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检查法

2、 智能检查 对没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检查其智力情况,包括以下方面:
(1)定向力(Drientation) 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能力的检查。可问今天是几号,星期几?你现在在什么地方?你的名字叫什么,旁边站着的人是谁?
(2)记忆力(memory) 通常检查近记忆、远记忆和立即回忆。 检查近记忆:说出4个不相关的词,如背包、教室、苹果、排球场,让患者重复2~3次,几分钟后正常能记住3个词以上。远记忆检查:可让患者说出小学时班主任老师的名字。什么时候中学毕业?立即回忆测验:检查者说出一串数字如电话号码,令患者复述。能说出5个以上为正常,低于5个为注意力不集中。
4 共济运动
(1)指鼻试验 嘱患者先将手臂伸直外展,然后用食指尖触鼻尖,以不同方向、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并双侧比较。小脑半球病变可看到同侧指鼻不准,接近鼻尖时动作变慢,或出现动作性震颤(意向性震颤)或手指常超过或未见目标即停止(辨距不良)。感觉性共济失调时睁眼做指鼻无困难,闭眼时则发生障碍。
(3)角膜反射 以捻成细束的棉花轻触角膜外缘,正常可引起两侧迅速闭眼,同侧的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对侧的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4)下颌反射 患者轻轻张口,用叩诊锤叩击下颌中央的检查者的拇指,便引起下颌上提。此反射正常成人不易叩出,当双侧脑干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反射增强。
5 面神经
(1) 外观 观察额纹及鼻唇沟是否变浅, 睑裂是否增宽,口唇是否低垂或歪向一侧。
(2)前庭神经 损害时有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等症状。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向患侧倾倒。
7 舌咽、迷走神经 这两对脑神经在解剖及功能上关系密切,常同时受损,需同时检查。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其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神经系统的检查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神经系统查体的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介绍神经系统的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感觉等进行检查,以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皮肤触觉、深反射和温度感觉等。
其次,神经系统的运动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力量、肌张力、肌肉协调性等进行检查,可以了解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和共济失调检查等。
接着,我们来介绍神经系统的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是指从脑部发出的12对神经,其功能涉及到头部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通过对脑神经的检查,可以了解头部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眼球运动检查、面部表情检查和听力检查等。
此外,神经系统的脊髓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脊髓是连接脑部和身体各部位的神经通道,其功能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脊髓的检查,可以了解脊髓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腰椎压痛检查、下肢反射检查和腰椎神经压迫试验等。
此外,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人体的内脏功能,包括心脏、血管、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
通过对自主神经的检查,可以了解内脏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率变异性检查、动脉压力反射检查和呼吸深度检查等。
最后,我们来介绍神经系统的神经肌肉传导检查。
神经肌肉传导是指神经冲动传导到肌肉的过程,其功能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神经肌肉传导的检查,可以了解神经冲动传导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神经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和运动单位检查等。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的检查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和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感觉检查、运动检查、脑神经检查、脊髓检查、自主神经检查和神经肌肉传导检查等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的目的、步骤、工具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一、检查目的神经系统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通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等。
此外,神经系统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受损的程度和康复情况。
二、检查步骤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和程度等。
此外,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家族史和既往病史,以了解患者的疾病风险和可能的病因。
2.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面容、步态、姿势等,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和协调能力等。
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工具,如锤子、针、触觉棉等,来刺激患者的神经反应。
3. 神经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脑部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神经系统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4. 神经生理学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神经生理学检查,如脑电图(EEG)、神经传导速度检查(NCV)等。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的电活动和传导速度,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功能异常。
5.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一些生化指标和炎症标志物,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或代谢异常等。
三、工具和设备1. 神经锤:用于测试患者的肌腱反射。
2. 针:用于测试患者的浅表和深层感觉。
3. 触觉棉:用于测试患者的触觉感知。
4. 神经电生理仪:用于记录和分析患者的神经电活动。
5. 脑部CT扫描仪和MRI仪:用于获取患者的神经系统结构影像。
6. 实验室设备:用于进行血液和脑脊液等生化检查。
四、数据分析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医生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控制着我们的感知、运动和认知功能。
因此,对神经系统的检查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需要掌握一些神经系统检查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8个常用的神经系统病理征检查方法。
1. 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检查患者的视力,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视觉神经受损的情况。
常见的视力检查方法包括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和视力表检查等。
2. 眼球运动检查。
眼球运动检查可以评估眼球的协调性和运动范围,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肌肉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来进行初步判断。
3. 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和位置感觉等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感觉神经受损的情况。
4. 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是评估患者肌肉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力量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肌肉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
5. 肌张力检查。
肌张力检查是评估患者肌肉张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张力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肌肉痉挛或神经系统病变。
6. 腱反射检查。
腱反射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肌肉反射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腱反射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病变。
7. 平衡和协调检查。
平衡和协调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小脑或脑干病变。
8. 头颅CT或MRI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结构的重要方法。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颅内病变,如肿瘤、出血或脑梗死等。
总结。
以上就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8个常用病理征检查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一、神经系统查体的重要性。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系统之一,它控制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行为。
因此,对神经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显得十分重要。
神经系统的病理征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二、视觉检查。
视觉检查是神经系统查体中的重要一环。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眼球运动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视觉神经是否受损,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神经系统问题。
三、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是通过刺激患者的皮肤、肌肉等组织,观察患者对于不同刺激的感觉反应情况。
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感觉神经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感觉异常的病理征象。
四、运动检查。
运动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运动范围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运动神经是否受损,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神经系统问题。
五、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检查是通过观察和检测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包括面部表情、咀嚼、吞咽、视力、听力等方面,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神经病理征象。
六、反射检查。
反射检查是通过刺激患者的肌腱和皮肤,观察患者的肌肉反射情况,以及腱反射、病理反射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七、平衡和协调检查。
平衡和协调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站立、行走、转身等动作,来判断患者的平衡和协调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神经系统问题。
八、精神状态检查。
精神状态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注意力、记忆、情绪等方面,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存在精神状态异常,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神经系统问题。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查体中的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神经系统的定期检查,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ppt课件完整
19
3.肌力
是指肌肉做主动收缩时的力量。 观察小儿力所能及的粗大和精细运动,以判 断各部位肌群的肌力。 年长儿则可按指令完成各种对抗运动。 令小儿完成登楼梯、从蹲位或仰卧位站起等动 作,可重点测试髋带和下肢近端肌力。 用足尖或足跟走路分别反映小腿后群或前群 肌。
ppt课件完整
20
0 级:完全瘫痪,无任何肌收缩活动 1 级:可见轻微肌收缩但无肢体移动 2 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 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 级:能做部分对抗阻力的运动 5 级:正常肌力
ppt课件完整
10
2. 视神经: 1)视力: 2)视野: 3)眼底:
ppt课件完整
11
3.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观察有无眼睑下垂、眼球震颤、斜视等。 检查眼球向上、向下和向两侧的眼外肌运动。 注意瞳孔大小、形状以及对光反射、会聚和 调节反应等。
ppt课件完整
12
4. 三叉神经
注意张口下颌有无偏斜,咀嚼时扪两侧咬 肌及颞肌收缩力,以判断其运动支功能。
前囟和颅骨缝: 早闭合:小头畸形。 囟门增大伴有膨隆、张力增高以及颅缝开裂: 颅内压增高,颅骨扣诊时尚可有“破壶音”。 疑有硬脑膜下积液、脑穿通畸形的婴儿,在暗 室里用手电筒紧贴颅骨做透照试验,前额部光圈 >2cm,枕部>1cm或两侧不对称时对诊断有意义。
ppt课件完整
7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肤
某些神经疾病可伴有特征性皮肤损害, 如:皮肤色素脱失斑、面部血管纤维瘤、
ppt课件完整
14
6.听神经和前庭神经
观察小儿对突然声响或语声反应,以了解有无听力损害。 突然响声可引发新生儿惊跳或哭叫。 3个月起婴儿头转向声源方向。对可疑患者,应进行特 殊听力测验。可选用旋转或冷水试验测定前庭功能。 旋转试验:检查者面对面地将婴儿平举,并原地旋转4~ 5圈,休息5~10分钟后用相同方法向另一侧旋转 冷水试验:检查者以冷水(2~4 ml)外耳道灌注。此法 可测定单侧前庭功能,其结果较旋转试验准确。 正常小儿在旋转中或冷水灌注后均出现眼球震颤,前庭 神经病变时则不能引出眼球震颤。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异常或疾病。
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系统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1. 神经系统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症状的性质、发展过程、是否有家族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的神经系统问题。
2.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面部表情等。
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神经反射、肌力、感觉、协调性和平衡等方面。
3. 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神经系统功能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例如,医生会测试患者的视力、听力、语言能力、记忆力、注意力等。
医生还可能进行一些特殊的功能检查,如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
4. 相关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一些辅助检查,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例如,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总结: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诊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异常或疾病。
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包括神经系统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这些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供全面的神经系统评估,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临床神经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通过检查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视觉检查1.1 视力检查:通过让患者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视力是否正常。
1.2 瞳孔检查: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可以了解患者的瞳孔功能是否正常。
1.3 眼球运动检查: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范围和协调性,可以判断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二、感觉检查2.1 皮肤感觉检查:通过触摸不同部位的皮肤,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触觉、温度和疼痛感觉是否正常。
2.2 运动感觉检查:通过让患者闭眼、伸展四肢等动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运动感觉是否正常。
2.3 深部感觉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位置觉、振动觉等深部感觉,可以了解患者的深部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三、运动检查3.1 肌力检查:通过让患者做不同的肌肉收缩动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3.2 肌张力检查:通过触摸患者的肌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张力是否正常。
3.3 运动协调性检查:通过让患者做一系列协调性动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运动协调性是否正常。
四、腱反射检查4.1 肱二头肌腱反射:通过敲击肘部的肱二头肌腱,可以了解患者的肱二头肌腱反射是否正常。
4.2 膝腱反射:通过敲击膝盖的膝腱,可以判断患者的膝腱反射是否正常。
4.3 踝腱反射:通过敲击踝部的踝腱,可以了解患者的踝腱反射是否正常。
五、神经系统特殊检查5.1 巴宾斯基征检查:通过刺激患者的脚底,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巴宾斯基征阳性。
5.2 勒伯特征检查:通过让患者做不同的动作,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勒伯特征阳性。
5.3 其他特殊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特殊的神经系统检查,以匡助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神经学诊断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子细的检查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检查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所需的物品应包括:视力表,眼底镜,手电,扣诊锤,针,音叉,压舌板,棉棍,芳香剂如薄荷, 及笔,纸,报纸等(为测阅读)。
一.一般检查:(一)意识状态即病人神志是否清醒,包括以下几种不同层次的意识障碍:1.嗜睡为最轻的意识障碍,病人能被唤醒,能配合简单的查体及回答问题,但停止刺激后又入睡。
2.昏睡病人经较重的刺激才能被唤醒,对提问只能含糊而简单地回答,不能配合查体,停止刺激后则很快入睡。
3.昏迷病人已不能被唤醒,又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不同程度。
(1)浅昏迷病人尚可保留部分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压眶等强烈疼痛刺激时可有躲避或表情反应,生理及病理.反射可存在。
(2)深昏迷病人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消失,各种反射亦消失。
(二)精神状态1.定向力:检查病人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是否准确。
2.记忆力:(1)远记忆力(病人能否记忆其生日,结婚日,以及初次工作的时间等)(2)近期记忆力:让病人叙述目前的病情,住院过程,近两天情况,或读一简单句子让病人复述。
2.计算力:让病人计算100-7,然后再减7,连续减下去。
4.情感:观察病人有无欣快,淡漠,焦虑,忧郁,以及幻觉,妄想等表现及感情反应的能力。
5.判断力及理解力:列举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考察病人能否理解,让病人判断是否正确。
(三)语言,即失语的检查失语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
病人无听觉,视觉,或口咽部运动的损害,仅是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
失语的检查一般有以下几方面: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
进行失语检查要求病人意识清楚,定向力和判断力无障碍,以免影响结果。
对于构音,视力,听力,肢体活动等方面的障碍,也要加以注意。
1.自发语言:让病人对病史进行陈述,注意语量的多少,是否流利,语调和发音有否障碍,语法结构,短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有无错语,有无找词困难,能否有效表达意思等。
2.复述:检查者说一些数字,词,以及句子,令病人复述,检查是否能准确,完整。
3.口语理解:检查者发出一些指令,令病人完成。
要注意病人有无失用,或肢体瘫痪而不能完成指令。
4.命名:检查病人对看见,听见,或摸到的物品以及身体部位等的命名能力,或经提示后的命名能力。
如不能说出名称,可让其讲出用途。
5.阅读:应包括朗读和对文字的理解。
令病人读出写好的字,词,句子或短文,讲出大意或按指令执行动作。
.6.书写:包括书写自己的姓名,地址,抄写,听写,或写病情经过等,检查有无错字,漏字,或自造字等。
检查时要结合病人的文化水平和病前的书写水平综合判断。
(四)脑膜刺激征当脑膜病变如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时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1.Brudzinski征:令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抬起病人头部时病人双下肢屈曲,为阳性。
2.Kernig征:病人仰卧位,一下肢伸直,抬起病人另一下肢,使其髋部和膝部成直角,保持髋部角度不变,伸直膝关节,如活动受限(角度不超过135)并出现疼痛,为阳性。
o(五)其它检查病人有无头颅大小及形状的异常;面容有无异常,有无皮脂腺瘤,面偏侧萎缩,有无角膜K-F环等;头位有无异常如强迫头位;颈动脉搏动是否对称,有无血管杂音;躯干和四肢有无畸形等。
二.颅神经检查.(一)嗅神经(I)1.解剖:鼻粘膜中双极嗅细胞的中枢支终止于嗅球,发出嗅束分别终止于颞叶,海马回,杏仁核,胼胝体上,下回及前穿质。
2.检查方法:用有挥发气味的试液(如咖啡,薄荷等)让病人闻,一侧一侧的进行,避免用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如酒精。
3.临床意义:一侧嗅觉缺失如除外了鼻腔局部病变,则常提示额叶底部肿瘤。
幻嗅可为癫痫或海马附近肿瘤时的表现。
(二)视神经(Ⅱ)1.解剖:视觉感受器为视网膜上的视杆和视锥细胞,视神经源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经视交叉后形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后形成视辐射,终止与枕叶的视觉中枢。
2.检查方法:(1)视力用视力表检查,每眼单独测试。
如视力下降以至于看不见视力表上最大的符号,则测眼前多远可见指数,指动.或光感。
(2)视野用视野计检查。
简单测试可检查者面对病人而坐,相距约2市尺,各覆盖一只眼睛,注视对方眼睛,上下左右移动手指由外周视野区向中心移动。
嘱病人看见手指时即说出,然后将两人的视野进行比较。
正常范围:颞侧90,鼻侧60,上侧60,下侧70。
oooo(3)眼底用眼底镜检查。
正常眼底为:视乳头呈淡红色,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中央为色较浅淡的生理凹陷,动静脉走行自然,管径比例为2:3。
3.临床意义:(1)视野缺损意义:一侧视神经损伤为同侧全盲,视交叉中部损害则双眼颞侧偏盲,一侧视交叉损害为同侧鼻侧偏盲,一侧视束损害时双眼对侧同向偏盲,视辐射下部损害双眼对侧上象限盲,视辐射上部损害双眼对侧下象限盲,一侧视辐射全部损害则双眼对侧偏盲,但中心视野常保留,即黄斑回避。
(2)眼底异常意义:高血压眼底:动脉细,反光强,可呈银丝样,静脉无明显淤血,有动静脉压迹,可有眼底出血。
视乳头水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时,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膜炎,脑出血等。
视乳头充血,边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静脉增粗,走行迂曲。
病变常为双侧。
视神经萎缩: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均表现为视乳头苍白。
前者视乳头边界清楚,可见筛板,见于视神经直接受压如蝶鞍部病变,多发性硬化等;后者视乳头边界不清,不能见到筛板,见于视乳头水肿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视神经乳头炎等的后期。
(三)动眼(Ⅲ),滑车(Ⅳ),外展神经(Ⅵ)1.解剖动眼神经:起自中脑上丘的动眼神经核和埃-魏氏核,自大脑脚脚间窝穿出,与后交通动脉伴行,经海绵窦,从眶上裂入眶,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和除上斜肌,外直肌以外的各眼外肌。
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从脑干背侧出脑,与动眼神经伴行,支配上斜肌。
外展神经核位于脑桥,在颅底走行较长,亦经眶上裂入眶,支配外直肌。
2.检查方法:观察病人双侧睑裂是否等大,有无上睑下垂,眼球有无内陷或突出,有无斜视和自发性眼球震颤。
检查病人瞳孔的形状是否圆形,两侧大小是否相等,正常光线下瞳孔大小应为2.5-4毫米。
用手电照射眼睛,可见被照射侧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而未被照射的一侧瞳孔也缩小,此为间接对光反射。
正常情况下,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
令病人注视远方的检查者的手指,迅速将手指移至病人眼前,此时病人两眼球内聚,瞳孔缩小,则为辐辏及调节反射存在。
病人头部不动,令其随检查者的手指向上下左右各方向注视,观察眼球向四象限运动是否到位,何方向受限及程度。
注意有无眼球震颤及复视。
3.临床意义:(1)周围性眼肌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时可出现上睑下垂,眼球向上,内,下运动受限,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
滑车神经麻痹为上斜肌麻痹,眼球向外下运动受限,多与动眼神经麻痹合并发生。
外展神经麻痹时眼球向外视受限。
由于外展神经在颅底行程长,易受损,颅高压时可合并外展神经麻痹,因此单纯外展神经麻痹的定位意义不大。
(2)核性眼肌麻痹:动眼神经核性损害常只选择性地损害部分眼外肌的功能。
此外,核性眼肌麻痹常引起神经核周围组织的损害,如锥体束,红核,三叉神经,面神经等。
核性眼肌麻痹常见于脑干的血管病,炎症和肿瘤等。
(3)核间性眼肌麻痹:内侧纵束损害时,由于其控制眼球的同向水平运动,因此出现一侧眼球外展时,另一侧眼球.不能同时内收。
多发性硬化即常见核间性眼肌麻痹。
(4)核上性眼肌麻痹:脑桥的侧视中枢位于外展神经旁核,一侧破坏性病灶引起双眼向对侧偏斜,刺激性病灶引起双眼向同侧偏斜。
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其损害时亦引起双眼同向偏斜,方向与脑干侧视中枢受损相反。
各种脑血管病及炎症肿瘤等累及侧视中枢或其下行纤维时均可引起核上性眼肌麻痹。
(四)三叉神经(Ⅴ)1.解剖:三叉神经含感觉和运动成分。
感觉神经元位于半月神经节,其周围支随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分布于面部,头皮部皮肤,及眼,鼻和口腔的粘膜,感受痛,温,触觉。
半月神经节的中枢支入脑桥,触觉纤维止于感觉主核,痛温觉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来自口周的纤维止于此核的上部,来自耳周的纤维止于此核的下部。
脑桥的三叉神经运动核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发出纤维加入下颌支,支配咀嚼肌。
2.检查方法:观察两侧咬肌和颞肌有无萎缩,张开及咬紧牙关抵抗阻力,以检查有无力弱。
张口观查下颌有无偏斜。
应用针,冷热试管,及棉花分别检测两侧面部的痛,温,触觉有否减退,消失或过敏。
令病人微张嘴轻扣其颏上部,出现下颌上提,为下颌反射阳性。
该反射的传入和传出均为三叉神经。
病人注视前方,用棉花从侧面轻触角膜,引起双侧眼睑闭合,为正常角膜反射。
此反射传入为三叉神经,传出为面神经。
3.临床意义:三叉神经中枢性损害时表现为洋葱皮样感觉障碍,且有感觉分离现象,例如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时,仅有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正常;周围性损害时感觉障碍沿各周围支走行分布,且痛温触觉同时受损。
正常情况下下颌反射较弱,核上性病变时反射增强;一侧三叉神经损害时,由于该侧角膜感觉缺失,刺激此侧角膜,双侧均无反应,而做对侧角膜反射,则双侧反应正常,深昏迷病人角膜反射消失。
(五)面神经(Ⅶ)1.解剖:面神经含运动,感觉和副交感成分。
运动神经自脑桥面神经核发出,经面神经管下行,出茎乳孔,支配除提上睑肌和咀嚼肌外的所有面肌。
支配上部面肌的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支配下部面肌的神经元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面神经的感觉成分即味觉纤维,起于膝状神经节,后形成鼓索神经,终止于舌前2/3的味蕾。
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起自脑桥上涎核,支配泪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的分泌。
2.检查方法:观察病人双侧额纹和鼻唇沟是否对称,令病人做皱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以考察双侧面肌是否有力。
味觉检查以甜酸苦咸等四种味道的溶液分别涂于病人舌上,不能缩舌或说话,令病人指出是何味道。
注意一侧一侧地检查,每次均应漱口。
3.临床意义:一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只引起下部面肌的瘫痪,即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常见于脑血管病;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同侧所有表情肌均瘫痪,同时根据神经损害的部位,尚可合并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及泪液分泌障碍,听觉过敏,及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见于炎症,外伤及肿瘤等。
(六)听神经(Ⅷ)由司听觉的蜗神经和司平衡的前庭神经组成。
1.解剖:蜗神经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胞,其中枢支止于同侧蜗神经核,换元后经双侧外侧丘系上行。
内耳前庭神经节的双极细胞发出纤维形成前庭神经,与蜗神经一同入颅,止于各前庭神经核,发出纤维与小脑,脊髓,内侧纵束等发生功能联系。
2.检查方法:听力检查最准确的为电测听。
一般临床上用粗测的办法,如用秒表,音叉,耳语等,估计病人的听力是否正常,两侧对照,并与检查者对照。
Rinne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病人乳突,当病人不再听到声音时,迅速将音叉移至病人耳前,仍能听到声音,则为气导>骨导,即Rinne试验阳性,正常人即为阳性;反之,气导<骨导,为Rinne试验阴性。