见意外事故
家庭安全 - 预防火灾和电器安全 - 使用锋利器具时谨慎
应急救护常识PPT课件

地震急救是指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救助受伤者,以减少人员伤亡。
总结词
寻找掩护物
保持冷静
救助受伤者
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找到坚固的掩护物,如桌子、床等,以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在地震发生后,应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围环境和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对于受伤者,应迅速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骨折等,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婴儿呛奶的应对:婴儿在哺乳过程中可能出现呛奶情况。此时应迅速将婴儿侧卧,轻拍其背部,帮助其吐出呛入呼吸道的食物,如情况严重,应立即就医。
孕妇与哺乳期妇女
感谢观看
THANKS
使用方法
其他常用药物
05
预防与预警机制
总结词
家庭急救箱是应急救护的重要工具,应准备齐全的药品和器具。
详细描述
家庭急救箱应包括消毒用品、止血物品、包扎材料、止痛药、抗过敏药、解热镇痛药、消炎药、急救包等基础药品,以及镊子、剪刀、消毒纱布、消毒棉球等器具。
家庭急救箱的准备
VS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学习并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总结词
了解当地的预警系统和疏散路线,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做出反应。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关注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了解所在地区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同时,也要关注预警信息的更新和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
熟悉当地的预警系统与疏散路线
06
特殊人群的应急救护要点
窒息风险
由于儿童好奇心强,容易误吞食异物,如纽扣电池、小珠子等,导致窒息。如遇此类情况,应迅速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并立即就医。
生活中常见事故的急救常识

生活中常见事故的急救常识生活中常见事故的急救常识生活中的小毛病难不倒常见事故的急救常识。
真的非常有用,为了你自己和最爱的家人,身边的人。
去除痛苦,缓解症状,甚至还能救命的常识。
一定要看哦打嗝在吸进凉气或由于其他因素,可能会引起打嗝(打呃)不止。
[家庭应急处理](1)尽量屏气,有时可止住打嗝。
(2)让打嗝者饮少量水,尤其要在打嗝的同时咽下。
(3)婴儿打嗝时,可将婴儿抱起,用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搔痒,一般至婴儿发出笑声,打嗝即可停止。
(4)如打嗝难以止往,倘无特殊不适,也可听其自然,一般过会儿就会停止。
如果长时间连续打嗝,要请医生诊治。
中老年人或生病者突然打嗝连续不断,可能提示有疾患或病情恶化,需引起注意.脚踩铁钉足部被铁钉刺进后,首先须立即把钉子完全拔除,然后进行下述应急处理。
[家庭应急处理](1)拔除钉子后,应挤出一些血液,因为钉子常扎得很深,容易感染。
(2)去除伤口上的污泥、铁锈等物,用纱布简单包扎后,速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3)踩到细铁钉或铁针,如铁钉或铁针是断钉、断针,切勿丢弃,可将相同的钉针一起带到医院,供医生判断伤口深度作参考。
(4)扎进钉子,尤其是锈钉子、带泥土的钉子,最易患破伤风,须速去医院注射破伤风毒素。
脚跟磨破长距离行走或所穿鞋不合脚、鞋底不平整等,极易引起脚跟磨破。
[家庭应急处理](1)如脚跟发红,可在袜子外面擦上一层肥皂,并在鞋子与脚跟接触的在方贴上一块胶布条,使脚跟避免进一步磨擦破溃。
(2)脚跟磨破且出现水疱时,水疱不要弄破,可用消毒纱布包扎后让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碘酒擦一次,消毒酒精擦二次,再用经过火烧消毒过的针尖刺破,用消毒纱布包好,注意清洁,防止感染。
(3)脚跟磨破时,应换穿舒适的鞋子,并尽量少走路。
流鼻血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挖鼻孔、气候异常、鼻炎、鼻病、高血压、妇女经期代谢性出血、各种原因的血小板减少、发热等。
鼻血流不止时需迅速采取措施止血。
[家庭应急处理](1)将流血一侧的鼻翼推向鼻梁,并保持5~10分钟,使其中的血液凝固,即可止血。
幼儿意外伤害急救常识培训PPT

第四章节
坠落
坠落
通常情况下,从一米高的地方摔落不会导致重大的伤害。一米五以上的高度则有生命危险。 坠落发生的第一刻,如果你就在旁边,先不要心急慌忙地抱起孩子。
① 观察孩子是否有昏迷——可能只有几秒钟的时间—— 如果孩子确实失去了知觉,哪怕只是很短一刻,也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者火速前往急
幼儿意外急救
幼儿园安全知识培训:幼儿意外伤害急救常识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
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
一 吞咽异物导致的窒息 五 误食中毒
二 烧、烫伤
六 外伤、流血
三 溺水
七 高热惊厥
四 坠落
八 其他类常见意外事故急救
第一章节
吞咽异物导致的窒息
吞咽异物导致的窒息
生活中经常会强调窒息的预防,但窒息还是会经常发生。
• 推腹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宝宝。大人站在宝宝背后,迅速用左手大拇指的背面顶住上腹部,右手摁住背部,向
宝宝胸腹部上方和后方间断地用力作冲击性推压,形成气流,尝试将卡在气管内的异物冲出。
• 催吐法:较靠近喉咙的异物,可用手指或其他物体(如勺子)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
误食中毒
2、误食药物 尽快弄清误服药物的名称,服药时间长短以及误服剂量。如果服药时间在4~6小时之内,可立即采用催 吐方法;如果服药量过大,时间过长,特别已出现中毒症状,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同时携带剩余药 品及说明书。 3、误食化学制剂 如果幼儿误食酸/碱性化学制剂(洁厕洗剂,通下水道的制剂), 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令孩子呕吐。酸 /碱性制剂会严重损伤食道,强迫呕吐会使得已经到达胃的制剂反复回到食管,对食管进一步损害—— 与胃相比,食道更容易受到酸/碱液的损害。 如果误服的是强酸,可以吃生鸡蛋清、牛奶或植物油,以保护食管及胃黏膜。 若误服强碱,则应立即食用稀释的米醋或柠檬汁(碳酸盐中毒时禁用),随后生服鸡蛋清或牛奶及植物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意外事故紧急处理小常识
很多意外是完全可以防范的,而出现意外之后的急救尤为重要。
不少意外事故都需要及时处理然后再送往医院,限于经验和知识的缘故,很多监护人在面对孩子的意外事故时,不知道怎样处理或者进行了错误处理,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的症状表现及处理措施。
一、小儿惊厥(抽筋)时如何护理
惊厥是大脑神经元暂时性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发作时,孩子会失去知觉,全身抽动发挺、两眼上翻、牙关紧咬、头向后抑,甚至大小便失禁。
惊厥以4岁以下儿童多见,可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
小儿以高热引起的惊厥较多见,常常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的第一天,39ºC以上的高热最易发生,下面简要介绍发生惊厥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发生惊厥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1、一名教师一手把孩子平抱在膝盖上,让孩子的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使孩子呼吸通畅,用大拇指掐压患儿的人中。
2、另一名老师赶紧取一筷子(最好外面包一层清洁的布或纱布),插在两侧或一侧上下大牙之间,以防止舌咬伤以及舌后坠引起的窒息。
同时用另一只手捏住患儿手上的虎口穴用劲掐压。
3、冷湿毛巾大面积敷于额头,5至10分钟换一次,以利迅速散热降温。
4、迅速带孩子去医院,同时打电话给家长,作进一步检查、及早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食物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噎食发生具有以下特征
1、进食时突然不能说话,并出现窒息痛苦表情。
2、患儿通常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抠口腔。
3、如为部分气管阻塞,可出现剧烈咳嗽,咳嗽间有哮鸣音。
预防噎食,除了及时治疗诱因,还应做到“四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心宜平静,食宜适
量。
如万一发生噎食,可采取以下急救法:
1、清醒儿可采取坐或站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只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的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噎食严重者可仰卧位),抢救者按上面方法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压力迅速增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上移,并被驱出。
2、如无效,可几秒钟重复一次,造成人为咳嗽,将阻塞食物冲出气道。
再无效,就急送医院处理。
三、中暑
中暑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天,但其他季节宝宝穿衣太厚或空气不流通也可能引发中暑。
宝宝语言能力弱表达能力差,我们要留心观察,一旦宝宝啼哭不止,食欲不佳有先兆中暑症状后,不要掉以轻心,赶快按以下步骤处理:
1、尽快将宝宝移到阴凉处,脱去宝宝衣物,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2、把中暑的宝宝放在凉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沾凉水替宝宝擦拭降温;
3、每隔10到15分钟给宝宝喝一些清凉饮料,宝宝的饮料不能含咖啡因;但宝宝有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不要喂,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4、尽快地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得太低。
假如体温又上升,再重复前述降低体温的动作;可以用电扇及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
5、如果效果不佳,记得要尽快向医院求助。
四、烫伤紧急处理
“烫伤紧急处理口决”:冲、脱、泡、盖、送。
冲:迅速将受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内,或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
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沾粘住部分。
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